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川中之變(上)
魏國荀勖,蜀漢黃崇住的是同一個館驛。荀勖這邊三四十個人相隨,黃崇那邊不過是十幾人跟隨。這館驛落座於城中的繁華地帶,筆直的大道通往宮中,附近都是權臣顯貴的府邸。
邦交有邦交的禮儀,吳國與蜀漢是盟友,與曹魏則是敵人,面子功夫做足了之後,便是私人活動時間了。
黃崇這邊是冷冷清清,只有江東的幾大世家依照必要的禮數進行探訪。荀勖的住所則是高朋滿座,來的晚的沒甚麼名氣的都聚集在了院子裡,而江南名流都是在大堂之上赴宴。
黃崇在屋中閉目養神,對面魏國使臣住處不時傳來喧嘩之聲,此時已是深夜,人群反而是逐漸增多,並沒有退散的跡象。
「大人,已經問清楚了。」幾名隨從回到屋中,對黃崇稟報著。
「備車!」黃崇聞言雙目一睜,便吩咐眾人準備出門。
於是蜀漢使者就這麼悄然的離開了館驛,而對面數以百計的人群都沒有留意到這邊的動靜。荀勖與江南世族打得火熱,開懷暢飲,興致來了更是品樂弄蕭,風花雪月,好不熱鬧。
這個時代的任何城市都實行宵禁制度,過了時間便不許人上街。黃崇自長安而來,車駕自然是東吳提供,外交使臣的身份和地位足以無視宵禁這一規定。
馬車備好之後,黃崇留下三四人在館驛休息,自己帶著剩餘的六七人趕赴陸府,準備會一會陸氏的族長陸凱。
吳主孫亮會在第二天早朝接見蜀漢以及曹魏的使者,看江東世家的態度,就可料到明日的早朝必是一番惡戰。江東世族只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合作夥伴,絕不是自己三言兩語就能說服得了的。
就算自己巧舌如簧,說得天花亂墜,也給不了這些世家豪族什麼好處。所以黃崇也沒有在意江東士人對於曹魏的傾向,決定先接觸手握兵權的陸凱,看看這實權派的人物是什麼想法。
馬車在夜裡飛馳,街上空空蕩蕩,偶爾可以看到巡邏的士卒。黃崇無形之中用成都與這東吳都城建業做著比較。
一個是川中古城,一個是江南水鄉,各有各的風韻和特色。然而無論從繁華成都還是京畿守衛來看,蜀漢的成都皆是超過了這當世最為繁華的城市。
江南的商業是比較發達的,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方便貨物的運輸和流動。加上蜀漢以及曹魏都都借助東吳作為緩衝,各取所需,建業的繁華便不在話下了。
不過賺錢的始終是世家豪族,商賈富戶們,尋常百姓也就是撈點血汗錢罷了。蜀漢在這一方面要比東吳的情形好上許多。不少百姓早已有了自己的營生,大頭給富貴人家有權有勢的賺,小頭便落到百姓囊中,皆大歡喜。
劉禪的治國之道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用,可施行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越是沒有人留意的所在,便有著越是出其不意的結果。其中的因由一時半刻還沒有弄清楚,可大概的脈絡是摸得到的。
世家,豪族,商賈,富戶,農耕各個體制分明,無論任何階級都要對國家的財富負責,但各有的各的門路。上層的不在單純依靠人力和耕地來剝削下級的財富,而是有了通商等其他的生財之道。耕地的百姓少了國家和上層的剝削,自己溫飽的同時,還能有些富餘,國家自然逐漸強盛起來。
這邊想著,車已經到了陸府門前,這深夜時分冒昧造訪甚是唐突。然而沒等侍從們去叩門,府門卻已是打開。陸凱身著儒服邁步走了出來,笑道:「來者可是舌戰江東群英之黃太初?」
黃崇心中一動,這陸凱竟是早有預料,看來此行有眉目了。當下黃崇也不敢怠慢,下車走上前去施禮道:「深夜叨擾,有勞陸將軍久候了。」
二人話中蘊藏機鋒,陸凱笑容一展:「如此更應珍惜時間才是,請了。」言罷便帶著黃崇等人進入了陸府之中。等陸府的大門關閉,附近的宅院中數人探頭探腦,見四下無人各自散去。
「貴國在西線連戰連捷,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府中落座之後,陸凱開門見山的問道。
「連續作戰軍力疲憊,我主決意在長安修養,再做東進。」黃崇同樣是快人快語。
此時已經是深夜,離上朝也沒有多少時間供二人客套。陸凱聞言點了點頭道:「太初此來是勸東吳興兵?」
黃崇看了眼陸凱,也沒有什麼好遮掩的,於是道:「蜀吳本是聯盟,我受陛下所托,前來與吳主商議評分魏地。至於出兵之事,不可兒戲,需量時而行。」
