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官路重生

劉家有正太 第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開始 文 / 劉老九

    第二十一章新時代的開始

    要說過去的一年,華夏做為一個大國發生的瑣事實在不少,但也有幾件是足以寫進史冊的。

    從國際上來說,經歷了16次事務級談判後,於8月份華日在京的和平友好條約的簽署,以及10月鄧公訪日期間該合約簽字正式生效,其中明確了反對霸權主義的條款,這一條款對當時蘇聯的擴張是一次有力的打擊。

    與其同等重要的還有12月份華美兩國,分別在京城和華盛頓同時發表聯合公報(華美建交公報),決定於79年起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該公報在上海公報基礎上,強調了只有一個華夏,台灣是華夏的一部分,在華夏和美國建交當日,美國政府宣佈,與台灣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隊。同時兩國也重申了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的共識。

    說回國內,最值得後世記載的莫過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舉行,該次會議做出了把華夏的工作重點和注意力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該次會議指出實現現代化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產力,多方面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次會議還深入討論並原則同意關於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以這次會議為標誌,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公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為貫徹執行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奠定了基礎。這次會議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標誌著華夏進入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和三中全會具有同樣歷史地位的,被稱為改革突破口的事件——農村聯產承包制:1978年冬,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將全村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戶,國家和公社大隊的攤派任務分包到戶完成,剩餘的全歸個人,即「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幾乎與此同時,四川省農民也實行包產到組等責任制。

    在78年當中,全國科技大會也是值得記錄的一筆,會議期間,鄧公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做了著重的闡述,指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強調在我國造就更宏大的科學技術隊伍的必要性。大會制定了《1978年至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綱要(草案)》,表彰了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號召大家樹雄心,立壯志,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閉幕會上宣讀了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

    按勞分配成為78年華夏最熱門的討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研究》等報刊從1977年年中開始,發表了一系列相關文章,把經濟學界的討論引向了社會。1978年5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一文,將按勞分配問題的討論推向高潮。到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以按勞分配問題討論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理論大討論共舉行了七次研討會,至少有兩千人次以上的理論工作者參加研討。除此之外,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也成為了呼喚社會主義新時期偉大變革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巨變的先導。

    相對於鄧公92年的「南方談話」而言,在9月份的「北方談話」影響也是深重的,其中對「兩個凡是」的尖銳批評;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加大地方權力,特別是企業權力,要講責任制;按勞分配,增加收入,刺激經濟發展;精簡機構,發展服務行業安置勞動力;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要到發達國家看看,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等等。「北方談話」集中反映了鄧公在歷史大轉折前夕的理論思考,對這一轉折時刻的到來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這一年中《工業三十條》的試行,推動了中國工業的改革和發展,成為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新開端。全軍政治工作會議,討論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務。在本書中受到劉雙禧的影響下,這次會議中還提出了對華夏特種部隊建立培訓等若干意見以及對現有部隊戰鬥力的探討。

    劉雙禧及其家人在78年裡收穫也是比較豐盛的,首先要說的是他手上獲得了一筆巨額的資金,而且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另外一個圈錢計劃已經正式進入啟動階段了。再讓他比較高興的就是,在可口可樂返華的計劃中,多了一項在三年內協助華夏建立一條涼茶生產線,並且劉雙禧的母親朱文華從原來的商店營業員調入了可口可樂華夏公司籌備組,並且參與了廠房建立,材料採購及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多方協助工作。這個安排也是劉雙禧幾經思考後為老媽選擇的。

    要說劉雙禧重生以來影響最大的,還得是自己老爸劉國慶。除了前世沒有的高考及大學的經歷外,還因為某些觀點而進入了數位首長的眼線。這事要從劉雙禧說起,劉國慶這兩年沒少聽兒子的一些務實的觀點,於是在京城大學中與老師的一些探討中流露了出來,其中一位老師將劉國慶的觀點轉述給《光明日報》的楊總編,恰逢南大一位教授手裡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初稿也擺在了楊總編的案頭上,在劉國慶的參與下,這篇文章幾經修改,最終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尤其是鄧老得知劉國慶參與了文章的寫作,特意對劉東方表揚,並且說他教子有方。

    劉國麗在京城大學過的也不錯,據劉國慶觀察,妹妹應該和自己的某個穆姓好友關係發展略有親密,這是劉雙禧前世絕對沒有的,所以他也不敢過多關注,如果兩人真能走到一起,對自己的小姑來說應該也是一種幸運吧。

    這時候方雄老爺子帶回來劉國平在南疆的一則消息,開始讓劉家上下興奮又緊張起來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