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家東在樓道中站住了腳步:「是什麼事?現在能告訴我嗎?」
「呃……」趙晟頓了一下:「好吧,其實這件事也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是這樣的,我的一個朋友,算是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磯時報》中文版的總編輯,哦,我想起來了,這一次你們來參觀交流的主辦方似乎就是他們。我長話短說吧,我想請您到這裡來工作,就是說,到美國這邊來工作。」面對著自己的最最親近的老人,趙晟少有的語無倫次起來。
趙家東大大的吃了一驚!這個美國人是怎麼想的?居然讓自己……等一等,到美國來工作?而且是在《洛杉磯時報》這樣世界上都排得上號的主流媒體工作?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這樣的榮譽真的是很大,這樣的一份工作的吸引力……真的是很難抵抗呢!
趙晟也不說話,也不打擾,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知道老人現在正在面臨艱難的選擇。作為面前這個人的孫子,他對老人的心理活動即使不能說絕對瞭解,但是也能大約知道。趙家東是個非常驕傲的人,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最大的信念,那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就是最棒的!其他方面也就罷了,如果說到新聞工作,他自認比任何人都強!說起來也不是他吹牛,作為一個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的(爺爺是文革後最早的一批大學生)老報人,他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對報紙,新聞,以及寫作都不是很明白地年輕人成為三次獲得「范長江獎」。兩次獲得「鄒韜奮獎」地明星級老記者。絕對和他的天賦和無與倫比地學習能力分不開的!
在爺爺想來,憑借自己的能力。即使不能成為一個部門的主管,當個專抓具體工作地副主管應該絕對沒有問題吧?但是事實卻是,一直到現在,他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編輯記者!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他真的不會和領導打交道,他地脾氣總是太驕傲,他的說話總是太直,不知道有時候。對有些事應該學會忍讓,所以。也就得不到提拔地機會!雖然在同事中有很多高的威望,偏偏在領導面前,卻沒有任何的好印象!
記得當年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已經退休在家的老人每當說起這個事,總是會埋怨自己的脾氣太直,不知道變通,弄到最後,也只是一個普通編輯!這也算是老人一生的痛了!
他在這胡思亂想,老人也陷入了長思:真的可以嗎?真的可以辭職。到美國這邊來嗎?家裡人怎麼辦?孩子們會同意自己地決定嗎?已經是56歲地年紀了。就真的可以從頭再來過嗎?「老趙!站在那裡幹什麼呢?」一個聲音從樓道中傳來,打斷了兩個人地思緒。
趙家東一抬頭:「啊。是老田啊!我……和一個朋友在聊天。這就過去。」說完,他壓低了聲音對趙晟說道:「波貝克先生。」
「傑米。」
「好吧,傑米。這個老田是我們帶隊來訪的隊長,也是《天津日報》的副社長。我希望,我們這一次的談話……」
趙晟笑開了:「您放心吧,趙先生,這些話只是我和您之間的秘密,絕對不會傳到外人的耳朵中去的。哦,您……考慮得怎麼樣了?」
老人苦笑起來:「傑米,這樣大的決定,我想,你總得給我幾天時間考慮吧?這不是一會兒兩會兒就能做出的決定。」
「那好吧。」趙晟瞭解的點點頭:「趙先生,我想您知道,雖然您的年紀是最大的障礙,但是我想,這樣的一份工作……我應該這樣給您解釋一下:我對您能擔任這樣的一份工作絕對有信心。至於您擔心的一些問題,例如家庭,例如您的孩子,甚至您考慮過的,關於年齡,語言,生活環境等等方面的制約因素,我認為都是可以解決的。當然,具體的決定還是得由您自己來下。」
趙家東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我明白您的意思,我會慎重的考慮。」
和爺爺的中國同事見面的過程那個充滿了笑料,和老人說的一樣,這些人對於一個能夠說這樣流利中文的老外真的是充滿了好奇,一個勁的追問他是在哪裡學的中文,口音為什麼能夠這麼純正,是不是對中國很有感情等等問題。趙晟耐心的做了解答,並且旁敲側擊的問起了他們的行程。
那個姓田的副社長倒是蠻健談的,通過他的解釋,趙晟大約知道了他們的行程:今天他們會先休息一天,明天正式開始在《洛杉磯時報》的參觀交流活動,就正如趙晟所說的那樣,這一次負責接待他們的是《洛杉磯時報》亞洲中文版的編輯部的先生們。
關於這份新出現的報紙,也有一個來由:因為好萊塢7大電影公司都已經就電影分賬事宜和中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洛杉磯也就成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人談論最多的美國城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紐約。而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中國人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渠道瞭解,認識美國。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美國人也開始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那個遙遠的東方,那個神秘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每天是怎麼生活的?在他們那裡,每天都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他們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困惑和問題嗎?他們的孩子也和美國的孩子一樣嗎?他們的工作也和我們的一樣嗎?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喜歡旅遊,喜歡和別人一起談論發生在國家中的一些新聞和突發事件嗎?
