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第一卷 258.蘇浙之戰(12) 文 / caler

    九月十八日,年邁蒼蒼的黃宗羲抵達東寧鹿港,鄭克臧親率文武迎接。看到滿目的漢人衣冠,黃宗羲和隨行的弟子二十餘人痛哭流淚,鄭克臧親往慰撫,並安排官驛、醫師。

    九月二十四日,調養了數日的黃宗羲被馬車載往東寧,先期抵達的鄭克臧陪伴他叩見鄭監國。在監國府的銀鑾殿上,鄭監國以黃宗羲曾為魯王任命的左副都御史為由加授其為正議大夫,並授予資治尹的文勳。黃宗羲再三拜辭,鄭監國不允,此時鄭克臧諫言以黃宗羲老邁須得靜養,遂授正二品太子少師的榮銜准予致仕。

    九月二十五日,鄭克臧又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名義賜黃宗羲府邸一所,山林一片以供其與弟子繼續撰寫著作。同日又授予國子監大祭酒的榮譽頭銜,六百多東寧監生親赴黃氏新宅門外恭迎。當黃宗羲的車駕出現在新宅的時候,監生用標準的南直隸官話齊聲高喊參拜「山長」,禮數幾乎做到了極致。

    九月二十六日,鄭克臧聽聞黃宗羲不適應東寧炎熱的氣候,入東寧以來食慾減少,便又下令每日向黃府供應冰塊,對此黃宗羲親書一信表示感激並要求能在東寧四下走一走,鄭克臧回信表示同意,並派出十名護衛作為儀仗

    看著庭院裡奔跑的孩子,撫著微微隆起的小腹的馮蓮娘風情萬種的瞄了鄭克臧一眼,對於鄭克臧對黃宗羲的禮遇,作為枕邊人的馮蓮娘是半信半疑的:「主上,這位梨洲先生是怎麼人物,如此大費周章值得嗎?」

    「梨洲先生是當今碩果僅存的文壇宗師,又心懷故國,不願侍奉韃虜,這等人物你說孤是不是該禮敬一二。」當然鄭克臧只是禮敬而已,對於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的某些主張,鄭克臧是嗤之以鼻的,至於其中某些如議會(註:見《學校》篇)之類的建議雖然不致鄭克臧反對,但要鄭克臧現在就施行也是不可能的。「況且梨洲先生已經耄耋之年,歲壽不永,孤就算過分禮敬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鄭克臧還有些話沒有說,一方面黃宗羲是標誌性的人物,他的站隊能增強明鄭政權與清廷中的正統地位,另一方面鄭軍在江南對附逆士紳大肆鎮壓,也需要有一個對照的例子以便說明鄭軍的作為並非針對士林、儒教,所以才有了這聲勢浩大的一幕。

    「好了,不要說梨洲先生了,」鄭克臧指了指馮蓮娘的肚子。「太醫怎麼說來著?」

    提到肚子裡未出世的孩子,馮蓮娘臉上浮起了一絲神光:「太醫說胎位還是很正的,只不過這次是第一胎,所以要多慎重一點。」

    鄭克臧點點頭,他的一眾妻妾中,陳纖巧有二子一女,謝紫菱有一子,童春娘和方玉娘各有二女,就連最後進門的李氏都有一女,唯獨馮蓮娘和耿糖兒還沒有子嗣。不過,耿糖兒是因為鄭克臧憐惜她年幼,所以承歡時有加注意,只有馮蓮娘是因為之前的某些原因而遲遲沒有懷孕。馮蓮娘也曾一度傷心流淚,不過如今一切都隨著這個孩子的來臨而改變了。

    「那孤不就慘了嗎。」鄭克臧在女人耳邊開著玩笑。「長夜漫漫,你讓孤到哪裡去安眠。」

    多少年的夫妻了,馮蓮娘當然知道鄭克臧是在耍花槍,但是她還是忍不住給了鄭克臧一個白眼,不過白眼拋的跟媚眼差不多。

    鄭克臧哈哈一笑,然後站了起來:「寶官、珍官今天第一日開蒙,孤且去看看,稍晚些就過來,好了,嘴上就不要再掛油瓶了」

    就在鄭克臧在東寧安享太平的時候,大陸上的動盪依舊在持續著。

    九月二十五日,贛西義軍在各路清軍的逼迫下轉向東北方向渡過長江,一路攻陷黃梅、宿松闖入安徽境內,安徽綠營多被抽調,一時無力阻擋義軍前進,義軍得以遁入大別山區。

    不過正是由於熊心最終選擇進軍大別山區,導致了贛西義軍的大分裂。一部分不願遠離家鄉的義軍隨後奪路南下,經英山、黃州等地折返陽新,而另一支不願意苟安的義軍則繼續北進經霍山、六安、廬州闖入淮上,至於在大別山中繼續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義軍主力也隨後轉入豫鄂皖三省交界處。

