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雷入漢

第二卷 長驅漢家軍 第93章 前夕(上) 文 / 乾坤不動

    第93章前夕(上)

    綿竹關的斬首行動失敗,一萬魏軍折損了足有四千餘人。鄧艾聚眾將在關上商議對策,眾將皆以鄧艾馬首是瞻。於是鄧艾道:「蜀軍勢盛不可力敵,當趁此時機移師涪城,然後復奪江油方為上策。」

    田續皺眉道:「兩地連續奔波軍力已疲,不若休息一日再回涪城。」

    鄧艾抬頭看了看田續冷聲道:「涪城虛兵以待,瞞不過蜀軍多久。此時蜀軍尚未醒悟,內外奇襲可獲全勝!拖延時日,我等盡數葬身於此矣!」

    田續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關上僅餘六千餘人,安能分兵再戰?」

    「我自有計策,田護軍勿在多言!」鄧艾一手扶著身上的傷口,咬牙喝斷了田續的言語。

    田續與鄧艾頗有不和,聞言面目冰冷不滿之色溢於言表。身側的魏將師纂性情急躁,又是鄧艾的死忠。見田續不滿鄧艾的安排,不由得火起,掄起拳頭便要教訓田續。幸好鄧艾深知愛將的脾性,連忙喝止,方免去一場內訌。

    「吾計已定,唯少一將留守綿竹耳!」言罷,鄧艾目視兩側的魏將。

    魏軍將領都是連番的奔波廝殺,一身血污聚在一起頗有幾分悲壯之感。聞鄧艾之言堂下一員驍將出列道:「末將樊震,願當此任!」

    綿竹的守禦事關重大,是阻礙蜀軍追擊鄧艾主力的重要據點。留守綿竹便是死守,非是勇者不可擔此重任。樊震跟隨鄧艾多年,無論是東西兩線均為鄧艾帳下之將,因此鄧艾對其多有瞭解。樊震請纓,鄧艾微微點頭,於是換樊震近前面授機宜,又傳令眾軍休息兩個時辰後準備出擊。

    蜀軍大營之中劉禪見到四子劉瓚的屍首放聲痛哭,悲痛欲絕,群臣勸之良久乃歇。鄧艾自偷入川中之始,姜維便與成都通了消息。劉禪帶領眾軍前往迎擊,本欲重創絕境中的魏軍。不想魏軍「自尋死路」前後不到六個時辰三次襲擊劉禪人馬,打的五萬蜀軍損兵折將,支離破碎。

    即便是預先知曉魏軍的動向,實戰之中仍是依靠將領的實力說話。況且歷史在劉禪一系列內部革新之下,已然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縱是聽說過鄧艾滅蜀的故事,又怎會想得到早已改變的歷史竟在此處與記憶中的歷史不謀而合?

    痛定思痛劉禪命閻宇,李球二將負責夜間防務,謹防魏軍夜襲。文鴦,關彝,劉林三將同駐中軍,保衛自己的安全。

    果不其然,夜間魏軍開關偷襲蜀軍大營。李球和閻宇早有了防備,蜀軍兩路齊出攔住魏軍開始廝殺。鄧艾見蜀兵有了防備,不敢戀戰帶領眾軍急急撤回綿竹關內。李球閻宇帶著蜀軍緊追不捨。

    魏軍隊形轉換之間難免拖沓時間,竟是被李球帶著一彪人馬咬住了後軍。鄧艾和師纂的前軍進入城中,守城的魏兵見跟在後面的是自家人馬,猶豫之間沒有拉起吊橋。李球帶著數百人馬隨著前面的魏兵直殺入綿竹城中。閻宇見了也是催促各路人馬齊頭並進,趁勢奪取綿竹。

    李球一馬當先衝入綿竹關內,五百名魏軍弓弩手出現在眼前。霎時間弓弩齊發,射得蜀軍止住了衝勢。幾乎同時城門處落下無數巨石,塞死了李球和數百蜀軍的退路。幾十名蜀兵躲避不及,被落下的石頭壓在石堆之中悲慘萬分。

    一看魏兵早有準備,李球大呼中計!一面持槍抵擋魏軍箭雨,一邊策馬盤旋尋找出路。城頭山再現魏卒身影,只聽得一聲令下,竟是萬弩齊發!李球和三百餘名蜀兵無處可避,盡數被射死在城門之處。

    城頭上的魏軍殲滅了李球等人,返身對著城外正在攻城的蜀兵狂射。閻宇眼尖,見魏軍所持的竟是改造後的諸葛連弩,急忙招呼眾軍撤退。無奈城門吊橋猛然拉起,又是數百蜀兵被護城河隔在城下。一通亂射之後,蜀軍屍體堆積如山,無一生還!

    臨行之前誘敵之策重挫蜀兵的銳氣,鄧艾帶著五千魏兵馬不停蹄的由另一側城門飛馳而出,意欲偷襲涪城之外的蜀將龐宏,張微。魏軍疲憊之態仍是一路急行,離開綿竹關不到二十里處,只聞得道路兩旁鼓聲震天,箭矢如雨般由兩翼射來!

    鄧艾大吃一驚道:「涪城危矣!」連忙指揮眾軍穩住陣腳抵禦敵襲,另使人傳令後軍分為兩路攻擊埋伏在兩側的蜀兵。

    蜀將龐宏親帥三千人馬來截鄧艾的後路,遠遠的探到綿竹關外大戰。料想魏軍必然要回援涪城,因此龐宏率領人馬在此設伏,不想竟是意外伏擊到了鄧艾的主力軍!