有了這樣地原動力,《洛杉磯時報》開始謀劃出版中文版報紙,不單純是為了讓美國人增加對中國地瞭解。更主要的是。《洛杉磯時報》地董事局主席是卡洛斯·黑根,一個徹底的共和黨人。作為共和黨的一員,同時也是億萬富豪的他,一直以來對遙遠地中國都沒有什麼很大的好感,但是。作為加州州長斯坦福·地奈爾的朋友兼政治捐助人,他卻不得不為自己的政治投資考慮。
隨著華人在美國地各個階層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華人地選票也成為斯坦福爭取的目標。但是遺憾的是,因為共和黨的一貫方針的影響。很久以來,華人的選票一直是被民主黨把持。共和黨人很難得到華人選民的支持。所以。當《洛杉磯時報》的市場發行部的主管向卡洛斯提出出版一份中文報紙地時候,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次可以爭取華人支持地好機會!
在和斯坦福經過研究之後,後者也同意了他的這個觀點。於是,才有中文版地報紙的出爐!要不然,無利不起早的美國人才不會腦筋一熱,只為中國人就花費大筆的財力,物力,去經營開發一份新的海外市場呢!
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的問題。例如。出版的報紙在中國地區發行的時候,要注意很多的政治敏感題材。這一直是中國政府的最大的雷區!記得當年有一次,剛剛上高中的趙晟和爺爺聊天,問起在中國辦私人報紙的可能性時,爺爺的回答令他終生銘記:「什麼時候五六個人坐在一起,可以組成,並且宣佈成立一個黨派了!什麼時候私人報紙才有可能在中國出現!」
中國的新聞總署,出版總局對於來自國外的這樣一份《中文版》也不是很感興趣:我們中國有的是報紙,而且主題是宣揚高格調,內容也是喜聞樂見,雅俗共賞。要你們美國人的報紙做什麼?這件事一時被叫停了。後來還是在中央某位領導人訪美的時候,由斯坦福向中方提出了這個要求,理由是可以進一步增加中美兩國民間的文化交流,並且表示,這一次發行的中文版報紙的內容絕對不會有任何攻擊中國的立場文字出現,才得到了中國方面的同意。
前文表過,再說趙家東一行人,自從趙晟和他談過關於到這邊任職的建議,老人就一直有點恍惚,不是別的,這一次的建議對他來說,衝擊真的太大了!同行的同事也很快發現了他的不正常,拿東忘西,丟三落四,說話也有點語無倫次,經常是問三句才答一句,全然不復在中國的精力逼人,熱情洋溢。
一開始眾人以為他是因為初到美國,水土不服造成的身體不適,但是仔細一看,情況似乎不是這樣,雖然吃飯的時候他只是草草的吃幾口就放下筷子,但是也沒有看見他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啊?這是怎麼回事?
