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武當宋青書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八章 遠橋 文 / 子縝

    第一百九十八章遠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萬物之宗,吾不知誰之子,像帝之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清脆的朗朗讀書聲,悠悠迴響在武當後山的小木屋裡,卻是一部張三豐親手所書的《道德經》。

    一遍一遍,從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到最後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身著淡色黃衫的女子在字裡行間,將願景翻來覆去的讀了無數遍。

    張三豐背負雙手,立於門外,衣襟悄悄在風中擺動,眼前床邊的女子,仿和當年在少室山拔劍起舞的她,完全重合。當年,她也是這樣穿著一身淡色黃衫呢。

    這一夜的內力療傷,固然是讓張三豐頗感疲累,但他心憂徒孫,卻並未小睡片刻,想到青書神志受創,道心失守,卻不如讓人讀道家典籍與他聽,在句句經典的浩如煙海的書山之中,只消有一句話能提點到他,那他的傷勢,也就基本全部恢復了。

    楊汐晴遂為此讀書之人。劉伯溫則下山安排一應事物。

    每日清晨前來送飯的小道童老遠就聽出不對來了,似乎不對啊,這全然不是祖師爺的聲音啊,聽起來清脆悅耳,如一串鈴鐺一樣響個不停,是個女子的聲音吧。想到這裡,道童眼中迷惑之色一閃而過,帶著好奇心,提著飯籃一路而上。

    不多時便到了後山,道童兒見到祖師爺負手而立,站在小木屋門口定定出神,一陣陣悠揚的讀書之聲從屋中傳出,久久不散。

    道童兒的到來,如何瞞得過張三豐,他深深歎一口氣,轉身拂袖道:「你去喚掌門上山來。我有話對他說。」

    道童兒將盛有飯菜的籃子放下,偷偷往木屋裡瞥了一眼。張三豐如何不知他這些小動作,也只是付之一笑罷了。

    僅僅是一個背影,道童便瞬間失神。呆呆愣愣的就要下山。張三豐搖頭一笑,歎道:「小心山路濕滑。」

    道童一個趔趄,眼看就要摔倒,張三豐卻及時扶住他,頗為揶揄的瞧了他一眼。道童心中發虛,飛快的往山下跑去,就要去喚宋遠橋上山。

    張三豐微微搖頭,默神一查,耗損的內力已回復的七七八八了。當今之世,純陽無極功修為之深,莫有及張三豐者也。

    宋遠橋自修太極功以來,功力日深,內氣愈厚,融融洩洩,純陽無極功已近圓滿之境。武當九陽他稍嫌霸道,修為雖不及純陽功深厚,但兩門神功相輔相成,他丹田氤氳紫氣,如何又弱得了。

    每日五更天時,他便起得床來,靜坐蒲團之上,打坐煉氣。而後天微亮時,登上金頂,吞吐罡氣。而後回房小坐片刻,修習儒家養身之道,一口浩然正氣渾渾然,泊泊然。至午時時,在於練功房中乘盛陽之勢,修純陽之氣,半個時辰之後,方能用飯。再申時三刻,又登金頂之上,不觀晚霞陣陣,只隨意而坐,一呼一吸,合於自然。於是內氣不知不覺間,日益精進。太極之理與天地相合,宋遠橋此舉微合於天地化生之道,每日裡內力進益雖不甚大,卻勝在持久,七年來日復一日,功力較之之前,委實深厚了一倍有餘。

    放眼天下,能做他對手的人,實在不多了。

    張三豐雖是暗讚這徒兒武功愈高,已不下當年叱吒江湖的陽頂天。但看在眼裡,卻是大自歎息,這般以苦修神功以求忘卻痛苦,又豈是解脫之道?心中不放,縱你如何跳脫,始終掙扎不出這副桎梏。

    今日清晨,他方從金頂下來,沾了一身露水,正要換衣,卻聽得院落大門被人叩響,道童恭恭敬敬的道:「掌門大老爺,祖師爺有請上山。」

    宋遠橋一愣,師傅平時才召了自己上山一次,怎地又有吩咐麼?

