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看報!看平津前線最新消息!**包圍固安,倭寇猖狂反撲!」
「看報!看當今武聖大戰平津!倭寇死傷慘重退守固安廊坊!」
福特轎車鳴叫著喇叭,從精神堡壘(現解放碑)下穿過,精神堡壘巍峨的基座上方懸掛著巨大的華北地圖,上面用紅藍兩色清楚標明前線戰況的進展。
從南京保衛戰開始,但凡重要會戰,精神堡壘便會懸掛起大幅地圖,新聞報道報告的戰鬥進程標注在上面。
這種方式已經從重慶蔓延到成都、昆明、貴陽、武漢、西安、廣州等重要城市,連剛剛光復的鄭州濟南,都在鬧市區懸掛起大幅地圖。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在地圖下焦急等待工作人員將新進展標注上去,只要有點進展便會響起歡呼聲。
平津會戰,從一開始便被新聞界炒到最高熱點,《渝州晚報》以決戰平津為主題進行連續報道,每天發佈從前線傳來的消息,刊載軍事專家的分析。《中央日報》則以對日寇最後決戰為軸線,連續報道前線消息,《新華日報》《醒獅週刊》《新民日報》等所有報刊每天都在頭版刊登來自平津前線的戰報。
平津前線,吸引了全國目光,前線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全國各階層的心。
轎車穿過人群,人們看著車頭的上的星條旗,自覺的讓開道路,史迪威面無表情的望著車窗外,他是上周從緬甸返回的。緬甸現在被記者們形容為安靜的戰場。這條戰線實在太安靜了,日本人守在薩爾溫江東岸,英國人守在薩爾溫江西岸,中國人守在仰光附近,雙方誰也不想開槍,生怕引來對方的報復。
整個緬甸戰場最有戰鬥精神的恐怕就只有史迪威這個醋性子喬,醋性子喬,這是記者們給史迪威起的綽號。史迪威為了讓中國人英國人同意進攻,使盡手腕。
恐嚇,利誘,但所有手段都無效。逼急了,中國人便推到英國人身上,英國人便提出種種要求,這些要求又引起中國人的反駁,於是雙方開始陷入無休止的扯皮中。
史迪威給馬歇爾的報告稱,這裡唯一的敵人是緬甸潮濕的氣候,他在緬甸已經沒有任何作為,緬甸的中國人和英國人都希望中國國內戰場決定這場戰爭的結果,然後接收印度支那日本人的投降;中英兩國士兵在緬甸的唯一目的是與緬女**。
可讓史迪威失望的是,一直支持他的馬歇爾這次沒有支持他,馬歇爾在回信中明確告訴他,目前中國國內的進展非常順利,中國人已經收復山東,這裡距離東京更近,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美國向遠東提供的物資要首先保證華北作戰,至於印度支那,就讓蘋果熟了,自己落下來吧。
史迪威失望至於,心生去意,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離開中國,可等了幾個星期後,他的調令來了,隨著調令來的還有一份決定。
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中將在詳細考察了中**隊和軍事工業後,認為美國從開始就低估了中國的軍事力量,經過五年發展,中國工業能力大為增強,雖然還不能滿足全部軍隊需要,也已經能滿足一百八十萬到兩百萬部隊的需要,中國人很快便會不再需要美國,僅憑他們自己便能在大陸上擊敗日本。為保持戰後美國對中國的影響,美國應該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和政治合作,這種合作應該現在就開始,具體是華北作戰應該除了有美國的物資外,還應該有美**隊的人員,經過與蔣介石商議,決定在每個戰區設立一個美軍參謀長。
羅斯福很爽快的同意了魏德邁的建議,馬歇爾決定將史迪威調到華北,作為華北戰區的參謀長,與史迪威同到華北的是美國在南亞的唯一一支作戰部隊,梅裡爾突擊隊,這支突擊隊是美英聯合部隊,總兵力三千多人,但英國人不願離開緬甸,梅裡爾只能帶美國人到中國戰場,兵力也就不到兩千人。
史迪威很是鬱悶,他不是很願意到華北戰區,在他看來,江南日軍實力薄弱,而國民黨軍在江南四周有超過百萬兵力,如果趁機在江南發動進攻,可以很容易收復京滬杭。
其次,華北戰區司令莊繼華是個很難相處的傢伙,當初自己將他趕走,現在自己又到華北戰區,去當他的參謀長?成為他的下屬,他能聽自己的嗎?
