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雷入漢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如鯁在喉(中) 文 / 乾坤不動

    戰雲湧動,鼓樂奏殺,聊城東方平原之上鐵流滔滔,刀斧為陣逼殺漢軍!

    反觀漢軍方面,行軍之車陣逐漸轉化,形成大大小小十餘處陣勢緊密結合,漢軍以車為牆,以索為欄,長矛大刀內藏其中,勁矢箭弩八方開she!

    胡騎穿插車陣間隙,兵卒更是舉盾迎上四面圍攻,然車陣彼此距離頗遠,陣內弓弩槍矛紛紛殺出,讓往來胡騎,圍攏兵卒防不勝防,竟以驚人的速度紛紛斃命,難阻漢軍大陣運轉分毫。

    段涉復辰望著不斷推進的漢軍,恨得牙根癢癢,自己手中兵力在漢軍之上,可車陣之威並不是自己能夠應付的。祖逖的車陣攻擊手段雖遠比不上馬隆,卻是犧牲了攻擊力提高了移動的速度。

    一邊作戰,一邊緩緩移動,雖然慢,可不停止的狀況下,十幾里對於漢軍也並非是特別遙遠的距離。一旦漢軍推進到了聊城下,聊城的錢糧輜重便沒有了保障,而前方大軍的錢糧補給,卻是不能耽擱的。

    祖逖自恃車陣無敵,便採取這樣的攻勢,擺明了是欺負胡人,可其推進到聊城下,斷絕劉淵大軍糧道的決心也是無可動搖!

    ……

    黃河南岸,一片平靜,朝中調動頻繁,大漢皇帝劉禪坐鎮許昌處理政務之後,便移駕南下,準備對海外諸國用兵。

    用兵之事非同小可,在華夏大地用兵,有各地兵員錢糧支撐,而所佔領區域之百姓也都是漢家百姓。可反觀征討海外一事,不僅要揚帆遠航,而且涉及了大量的人力物資補給運輸,對於異國百姓如何統治交流等等諸多事宜。

    沒有悉心充分的準備,絕對是難以獲得成功的。

    劉禪的年齡擺在那裡,即便是仍在河北戰場的大將軍姜維對此也是持有反對態度。華夏大地幾近統一,擴張的版圖更是伸展到了南方沿海各地,可謂一時之盛!這個時候要遠渡重洋,與異國分個勝負強弱,姑且不說利益何在,意義何在,便是劉禪的身體狀況便是令人擔心。

    況且北方用兵尚未有結果,南方湊集物資兵員,整個大漢帝國因此陷於戰事之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各地難以正常發展,這一切都是不值得的。

    群臣百官之中,此類聲音佔據絕大多數,這一次連姜維都站在了反對的一方,對於劉禪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可權力讓人瘋狂,這與你是現代人抑或是古代人沒有任何的關係。

    劉禪自認自己不過是運氣較好的凡夫俗子,並非什麼聖人,沉迷於權力,抑或是被全力所駕奴,這根本是分不清楚的事情。

    當你想做一件事情,便去做了,誰能制約皇帝?

    即便能夠制約皇帝,可劉禪曾經的大開殺戒與絕對強勢,又不是百官能夠抗衡的。如此一來,眾人的希望反而落到了姜維的身上。

    奈何姜維被聖旨強行擺在河北戰場,不得抽身而回,難以當面與陛下爭辯,群臣苦諫無用,多少人痛哭流涕,多少人磕頭迸血,仍是無濟於事,難以挽回陛下的心意,一時間朝中愁雲慘淡,陰霾重重。

    不論國家的狀況能否支撐浩大的遠征與兩面作戰,只是陛下的如此舉措便會引起朝野間一連串的震動,從而造成的影響便足夠朝臣費盡心力去收拾。由各地徵調工匠,兵員,錢糧輜重等等都是曠日持久,耗費萬金的工程。

    北方的戰事乃是身為漢人收復大漢國土的正義之師,但南方的戰事已然成為了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言論方向。

    身在黃河南岸的還有太子劉動,父子二人短短相聚便又分離,許多話不需要多說彼此已然明瞭。負責在南岸監視北方狀況的劉動不可能奔赴許昌阻止父皇的決定,身為大漢皇帝的劉禪也不會給予自己唯一的血脈這樣的機會。

    這副身體終究是有極限的,並不因為靈魂的年輕而年輕。

    每每感到了身體的衰退,劉禪心中愈發的不甘起來,平時可以談笑風生,豪言生死,只是到了臨近之時往往人都是畏懼死亡的。

    尤其是劉禪的實際年齡才四十歲出頭,武功文治都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功勳政績更可以大書特書,這個時候就要面臨死亡,誰都不會心甘情願,更不會安然等死。我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更配得上擁有這一切,而今都要消失麼?

