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2-29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調整了戰局的部署,相應的各路魏軍自然要有所調整。
西路魏軍乃是司馬攸,衛宜率領的河北魏軍與司馬虓,司馬植,郝彥率領的虎牢以及許昌人馬組成聯軍作戰。
蜀軍據守關口閉門不戰,魏軍兵員甚廣,卻也難跨雄關。那函谷關上投石車無數,想要奪取關口,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郝彥手中不過是幾千人嗎,司馬虓與司馬植兄弟手下的兵力也是不足。
想要硬攻,河北大軍方是主力。
司馬攸惜兵,因此不攻。作為司馬氏的核心人物,司馬攸深知河北之地儘是司馬氏的心腹,家族花費了多少心力耕耘河北之地,為的可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長久之計。
確實大軍在握,可消耗在一個函谷關下,便是不值得了。
雙方對峙許久,聽聞司馬炎舉兵五十萬南下的消息,魏軍士氣大作,蜀軍則是擔心不已。
司馬炎的五十萬大軍誠然聲勢不小,但要命的是杜預,是杜預在宛城的十萬精兵猛將!
宛城大戰比人們預想的要快,塵埃落地不過數日的功夫罷了,可歎曹魏前後四十萬人馬,竟是如此不堪一擊,一戰便敗退許昌……
蜀人振奮,魏人震驚!
戰敗的結果可以承受,無法承受的是一戰之後的魏軍主力儼然沒了再戰之力,否則以杜預的手段,著實不用退回許昌。
晉公的旨意傳了過來,西線魏軍需要退回虎牢關固守,同時預備出兩萬人的部隊在許昌與虎牢關之間游動,牽制外圍蜀軍。
固守虎牢關的,自然是明威將軍郝彥,那外圍的遊軍雖然未曾吩咐,可想也知道,必然是司馬植與司馬虓兄弟二人了。
既然要退,便是虎牢關於司馬兄弟的近三萬人馬先退,司馬攸的河北大軍負責斷後。
城下十萬魏軍的退卻在預料之中,許昌魏軍退守,意味著蜀漢主力即將北上。齊萬年與歐陽建眼看魏人拔營而去,卻是不敢出兵追趕。河北魏軍精悍之程度,遠在許昌人馬之上。
若是姜維在此,必然看得出河北軍隊的戰鬥力赫然不下於杜預麾下的那支人馬!
有此雄兵,定有良將,用此良將,必是名帥!
司馬攸不顯山露水,可明眼人一看這支魏軍,就知道不可追擊!
即便蜀軍追擊,司馬虓也是毫不擔心,有叔父司馬攸在,後方必定安然無恙。要知道司馬攸在家族之中地位僅次於晉公司馬炎,可謂是文武雙全,施政更是有讓人驚歎的能力。
河北境內屢經烽煙戰火,異族蹂躪,百廢待興。司馬攸來到河北之後,聯合各大家族,四處招募能人,安撫境內百姓,鼓勵農耕生產之餘還修建河渠,操練人馬,河北雖一時元氣未復,卻是蒸蒸日上之勢。
「據悉蜀軍已然發兵許昌,兩位將軍在外圍與蜀軍對戰,凡事還須倍加小心才是。」
郝彥抬頭紋深深刻在額頭上,不無憂心的對司馬兄弟囑咐著。以地位而論,郝彥不如司馬植與司馬虓兄弟,可論及作戰經驗,可謂是十倍於此兄弟二人之上。此時一番叮嚀,頗有幾分長者風範。
「郝將軍一番熱忱,司馬植務必謹記心中。叔父即將退回河北,虎牢關上兵力薄弱,蜀軍驟然而至,西線屏障便托付給將軍了。」
即將分道揚鑣,司馬植在馬上雙拳一抱甚是客氣。長期相處,郝彥事事為公,思慮周全,早已讓軍中兵將折服不已,司馬植地位雖高,可也知如郝彥這般將領乃是大魏不可多得的人才。
若是人人皆如郝彥般一心為公,殫精竭慮,何懼區區蜀患?
