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狂人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宣傳造勢 文 / 鬥氣刃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京張鐵路通車,全長380華里,確實是一件讓民心士氣振奮的大好事。王進並不否認這一點,而且他也知道此條鐵路的總工程師為第一期留美幼童鐵路專家詹天祐,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設計中國製造。

    林沙興奮得滿臉通紅,王進感受著他心中的喜悅,順水推舟的喊來二單,讓他盡快通知《光復報》跟進報道這件振奮人心的大事,要以正面的,積極的態度宣揚此事。說老實話,他真有些不太瞭解林沙和同志們的興奮何來,畢竟沒有經歷過洋鬼子船堅利炮轟開國門的那一幕幕屈辱的歷史,感觸不深是事實。

    而且,他這樣用在革命陣營中影響巨大的報紙積極正面的宣揚此事,心中未免沒有包藏禍心,有狠抽某些朝堂大佬耳光之嫌。

    可是等他出了家門,來到街道上卻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街上到處都是歡欣鼓舞的民眾,滿連振奮之色的青年和老人舉著報紙到處奔走相告,比過年過節還要熱鬧三分,一股喜氣洋洋的氣氛鋪面而來,讓他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跟著激動起來。

    隨口問旁邊的一位中年路人這是咋回事?得來一個大大的白眼和不屑的冷哼,中國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通車,這你都不知道還是不是中國人?

    我草,他在這一瞬間,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覺,胸口氣血翻湧直衝天靈,眼睛一片通紅感覺有滾燙的液體流轉,心靈最柔軟處被深深的震撼……

    有一種震撼叫感動,有一種感動叫愛國……

    第二天,《民呼日報》熱熱鬧鬧的重新開張,王進自然受邀而來。這一次於大總編可就熱情多了,雖說身上文人清高的氣息依舊,但總沒以前那樣讓人不好接觸。沒辦法,報社能夠這時候重新開張,甚至規模更進一步,全都依賴王進的大洋支持。就算是看在白花花大洋的份上,他也要熱情一點不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這個道理可是放之四海皆准。

    於右任作為老同盟會在上海生活已經有四、五個年頭了,他用手中筆擔負著革命的理論宣傳,喚起民眾的重責。先前報社受到租界和清政府多方干擾,報館還沒開夠三個月便被迫關門停業,此次重新開刊他也是抱有極大熱情和信心滴。

    讓王進沒想到的是,來賀的賓客們大多不是革命黨就是與革命黨有曖昧關係的報業人士,他們在一起除了談報紙就應該談革命才對。可沒想到,《民呼日報》的發展和未來他們沒興趣談,反到是對於京張鐵路通車的事情討論得興高采烈。都不用靠近他們,遠遠的就能感受到一股子昂揚振奮的氣息,和他昨日接觸到的市民一般無二。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最新一期準備發行的《民呼日報》,除了依舊『死不悔改』的抨擊時政和官員**無能之外,占最大版面的頭條新聞,依舊還是在昨天就傳瘋了的京張鐵路!

    直到後來他才明白,現時代設計修建鐵路可不比後世,算是一種被洋鬼子壟斷頗有技術含量的一門學問。之前中國的鐵路一直都是洋鬼子負責設計修建,這次突然得聞京張鐵路總工程師是個中國人,並且鐵路的修建也是中國人負責,如何不讓被洋鬼子欺壓得夠戧的國人們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感?

    這就好像後世的中國足球,有一個在五大聯賽踢球的球員那就是了不得的喜訊一樣……

    這兩天的經歷真讓王進感觸頗多,琢磨著自己和新光復會是不是也該動一動了?話說現在京張鐵路的話題是主流,他們要是不拿這些做一做文章的話,是不是會被心情激動的民眾們給邊緣化啊。嗯,也不是沒這個可能性!

    他從來都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主兒,打定了主意之後,他立刻聯繫上了六安知府吳楚,讓他幫忙搞到京張鐵路的詳細修建過程,最好還是那種帶有幕後故事的。

    要不說中國官員的能量大呢,王進的吩咐下去沒幾天,吳楚便通過搞到了所要的一切。這些其實都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這時代中國的通訊現狀實在坑爹,相隔百里有時候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更何況安徽六安距離河北可一點都不近。

    資料拿到手,王進立刻要《光復報》大書特書的報道,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文章中要重點提出對總工程師詹天祐的讚賞,將的事跡寫得『偉光正』一點,怎麼煽情怎麼來。當然紅花還需綠葉陪,在安徽官場找幾個不堪一點的官員,最好還是那種民憤極大又雙手沾滿革命志士鮮血的傢伙做反面典型爆料。要加強對比性,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其中的差距!

    現在他還於右任關係不錯,所以就順手拷貝了一份資料給《民呼日報》,並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它們剛剛復刊,正是需要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時候,王進這一手正還雪中送炭,解了《民呼日報》一大難題。

    無論啥時候,新聞報紙對於『獨家報道』『獨家秘聞』這樣的誘惑缺乏抵抗力……

    於右任對此很是感激,《民呼日報》報社的印刷廠和書局全力運轉起來,馬不停蹄的加入了這場由《光復報》掀起的宣傳浪潮。與此同時,王進還花了大價錢,請黃金榮出面召集下面的青幫門徒,在租界和華界分別組織聲勢浩大的慶祝遊行活動。

    這下子可真熱鬧了,就連租界內的洋人報紙都被吸引了眼球,自覺不自覺的加入報道宣傳之中。官府這一下被動了,尤其是那幾位被點名作為反面典型的傢伙更是暴跳如雷,紛紛叫囂著要給始作俑者《光復報》和《民呼日報》好看。

    之後,在接到《光復報》公然的警告之後他們不敢在安徽叫囂了,紛紛利用關係找上海的同僚整治《民呼日報》這顆軟柿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