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因為緊張而表現出來的自覺可能是潛意識的,你自己沒有察覺到,並不奇怪。」
「你說我是病人,那你告訴我,我病在哪裡?」我承認辛去疾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讓我無從辯駁,但我還是不相信我有什麼心理問題。
辛去疾瞇眼笑道:「這就需要你回答我的第三個問題了,我說過,我要在三個問題之後才能給你一個合理的診斷結果。」
我摘掉了即便坐上飯桌時也沒有摘掉的帽子,房間裡的冷氣似乎失去的它應有的效果,我感覺纏在頭上的繃帶已經被汗水浸透,縫合的傷口如同撒鹽一般,鑽痛,麻痺,牽連到我的面目肌肉都隨之緊皺、僵硬,「你問。」
「你的妹妹叫緣緣,是吧?如果,你聽好,是如果,也就是假設,」辛去疾問道:「在現實當中,回到你依然單身的那段時間,你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女孩,她無論是名字、外表、性格、甚至是說話的聲音,都與你的妹妹緣緣一模一樣,和你妹妹的唯一區別就是,她與你並沒有兄妹關係,那麼,當這樣一個女孩,像你妹妹一樣喜歡上你,並對你展開追求時,我想知道,你還會選現在的那個女孩,也就是與你相識五年,舒童的表妹,程小姐,做你的女朋友嗎?」
我一怔,沒想到他假設出一個女孩,和楚緣比較了半天,最後竟是讓我在『她』與流蘇之間做一個選擇!
「你要想好再回答,」辛去疾提醒我道:「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你都沒有更改的機會,我只會以你第一次的回答為準還有,記住我所強調的前提,是『如果』、『假設』,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女孩,你要自己去想像,把我假設出來的情況,想像為現實。」
不止我,這次,連舒童和小格格都沒有心思繼續吃東西了,一個緊張,一個好奇,目光灼灼的盯著我,等待著我的回答。
辛去疾玩味了一個中午,卻惟獨這個強調,異乎尋常的嚴肅認真,讓我不禁猶豫了,我覺得他的強調一定是有目的的,於是不由得重視了他這個貌似有些無聊的提問,然後我發現,我根本沒有他期待中的想像力
「一個是假設中存在的女孩,一個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我覺得沒有可比性」
舒童與小格格的反應是截然相反的,小格格對我的回答是一臉的失望,而舒童則是比較認同。
我暗暗鬆了口氣,卻聽辛去疾一針見血的說道:「你無法做出比較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你已經做出了比較的緣故,對吧?」
我心中一凜,「什麼意思?」
「的確,假設中存在的人與現實中活生生的人沒有可比性,是因為現實中不可能出現兩個一模一樣完全相似的人——你並沒有用假設中的『她』和你的女朋友做比較,而是用『她』和你妹妹做了比較,對嗎?」
小格格一臉的恍悟,舒童一臉的驚訝,而我,一臉的血紅。
這小子太可怕了!原來他這問題的目的,壓根就不是看我會選擇『她』還是流蘇,而是我能否接受他的這種『假設』!
辛去疾肅起表情,道:「心理學中認為,所謂的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何為態度體驗?說白了就是自己的感覺,咱們中國人有幾句老話,什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喜歡她,她就是獨一無二的,但人是一種感性的生物,對每一個不同的人或者事物,都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例如你喜歡旅遊,那麼爬長城和逛故宮對你的吸引力可能是一樣的,你喜歡購物,那麼買衣服和買化妝品的誘惑也是差不多的,可是,若加上一個前提條件呢?例如,時間有限,長城和故宮你只能去一處,兜裡的錢不夠,衣服和化妝品不得不二選一如此一來,肯定會有比較,會有取捨,這道理放在感情當中,也是一樣,即便同樣是友情、親情或者愛情,也會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差異,對於兩個不同的女人,你可能對某個人愛的更深,對某個人愛的淺一些,即便愛的一樣深,愛上的原因和去愛的方式又未必相同,你喜歡她的原因是她的驕傲自信和她對你的溫柔體貼,喜歡她的原因則是她的楚楚可憐,激起了你的保護**,讓你想要給她溫柔體貼——只要是兩個不同的人,就一定在某個方面存在著可比性,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即,兩種都愛,卻各自有各自愛上它的理由,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是完全沒有辦法做出比較的,那便只可能是兩個一模一樣的『獨一無二』了,喜愛的理由和喜愛的程度是一樣的,又怎能做出取捨?所以你無法用假設的『她』與你的女朋友的做出比較,是因為『她』的不存在,不成立,而『她』所以不存在,不成立,恰恰是因為你用『她』和你的妹妹做了比較,我說的對嗎?」
辛去疾說的東西貌似深奧,卻又淺顯易懂,但因為語速太快,舒童和小格格的頭腦顯然都有些跟不上,很努力的思索和咀嚼,反應還是很遲鈍,而我,多希望自己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啊
我沒有回答辛去疾,其實已等同默認。
「我剛才所說的『前提條件』,就是能否做出取捨的關鍵,如果沒有『必須做出取捨』的限制,那麼自然也就沒有了將自己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做出比較的必要,即便有所謂的『前提條件』,人們也會盡量自欺欺人的去選擇遺忘,要不就是乾脆的成為打破規矩的存在,凌駕於世俗倫理之上,這是人類的本性——自認為無法避免的錯誤,大多是某種情感或者情緒發展的必然,」辛去疾很準確的剖析道:「你否認了『她』的成立,便是因為情感上的不允許吧?在多元宇宙三定律中,有『萬事皆三』這樣一種說法,即,事物總有三種可能、三種情況,或者三種形態,我喜歡這種說法,所以我也很鍾情於『三』這個數字,緣緣的戀兄情節已經非常明顯,證據確鑿,根本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求證,那麼,你呢?對於她的感情,你會選擇接受,還是拒絕?作為一個心理醫生,在瞭解了你們的情況之後,這才是我首先要搞清楚的,事實上,即便不是作為醫生,只是個旁觀者、知情人,最先會去思考的,也會是結果,最好奇的,一定是你會用怎樣的態度回應你妹妹的戀兄情結,你對你妹妹,是否也有著你妹妹對你一樣的感情?恐怕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舒童當初向我咨詢的時候,最擔心的問題便不是緣緣那已經不需要任何求證的戀兄情結,而是你該如何去面對緣緣這樣的一份感情,換言之,她擔心的是緣緣的戀兄情結最終會演化成為怎樣的一種結局——兄妹戀成立,或者不成立。判斷這個結果並不苦難,兄妹戀是否成立,最終取決於雙方的態度,你妹妹的態度已非常明朗,關鍵就在於你的態度了,即,你是否也有著戀妹情結?而答案無非三種可能:『有』『沒有』,『也許有』。」
我很慶幸我沒辦法看到自己的表情,否則我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聲音有些顫抖,道:「既然你已經給我定性為病人,證明你覺得我『有』,是嗎?」
「沒錯。」辛去疾一點也不婉轉的給出了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