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狂人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一章 革命軍靠不住 文 / 鬥氣刃

    在清軍控制區內,革命黨的勢力和聲譽遭到嚴重打擊!

    有巡撫衙門嚴令,甚至不惜拿下幾個不聽招呼的地方官員,在各地官府的大力配合之下,老百姓能夠光明正大購買瞭解外界事物的就只有《安徽時報》這一樣報紙,其它報紙不被官府所認可是為非法,私自傳播被抓到可是要接受嚴厲懲治滴。在官府如此壟斷經營控制下,一時間其它報紙大受打擊,《安徽時報》一舉成為安徽省內第一大報!

    《安徽時報》的接連發行,讓安徽革命黨受到了猛烈的攻擊,更有人顯身說法拿出充足的證據,點明指責革命黨孫文接受東洋人政治獻金,與日本軍部下屬黑,社會組織黑龍會有染,妄圖煽動革命顛覆大清朝,為東洋人對華的野心鋪路,為東洋人擴張勢力添磚加瓦。一時省內輿論沸沸揚揚,甚至在兩江地區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有許多革命黨同志憤然脫離革命組織,使革命黨在南國威望大降。

    大清自甲午大敗之後,國人對清廷徹底失望,由於巨額的賠款大多壓在尋常百姓頭上,壓得百姓們喘不過氣來。遷怒之下對東洋鬼子恨之入骨,安徽省就曾發生過日商乘坐小火輪懸掛太陽旗,激起民憤的愛國事件。如果聽聞革命黨首領竟然為東洋鬼子『辦事』,哪一個不恨得咬牙切齒?要不是孫文現時不在國內,只怕早就被憤怒的民眾用水口淹死。

    作戲做全套,在假洋鬼子的建議下,朱家寶也是下了狠心摸黑革命黨。在巡撫衙門臨時駐地合肥還有前線城市蕪湖,大批的混混、流氓在朱家寶的謀劃下,身著不同衣飾走上街道,高舉著打倒東洋鬼子、打倒革命黨的旗號,並且還史無前例的在臨時巡撫衙門前小廣場搞起了靜坐示威,要求官府抓拿那些賣國革命黨首腦。

    這次事件的發生,通過《安徽時報》迅速傳遍安徽乃至兩江地區,給革命黨造成了機器的影響。當然事涉列強,中國民眾『自發』的抗議行為也引起了安徽省各外國領事的高度關注,尤其是東洋領事,除了向巡撫衙門發出嚴厲警告之外,還警告其在徽東洋商人小心安全,省內「日企」得到通知在這些日子裡店門緊閉,不敢招惹那些憤怒的清國民眾。

    東洋領事的嚴正抗議,讓安徽臨時巡撫衙門好一陣緊張,幸好綁架民意摸黑革命黨的目的已經達到,朱家寶急忙見好就收。

    對於這些民眾「自發」遊行舉動,對於民間這種破壞中日友好關係的行為,朱家寶命令兩城各局巡警進行「彈壓」。同時在《安徽時報》發表譴責聲明,對『漠視』民意的革命黨好一痛訓斥,最後『情真意切』的號召全省民眾對隱藏在身邊的「革命黨分子」進行檢舉、簽發,懸以重賞刺激民眾們的貪念,真就不信沒有愛錢的傢伙。

    果然,各地官府衙門之後接到不少秘密舉報革命黨的民眾,只可惜後來查明都是些小角色。朱家寶對此很不滿意,暗中加大了懸賞力度,希望能釣到革命黨中的大魚!

    清軍和革命軍交戰不休,所消耗的錢糧大多壓在了安徽民眾身上,大戰一日不止多出來的錢糧損耗都得有民眾們負擔。外加上貪官污吏從中上下其手,剛剛經歷過幾年天災的安徽民眾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現在可是交戰的關鍵時刻,民眾的生活又困苦不堪,萬一引起民變就不妙了。為了轉移民眾的視線和心中的怨氣,《安徽時報》在朱家寶的示意下,花費大量篇幅攻擊革命黨,待民眾對此消息稍感厭煩之時,立刻轉變方向大肆報導自甲午以後安徽省內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朱巡撫秉政以來的各項重大惠民良策,其中以尤以公共教育、禁毒等戰線上的成績顯著。同時也不忘訴一訴苦,把導致民眾們如今困苦生活的罪責全部推到革命黨身上。如此扣屎盆子的做法,倒還真起了一點作用。不過明眼人都清楚,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如果不盡早平定革命軍叛亂的話,以後的麻煩還多著呢。

    對於安徽巡撫衙門利用《安徽時報》這種宣傳大殺器,憑藉著朝廷龐大資源刻意歪曲事實的報到,引起了安徽和兩江地區諸革命黨同仁的不滿和憤慨,更有人在集會中,激進的聲稱要將《安徽時報》的總部給炸了,毀了官府的這道爪牙。

    朱家寶還真巴不得革命黨如此作為,到時他更有由頭責難革命黨亂臣賊子,使其在民眾當中的聲望再一次受損。而這時候,前線傳來好消息,經過一連串宣傳攻勢,安慶革命軍內部好像出了亂子,軍心士氣大喪之下一連敗退近百里才堪堪穩住陣腳。

    王進當初離開安慶時所擔心的隱患終於爆發,革命軍山頭林立互相不服,在經過清軍的嚴厲圍剿下眼看著手下弟兄損失慘重,自己一方實力受到嚴重損傷,就不願意再出力和清軍死磕,只想保留自家的實力在亂世中睜得一塊生存之地。

    結果革命軍高層之間爆發激烈衝突,要不是還有大敵在側只怕就要火並起來。就算如此,紛亂的局勢也牽扯了革命軍高贈們無數心力,哪還有功夫及時處理來自《安徽時報》所帶來的輿論鴨梨?就此一項,沒能及時應變的《安慶革命軍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加上人心惶惶無人主事,也難怪受到了來自革命軍內外同志們的一致不滿。

    可是他們也顧不得許多,不把革命軍突發的變故處理妥當,革命軍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在維護革命黨整體利益和自家的小命面前,他們選擇了後者!

    這時候,總部剛剛遷往霍山,剛剛安頓好的《光復報》總部騰出手來,跳起革命宣傳陣地的大旗,和新崛起不久的《安徽時報》扛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