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悍趙

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搶先下手 文 / 迦葉波

    隋末河北烽煙四起的亂局,時至今日已經持續了五、六年之久。從自稱『知世郎』、盤踞在長白山、以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首倡起事的王薄始,相繼崛起的大大小小反隋豪強不下數十股、近百股。

    說來也奇怪!世人均言『出頭的椽子先爛』。[|com|]

    可是,直到目前為止,河北先後經過了隋庭悍將張須陀、楊義臣、王世充等的相繼清剿和蕩滌,使得大部分河北的反隋豪強不是被擒、就是殞命。

    再加上徐世業一下子就兼併、蕩平了王德仁、張升、李文相三股。目前,除了原來也並不是某一支反隋豪情最高首領的竇建德以外,河北也就僅存盤踞在恆山郡附近的魏刀兒(歷山飛)、趙萬海、郗士陵等有數、不太成氣候的幾小股,剩餘的如王子英、翟松柏、甄寶車、亦包括高開道等,不是盤踞在極北的幽燕大地,就是盤踞在東隅的齊魯大地,並未流竄至河北。

    可這位首倡起事的王薄,雖然也經過了數次的一敗再敗,現在就連與他聯袂起事的孟讓也不知道被王世充給打得逃到哪裡去了,但他卻一直就大難不死、不離長白山附近的活躍在黃河兩岸。這也許就是應了那句話:老鯰魚難抓,油滑得入手即脫。

    稍解釋一下:王薄起事的長白山乃是現山東境內的長白山,而非是東北的長白山。王薄所作的《無向遼東浪死歌》中的『無向遼東浪死』,乃是說的『不要去遼東客死他鄉』之意。王薄起事之時,正當是楊廣徵兵、征夫征討高麗之時,王薄是借此來作為聚眾起事的宣傳口號、蠱惑人心。

    蛇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因楊義臣、王世充相繼在河北接踵而至的清剿和蕩滌,使得包括隋末兩大反隋豪強巨擘高士達、張金稱在內的諸路反隋豪強相繼覆滅(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楊義臣給『一勺燴』了),再加上已經聚眾十幾萬的楊義臣部曲被遣散,進而也就使得在河北大地上失去了依托的散兵游勇隨處皆是、開始四處流竄。

    僅僅徐世業在這月餘的時日內,相繼在魏郡和邯鄲所招攏、接收到的散兵游勇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三萬,並且還在源源不斷的湧來。這,還是因徐世業所於的地域乃是河北大地的邊緣,並非是散兵游勇數量最多的地區。由此,亦可知大多均是聚集在清河、渤海、河間三郡內的散兵游勇數量是何其之多。

    因而,之前格謙的重新崛起之快(再次覆滅也快),隨後的竇建德瞬間崛起,也就都不足為怪了!

    既然是想要以河北作為逐鹿天下之基,徐世業就必需要先同即將崛起的竇建德去爭奪兵員、人口。因而,徐世業開始進入河北之時,就沒有打算要放過這些大部分均是輕壯的散兵游勇。『身板兒』差也當比了兵、做不成賊不是?

    故而,從奪取魏郡、邯鄲始,徐世業也就馬上開始安排招攏、接收流民和散兵游勇的事宜。在魏郡徐世業是如此,在邯鄲徐世業亦是如此。

    不過,徐世業卻並未如眼界不寬的其他反隋豪強一樣,只是把良莠不齊的流民和散兵游勇嘯聚到一起、以擁眾越多越好為主要目的,並以四處流竄、燒殺搶掠來維持存在。而徐世業,則是出於長遠的考慮,為了使自身所經營的基業底蘊豐厚,乃是本著與民休養生息、安定和造福地方為原則。

    故而,按照徐世業的安排,幾乎是達到了三選一的標準,從招攏、接收到的流民和散兵游勇中,精選出特別精壯者歸入常備軍;剩餘的三分之二,則被徐世業給安排去實施屯田。故而,不僅是以太守崔世高為首的魏郡府衙屬吏等現在已經被徐世業給支得團團轉,就是跟隨徐世業來到邯鄲的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亦是來到之後就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已經開始的安民事宜。

    為官、為吏者,怕的就是不被重視、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才幹。而不被重視、無法發揮才幹的具體表現,就是整日裡閒極難忍的無所事事。也許,當年的杜如晦被補為滏陽縣(今河北磁縣)尉之時能像現在這樣忙得『頭不抬、眼不睜』,他也就不會嫌官兒小、棄官而去了?其實,對於自負才略之人來說:初期的官銜兒並不在於大小,而是在於能否讓他們盡展所長的發揮出所有的能力。只要能夠看到未來無限前景的盡展所長,官銜兒自然也就會不斷的加以攀升。

    同樣,以經營基業為目的,就不能宛若流寇一樣、沒有固定落腳之地的四處流竄,更不能走一地肆虐一地、彷彿蝗蟲掠過也似的弄得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故而,經營基業進駐一地之時,就必須要首先佔領一郡軍政中心的郡城所在,並革除時弊、安撫民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由『賊』蛻變成為『官』。其實,這也是『成王敗寇』所必須要經歷的轉變過程。即使是原為當政者,被趕下台之後四處跳竄,同樣也等同於是『寇』。

    目前的徐世業,就是基本上確定了以邯鄲為中心、並逐漸向外拓展的初步戰略。也同樣是因為如此,徐世業在立基之初首先所做的均是緊盯著各郡的郡城。

    不過,事情也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欲想成就大業,同樣也要隨機應變的有所側重。在攻取武安郡之後,徐世業領軍從武安郡東進的這一路,就將會先期捨棄攻取清河、渤海二郡郡城的攻城之戰,而是要恍若野戰一樣的首先要對已經開始收攏高士達、張金稱殘部、以及楊義臣遣散部曲的竇建德動手。

    其實,徐世業這樣做已經不言自明。他就是想在竇建德崛起後、形成雄厚和龐大的實力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予以撲滅,以免耽擱時日過久會造成竇建德所部的『尾大不掉』之勢。

    從來到這個時代始,徐世業內心裡的假象勁敵就是『太原李氏』,他從未想到過要趨炎附勢的去捧『太原李氏』的『臭腳』。故而,為了實現這個宏大、艱辛的志向,徐世業也絕不會允許任何人在他實現志向的過程中成為他的『絆腳石』、去拖他的後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