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齊是天體物理學出身,精通觀測宇宙學,能看懂並質疑相關的文章,這說明他是一位專業人士,非李莊這樣的科普級外行人士可比。
所謂的科普資料,都是能自圓其說的假說,甚至有些無法認知的東西有「畫鬼」類的解釋。這些是非專業人士無法真正駁斥的,能使用的多是哲學類的推斷或者語無倫次地亂罵,但這些有什麼用?
陳德齊的文章充滿了科學家一貫的毛病,動輒就是大段的數字及公式說明,不知道是不是在故意折騰計算機專家,幸好寫了一些能看懂的東西。
「巴瑟斯特級高分辨率月球探測器找到了揚基佬阿波羅計劃留下的東西,包括nasa一年前的登月艙殘骸。他們的操作技術退步了;這個領域需要經驗豐富的宇航員,不是單純的知識和經驗傳承能管用。」
「這話沒說錯,長期不練,手容易生,腦子不用,也容易變笨,不可能考慮得面面俱到。」李莊深有同感。nasa一年前派人打前站,他們現在很懶,連飛船都是阿波羅系列的升級版。登月艙的密封出了點小問題,把兩名宇航員嚇得半死,幸好解決,但在月面活動的時間比計劃縮短了三分之一。
花旗國這次目的明確,就是為了建立月球基地所需要的全部資料。登月艙重約三十噸,反作用力控制系統、上升和下降推進系統都使用了添加新型納米燃速催化劑的固體推進劑,比老前輩總算有進步。
核裂變火箭是好用,但只能用作飛船的主動力,其他的還得靠傳統化學發動機。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此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c;夜晚溫度可低到零下183c。
在這種情況下,比沖不高的固體推進劑是最佳的選擇。asa卡捷級月球著陸探測飛船使用同樣的方案,將在八月發射的載人飛船登月艙將使用卡捷級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nasa新的登月艙比阿波羅系列大了一倍,可以攜帶更多的樣品,這是沒辦法的事,長途旅行票價極高。由於沒能建成氘氦三聚變示範電廠,目前月球開發公司的股票賣得不好,增發沒有通過審核,花旗國國內資金也不充裕,正在為以前的貪婪和隨意買單。
「卡捷級拍攝的照片中除了地球人的活動,還有一些其他跡象,不排除外星人的可能,這些需要月球研究基地建立後由宇航員現場考證。」
「嘿,外星人,不管什麼模稜兩可的東西,一切都會在實證面前露出它的真實面目。」計算機專家感歎完繼續看新鮮,這篇文章裡面除了常見的流言剖析和卡捷級的現場調查,還表示了自己的疑問。
月球的內部結構一直是謎團,空心球說喧囂日上,而這是月球人造飛船說的重要理論基礎。nasa的專家辟過謠,說月球擁有一個固態的富鐵內核以及一個液態外核,和地球非常相似。他們的數據都是來自月震儀的反饋結果,似乎理論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卡捷級重複了月震實驗,asa月球研究所的專家們面面相覷,因為跟nasa公佈的有差異。
幾次人工月震實驗和根據實驗記錄分析,都得到了類似的結論:月球內部有不小的孔洞存在,至於這是天然洞窟還是人造的,暫時不得而知,因為月球本身的地質非常特別。
月球面對地球的部分在物質構成及地貌方面與背對地球的部分差異很大,前者地殼比另一面地殼薄不少,並擁有由玄武岩構成的廣闊平原。這些平原被稱為月海,天文學家們認為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噴發的結果。後者地殼厚很多,有更多隕石坑,幾乎沒有月海。
經過天體物理學家們的測算,月海中密度較高的玄武岩使月球的質量中心不在幾何中心,偏離了約1.6公里,但遷移的發生過程尚不清楚。
實心物體遭受撞擊時,可以測出兩種波,一種是縱波,一種是表面波,而空心的物體只能測到表面波。「縱波」是一種穿透波,可以穿透物體,由表面的一邊經過物體中心傳導到另一邊。「表面波」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只能在極淺的表面傳遞。卡捷級的月震儀經過長時間的記錄,發現表面波的數量遠比縱波多。
澳洲媒體就此事採訪過asa,陳德齊沒有給出確切的答覆,反而告知了另外一條消息:羅利級太陽系探測器在小行星帶發現了疑似忒伊亞的殘留物。
「忒伊亞是假設的行星,火星般大小,跟月球的起源有關,完美度相當高的行星碰撞說的產物,這顆行星極有可能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就已經毀滅。不管月球是空心的還是其他結構,論證它不應該出現在現有位置比解釋它的存在更容易。」
李莊看到這不由得查了科普資料,因為陳德齊沒有解釋「行星碰撞說」,反而列了一堆的數據和計算公式,說明「行星碰撞說」的可信度。
網上亂七八糟的資料不少,但計算機專家一般都是看科學機構的文章,因為摻雜私貨的可能性要小很多,數據不容易出錯。
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擁有衛星,這是天文觀測的結果,但是地球獨一無二,因為它的衛星月球直徑是自己的27%,而其他的行星衛星直徑沒有超過母星的5%。為數不少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而不是地球原始就有的。
地球本身非常神秘,兩個強壯的大哥木星和土星遮風擋雨,還引來彗星給地球海洋添磚加瓦,外加一個巨大的衛星幫助形成地球的生態圈。
種種巧合之下讓地球擁有了適合碳基生物生長和生活的環境,不過太多的巧合讓科學家們有些懷疑地球是改造星球和月球是人造天體。