「哼!」司馬虓不值一哂的哼了一聲,打馬而去。
「我這兄弟素來便是這般性子,還望郝將軍切勿見怪。」看著司馬虓遠去的背影,司馬植又是抱拳施禮道。
……
汝南乃是許昌西南之屏障,其境內地勢險惡,山嶺眾多,乃是用兵險要之地。素來是大族群聚,各佔山頭之地。
尤其中原戰火不斷,曹魏連番潰敗之下,百姓流離失所,佔據山頭依靠打家劫舍為生的是越來越多。
因此,汝南留有重兵!
在兩淮尚全,壽春仍據的形勢下,汝南一直留有重兵!
可重兵不是為了支援前方戰場,而是維持本地的穩定,以及剿滅藏身山中的群賊勢力。
在許昌肘腋之處,汝南郡若是不安穩,司馬炎如何在許昌坐的安穩?
隨著蜀軍佔據兩淮,壽春淪陷,小沛兵烽一起,汝南注定不會安穩,因為蜀軍來了!
汝南太守姓劉名弘,字和季,乃是沛國人出身。其父劉靖官拜鎮北將軍,是河北軍中少有的智將,深得司馬攸重用,更是司馬炎之心腹。
原因無他,劉弘乃是與當今的晉公司馬炎同年,而且有同居之誼,可謂是「死黨」,更是死忠!
司馬氏所信任之人中,才幹過人,貨真價實的為數不多,劉弘便是其中一人。
蜀軍佔據了壽春,毗鄰的汝南郡自然要加以防範。待蜀人揮軍北上,劉弘便暗自算計一舉奪回壽春。無奈境內匪患不絕,許多賊匪藏匿之處十分險峻,據守山峰之上,官兵硬是攻不上去!
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就那麼一條險惡的道路,就算有雄兵十萬,也沒有用武之地啊……
魏將趙驤,乃是劉弘麾下得力干將之一,手中一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奉命駐守在汝南邊界。
每天帶著兵將往來巡視,看著一望無際的平原,心中時常泛起一種無奈。蜀軍為何選擇北上,而不來攻取汝南呢?
「刀啊刀,你何時能夠飽飲人血,建功立業呢!」
日落西山,每到這個時候,趙驤總是喜歡脫掉鎧甲,一身長袍坐在一處大石上,懷抱大刀反覆摩挲。
「泛舟入海侵襲徐州,壽春蜀軍自然要揮兵北上,配合徐州蜀軍力求夾擊之效,可歎我趙驤一身武勇,只能在此蹉跎歲月,無奈啊!」
空有滿腔報國之志,心懷上陣殺敵之心,無奈蜀軍不來,郡內又不清淨,趙驤撇嘴自嘲不已。
便在此時,遠端一騎快馬趕到:「報!將軍不好了!蜀殺來了!!」
「什麼!?點兵出征!」趙驤聞言一愣,旋即大喜,忙翻身上馬扛著大刀與來騎一併回轉營盤之內。
「蜀軍有多少人馬,領兵的是誰?」趙驤一路上疑問不斷,可那探馬乃是從大營趕來,哪有功夫瞭解這麼多,唯有搖頭而已。
看看快到大營,趙驤滿心歡喜頓化泡影,只見營內煙火四起,迎面自家兵將丟盔棄甲正是敗退而來……
「嗯?張昌!!」
趙驤大刀一抖,攔住了一名打馬狂奔的魏將,正是留守大營的副將張昌。那張昌慌了心神,見到趙驤不由得叫苦道:「將軍你可算回來,蜀軍攻勢猛烈,營後更是有蜀軍放火,守不住了,快跑吧!」
「呸!我將大營交託與你,你為何如此迅速潰敗!我之部署萬無一失,你這貪生怕死之輩!」
趙驤聞言大怒,自己在這裡設防許久,對於防線甚是滿意。就算蜀漢全師到了,也不可能如此短的時間突破防線,殺入大營之中!
張昌哭喪臉道:「要戰便戰,可無兵如何與蜀軍作戰?」
環顧四周,魏兵四散奔逃,見到趙驤也是毫無反應,而在魏軍身後,蜀軍正洶湧掩殺而來。
趙驤大刀緊握,看得目瞪口呆,這張昌說的沒錯,要打也得有兵……自己麾下無兵,與送死有何不同?
「將軍!」見蜀軍越來越近,張昌急著叫道,心中早把趙驤八輩祖宗都挖出來罵了一遍。
「先撤!」心不甘情不願,趙驤無奈歎息,一收刀,匹馬當先逃命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