    換好衣服,輕歎一聲,對著銅鏡好生整理一番,方才上山。卻不是他太修邊幅,而是有段時間張三豐實在看不過他頹廢模樣,將他召上後山,狠狠的訓了一頓。說你這模樣,誰看了都說是大街上的乞丐,哪裡是堂堂武當的掌門?我武當派的臉面,都給你丟得盡了。

    這些話,宋遠橋知道是師傅一片苦心,刺激自己,也不過付諸一笑。然而張三豐最後一句卻給他極大觸動。他還記得當時師傅淡然的臉色陡然痛惜起來:「莫不是我才創下數十年的武當,就要敗在你的手裡麼?」

    張三豐說的雖輕,卻令宋遠橋再不敢怠慢片刻,每日勤於事務,精修武功,兢兢業業,武當雖不說是做了什麼威震天下的大事,卻也蒸蒸日上。

    腰間的長劍,他是半刻都不敢放下的。這是武當「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的訓令,縱然莫聲谷拳腳尤要精於劍術,但也是不敢讓張三豐賜下的長劍離身片刻。便是睡覺時,也是將劍置於床邊觸手可及處。

    宋遠橋步履節奏分明,一步一步,沿著山路輕輕走著。

    身為武當掌門,聲望隆於江湖廟堂之上,在一般江湖人看來,幾乎是神話般的人物。但他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何嘗不冀望著一家團圓,和和美美?

    但是,他是武當掌門,是宋遠橋,便注定了這一生,對於武當,他要付出的比對於妻、子要多的太多。

    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妻兒,年輕時候闖蕩江湖,肆意豪情;中年的時候擔當掌門,戰戰兢兢。便是兒子提早出世的時候,他也在紫霄宮中接客,還是張翠山一把拉住給宋遠橋通報消息的道童,問明情況,偷偷離席,連夜下山,在山下不由分說的便扯了一名穩婆上山。

    宋遠橋依舊淡定從容的笑著,拱手致意,可誰知道他心中到底有多焦急?送走客人之後,他快步趕回院中,嬰兒的啼哭之聲,婦人的私語之聲,已經讓他鬆了一口氣。

    他放不下身段趕來的原因,很簡單,也很讓人忍不住想罵娘。

    客既遠至,便不能失了禮數,教他捲入我武當門內之事。

    禮數……

    武當七俠都是暗自不滿,心中只道,禮數,咱們江湖中人,講那麼多禮數作甚?

    你生個兒子,也是武當門內之事……?

    他何嘗不是負疚在心?但是,身為武當掌門,他有他一貫以來的原則,堅持著眾人所不理解的所謂禮數,也只會一肩承擔下去。

    江湖人皆稱,武當宋掌門待人謙和有禮,有君子之風,門下弟子亦皆是名門子弟,武當天下大派,與少林並駕齊驅,果不虛傳。

    但誰知道呢,這樣一個名聲的背後,這樣的一個微笑背後,有著怎樣的辛苦?

    自宋遠橋擔任掌門以來,二十二年,除去兒子失蹤之後的那幾月,著實是未敢有一刻懈怠。

    一頭青絲,已化作兩鬢斑白。

    看起來謙和沖淡、臉上常常掛著微笑的宋大俠,其實,心裡很苦,很苦。

    宋遠橋步履看似不快,卻是快極。不到片刻便近山頂。他心中也有一個疑惑,這個女子的聲音,從何而來?咦,剛才還是《道德經》,現在又是《莊子》了。

    這些典籍,他都能倒背如流。自小張三豐便傳授於他,要他熟記於心。便是張翠山的道學根基,都是由宋遠橋一手紮下。

    但到後來,宋遠橋卻是偏向儒家的,更多一些。而張翠山,則依舊徘徊著,道或非道。

    故而翠山之學,與三豐最近。張三豐尤喜張翠山,有此原因。

    宋遠橋依舊邁著步子,一起一落之間,便是丈餘。比之之前那個道童,快了不知凡幾。

    張三豐見到這個正恭恭敬敬一絲不苟施禮的徒兒,輕歎一聲,扶起他,歎道:「遠橋,真苦了你了。」

    宋遠橋道:「不苦,不苦的。」話音未落,眼神已不自覺的被小木屋中搖搖晃晃走出的青衫男子所吸引。

    這是發自血脈,發自骨髓的顫慄。

    青衫的男子,跪下,恭恭敬敬的磕頭。

    這是父親教授他的禮數,他一直不喜歡,一直不認同。

    一個,一個。

    宋遠橋恍若夢中,跌跌撞撞走到他面前,伸手攙住他的手臂,感受到血脈強有力的跳動,他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父子二人,相對無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