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稻子都收割完的時候,吏部尚書一職的人選提交到了內閣並票擬決定。朝各大臣的舉薦下,**星毫無懸念地通過了內閣的認可,事情上報到皇帝那裡等待批紅。
朱由校已經連續三天借口說身體不適沒有上朝了,他拿到那份票擬的時候,仍然忙乎著給他的那個燈屏上漆,張問說的不錯,上了顏料,看起來加好看了。日日重複那種上朝的禮儀,確實容易生出厭煩,一樣的音調,一樣的程序,大部分時候說廢話,就是說點實質性的東西,都要夾雜大堆廢話,很傷腦子,而且那些縐縐的奏詞,朱由校根本聽不懂他們說什麼。
眾臣私下裡還說說笑話,比如某人哪天上朝帽子戴歪了之類的拿來說閒話,但是一旦進入廟堂就按部就班,毫無生趣,於是朱由校也覺得毫無生趣。
司禮監的太監將票擬的奏折拿到養心殿,等了許久,等朱由校幹活干累了,這才敢將奏折拿過去。朱由校坐御傘下,先洗了手,然後將手放到一疊毛巾上面捂了捂,毛巾下面放著冰塊。
他擦乾了手,慢騰騰地拿起奏折,翻開觀摩了一番,有一半多的字壓根不認識。本來寫通俗些的章他還能看明白個大概,偏偏這些大臣要寫得如此複雜,讓朱由校一句話都看不明白。
不過他總算一份奏折裡看到了**星幾個字,這幾個人近的奏章裡常常出現。朱由校便揚了揚手裡的奏折,問那太監道:「這份是要**星做吏部尚書的奏折?」
太監躬身道:「回皇爺,奴婢所知,其有一份奏折,確是關於內閣票擬的增補吏部尚書一職的折子。」
「哦。」朱由校的手空停留了片刻,隨即就把那份奏折放到一邊,又拿起另一份,說道:「你叫啥名字,識字麼?」
「回皇爺,奴婢叫何費,識得幾個字。」
朱由校便拍拍案上的奏折,說道:「讀這份。」
何費彎著腰走過去,拿起案上的奏折,便滿口之乎者也地讀將起來。讀完,朱由校只聽明白個大概,大概是江西撫軍剿平寇亂後上章報捷的奏折,便問何費那撫軍擊敗了亂寇後是怎麼幹的。何費又看了一番奏折,看到「追奔逐北」幾個字,緊張之下,看成了「逐奔追比」,說道:「撫軍打敗了寇亂,追趕逃走的人,追求贓物。」
朱由校神色一冷,怒道:「他除了想著利,心裡還有別的嗎?本來平寇是有功,卻一心追求贓物,不思根除亂賊,下榜安民,朝廷還給他俸祿干甚,叫司禮監批復,罰奉一年。」
何費見皇帝震怒,急忙伏倒地,連稱皇爺息怒。
對於這樣搞死幾個起義軍的地方小事,朱由校很快就拋諸腦外,又看向放旁邊的票擬奏折,這奏折卻有些難辦。**星出任吏部尚書,東林不是要霸佔廟堂了?