    劉禪不情願,可也知道這並非自己能夠控制的,一介凡夫俗子,平民百姓,能夠有今天的地位與奇遇,並非是沒有代價的。

    人們常常奇怪有些帝王到了老年時期仍是不乏征戰,給自己增加武功,這一刻劉禪卻是體會深刻,要證明自己沒有老,自己仍是最強的那一個,要驅除心中不斷積累蔓延的陰霾,這是唯一的辦法,或者說是逼不得已的辦法,當手握權力這麼久之後,把自己看的重過任何事情可謂是習慣成自然。

    ……

    太子劉動無暇顧及許昌的事情,但並非不瞭解,父親的心態自己也能猜出幾分。

    這個時候即便是自己前往許昌當面勸阻,也是無益。南征所需籌劃甚多,時間亦久,若在父皇南征之前能夠掃平河北,驅逐胡虜,想來事情仍是有轉機的。

    北岸的形勢不容樂觀,東線戰場上胡軍全力出擊,各條戰線上漢軍皆是吃緊。

    胡人的鐵騎並非真正的無敵,可面對數萬鐵騎想要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作戰方案可謂難過登天。

    車陣是一個選擇,但對於漢軍來說戰事在這個時候重啟,想要籌集足夠的車輛已是困難。迅速補充各地的錢糧輜重已經用掉了大半的車輛,而平原祖逖的車陣更是耗費了河北地區幾乎大半的車仗。

    太子劉動微微搖頭否決了車陣的提議,不是因為準備不足,需時過長,而是因為速度太慢!

    劉淵大軍壓迫沿岸的漢軍,其目的並不單純,一旦沿岸的漢朝守軍被壓制得動彈不得,等於黃河南岸的軍隊登陸北岸後要首先擊破劉淵的主力胡軍,才能更進一步的增援其他地區,這樣的時間消耗與戰事的慘烈程度皆是難以估計。

    胡人的糧餉匱乏,但若把勝負只壓在這一件事上,相信那也是最後的選擇。

    保持平原地區的穩固,嚴密守禦,恢復各地的聯繫,才是最穩妥的戰略,即便仍然存有可能性,也要試著挽回局面,來杜絕發生最壞的打算。

    祖逖的書信很快送到了南岸,胡人的壓制雖然猛烈,可想覆蓋整個沿岸的戰線還是需要時間的。

    「祖士稚奮不顧身捨命攻往聊城,乃是為我軍創造最後的機會,諸君皆是國家棟樑,可願隨本殿與劉元海決戰!?」太子劉動看罷書信猛然起身拍案喝道!

    換做以往,必是眾人齊聲附和,然此刻在場文武出人意料的竟是無人上前附和,反是鴉雀一片,皆不作聲。

    「嗯?」太子劉動臉色一緊,幾分憤怒湧上眉頭。

    「祖將軍忠心為國,實乃社稷之福,然此番大戰凶險萬分,敵強我弱敗多勝少。太子殿下千金之軀不可以身犯險,微臣不才願假殿下旗號前往河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武將之首,一名大將虎背熊腰,威風凜凜,踏步咬牙請戰,乃是傷癒復出的漢軍虎將文鴦!!

    劉動傲立堂上,紋絲不動的怒道:「此戰關乎國家社稷之安危,不容有失!本殿身為三軍統帥,焉能隔岸觀火,置身於外?如此貪生怕死,將士們如何用心殺敵!」

    在場群臣都知道劉動善戰,可眼下這個狀況陛下一意孤行,太子殿下乃是大漢帝國唯一的繼承人,就算掉腦袋,也是沒有人會支持劉動親自與劉淵決戰的。

    見群臣不語,與自己之意見很是牴觸,劉動怒目去看近臣譙登。譙登見狀明白太子殿下之意,微咳一聲上前躬身道:「文將軍跟隨陛下征戰多年,神勇無比,定能破敵!微臣以為此戰太子殿下不宜以身犯險,可乘水師督戰。」

    「你……!」劉動不曾想到自己的心腹近臣也是這般態度,頓時怒火填胸,戟指群臣!