    魏軍人多勢眾但早已疲憊不堪,縱是魏將百般指揮也是壓制不住混亂。龐宏趁機揮軍衝鋒,殺得魏軍大敗而逃。鄧艾有傷在身難以陷陣,只得命師纂,田續二將帶精兵斷後,先撤回綿竹再做商議。

    陽平關下,探子很快便是回報。諸葛緒的雍州軍已被蜀將姜維殺敗,退往沓中之後接連數戰落敗,如今已是撤往狄道。

    鍾會聞言勃然大怒道:「專數萬人馬,尚抵不住劍閣殘軍,留之何用!」

    陳泰道:「狄道雖是有了防護,可隴西,祁山,南安等地如今皆是空虛。事到如今,當速潛精兵強將守護隴西等三處!」

    「劍閣蜀軍不退反進,鄧士載多半折翼川中,孤軍冒進誤國家大事,吾深以為恨!」鍾會悠悠歎道,似是自言自語。

    陳泰心中暗笑鍾會明知眼下只餘撤軍一途,卻將失利的責任先按在鄧艾的頭上。十幾萬魏軍撤離川中,鄧艾就算在蜀中掀起滔天巨浪,終究是客死他鄉的結局。死無對證之下,延誤軍機,擅自做主等罪責等於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既如此,可先安排銳卒馳援隴西,然後大軍按部就班緩緩退出川中!」陳泰略微點頭道。

    綿竹城牆又高又厚,加以魏軍手持諸葛連弩守禦。蜀軍一時不敢強攻,劉禪見又折了李球更是憤然。於是命軍卒速從成都掉馬鈞所造的發石車前來,準備強攻綿竹關。

    吳軍攻佔襄陽的消息已然由荊州傳入了川中,川中軍民聞此消息皆是鼓舞振奮!兩邦相交幾十年,東方鄰國從未如此給力過。有了東吳的協助,想必西路的魏軍不就便會撤退。

    隨著消息來得尚有吳國光祿大夫石偉,帶來了吳主孫亮與劉禪的國書。劉禪在綿竹外軍營大帳中招待石偉,問及吳軍進展之時,石偉雖是滔滔不絕,然所言並無誇大之處。劉禪忍不住讚道:「朕亦聞得東方之事,與卿所言相同,吳主誠不欺我也!」

    石偉謝過劉禪讚譽,然後道:「江東已得襄陽,雄兵據於江畔,只等北方有所變動正可長驅直入;江淮之間尚有大將軍丁奉陳兵十萬圍困壽春,以圖青徐之地。現今鍾會三十萬人馬被陛下牽制於川中,陛下若能趁機北上,吳蜀當有平分天下之勢!」

    蜀漢群臣聞之,心中皆是嘀咕。雖說形勢一片大好,可鍾會大軍在陽平關下未退,劍閣尚有鄧艾的魏軍固守。這個時候談及北伐,等於是借蜀漢來牽制魏軍,而江東則取漁翁之利。

    「東吳打的好主意,欺川中無人呼!」陪席的蜀漢監軍張毣起身道。

    石偉聞言一愕,旋即笑道:「川中多豪傑,此言非虛也!鍾會撤軍已是在所難免,不過所轄士卒多半要調回東方應付戰事。西線縱留重兵守禦,安是蜀漢一國之敵?」

    張毣道:「魏人入侵,川中兵將多有損傷。魏軍若退,正是恢復國力之時,妄動兵革牽扯國力興衰豈是兒戲之談?」

    「臨行時我主曾言,蜀主胸懷大志能謀善斷。魏國強行伐蜀必是自討苦吃,江東勉力北伐,尚得襄陽之地。川中若是奮力反擊,為何取不得隴西之土?」石偉神態自若道。

    劉禪開口道:「三分天下已久,得此良機確實不易。單憑一國之力,恐難撼動中原,若是兩國並立討之,方有轉圜餘地。」

    「陛下所言甚是,我主亦有此意!兩國精誠合作,肝膽相照,便趁此天時瓜分中原!」石偉見劉禪有北伐的心意,忍不住狂喜道。

    劉禪心下不斷的盤算道:「北伐之事非同小可,舉兵事宜又當從速。朕不留卿,煩卿東歸與吳主達成共識,方可成事!」

    石偉起身施禮道:「必不負陛下所托!兩邦唇齒相依,攻守同盟,縱使難以一舉而定天下,也必可擴展版圖!」

    「哈哈哈哈哈,吳主有卿,何人可小覷江東?不知誰人替朕出使東吳,也使江東人物識得川中風采!」劉禪目光掃過在場的群臣。

    但見一人起身道:「臣不才願為使者,必不墮川中士氣,叫吳人不敢小覷西方!」

    眾人舉目視之,皆是投以贊同的神態。劉禪定睛一看,請命者乃是新晉調入尚書檯的尚書郎之一,黃崇。黃崇乃是黃權之子,當年黃權深得先帝劉備的器重,其見重在川中人物中僅次於法正。後來黃權無奈之下投奔魏國,劉備知責不在黃權,於是厚待其家屬。黃崇為人思慮精密,善於籌畫,頗有乃父之風。

    於是劉禪便任命黃崇為使者,隨石偉返回江東與吳主孫亮商議出軍事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