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洛林的戰略一
維爾茨堡戰役是德意志皇帝之位爭奪戰,巴伐利亞皇帝聯盟的兩萬兩千人擊敗奧地利皇帝聯盟的一萬六千人。
明眼人就可以看出巴伐利亞皇帝聯盟在德意志中北部地區獲得的支持者要遠比地處南方的奧地利公國要多出不少。
差不多四萬人的大戰,雙方死傷不過五六千人,大多數是打散了。
巴伐利亞皇帝聯盟對外宣稱他們擊殺了人數高達一萬的敵軍,自己損失不過兩千多人,而奧地利公國聯盟回以顏色說他們打死敵人八千人多人,自己損失才四千多,之所以撤退是出於戰略的目的。
總之,現在奧地利皇帝阿爾伯特二世就相當於經常跟以色列對干的某組織,他們說他們勝利了,誰都不信,但以色列人說他們勝利了卻很少遭到質疑。
巴伐利亞公爵威廉打了開門紅,氣勢更是不可一世。
洛林公爵之所以稱帝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三世以皇帝的身份發來了嚴厲的措辭,指責洛林公爵以區區一屆選帝侯的身份弄什麼羅馬和平大會,盡快依附新的皇帝才是真理。
作為幾乎同一時期的人物,洛林公爵跟巴伐利亞公爵都是選帝侯,且雙方資質差不多到哪裡去。一手想要做皇帝的洛林公爵查理哪裡肯願意低頭。
奧地利公國在德意志中部的支持者讓巴伐利亞公國的支持者在擊敗,輸的原因很多,主帥的白癡,農兵的渙散,更多的是奧地利公國的偏重地域不在德意志的中部而是南部,不過在那裡,巴伐利亞公國的影響力也毫不遜色。
科爾賓騎快馬,累的像條死狗一般,從圖爾竄回梅斯,他才知道兩個星期前的消息。原來,這段時間裡,辦事一向拖拉的德意志貴族們從南方傳來了最新德意志皇帝爭奪戰的最新消息。
巴伐利亞公國主力與奧地利公國主力彙集於東部的帕紹。
帕紹位於巴伐利亞公國與奧地利公國的邊境,是奧地利通往巴伐利亞公國的必經之路。這裡地處平原,多瑙河、因河和伊爾茨河的交匯處,因此,此處被德意志南方地區稱為三河城,在當地爆發的作戰讓人命名為三河之戰。
眾所周知,瑞士僱傭兵的強大不是一下子就蹦躂出來的。貧窮的山區是磨練他們意志和提供體魄的基礎,但是屢次試圖通過施瓦本聯盟入侵施瓦茨州邦的奧地利公國才是推動歷史的車輪的機油。
過去一百多年,奧地利公國發動了四次著名的入侵戰爭。每次都是數千騎兵的高檔貨上陣,意欲一舉拿下施瓦茨。
結果嘛,四連敗的奧地利公國的騎士死傷無數,愣是把一群山野刁民弄成了幾乎全民皆兵的軍事貴族社會。不過奧地利公國的勢力還是很雄厚的。而且也說明另一個要點,奧地利公國不善山地戰,卻意外地合適平原戰。
兩個公國境內,上至五十可以等著進棺材的老頭,下至十歲足夠年齡去打醬油而不至於被拐賣的小屁孩都給徵召過來,就連強壯的婦女都不放過,一把斧頭、一柄糞叉,白天做士兵,晚上做軍妓特種兵就出現了!
奧地利公國的大軍先巴伐利亞公國主家一步匯聚完成,畢竟人家可是有過不少五千人以上的聚集經驗。
一路靠著三光逼近奔帕紹時,巴伐利亞公爵還在集結軍隊。
巴伐利亞公爵手下的騎士估計沒有奧地利公爵那麼多,不過他手下的農兵倒是比起奧地利公國的強上不少。原因很簡單,西吉斯蒙德這貨作為羅馬人國王之前沒少在德意志境內四處轉戰。巴伐利亞公爵作為支持者,當然得提供農兵去撐場子。而且巴伐利亞公國邊上就是波希米亞王國裡的窮鬼,巴伐利亞農兵經常得去響應領主的號召到波希米亞王國的邊境上搞創收。
奧地利公爵率領二萬二千多農兵,四千五百步兵,六千多騎兵,總計三萬餘人號稱五萬大軍。阿爾伯特二世輕而易舉攻克帕紹,但在他們修正數日之後,巴伐利亞公爵號稱九萬大軍,雖實際卻只有四萬多農兵,五千多步兵,三千騎兵,三千弩手,總共大概五萬人攔在了路上。
農兵的數據,其實雙方都是為了方便,隨口扯一個數字出來的。反正隊伍一過萬就無邊無際,當時奧地利公爵阿爾伯特二世心情好了就隨口來了個我們有五萬大軍,而巴伐利亞公爵為了穩定軍隊的士氣就來個我們有八萬大軍。
等到雙方在帕紹平原附近正面擺開的時候,其實大家都是半斤八兩。
雙方開戰,流氓打架似的一窩蜂混戰打了差不多一天,極少數打著打著就成了盤腸大戰。
英勇或者說等同無腦的奧地利騎兵不分先後發動了四次衝鋒,但四次均被打退。