朱由校心裡添堵,悶氣攻心,嗓子眼一癢,忍不住又劇烈咳嗽起來。他摀住嘴咳了一會,看了一眼自己漆的那漂亮可愛的燈屏,心情好了一些,又站起身,拿起刷子細細填補了一番。卻將那太監何費忘了,讓他站那裡動也不敢動。
朱由校忙活了一會,無意間現何費還站那裡,就說道:「去把王安叫過來。」
過了許久王安才來到養心殿,王安身體已經福,但是此時卻一臉病容,身體好像不太好。對朱由校行了叩拜之禮後,朱由校便命王安解說內閣票擬**星為吏部尚書的奏折。這樣的大事,朱由校不能讓一個自己不瞭解的太監,比如何費這樣的人說說就完事的,起碼要找有些能耐的人看看。
王安神情自若,用平實易懂的語言解釋了奏書裡的內容,朱由校聽著很通暢,但是朱由校從王安的言語之間聽出王安是支持**星的。這也難怪,王安本就和東林的好幾個大臣私交不錯,而且性格很是合得來。
王安說大臣們認為**星嫉惡如仇,正直幹練,人品和才能都十分優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經大臣推薦,內閣票擬通過由**星出任吏部尚書一職。
朱由校繼續擺弄他的油漆雕刻,好像並沒有聽王安說話一般,但是心裡卻很有隱憂,王安東廠和宮裡都有一定的勢力,現東林又把持了朝政,這種內外勾結的局面是皇帝的大忌。
朱由校不想讓東林的人做吏部尚書,將朝廷搞得鐵板一塊,但是眼下如果和東林作對絕對討不著好果子吃。比如現朱由校已經開始常常不上朝,東林卻沒有太過分地責罵,要是搞得對立,估計朱由校很快就會成為無德昏君了。
再說現朝除了勢力強大的東林黨,朱由校找不到強力的支持,他實不想變成孤家寡人朝不保夕。朱由校一邊漆著東西,一邊問王安:「**星有什麼有趣的事兒麼,你說給朕聽聽。」
王安急忙不餘遺力地說**星的好話,想讓皇帝喜歡**星。王安認為皇帝喜歡玩耍,便專揀**星的拜佛求仙、賞花觀景、風情調笑之類的軼事來說,果然朱由校的表情帶著微笑,心情似乎很好,很有興趣地聽著王安說這些故事。
朱由校只是心裡想:王安為什麼專挑這樣的小事說,不說**星干的大事?
**星幹過兩件影響有些深的事,一件是張居正死後稱述「四大害」,那是破壞和廢止張居正改革各項措施的攻擊號角;第二件,**星萬曆朝時,先將京察變成黨爭工具,創造了一種黨爭手段。
朱由校聽完王安的故事,呵呵笑道:「不錯,不錯,這個人不錯。現眾正盈朝,朝裡的大臣都是有見識有德望的老臣,朕很放心,既然大臣們都說這個趙……」
王安補充道:「**星。」
「對,就是這個**星好,那就著司禮監批紅。」
王安喜道:「皇爺英明。」
朱由校又道:「宮裡很難有你這樣知書達禮的人,司禮監的印還放著,諸多不便,王安,朕就任你為司禮監掌印。」
王安聽罷又喜又驚,急忙叩倒地,嚷嚷道:「老奴何德何能,實不敢當此大任啊。老奴……」
朱由校扶了一把王安,說道:「朕覺得你行,你就管著司禮監的印,啊,平身。」王安忙磕頭謝恩,只覺得皇爺雖然不識字,什麼也不懂,卻還是有長處的,起碼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不是。王安認為皇帝像朱由校這樣好,不需要懂太多東西,安心享樂就行了,把政事交給正直的人辦,照樣是能辦好的。
這時王安朱由校一個勁看他的漆畫,顯然對什麼吏部尚書已經不耐煩了,便叩拜告辭。
今天朱由校批了兩份奏折,一份是關於江西平寇的,一份是關於吏部尚書人選的。不能不說,前面那份處理得有些草率昏庸了,朱由校不識字,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錯誤。不過他運氣好,兩份奏折同時出去,都起到了他願意看到的作用。
