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狂人

龍騰世紀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徽強大的民兵制度 文 / 鬥氣刃

    說老實話,對於安徽看重拖拉機手的事情,蔣百里一開始是很不以為然的。

    都是一群鄉下農夫而已,打仗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況且按照國外的軍事發展方向來看,摩托化部隊是國外軍隊著重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主要以摩托車和卡車為運輸工具,實施快速轉移和打擊的重要目的,關鍵就是在一個『快』字上。培養拖拉機手有什麼用,拖拉機的速度還不如騎馬快!

    只能說,他對安徽的民兵制度真的很不瞭解。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紀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各種新式武器層出不窮,而且威力越來越恐怖已經慢慢脫離了人力的制約發展到了更高的層面,人海戰術也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過去式,人力資源雖然不可或缺但已經不是決定戰爭最終走向的關鍵因素。

    或許他在德國的時候,見過了太多德軍的精良和現代化,總是不由自主的拿這些要求套在國內軍隊身上,從而產生種種讓人難以接受的矛盾。王進不知道蔣百里在北洋不受重視,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他絕對不會讓蔣百里帶著這種情緒在安徽工作。

    所以,他主動找到蔣百里,想將自己的想法告之。如果蔣百里依舊不能接受的話,那他也只能說一聲對不住了……

    「百里先生,我知道你心肯定有一套完全的建軍方案。可是國內的條件所限,想要光復軍完全按照德軍建制,根本就不可能!」

    「以目前國內的交通狀況,除了安徽花了大力氣發展交通之外,其它省市地區的交通情況想必你心也明白。大規模的裝備卡車軍政府負擔得起,可是外面的道路條件如此,就算裝備有再多的卡車也發揮不了作用。」

    「當然,在安徽內部,還是可以實驗性質的組建一兩支摩托化樣桿部隊,先讓各部將官們熟悉了摩托化部隊的運作和戰鬥模式還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大力發展鄉村拖拉機手,除了讓村民們熟悉簡單的機械操作之外,也是為了以後的摩托化部隊做準備。」

    「沒錯,我打算讓拖拉機先頂替卡車的作用,這是綜合國內情況所制訂的計劃。在國內的道路條件沒有得到巨大的改變之前,我認為拖拉機是眼下實現摩托化最實用的交通工具。是的,拖拉機的速度比不過馬快,可是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誰知道什麼時候拖拉機的速度就能比馬快了?」

    「再說了,拖拉機的越野還有負重能力極強,只要油料不絕不出現故障,可不是區區馬匹可以比得上的。一輛拖拉機的運載能力,是馬匹根本無法相比。而且拖拉機經過裝甲改裝之後,在戰場上也可以成為攻敵致勝的利器!」

    經過王進的好一番勸說,蔣百里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倒也認可了他的說法。只是心依舊有些不甘心,他在德國的時候可是很眼饞那些重型運輸裝備的。無奈之下王進也不好太過打擊他的熱情,只好從運輸大隊抽調一個連的汽車兵和十五輛卡車,交由蔣百里親自管理,任由他試驗心設想,必要時還可申請地方駐防部隊配合演練。

    臨了王進還提醒蔣百里,說你最好仔細熟悉一下安徽的民兵制度,沒準還有意外驚喜也說不一定。安徽的民兵,可不是北洋那邊要死不活的保丁……

    蔣百里很不以為然,安徽的民兵就算再不一樣,難道還比得上列強國家完備的預備役制度?可是等他跑遍了合肥、太和、蕪湖、貴池、安慶等士兵訓練基地,同時與地方駐軍還有民兵武裝的接觸增多,他對安徽的基幹民兵武裝力量產生了新的看法。

    在安徽各地間每他也見識到了安徽的繁華富饒,不僅僅各大城市繁華熱鬧得不像話,就連他一直看不上眼的鄉村,竟然也不比北方的一些大鎮子差。有此等經濟實力,也難怪光復軍在裝備上一直壓制得北洋喘不過氣來。

    在熟悉情況,與地方官員打交道的時候,更讓他吃驚不已的是安徽民兵系統的完備和正規。情不自禁的深入研究之後,他這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麼的坐井觀天,竟然將安徽最大的底牌遺漏甚至是不屑一顧,難怪王進當初一再叮囑自己好好瞭解一番安徽的民兵制度。

    這哪裡是區區民兵制度,簡直就是一套完備的預備役制度,比起西方列強來一點不差甚至更強。在列強國家,可沒聽說過從上小學時候就開始培養,然後學到大學或者高等技校一路不停軍事訓練,就算出了校園進入社會,還得時不時的定期接受所在單位或者村公所組織的軍事訓練,全民皆兵也不過如此而已。

    沒錯,安徽的民兵制度,完全可以看出是一種變相的全民皆兵。安徽的地理位置可比不得四川雲貴等地,不僅和北洋是不死不休的仇敵,而且還徹底得罪了日本人。隨時都要防備四面八方可能出現的敵人,為此王進算是挖空了心思發掘轄下的戰爭潛力。

    老實說,完善的民兵制度才是安徽最大的底牌。不論是不是安徽原籍子弟,只要在安徽的學校上學,就要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一直到步入社會,年過五十才能免去每年都要進行一段時日的軍事訓練。

    正因為如此,民兵部隊才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同時民兵戰士們一個個的軍事素質都不錯。一旦有戰事爆發,光復軍出現損耗需要後備兵援補充的時候,立刻就能抽調足夠的民兵戰士頂上,不至於因為人員損耗太過,而出現戰鬥力嚴重下滑的情況。

    僅此一點,便保證了光復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真要是到了危機關頭,王進拼著損失安徽的根本元氣,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召集超過兩百萬以上的大軍,這也是他敢於與日本人叫板的最大底氣所在。

    蔣百里驚歎歸驚歎,他在視察依舊發現了光復軍存在的很多,毛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