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狂人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二章 『三民』理論 文 / 鬥氣刃

    在具體的行動中,投奔來的民黨和會黨武裝被混編打散,和光復軍抽調出來的精銳小分隊聯合行動,在平日裡的言行中慢慢影響他們

    這一招的效果明顯很不錯,有光復軍戰士時刻影響著他們,會黨和民黨武裝人員身上的江湖氣息慢慢收斂,取而待之的是一種軍人的氣質。不得不說,新光復會成立當初,王進堅持實行的「識字運動」在這中間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對於讀人的敬重,是後世的人絕對難以想像的!

    本來在分隊裡,受過極為嚴格軍事訓練的光復軍戰士就是整個小分隊的焦點所在,無論是他們的坐臥行走還是在行軍途中表現出來的軍人氣質,都是極為顯眼的事情。如今突然發現光復軍戰士還會識字讀,這一驚可非同小可

    在得知光復軍每一個戰士都必須學會認字,並且通過了統一的考核才能得到出任務的機會。一干目不識丁的江湖漢子們咂舌不已,心中像打翻了五瓶味一般,酸甜苦辣鹹什麼滋味都湧上心頭。他們心中很受傷,他們羨慕嫉妒恨!

    不少人當時就打定了主意,要好好的跟著新光復會混,一定要達到光復軍普通戰士們的水準,得到認字讀的機會。除了那些野心勃勃之輩,沒誰天生是喜歡過刀口舔血生活的,誰不想光宗耀祖揚眉吐氣,誰又不想衣錦還鄉得到所有鄉人們的認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高!這個說法自古皆然早已深入民心,他們不說要當讀人,識字對於這些粗豪漢子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很風光的事情啊!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新光復會其實早就將他們納入了「識字運動」的範圍之內,只是隨著地盤的突然擴大,事情太多還沒來得及顧忌這邊而已。

    這是個好現象,從下面戰士們口中得到這個情況之後,王進樂得合不攏嘴。他立即派出一批經驗豐富的宣傳幹事下到各個小分隊,負責各小分隊成員們的文化基礎培訓,以實際行動告訴那些渴望讀識字的江湖漢子們,跟著新光復會有讀!

    新光復會什麼都缺,手頭就是不會缺讀人。可以這麼牛氣烘烘的說上一句,整個中國革命陣營中,把名聲大過實力的同盟會包括進去,新光復會手下的知識分子起碼佔了一大半的比例,這個數字絕對恐怖!

    當然,新光復會的手段不可能這麼簡單。後世不是說過嗎,人生四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髒。王進就是打的一起扛過槍這層感情牌,經過血與火考驗過的戰友情極其穩固,可不是所謂的「江湖義氣」能夠比得上的。

    通過各種各樣隱晦異常的手段和操作,新光復會的影響力慢慢滲透進各會黨和民黨武裝中間,在會黨和民黨武裝首領們沒有絲毫察覺的情況下逐漸拉攏消化,慢慢將他們身上的江湖習氣消弭,逐漸變成對新光復會忠貞不二的鐵血戰士!

    新光復會也沒指望所有會黨武裝都老實聽話,這個真的不太現實。對於那些桀驁不馴,心懷異志的傢伙們,在同志們詢問如何處理之時,王進毫不客氣的指示道:「對於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說的,想把新光復會當作踏板沒門!讓手下的弟兄們安排他們去最危險的地方干最危險的任務,讓他們和清軍同歸於盡,要做得隱秘一點不讓人察覺出什麼來!」

    為了收攏這些人的心,同時也是凝聚控制區內的民心,王進和新光復會高層不得不著重考慮戰士們和民眾們的思想問題,最好是能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論凝聚人心,不說什麼武裝頭腦這些虛話,只要能夠讓大部分人跟著新光復會一條心,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成!

    這時候要說起革命黨的理論,當然首推同盟會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生主義」和「民權主義」,仿照美國的「三權分立」而來,聽聽倒是很讓人解氣熱血沸騰。可在王進看來,光喊口號有個屁用,沒有實際的操作方法就是虛的。

    不過他也有辦法應付,還是以「三民,主義」為綱領,打算用自己的方法解釋並附諸詳細的事例來證明或者反證。王版「三民,主義」與孫中山的有很大差別,事後肯定會招來同盟會一干大佬們的反感和厭惡,到時候的口水戰一定少不了。可是王進根本就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自己手上的實力發展,還有手下兄弟們和控制區內民眾們的凝聚力與想法,其它神馬的都是浮雲

    老孫所提出的「民族主義」,或者說「大漢族主義」王進還是很欣賞的。可是到了後來民國建立的時候,他就有些看不太懂了。什麼「五色旗」「五色共和」,雖說老孫這也是好意,想要從理論上確立「大中華」的思想。可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口號喊得再響亮也沒有拳頭重要。所以王進所理解的「民族主義」,是比老孫還要純粹的「大漢族主義」。

    本來就是嘛,此時中國擁有人口「四萬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漢人,蒙、回、滿和藏加起來不過一千多萬人口,所以就大多數說,四萬萬中國可以說完全是漢人。同一血統、同一語言文字,同一宗教、同一習慣,完全是一個民族!

    在王進的想法裡,最好就是一刀一槍的硬憑著武力統一全國,而不是名義上的統一,那個真的沒啥意義

    至於「民權」和「民生」兩項,王進的想法更是和老孫南轅北轍,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擁有後世見識的他,自然知道應該怎樣給予民眾自主權,同時又不能過於放縱的道理,「民生」的內容則更加簡單,無外乎經濟基礎和農業基礎的改良和完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