第一份出去,本該獎賞的卻被罰奉,倒也沒多大的事,地方官們並不缺那點俸祿,但是這樣干顯然讓大伙哭笑不得,將朱由校那點能耐也看透了。第二份承認東林黨的票擬,顯然得到了大臣們的歡心,都認為朱由校是明君,雖然他常常不上朝干木匠活。而且又用王安為司禮監掌印,這朝廷就加清明了。
一時朝臣稱頌,皆大歡喜,朱由校其實很願意看見大伙都歡喜。
朱由校繼續玩弄他的小玩意,正逢養心殿侍候的太監換值,朱由校點魏忠賢上來侍奉。朱由校先問了「奉聖夫人」過得好不好之類的瑣事。奉聖夫人就是朱由校奶媽客氏,從小很是照顧了朱由校的生活,朱由校心裡有些感恩,同時客氏和魏忠賢的關係很好,朱由校是知道的,聽說是結成了「對食」。
對食就是宮女和太監的假夫妻,兩人感情好了之後就黏糊一起,但是太監沒命根,不能幹那事,只能一起吃飯,所以叫對食。
朱由校又對魏忠賢道:「朕的奶娘孤苦,朕忙於朝事……那個與民同樂也是朝事,無暇照應,魏忠賢,你要多和她說說話,缺什麼吃的,穿的,量幫襯著些。」
魏忠賢道:「奴婢謹遵皇爺聖旨。」他心下十分歡喜,這宮裡頭,只要得到了皇上的信任,那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誰敢說咱家的壞話,那就是讒言。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忠賢,心道不知道這傢伙不用,朕借你膽子去把王安給我搞下來,看你有沒有那能耐。他想罷覺得應該說明白點,生怕魏忠賢這樣的盲不解聖意,便又加了一句,「朕聽說你是王安的人?」
魏忠賢急忙跪倒,緊張道:「奴婢是皇爺一個人的人,皇爺叫奴婢向東,奴婢不敢向西。」
朱由校呵呵一笑,說道:「你那麼緊張干甚,你看人家王安實心辦事,朕就賞了他做司禮監掌印,你要是把事兒都辦得好,朕也能獎你升升職,明白嗎?」
魏忠賢連說了幾聲是,對皇帝的意思不甚明白,心道難道那王安什麼地方得罪了皇爺,讓皇爺不喜了?魏忠賢把這個想法藏心裡,覺得大有用處,因為客氏也不喜王安。
李選侍現那般慘樣就是王安幹的好事,客氏居安思危,對王安很是恐懼,生怕自己有天也被他整成李選侍那般模樣。
朱由校下令司禮監批准了內閣票擬之後,**星出任了吏部尚書。**星上台之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涉吏部給事的人選。
科都給事是科道官專門負責監督吏部事務的職能部門。吏科給事的天職就是監視和制衡吏部尚書的,但是到這時候變成吏部尚書自己選擇監視制衡自己的人,而吏部又是執掌全天下官吏任免權的天官塚宰,這等於是獨霸朝綱。
這樣的局勢下,非東林黨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哪天烏紗就沒了。如果只是沒有了烏紗還好說,可人家要弄你常常需要找點借口和把柄,一不留神,就是死罪,腦袋連著烏紗一起玩完。
吏部和內閣連成一氣,鐵板一塊,紛紛磨刀赫赫準備澄清宇內,大幹一場。這時內閣又開始討論遼東方略,認為浙黨的熊廷弼靠不住。而且幾十萬大軍囤遼東,吃飯穿衣還另說,熊廷弼要修堡防禦,那可是個吸銀子的無底洞。
東林掌內閣和部之後,才明白前朝的方從哲多麼不容易,只有那麼點銀子,不精打細算朝廷就得破產。讓熊廷弼遼東一個勁地花銀子,朝廷是絕對不能承受的。