    有人說流寇是明朝覆亡的根本原因之一,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義軍也好、反賊也罷,他們原本是農民、小手工業者,如今脫離了土地和產業,本身就不事生產,不但不事生產而且破壞所經過地區的生產,更為可怕的自古都是賊過如梳兵過如洗,殺紅眼的官兵會比義軍流寇更大的破壞該地區的生產生活,而且官兵是要拿餉的,餉從何來?自然是轉嫁到其他沒有戰亂的地區,以至於全國其他地區的百姓生活也遭到拖累。

    如今清廷也遇到了明季時一樣的麻煩,自是不敢怠慢,為此清廷再度明發上諭調動援贛的湘省、粵省綠營協助贛省綠營繼續堵防追剿南返義軍,與此同時調動閩省綠營轉入衢州應對鄭軍攻勢,再將原本南下的壽春鎮調回原防協調皖南鎮、歸德鎮鎮壓北上淮泗的義軍,至於龜縮在大別山區的義軍主力則調用豫省綠營南陽鎮及湖北綠營加以圍殲,並且為了豫省空虛,又掉狹西綠營利橋營、宜君營、蘆塘營、化平營、安定營,隆德營,西鳳營,邠州營,長武營,慶陽營,涇州營等部開往洛西聽用。

    正當清廷自以為萬無一失之際,廣東的漢留組織策動添弟會、乾坤會、白鶴教等反清團體在粵北、湘南、湘西南及桂東起事,再加上其他反清團體的響應,迅速在上述地區掀起狂潮,在短短二十餘天內,三省近二十州、縣相繼落到了義軍一方。

    十一月十九日,湘粵桂義軍代表在三省交界的連州聚會,推薦桂東大豪杜煜天(書友蹲牆角的花推薦)為督師,不過由於各方的利益無法調和,因此義軍最終無法合力行動,各部自行其是,雖然給清軍造成了更多的混亂,但勢單力薄的義軍無力與清軍大隊抵抗,只能繼續流竄並為各地團練所困

    在全國的反清鬥爭再度高漲的時候,利用清軍頓兵錢塘江和寧海一線的機會,鄭軍迅速擴大兵力並轉移人口,截止到十一月二十日,浙東鄭軍的總兵力已經擴大到原來的兩倍,更有超過一萬五千戶的百姓被遷移到舟山各島,其中將有一半以上遷至台灣,其餘的則將留置大衢山、岱山諸島,在重新分配土地之後這些屯民將為大衢山都督府就近提供軍糧等物資,以便將來為東寧減輕運輸壓力

    不過由於戰亂以及鄭軍的大規模遷移人口造成的動盪,紹興和寧波兩地的秋糧收穫並不足以支撐四萬鄭軍的長期作戰,再加上東寧的糧食儲備也出猛降的趨勢,因此鄭軍被迫發起攻打杭州的作戰。然而各地來援的清軍齊聚杭州城中,鄭軍猛攻三天未能突破城防,在此情況下,洪拱柱當機立斷撤過錢江,僅以舟山分艦隊及小股陸師分別監控杭州、衢州、嵊縣方面之敵,主力急速東撤,並在寧波地區略作休整後,南下攻打台州。

    清軍集中黃巖、海門、溫州三鎮死守寧海、福建綠營福寧鎮、建寧鎮所部五千餘人急速開赴浙南助戰,結果鄭軍固然攻克了寧海,但清軍依舊退往台州府城臨海死守,洪拱柱關於一戰解決浙南戰事的設想並未獲得成功。

    此時已經連續奮戰了多月的鄭軍老兵中開始出現了思歸的情緒,再加上鄭克臧擔心洪拱柱長期掌握大軍會產生某種不利的局面,於是在得知閩省清軍汀州鎮出現在衢州之後,鄭克臧遂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下令鄭軍開始撤出大陸。

    當然鄭軍的撤退是瞞不過清軍的耳目的,不過由於大山的阻隔,南線清軍獲悉的情報並不容易傳達到北線清軍手中,而兩路入浙的閩省清軍也不能判斷鄭軍的撤出是否是圈套,在穩妥起見的情況下,清軍坐視鄭軍撤離,直到十二月初七,北路清軍在接報後繞道自富陽越過富春江後,三路清軍才一起緩緩向紹興、寧波進犯。

    十二月初九,吳淑率左武衛師、左勇衛師、海龍驤師第四團等部先遣部隊抵達昌國島,同日,洪拱柱率左虎衛師一部乘坐水師炮船返回東寧。

    十二月十一日,繼佔領東陽、義烏、浦江之後,清軍又先後佔領蕭山、諸暨兩縣並抵達空無一人的紹興城,不過由於傳來鄭軍在松南沿海出沒的消息後,隨時準備回援的北線清軍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等候汀州鎮的到來,而發現台州危機解除的福寧、建寧兩鎮也為了防止鄭軍可能在福建沿海的動作先行回撤了,由此,鄭軍又得以保留余姚、慈溪、鄞縣、奉化及寧波府城一段不短的時間。

    十二月二十五日,與汀州鎮會師的浙北清軍向杭州調回一部分兵力以確保鄭軍不會重新在浙北蘇南登陸後主力繼續向東進軍,在年前收復了余姚、慈溪兩城,但新年既至,清軍高層也不能威逼部伍前進,於是康熙二十九年就此畫上了休止符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