魏德邁看了眼史迪威,心裡微微歎口氣,史迪威在莊繼華問題上犯了個大錯,嚴格的說,史迪威在戰略上犯了錯。他之前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和總統的報告中,對中**隊和中國將領的一切指責,在最近兩年的戰爭中被證明是錯誤的。中**隊極其將領不但不畏縮,相反他們驍勇善戰,足智多謀。
兩年裡,他們兩次在緬北擊敗日軍,收復了大片國土,消滅了幾十萬日軍,將戰線推進到七年以前戰爭爆發時的地區。
中**隊取得的勝利越多,史迪威在華盛頓的軍政高層的威信就越低,按照他的判斷,史迪威將很快調離中國戰區,可能到歐洲去,英格蘭現在大軍雲集,艾森豪威爾急需大量有經驗的將領。
魏德邁向華盛頓推薦的華北戰區參謀長是原五戰區顧問佈雷恩,可馬歇爾出於私誼,將史迪威調到華北戰區,魏德邁猜測,這是馬歇爾在挽救史迪威的軍人生涯。
「華北戰局非常激烈,目前中國人的情況不錯,」魏德邁開口打破車內的沉默:「中國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作戰。」
史迪威將目光從車窗外收回,悶悶的回答道:「在華北戰區,我發揮作用的可能很小,我倒願意去江南戰區,要不然去江淮戰區也行。」
魏德邁心中直搖頭,這個問題他向蔣介石提過,但蔣介石和陳誠都堅決拒絕,蔣介石甚至不願意他去華北戰區,委婉的告訴他,他認為史迪威是個果決的將領,最好能單獨領導一個方面。
在中國戰區實現單獨領導,這顯然不可能,印度的蒙巴頓勳爵也不會同意,中英兩國現在默契的聯手壓制史迪威,認為他現在是個麻煩。
「江南戰區最近也沒有作戰任務,中**隊實行防禦作戰。」魏德邁耐心的解釋道,這個問題史迪威此前已經表示過,魏德邁也解釋過一次。
「為什麼?戰爭必須付出代價,戰爭結束後,可以重建麻。」史迪威還是不能理解,魏德邁解釋了中國的戰略,以及為什麼不對江南實行進攻的原因,但史迪威不能接受這樣的解釋,他認為如果在江南戰區發動進攻,江南戰區和江淮戰區南北夾攻,可以消滅日軍江南主力,收復京滬杭。
魏德邁有些失望,史迪威顯然沒有聽懂他話裡的意思,他的目的是提醒史迪威,在作決定時,要考慮中國人的想法,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委員長告訴我,中國財政非常困難,京滬杭地區是中國財稅的主要來源,一旦這個地區被破壞,中國沒有戰後重建的資金,就會陷入內亂。」
這幾乎是蔣介石告訴他的原話,魏德邁開始還不是很明白,後來在高斯的提醒下才明白,蔣介石擔心,這個財稅之地,一旦被破壞,國民政府沒有力量進行重建,無力救助大量難民,將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延安勢必利用這些問題向國民黨發起挑戰。
魏德邁理解蔣介石的決定,況且,擊敗日本,只要華北決戰獲勝,是不是攻克京滬杭就沒那麼重要,攻克了東京,戰爭就結束了。何應欽說得更直接,進攻京滬杭,在戰略上沒有那個必要。
史迪威冷笑一聲:「這就是花生米的行事方式,就想不勞而獲。」
「喬,他們正在華北力戰。」魏德邁對固執的史迪威很是無奈,只能搖頭苦笑。
轎車渡過長江,駛入南坪,不過沒有去黃山官邸,而是徑直駛入新成立的總參謀部,總參謀部是個新單位,是魏德邁到中國後的一個成果。
蔣介石通過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總覽軍政大權,隨著抗戰的勝利進行,民主黨派要求進行政治軍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特別指責軍事委員會為第二政府,楊永泰領導的國民政府不過是他的傀儡。
另外軍事委員會內的委員們也要求對軍事委員會進行變革,副委員長馮玉祥公開聲稱,軍事委員會機構臃腫,人員龐雜,效率低下,必須加以變革。這樣在內外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同意對軍事委員會進行改革。
改革總是艱難的,軍事委員會先後提出了七八個方案,每一個方案都是以自己的部門為主,削減其他部門,這自然難以服眾。蔣介石為了表示公平,同時向新入華的魏德邁示好,便請魏德邁幫忙。
魏德邁抓住機會建議乾脆拋開軍事委員會,直接成立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同時仿照五角大樓的組織機構,擬定了一個組織機構,蔣介石在這個基礎上作了些修改便接受了,比真實歷史要早了兩年。
在具體執行上,蔣介石卻很直接,他將大本營和軍事委員會的相對應部門長官換個身份直接調入國防部,比如,軍令部,原來主管作戰,後勤部原來是大本營直屬,現在都劃入總參謀部;軍政部便劃入國防部,下面的部門也分屬各個部門。在指揮權限上,總參謀長直屬軍事委員會主席指揮,與國防部部長平級。
總參謀部成立後就設在南坪原銅圓局辦公樓內,銅圓局是劉湘主掌重慶時印鈔票造銀元的工廠,莊繼華奪取重慶後,這個工廠自然被廢棄,機器被劉湘拉到成都去了。
銅圓局辦公樓又稱為大花廳,是仿照前清道台衙門所建,是座前後兩院的四合院,新成立的總參謀部便在這裡辦公。
魏德邁和史迪威進入大花廳後,便感到氣氛不對,以往他們要來,早就有人過來迎接,可今天卻沒有,看到的軍官都神色緊張,腳步匆忙。
魏德邁和史迪威互相看了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色中看出擔憂,難道平津前線出問題了?倆人也加快腳步,快到陳誠辦公室時,才遇上總參謀部的美軍顧問瓊斯少將。
「瓊斯,出什麼事了?」魏德邁問。
「是不是華北?」史迪威問。
瓊斯搖搖頭:「是出大事了,剛剛接到報告,新疆發生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