    戰雲湧動,鼓樂奏殺,聊城東方平原之上鐵流滔滔,刀斧為陣逼殺漢軍!

    反觀漢軍方面,行軍之車陣逐漸轉化,形成大大小小十餘處陣勢緊密結合,漢軍以車為牆,以索為欄,長矛大刀內藏其中,勁矢箭弩八方開she!

    胡騎穿插車陣間隙,兵卒更是舉盾迎上四面圍攻,然車陣彼此距離頗遠,陣內弓弩槍矛紛紛殺出,讓往來胡騎,圍攏兵卒防不勝防,竟以驚人的速度紛紛斃命,難阻漢軍大陣運轉分毫。

    段涉復辰望著不斷推進的漢軍,恨得牙根癢癢,自己手中兵力在漢軍之上,可車陣之威並不是自己能夠應付的。祖逖的車陣攻擊手段雖遠比不上馬隆,卻是犧牲了攻擊力提高了移動的速度。

    一邊作戰,一邊緩緩移動,雖然慢,可不停止的狀況下,十幾里對於漢軍也並非是特別遙遠的距離。一旦漢軍推進到了聊城下,聊城的錢糧輜重便沒有了保障,而前方大軍的錢糧補給,卻是不能耽擱的。

    祖逖自恃車陣無敵,便採取這樣的攻勢,擺明了是欺負胡人,可其推進到聊城下,斷絕劉淵大軍糧道的決心也是無可動搖!

    ……

    黃河南岸,一片平靜,朝中調動頻繁,大漢皇帝劉禪坐鎮許昌處理政務之後,便移駕南下,準備對海外諸國用兵。

    用兵之事非同小可,在華夏大地用兵,有各地兵員錢糧支撐,而所佔領區域之百姓也都是漢家百姓。可反觀征討海外一事,不僅要揚帆遠航,而且涉及了大量的人力物資補給運輸,對於異國百姓如何統治交流等等諸多事宜。

    沒有悉心充分的準備,絕對是難以獲得成功的。

    劉禪的年齡擺在那裡,即便是仍在河北戰場的大將軍姜維對此也是持有反對態度。華夏大地幾近統一,擴張的版圖更是伸展到了南方沿海各地,可謂一時之盛!這個時候要遠渡重洋,與異國分個勝負強弱,姑且不說利益何在,意義何在,便是劉禪的身體狀況便是令人擔心。

    況且北方用兵尚未有結果,南方湊集物資兵員,整個大漢帝國因此陷於戰事之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各地難以正常發展,這一切都是不值得的。

    群臣百官之中,此類聲音佔據絕大多數,這一次連姜維都站在了反對的一方,對於劉禪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可權力讓人瘋狂,這與你是現代人抑或是古代人沒有任何的關係。

    劉禪自認自己不過是運氣較好的凡夫俗子,並非什麼聖人,沉迷於權力,抑或是被全力所駕奴,這根本是分不清楚的事情。

    當你想做一件事情,便去做了,誰能制約皇帝?

    即便能夠制約皇帝,可劉禪曾經的大開殺戒與絕對強勢,又不是百官能夠抗衡的。如此一來,眾人的希望反而落到了姜維的身上。

    奈何姜維被聖旨強行擺在河北戰場,不得抽身而回,難以當面與陛下爭辯,群臣苦諫無用,多少人痛哭流涕,多少人磕頭迸血,仍是無濟於事,難以挽回陛下的心意,一時間朝中愁雲慘淡,陰霾重重。

    不論國家的狀況能否支撐浩大的遠征與兩面作戰,只是陛下的如此舉措便會引起朝野間一連串的震動,從而造成的影響便足夠朝臣費盡心力去收拾。由各地徵調工匠,兵員,錢糧輜重等等都是曠日持久,耗費萬金的工程。

    北方的戰事乃是身為漢人收復大漢國土的正義之師,但南方的戰事已然成為了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言論方向。

    身在黃河南岸的還有太子劉動,父子二人短短相聚便又分離,許多話不需要多說彼此已然明瞭。負責在南岸監視北方狀況的劉動不可能奔赴許昌阻止父皇的決定,身為大漢皇帝的劉禪也不會給予自己唯一的血脈這樣的機會。

    這副身體終究是有極限的,並不因為靈魂的年輕而年輕。

    每每感到了身體的衰退,劉禪心中愈發的不甘起來,平時可以談笑風生,豪言生死,只是到了臨近之時往往人都是畏懼死亡的。

    尤其是劉禪的實際年齡才四十歲出頭,武功文治都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功勳政績更可以大書特書,這個時候就要面臨死亡,誰都不會心甘情願,更不會安然等死。我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更配得上擁有這一切,而今都要消失麼?