而趙家東對於同事的關切也只是無奈的苦笑,任何人問他問題他也選擇不回答,最多就是勉強微笑幾聲,就選擇離開。這樣的情況一直到第三天,也就是他們正式和美國人展開座談會的時候,才有了好轉。
亨利·馬克算是半個中國通,會說幾句很簡單的中文,這一次,被報社委派為中文版的主編,他的心中也很是不滿:中文版注定是個長久不了的報紙,發行量也一定會因為距離的遙遠,新聞價值的錯失而受到極大的影響!中國人能夠看到的最新的《洛杉磯時報中文版》也得在三天之後,這樣的報紙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報紙——這一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價值,那就是新聞的即時性!沒有了這樣的保障,如何可以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和喜歡?而且,從美國這邊印刷,然後運到中國,這將極大的增加報紙的成本,應該賣多少錢才行?考慮到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又可以賣到多少錢?
這些問題都是縈繞在亨利心頭的,所以,他對於這一份工作真得到是很不熱心。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一件讓他撓頭的事情:自己的好朋友,nbc電視台洛杉磯分部的梅森竟然說要給自己推薦一個來自中國的新聞工作者!
梅森是不是瘋了?這是亨利在得到梅森電話之後的第一個反應。給我推薦一個中國新聞工作者?簡直是笑話。你知道每年拿著推薦信到洛杉磯時報來求職的專業級別的大學畢業生有多少?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耶魯這樣的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是碩士生。這些人我還安排不過來呢,居然還有一個中國人?呵呵,這可真的是愚人節最好的玩笑了。而且,還有什麼?這個人已經56歲了?有很強的實踐經驗!我這裡的人有幾個是沒有實踐經驗的?
簡單的應付了梅森幾句,他就掛斷了電話,心中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但是人這種動物是很奇怪的,雖然他沒有注意這件事,但是對於後來來到《洛杉磯時報》進行工作交流的中國同行還是留了心:這裡面不會有那個梅森和自己推薦的中國人吧?56歲,唔,這些人的年齡都差不多,中國人怎麼長得都一樣呢?除了那個翻譯的年齡小一點之外,其他的人似乎都是一個年齡!
《洛杉磯時報》方面對於這一次中國同行的到來接待的規格倒是蠻高的,酒店是四星級,吃的是專門的中國餐,時間方面也盡可能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進行,硬件設施也是考慮得非常周到。尤其是對於中國同行提出的,能不能隨美國記者進行一次現場採訪——以學習美國同行的高效率工作方式——的要求,美國人也是大開綠燈。
而這一次的跟蹤採訪,也真的是讓來自中國天津的新聞工作者大開了眼界,一個最最普通的記者,有報社配備的採訪車,裡面包括手提電腦,傳真機,打印機,攝影機,照相機等硬件一應俱全,這也就罷了,美國因為新聞媒體的特殊性,一些在中國甚至都不敢想像的畫面也被展露在中國人面前:和警察激烈的爭吵,只為了進入犯罪現場進行拍攝和照相,和某起事件的當事人進行面對面的談判,一些小額的獎勵或者說賄賂,記者本人當場就可以做決定。雖然這是極個別的極端現象,但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表明,美國的新聞工作者,有著中國同行絕對不能比擬的自主權和其他條件!
而這樣的事實也極大的震撼了趙家東,他不由得又重新開始考慮起那個幾乎已經被他放棄的建議來。
注1:關於把趙家東留在美國工作這件事,有的讀者可能會認為yy的有點過份了,其實不是的。有很多讀者是一直追看我的作品的,他們可能會知道,本書的男主角趙晟其實使用的是筆者的兒子的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有二,第一是我真的沒有什麼想像力,懶得為一個名字著急半天;第二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太監。
這不是開玩笑,在筆者出車禍的時候,真的想過就這樣結束掉算了,還是趙晟強烈要求,這部書才繼續下來的。其實不但是趙晟的名字,在前面的「中國之行」幾章中出現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等幾個人的名字,也基本上是筆者家人的名字,不過是做了一點點改動罷了。
有點扯遠了,把話題拉回到內容上來。前文沒有提及的一個人是筆者的妹妹,曾經在加拿大留學,而我的父親,也確實是在報社工作(不是天津日報),他也確實是準備在退休之後到加拿大去工作的,也給當地的一家社區性報社發出了簡介(當然,這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而對方也很有興趣邀請家父到那邊工作。在這裡加上這樣一段內容,只是為了還家父一個生前的願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