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山雨欲來(6)
從張之dong的府邸出來,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鐵良滿臉的不快,坐上肅親王善耆的大轎子,兩人繼續進行商討。
「唉」鐵良歎道:「王爺,張中堂提出要廢除我們滿人所享有的特權,既有違祖制,又不符合我們滿人的利益,是不大可能會實現的。」
肅親王善耆反對道:「不然形勢逼人,為了咱們滿人能夠繼續佔有統治地位,老佛爺應該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鐵良搖了搖頭,低聲說道:「王爺,按照我們滿人目前的現狀,如果取消了享受補貼俸祿等特權,到時候,漢人不知道會如何反應,先我們滿人自己會大亂甚至造反啊」
鐵良的話,也不無道理。
滿人子弟,類似於我們後來常說的「世家子弟」或「干子弟」,自以為「根紅苗正」,有一個好出身,理所當然就應該養尊處優。即使在成為門庭頹敗的遺老遺少之後,也無法改變這一劣根性。
清朝是中國人口急劇上升的一個階段,滿人也不例外。
據清史專家王鍾翰先生的推算,在皇太極入關時期,滿人人口約八十萬。
在經過康雍乾的一百多年後,滿人人口增至二百六七十萬,道光初年進而增三四百萬,二百餘年間增加了三、四倍,這與全國人口的增長度是大體相當的。
按清廷祖制,滿人除了當兵派差之外,是不允許從事其他任何職業的。
但是,國家的兵額與官缺終究有限,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原來的一份旗產要養數倍之人,一個人的兵額俸祿要養一家甚至數家之人,滿人也無可避免的陷入了經濟窘困之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清廷實行「養育兵」制度,對每個滿人放補貼俸祿。
乾隆年間,隨著滿人人口的不斷增加,養育兵的數額也逐年擴增。
到了後來,甚至「不論年歲」,從十歲以下的幼童到「犯輕罪黜革之人」,以及「無錢糧可支者」,都給予一份養育兵的錢糧,只是俸銀從原來的二兩減少為一兩半。
據統計,養育兵的數額一度達到262o8名,接近於滿人總兵額的五分之一。
在封閉的農業社會裡,滿人兵丁靠著朝廷的俸祿,生活還算過得去。
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隨著貨幣的貶值和物價的高漲,錢糧配給標準卻始終沒有大的變化,以「數十萬」人的兵食去養活「數百萬」的家口,旗人的生活也就越來越難以維持。
而另一方面,嘉慶道光年開始,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旗人的俸祿佔到清廷財政支出的半壁江山。
長此以往,清廷自然是不堪重負。更要命的是,承平歲月在乾隆朝之後已近結束,原本富足的國庫,被蜂起的白蓮教起義等亂事消耗大半。
太平軍起義之後,隨著巨額軍費開支的不斷膨脹,陷入經濟窘境的清廷,實際上已無力全額支付滿人的俸祿。
為緩解極度緊張的財政壓力,清廷在咸豐年後決定,旗兵俸銀減為八成放,祿米減為五成放,減少的祿米按每石折銀五錢給旗人。
咸豐三年,全國各省因戰亂而不能按時解送錢糧至京,清廷在焦頭爛額之下「濫大錢」。
但是,這種只能解一時之困的通貨膨脹方法,導致物價飛漲,民生凋敝。
在這種形勢下,那些完全靠俸祿維生的普通滿人們,生活困苦不堪,只比同時期漢人的生活稍好一些。
普通滿人貧苦不堪,滿人宗室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的生活也是每況愈下。
皇族的逐漸貧困化,使得他們不得不放下「高貴」的身份。
許多閒散沒有深厚背景的宗室,也做起了xiao生意。甚至,一些放得下架子的宗室,還偷偷地拉起了洋車。
當然,也不是全部的滿人都會如此「爭氣」,會「自食其力」和「自力更生」。
許多宗室雖然已經沒落,卻仍然沿襲了先前得意時遺留的奢侈攀比風氣。
他們整天無所事事,成了梨園的常客,職業的玩主。一些人甚至沾染嫖ji、賭博和吸食鴉片等惡習。
老捨先生替滿人子弟畫過一幅入木三分的肖像:在滿清,滿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漢人所供給的米,與hua漢人供獻的銀子而外,整天整月的都消磨在生活的藝術中。
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們會唱二簧、單弦、大鼓與時調。他們會養魚、養鳥、養狗、種hua和鬥蟋蟀。
他們沒有力氣保衛疆土和穩定政權,可是他們會使ji鳥魚蟲,而且還與文化生了最密切的關係。
當時,有竹枝詞這樣諷刺他們:「衫敞前襟草帽橫,手擎虎叭喇兒行。官差署裡原無事,早飯完了便出城」——出城做什麼呢?遛鳥、玩鷹、放鴿子、鬥蟋蟀等等,有些人為此負債纍纍,甚至傾家蕩產而在所不惜。
到了清末,隨著滿清朝廷的完全腐化和沒落,滿人自貶自賤,本族人看不起本族人,可謂是屢見不鮮。
由此,昔日的八旗鐵騎與曾經的榮光,也就日復一日,被消磨在窮困窘迫的叮噹敗落之中了。
大部分滿人如此困苦,在滿清朝廷俸祿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若是按照張之dong的建議,取消滿人所享有的各種特權,那麼,滿人真是是無路可走,要率先進行造反了。
因此,肅親王善耆和鐵良分析來分析去,最終認為事不可為,張之dong的建議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社會混亂。實在太過草率和無知,完全不能被接受。
到了肅親王府,肅親王善耆對想要迅離去的鐵良說道:「鐵尚書,忘了告訴你,老佛爺懿旨,準備讓你訓練一支由貧苦滿人組成的禁衛軍,你可有把握訓練出一支強軍?」
鐵良大喜說道:「這可真是太好了,王爺放心,貧苦滿人訓練時,必能吃苦耐勞。只要錢糧武器充足,下官定不負所望。」
肅親王善耆點頭歎道:「形勢險惡,暗中不知有多少敵對勢力在針對我們大清和滿人,勉力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