「江東處境尷尬,人心浮躁,明日早朝陸某恐怕幫不上什麼忙。」陸凱略微思索後說道。
黃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吳主乃聰慧之主,魏人虎狼之心不可不防。吳蜀兩家既然聯盟,大可併力取之,只要地界劃分清楚,大事可定矣!」
「黃太初快士也,果不欺我。可曾見過曹魏使者?」陸凱見這黃崇坦陳直率,心中甚是敬佩。
「遠遠一瞥,無緣相識。」黃崇兩手一攤道。陸凱與黃崇雙目對視,均是會意,各自捧腹大笑。
……
天色漸亮,江東文武群臣二百餘人盛裝入宮,蜀漢使者黃崇,曹魏使者荀勖則於宮外候宣。
「魏蜀皆遣使前來交涉,眾卿可有眉目?」孫亮高坐龍椅,對東吳群臣問道。
「啟稟陛下,曹魏此舉乃是自保之策,不可輕信。然蜀漢一方也需詳談,不可為其利用才是。」賀邵搶先進言道。
「陛下,臣倒是覺得事關我吳國的生死存亡,應使兩國使者於殿前闡明來意,然後再說。」全尚也是出班奏道。
「既如此,宣召!」孫亮點了點頭,心中忍不住發笑,江東世族自從荀勖南下便與其眉來眼去,又不顧忌被自己知道,顯然是是借此表達世家的態度。但是為了避免被抓到把柄,朝堂之上又是誰也不敢先開口替魏國說話。
「陛下!」薛珝挺身而出道。
「愛卿有何話說?」這薛氏兄弟算不上一等的治國之才,然而忠心上卻是比一般的世家要可靠些。
「今魏蜀強而吳弱,陛下可於朝堂上立刀斧手,以示威嚴。」薛珝道。
「可,便依愛卿。」孫亮聞言覺得不錯,於是命人召刀斧手上殿。
不多時,黃崇和荀勖並排步入大殿之中,二人均是深施一禮,然後命手下送上禮物的清單。
「二位皆是一方俊才,此番前來江東,不知有何見教?」吳主孫亮對於禮物並不在意。
大殿左後站得是江東的文武群臣,都是江南的英才,無論文臣還是武將各有氣質,氣派非常。在群臣之後則是刀斧手一排排挺拔而立,手中刀斧鋒銳無比,一股殺氣不斷侵襲黃崇與荀勖二人。
荀勖雙臂一端便要答話,耳旁卻是響起了黃崇的洪亮嗓音:「吳蜀已結秦晉之好,我主派我來此與陛下商議評分魏地事宜,此乃吾主國書,請陛下聖閱。」
見黃崇搶先,荀勖也不敢落後搶著道:「大魏天子欲與吳主商議結盟之事,共除蜀賊,此乃國書!」
侍從結果蜀漢和曹魏的國書,紛紛遞給孫亮觀看。黃崇和荀勖在大殿之上卻是打起了口水仗。
「吳蜀結盟已久共同伐魏,兩軍數萬將士浴血沙場,埋骨他鄉。魏主不在許昌沐浴更衣準備授降,來此何干?」黃崇首先發難,正色道。
荀勖聞言臉有不屑之色,也不去瞅黃崇,面朝前方道:「蜀人奸猾偷襲得手,佔得小利便沾沾自喜,獨吞兩州之地,焉有盟友之義。」
「長安一戰司馬昭勉強留的性命而已,中原人心惶恐不安,正是平分魏土大好時機,汝為荀氏後人卻與魏人效命,再從司馬氏奴役,置令君臉面於何地?」黃崇見者荀勖張嘴便是中傷蜀吳關係,於是改變策略。
……
上黨王劉虔的屍首運回了成都,監國太子劉湛出城十五里去營弟弟的靈柩。沿途蜀漢軍民自發的前往護靈,場面甚是壯觀。
劉禪七個兒子除了大兒子劉睿謀反叛逆被處於極刑外,餘下的六個兒子中有五個都死在了戰場之上。這一切都是為了保住蜀漢的江山,保存北伐的希望。魏軍退出川中,百姓的生活恢復了安定與平靜。想起陛下家中的慘劇,不少百姓都感歎不已,修得幾世福分才攤到這麼一個好皇帝。
劉湛與幾個兄弟共處幾十年,可以說是孩童時期便在一起。如今自己雖然成為了太子,可一眾兄弟紛紛逝去,這等連串打擊簡直是熬人心扉。再聽說已經找不到弟弟的首級,劉湛更是伏在靈柩上痛哭。
留守川中的楊戲,樊建二老也跟隨一同前來。見太子如此悲痛,只怕是哭壞了身子,於是命人拉走太子,盡快安排時間給上黨王下葬。
也許是兄弟情深,也許是禁不住打擊,劉湛回到宮中後沒多久,便是一病不起。宮中的御醫百般診治都是束手無策,急忙將情況傳往前線的長安,請陛下回來一趟。訊息是傳了出去,但劉湛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愈加的明顯。
張皇后也曾來數次探望,見劉湛神色萎靡,精神不振只是歎息。經過劉禪的政令和宣傳後,山野之間已是有不少的隱士出世。張皇后眼看劉湛挺不到劉禪回川,於是便借助兄長張紹,與楊戲,樊建等人商議,請最近出山的隱士相助。
(本書qq群:212313047,歡迎大家閱讀收藏本書,並多提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