    劉禪不情願,可也知道這並非自己能夠控制的,一介凡夫俗子,平民百姓,能夠有今天的地位與奇遇,並非是沒有代價的。

    人們常常奇怪有些帝王到了老年時期仍是不乏征戰,給自己增加武功,這一刻劉禪卻是體會深刻,要證明自己沒有老,自己仍是最強的那一個,要驅除心中不斷積累蔓延的陰霾,這是唯一的辦法,或者說是逼不得已的辦法,當手握權力這麼久之後,把自己看的重過任何事情可謂是習慣成自然。

    ……

    太子劉動無暇顧及許昌的事情,但並非不瞭解,父親的心態自己也能猜出幾分。

    這個時候即便是自己前往許昌當面勸阻,也是無益。南征所需籌劃甚多,時間亦久,若在父皇南征之前能夠掃平河北,驅逐胡虜,想來事情仍是有轉機的。

    北岸的形勢不容樂觀,東線戰場上胡軍全力出擊,各條戰線上漢軍皆是吃緊。

    胡人的鐵騎並非真正的無敵,可面對數萬鐵騎想要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作戰方案可謂難過登天。

    車陣是一個選擇,但對於漢軍來說戰事在這個時候重啟,想要籌集足夠的車輛已是困難。迅速補充各地的錢糧輜重已經用掉了大半的車輛,而平原祖逖的車陣更是耗費了河北地區幾乎大半的車仗。

    太子劉動微微搖頭否決了車陣的提議,不是因為準備不足,需時過長,而是因為速度太慢!

    劉淵大軍壓迫沿岸的漢軍,其目的並不單純,一旦沿岸的漢朝守軍被壓制得動彈不得,等於黃河南岸的軍隊登陸北岸後要首先擊破劉淵的主力胡軍,才能更進一步的增援其他地區,這樣的時間消耗與戰事的慘烈程度皆是難以估計。

    胡人的糧餉匱乏,但若把勝負只壓在這一件事上,相信那也是最後的選擇。

    保持平原地區的穩固,嚴密守禦,恢復各地的聯繫,才是最穩妥的戰略,即便仍然存有可能性,也要試著挽回局面,來杜絕發生最壞的打算。

    祖逖的書信很快送到了南岸,胡人的壓制雖然猛烈,可想覆蓋整個沿岸的戰線還是需要時間的。

    「祖士稚奮不顧身捨命攻往聊城,乃是為我軍創造最後的機會,諸君皆是國家棟樑,可願隨本殿與劉元海決戰!?」太子劉動看罷書信猛然起身拍案喝道!

    換做以往,必是眾人齊聲附和,然此刻在場文武出人意料的竟是無人上前附和,反是鴉雀一片,皆不作聲。

    「嗯?」太子劉動臉色一緊,幾分憤怒湧上眉頭。

    「祖將軍忠心為國,實乃社稷之福,然此番大戰凶險萬分,敵強我弱敗多勝少。太子殿下千金之軀不可以身犯險,微臣不才願假殿下旗號前往河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武將之首,一名大將虎背熊腰,威風凜凜,踏步咬牙請戰,乃是傷癒復出的漢軍虎將文鴦!!

    劉動傲立堂上,紋絲不動的怒道:「此戰關乎國家社稷之安危,不容有失!本殿身為三軍統帥,焉能隔岸觀火,置身於外?如此貪生怕死,將士們如何用心殺敵!」

    在場群臣都知道劉動善戰,可眼下這個狀況陛下一意孤行,太子殿下乃是大漢帝國唯一的繼承人,就算掉腦袋,也是沒有人會支持劉動親自與劉淵決戰的。

    見群臣不語,與自己之意見很是牴觸,劉動怒目去看近臣譙登。譙登見狀明白太子殿下之意,微咳一聲上前躬身道:「文將軍跟隨陛下征戰多年,神勇無比,定能破敵!微臣以為此戰太子殿下不宜以身犯險,可乘水師督戰。」

    「你……!」劉動不曾想到自己的心腹近臣也是這般態度,頓時怒火填胸,戟指群臣!

    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或直接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