巴伐利亞公**隊擅於正面戰場的較量,奧地利農兵在奧地利貴族的帶領下堅持很長一段時間才被巴伐利亞公國農兵大隊擊潰。
騎士對陣裡巴伐利亞公爵手臂受傷,奧地利公爵豬突過猛而失蹤,不過傳到洛林那邊就成了巴伐利亞公爵受傷不治身亡,奧地利公爵戰死的消息。但真正的戰鬥持續到黃昏奧地利公爵的兄弟見事不可為,吹響了撤退的禮號才算結束真正結束戰鬥。
奧地利公**潰走,數萬多徵召起來的步兵全部潰散,跟他們的公爵一樣,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步行扈從的步兵殘餘三千多人,騎兵還剩兩千多。公國的騎士靠著板甲堅固活了下來,他們佔了很大一部分。
巴伐利亞公國用農兵的命和弩手去抗住了奧地利公國騎兵衝擊,一番鏖戰下來,幾萬多人完好無損的數目不過原來的一半,巴伐利亞公國騎兵死了七七八八,還剩幾百的樣子,不過步行扈從門倒是保住了基本的戰鬥力還剩四千左右。
巴伐利亞公**是贏了,但是贏得很慘,至少短時間是沒有向奧地利公爵邪惡中心大本營推進的能力。
洛林公爵一瞧奧地利公國這麼不給力,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玩完,那科爾賓坐山觀虎鬥不就成了讓巴伐利亞公國一家獨大的了嗎。
於是趁著奧地利公國大敗的勢頭,洛林公爵稱帝,意在拉攏跟著奧地利公國走卻看不到光明未來的德意志中部貴族們。
兩個競爭對手都死了,洛林公爵沒理由不去稱帝。
也就是說,洛林公國這邊先打誰將決定著整個德意志地區的皇帝頭銜歸屬。
大軍出征那天。
洛林公國點起了一萬六千人大軍裡有著一副赫然不同的風景線。
一群如同古代羅馬帝國高舉鷹旗以及鷹徽一般,洛林公爵麾下出現一群持旗者,旗面寫著有別上古羅馬帝國的spqr的prod-paxromaningermania,羅馬的和平在德意志。
來到洛林公國當建築工的德意志人全部換上了洛林公爵提供的長矛,長相魁梧的還拿到了盾牌,兩千二百人一個團,由洛林公爵的心腹掌管,他的侄子也想要一個團或者自己出資建立一個團,結果被洛林公爵借口新軍戰鬥力不穩定且洛林公國沒有那麼多資金就打發走了。
隨後,洛林公爵從新軍裡抽了不少強壯漢子去組成一千五百人的近衛。
配鐵鎧,鋼盔,盾牌,長矛,要是那些鎧甲的賣相再好一些,那就是好萊塢大片裡步兵們翻版。
科爾賓成了這支軍隊的統領。
一千洛林騎兵,三千步兵扈從,這支隊伍由洛林公國貴族構成的軍隊由兩百多個騎士負責。八千新招募的新兵,外加一千五百新兵的加強隊,以及兩千五百瑞士僱傭兵。
這支軍隊就是洛林公國北上的主力。沒有太多的騎兵,也沒有大量的洛林公國內部貴族。洛林公爵沒有抽調太多的洛林公國心腹貴族,是要留在他們將在公國內部做著防禦的準備,瑞士僱傭兵們也沒有抽出太多,因為他們要配合洛林公國防禦本土,還有他們現在警惕舊敵施瓦本聯盟。
因為這支進攻的目的是科爾賓提議的布拉班公國和荷蘭公國以及勃艮第公國,也就是德意志的低地地區!
德意志的低地地區是城市林立的地區,騎兵並不是合適在那裡,浪費糧食不說,圍城戰的時候,騎兵除了警戒,什麼都幹不了,因為勃艮第公**率佛蘭德斯的主力去了德意志中部,他們什麼得到消息很難說,就算得到了消息,他們撤回佛蘭德斯還得經過一系列經過荷蘭公國,等到勃艮第公爵返回佛蘭德斯,等待他的將是城市易主,滿城飄揚的羅馬和平大旗了。
洛林公國的戰略很簡單。
積極響應布拉班公國內部不歡迎菲利普做公爵的貴族,先派出使者,聯絡他們,然後拉攏這一部分,再推進佛蘭德斯,由於當地經過數萬德意志人在數年前的攻擊,當地的防禦工事必定較之當年科爾賓率領法軍進攻佛蘭德斯要弱上很多,最重要的是,科爾賓在法占佛蘭德斯地區那裡有著他預付訂金大炮。而據他所知,那裡還沒有陷落。
從南邊進攻佛蘭德斯,沿途打通到迪努瓦那裡的走廊,到佛蘭德斯獲取大炮,再從西向東一路推進到荷蘭公國境內。最後從不萊梅進軍漢堡,再到去降服引爆巴伐利亞與奧地利公國對立的巴伐利亞-因戈爾斯塔特分支、勃蘭登堡公國、呂貝克主教國、明斯特主教國,獲取北部德意志自治城市的承認,那麼,如果這個戰略完成了,洛林公爵將會是當之無愧真正的德意志人的羅馬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