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狂人

龍騰世紀 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發展 文 / 鬥氣刃

    拖拉機廠建立起來了,隨之一系列附屬工廠和產業也在軍政府的支持下緩慢發展1,。

    鋼鐵廠、皮帶廠、摸具廠等等一系列配套工廠從無到有建立起來,而且工廠也不是建起來就完了的,還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培訓工人。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想要建起一家能夠自主生產的拖拉機工廠,在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安徽來說,還是太過困難了點。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要考慮到,總不能因為缺少某個關鍵部位,而萬里迢迢從美國購買?這裡可不是二十一世紀,安徽可沒那美國時間等待。

    不僅如此,為了以後的維修保養方便,軍政府出資邀請外國工程技術人員培訓了大批合格的後勤技術人員。在此期間,王進在軍中與各中學校廣泛徵召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戰士和學生們加入這項培訓計劃,學成之後軍政府將給予優厚待遇。

    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這樣的好事自然要先照顧自家人。尤其是跟著王進南征北戰的光復軍戰士們,軍政府是不會吝嗇給他們提供各種機會的。

    光復軍成軍至今已經有七年之久,期間大戰小戰不下數百,戰損殘疾的士兵也不在少數。對於這些再也不能參與戰鬥,或許以後連正常生活都非常困難的有功之臣,財大氣粗的王進跟軍政府自然不會吝嗇給他們安排一條生活無憂的後路。**

    之前安徽奇缺鄉鎮一級基層行政官員時,軍政府集中培訓了一批傷殘退役軍人臨時頂上。這些由軍人轉變而成的基層行政官員,在民主進步黨拿下安徽初期,對穩定地方鄉鎮局勢和恢復生產起到了關鍵帶頭作用,是民主進步黨控制廣闊農村的基幹力量。

    對於自己人,王進一向的原則都是很寬容的。這些被挑選出來的退役傷殘軍人,大多也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大老粗1,。軍政府只對他們進行了短期政務培訓,然後迅速便被分派職務,成為某個村莊的村長或者鎮長一流。

    要是換成了剛剛加入民主進步黨的其他人士,除非在之前早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否則最起碼長達半年以上的實習期是少不了的。之所以如此區別對待,王進看中的就是退役軍人們的忠誠和堅決的執行力!

    當然,作為穿越人士的王進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出身與農村的他,自然明白農民兄弟生活的艱苦和困難。民主進步黨入駐初期,雖然減輕了農民兄弟身上沉重的苛捐雜稅負擔,還有官府各種各樣的盤剝,但是一窮二白的家底依舊讓他們的生活困頓無比。

    後來安徽的經濟騰飛,各地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招收了大批本地民眾進入工廠做活。再加上軍政府的田莊僱傭政策,使得農民兄弟們有了更多的收入來源,家裡的糧倉和口袋漸漸豐腴起來,日子這才好過上一點,至少溫飽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

    當然,不僅僅是王進,軍政府上下無不信心滿滿,等到規模宏大的新農村改造計劃完成,農民兄弟們的日子將會有質的飛躍。就像王進剛穿越來那會,很多城裡底層百姓的日子,甚至還比不上大部分鄉下農民兄弟的生活。

    當然,王進的主要目的還不是在這兒,他真正的目的是給沒有太大政治資源和人脈關係的農村青壯一個晉陞的機會與舞台。

    想想後世那帶有歧視性的稱呼『農民工』,還有那些讀出去的農村學生迫不及待的改換城市戶口,好像農村人這個稱呼有多麼糟糕似的。

    王進就特別不屑這種人為的區別對待,家裡也出過這麼一位親戚,考上大學之後在大城市裡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家庭,然後就把老家忘得一乾二淨。不僅再也沒有回過老家,甚至連親戚之間的往來也徹底斷絕。

    最讓他感到憤怒的是,家裡有位堂兄在那位所在的城市裡出了事,長輩們齊齊找上門去要他幫忙疏通關係1,。可是這廝一點情面也不講,根本就不理會親戚們的請求。最後還是王進硬著頭皮,通過認識的道上大哥,花費了巨大代價才擺平此事。

    所以,他對那些出人頭地之後就忘了祖宗的傢伙十分痛恨。這裡面,那些人位區別開農村和城市,將兩地劃分為兩個世界的所謂xx政策,起了很大推波助瀾的『經濟』作用。

    自從執掌安徽政權以來,他和軍政府努力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經過一番努力,安徽鄉下的生活水平雖然比不得那些高速發展的城市,但是相差也不會有天與地的差別。如果單純以物價來評價的話,哪個地方的普通百姓活得更好,還難說得很捏。

    王進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政治上拔高農民兄弟們的地位。畢竟能夠讀讀出來的農村娃是少數,除了進工廠上工以外,參軍也是很多農村青壯的選擇和出路之一。

    軍政府能給他們的,就是退役後進入基層政府單位的機會而已……

    因為這種明顯『歧視』其他平民百姓的行為做法,當初在安徽還鬧騰出了不小的亂子。

    特別是那些閒得蛋疼的腐儒們,他們格外看不慣軍政府如此寬待一幫粗鄙不文的丘八。『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樣的諺語從宋朝流傳至今,也展示了封建皇權時代文人階層對武人階層不遺餘力的打壓和提防。

    雖然滿清朝廷被推翻了,國家共和了進入了近代文明社會。可是近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依舊頑固存在,分外見不得『武人』獲得了好處,而他們的日子卻窮逼到不行。反差太大了,大部分為生計而奔波忙碌的腐儒們分外難以接受。

    不僅僅光復軍戰士受到了他們的嚴重貶低,那些接受軍政府徵召的中學畢業生們也受到了他們的嚴厲痛斥。腐儒們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架勢,通過各自的影響力或者報紙大肆開火,信誓旦旦聲稱軍政府眼下的作為是在毀滅名教傳承,然後又是一通不顧形象的破口大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