拋開改造星球的猜測不談,月球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小覷,它是地球不可或缺的夥伴。主要原因有三條,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保持穩定,從而使地球的氣候相對穩定;其次它對地球大氣層有影響;三是讓地球擁有一個巨型的磁場,如果沒有這個磁場,宇宙射線足以將地球生命的幼苗扼殺在襁褓之中。
人的想像力十分強大,人類中總有些智商超高的人物,沒有什麼理論是無法理解的,只是遲早。不管怎麼猜,地球現在有人,月球就在它現在的位置,人類對地月系的研究已經進行了數百年,形成眾多的理論。
地球是否孤獨,以目前的天文和宇航方面的研究來說未知,不能下結論,但這個經常看到的月亮引發了無數人的興趣,它是最靠近我們的大型天體。
月球到底從何而來?它的起源是個古老的問題。18世紀以來的月球起源假說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類:與地球同源說、地月分裂說、地月俘獲說。
「同源說」是最早出現的一種月球起源假說,它認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太陽系早期同時從星雲中誕生的。
「分裂說」則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時,地球的轉速相當高,以致於部分物質被甩出去後形成了月球,甚至有人認為太平洋就是月球分出去後留下的疤痕。
繼「同源說」和「分裂說」之後提出的「俘獲說」認為,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地球把運行到附近的月球俘獲,成為自己的衛星。
這三種假說都獲得了一些實驗數據支持,但在某些問題上都難以自圓其說。
隨著觀測宇宙學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期,花旗國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擺脫了上述三種假說框框的月球成因假說。該假說認為,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大約在相當於目前地月系存在的空間範圍內,形成了原始地球和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它們在各自的演化中均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以硅酸鹽組成的地幔及地殼。
科學家推斷,忒伊亞本是和地球同源的的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一顆行星,運行方向和地球一樣,但是比地球快或者慢60度角。這個位置在天文學上叫做拉格朗日點,是小天體在兩個大天體間能夠取得穩定平衡的點。
這種行星共享軌道現象看上去很奇怪,其實即便在太陽系中也不少見。在木星的軌道上就有兩群群小行星,特洛伊和希臘,分別位於木星前60度和後60度的地帶。
忒伊亞本有望成為和特洛伊小行星一樣的小行星群,奈何自己初始體積較大,所以不斷吸引周邊的宇宙物質,個頭日增,軌道因此變得不穩定,跑得忽快忽慢,偏離了平衡點,最終一頭栽倒地球上。
這個碰撞可謂驚天動地,忒伊亞自身完全毀滅,絕大部分被地球兼併,但地球也損失慘重,被撞出軌道。大堆岩漿在劇烈的碰撞後脫離了地球,飛離的氣體、塵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圍,通過吸積,先形成幾個小天體,然後像滾雪球似地形成了月球。
「行星碰撞假說」兼容了三種經典假說的優點,能解釋絕大部分地月系現象,並得到了一些地質化學、地質物理學實驗的支持,但沒有被最終確認。
只要能找到忒伊亞的殘骸,地月系形成之謎就可以破解,這些年包括asa在內的宇航機構發射了近二十顆太陽系探測器,希望能找到明確的證據。
asa第一艘羅利級太陽系探測飛船於七年前發射,到去年為止共發射了七艘,重約五噸,功耗200~2000w,均使用了聯合技術公司最頂級的技術,一艘比一艘先進。這些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均工作正常。羅利一號曾出現故障,但被船載智腦修復。
羅利級探測飛船由asa空間科學研究所羅利實驗室負責管理,它傳回的信息非常豐富,威州日報科技版因此銷量驚人,羅利實驗室與多家著名媒體同時建立了合作關係。搭載了多功能元素光譜分析系統的羅利三號是發現疑似忒伊亞殘骸的飛船,它和羅利四號都是為探測小行星帶而專門建造的。
asa拿到數據後聯繫了眾多知名的天文學家,他們都認為極有可能是忒伊亞行星的殘骸,因為能在太陽系中找到與地球內部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類似的星球暫時還沒有發現過,但宇宙無窮無盡,不敢斷定被發現的小行星就是要找的目標。
科學家們的發言非常嚴謹,但媒體和普通人不太在乎這些限定嚴格的單詞。「行星碰撞假說」大盛,本是偏門的「月球人造飛船說」幾乎沒有市場,但仍頑強地存在著,原因就在於月球年齡。
月球有些岩石的年齡按照鉀氬測定法超過了太陽系的年齡,即大於45億年,這是「月球飛船說」的支撐論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