於是考慮各種因素後,內閣認為遼東要採取攻勢,快解決問題,才能讓財政喘過氣來,才能推行輔主張的減稅愛民政策,贏得姓稱頌。
東林黨內部選了選人,只有袁應泰的資格適合,便推舉調袁應泰入遼東主持大局。袁應泰也積極籌備,上陳方略。時內閣票擬以袁應泰為遼東巡撫,主持各方。
朱由校得到消息之後心隱隱不安,這時候朝廷已經被東林控制,遼東幾十萬大軍的兵權又交到他們手裡。朱由校擔心自己可能會一步步變成傀儡,他雖然不識字,但是實想幹點事,不想宮裡混吃等死。這時候還好,起碼什麼事還得和皇帝說一聲,不定什麼時候都不需要經過皇帝,他們直接就可以辦了。
宮殿的屋簷下有一隻雀兒嘰嘰喳喳地上竄下跳,卻被關精緻的籠子毫無辦法,朱由校看到那鳥兒,心冰涼一片。
現朝廷嚷著要進攻,那就不能用熊廷弼了,只能罷免熊廷弼,啟用主張攻略的大員。朱由校這時候尋思了一遍,什麼眾賢盈朝,這時候要用人的時候居然找不到一個好用的人,袁應泰是東林的人,朱由校也不覺得他有多大的能耐,所以不是很想用他。熊廷弼是主張守土的,還有楊鎬是浙黨的元老人物,東林絕不會允許啟用楊鎬。
朱由校想來想去,不知道能用誰,張問這樣的沒有老資歷,主持幾十萬大軍的局面恐怕沒人會支持。後朱由校想出了兩個辦法,也是他防患於未然的後招。
第一個就是以熊廷弼守土有功勞苦勞,現沒有大錯,不能直接罷黜,所以皇帝希望能讓熊廷弼掛遼東經略的頭銜,坐守山海關。熊廷弼不是東林的人,讓他守山海關,起碼把住了京師的門戶,東面的邊軍不是想回京勤王就回京勤王的。
第二個就是朱由校想用張問為遼東巡按,檢核官。朱由校認為張問是靠著自己才家的,肯定會站皇帝的立場上,讓他到遼東做御史,一有什麼動靜,朱由校可以很快知道真相,不會被把持了上下的朝廷官員蒙蔽。而且巡按是七品官,不需要什麼資歷,但是權力極大,而且張問是掛著四品御史的身份去巡按遼東的,對遼東的權力制衡很有好處。
於是皇帝以同意讓袁應泰出任遼東巡撫的條件和內閣討價還價,後內閣是同意了。畢竟現皇帝還挺支持東林的,東林沒必要事事和皇帝對著幹。
當張問得知自己將要出任遼東巡按時,略略吃了一驚,他沒料到,整來整去,好還是要去遼東。他急忙找來黃仁直和沈敬商議,做些準備。
那日袁應泰上陳方略,著大臣廷議,張問也參加了的,所以知道了袁應泰的方略。而黃仁直和沈敬是張問的心腹,張問便對他們說出了的遼東方略:「袁應泰的主張是一部分兵力固守開原、瀋陽、遼陽,然後集結優勢兵力於瀋陽,向東穩打穩扎,收復撫順城和撫順關。同時命令東線的川軍和朝鮮兵出寬緬,襲擾蠻敵後方,步步蠶食之。」
沈敬聽罷說道:「這個辦法比以前楊鎬上陳的方略要穩靠一些,但是據我所知,袁應泰於兵事不及熊廷弼,熊廷弼尚且不願進攻,袁應泰去……恐怕不定能取得成效。」
張問點點頭道:「久聞袁應泰做過的事,此人寬厚有餘,殺氣不足,險惡之地能否有所作為,我是不抱多大的希望……可照著朝廷的安排,兵權將袁應泰之手,我能做什麼,朝廷讓我去做什麼……」
黃仁直半瞇著眼睛,摸著鬍鬚道:「啟用大人,絕非東林的意思,他們怎麼會想到大人呢?老夫覺得這是皇上的意思。」
張問聽罷往細裡一想,頓時恍然大悟,皇上根本就沒想要自己去做什麼事,作用僅止於牽制東林的勢力。張問有些鬱悶地說道:「萬一應泰事有不濟,落了個大敗,我這沒做什麼事沒什麼責任的人,估計也要受到牽連彈劾;就算想立個功也沒有兵權。遼東這差事真的半點好處都沒有。」
黃仁直和沈敬都點頭贊同張問,確實這趟差事有點吃力不討好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