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孤城(1)
武將之所以騎馬作戰,是因為馬匹的機動力以及借助速度提升的威勢,與徒步作戰的敵人交手時優勢非常。胡烈縱馬殺奔丁奉,便是希望借助馬匹的優勢斬殺吳將重挫吳軍的士氣。見丁奉挺槍步戰,正是合了自己的心意。胡烈剛用大刀隔飛了迎面而來的短刀,眼角餘光卻是見到丁奉身形迅速手中長槍刺向自己的坐騎。
胡烈急急勒住戰馬,手中大刀立地一擋。丁奉的長槍似有靈性,見胡烈反應敏捷便收了回去,長槍橫掃幾名趁機圍過來的魏卒。胡烈見了惱怒催馬揚刀衝向丁奉。剛剛掃翻幾名魏卒,丁奉見胡烈來勢兇猛,知馬步懸殊不能硬拚,於是往側翼躲閃。
速度上馬步雖有差距,怎奈這是戰陣之中,而且大都是魏軍的步卒。丁奉一桿大槍不理身後的胡烈,何處魏卒人多便是跑向何處。沒等胡烈趕到便會折向另一處,用魏卒作為阻礙,一時間竟是牽著胡烈的鼻子走。
若是魏卒勇猛憑借人多勢眾倒是可以阻攔丁奉。只是丁奉身形矯健,手中大槍翻滾難敵,又沒有固定的目標說跑便跑十分靈活,尋常魏卒難以困住丁奉。喊殺聲再這黎水之畔久久不絕,吳軍以寡擊眾,早報了必死之心。魏卒陣型被衝破,一時間也發揮不出人數優勢。
見吳將狡猾,胡烈冷笑一聲道:「吳人自取死路!」摘弓搭箭瞅準了丁奉後腦便是一箭。人群之中丁奉聽得身後弓弦聲響,猛的向身側一撲。那箭射不到丁奉,卻是射中了攔在丁奉身前的魏卒臉上,小卒哎呀一聲當場斃命。
丁奉嘿嘿一笑刺倒了幾名魏卒,卻是轉身向胡烈殺來,口中吆喝道:「東吳丁奉在此,小兒也敢賣弄!」
胡烈恨得幾乎把牙咬碎,見丁奉衝了過來,心花怒放道:「丁奉速速受死!」揮舞大刀殺了過來。
與全懌等吳將不同,吳國未建之時丁奉已經是東吳的一員。只是礙於出身低微才沒有得到重用,論起武藝韜略都是眼下東吳的第一把好手。胡烈雖是名門之後,戰場上還是稍顯稚嫩,有待磨練。
「丁奉休跑!可與吾大戰三百回合!」胡烈見丁奉突然改變方向竄進了附近的一撮魏卒之中大殺朵頤,氣的七竅生煙只好縱馬去追。此時兩名魏營中的都尉見胡烈被丁奉耍得團團轉,都拍馬前來助戰。胡烈見了大喜,看準方向配合二人夾擊丁奉。
一槍戳翻了一名魏軍伍長,丁奉轉目看看水面上自家的第二撥人馬快至。自己一陣衝殺未免走的有些過遠,於是扭身向回衝殺。
魏軍一名校尉見狀提刀縱馬前來攔截,丁奉不躲不避腳下加速迎著這校尉衝了過去。那魏軍校尉見狀,知是到了立功之時,看看距離將近大刀高高舉起便是奮力一斬。此時丁奉也有了動作,奔跑之中大槍猛然拄地,借這一拄之力身形竟是騰空而起。魏軍校尉來不及反應,連人帶刀被丁奉踹下馬去飛出丈遠。丁奉奪了馬匹,順勢大槍一收催馬殺奔河邊更添威勢。
急急追趕的胡烈見狀氣的亂叫,帶著附近的魏軍窮追不捨。與魏軍搏殺的吳軍見主將向回疾奔,也都是撇了交戰中的魏軍撤向岸邊。魏卒被吳軍一番捨命衝殺打得甚為憋火。如今吳軍背靠黎水,又是撤退的態勢,如此便宜豈能不撿?當下也是緊緊的追殺。
丁奉和吳軍退倒了河邊並沒有止住步伐,反而涉水向更深處退去。魏軍看了紛紛笑話吳軍,難道這吳軍想乘船撤退麼?停在水中的吳船上已經是站滿了吳軍,如何裝得下這些逃卒?此時魏人已經追到岸邊,有不少勇猛的卻是也下了水。
胡烈畢竟是一軍主帥,縱馬進了水中見丁奉等人都是半身涉水,依傍著船隻。那船隻上吳軍已然張弓搭箭,冷冷地看著岸邊的魏卒。「不好!中計了!快撤!」胡烈大叫一聲,拍馬當先而逃。
沒等魏軍有所動作,吳船上一聲令下千張硬弩齊發,箭矢如雨。魏卒沒有防備,距離又是如此之近與活靶子無異,來不及逃跑便是一排排的中箭倒地。
騎馬的將領大都沖在眾人之前,雖是先一步策馬奔逃,可身後都是魏卒如何能過?一時間不少魏將還沒等身後的魏卒讓開道路,便連人帶馬被射死在岸邊。饒是胡烈也是戰馬被射死,自己身中數箭混在步卒之中勉強保住性命。
魏軍逃命便輪到了吳軍追擊,丁奉一馬當先帶著眾軍追殺魏卒。魏軍中不少跑得慢的——其實就是身體差的,位置不好的,加上受傷的都落在了隊伍的尾巴上。投降還沒喊出來,已經是人頭落地,身首異處。這一仗東吳投入的軍力不過五千人,卻是獲得了極大的勝果。等另外五千吳軍運到北岸,丁奉清點人馬。留下負傷的吳軍等候大軍來援,帶著生力軍便要乘勝奪取五木城。
此時從朱異的中軍傳來消息,卻是讓丁奉退兵!丁奉和一干將士聞令都是面面相覷,剛剛取得了大勝正是高歌猛進的絕好時機,為何要撤退?半晌,丁奉心中有了見地,於是命令大軍撤退,自己帶著百餘人殿後。等到大軍盡數撤回了南岸,丁奉站在船尾看了看遠方的五木城歎道:「不知何時再來。」
撤軍的命令是由孫綝處傳來,國內叛軍四起兵力薄弱,所以大軍要回國平亂。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而是孫綝收到了弟弟孫據從建業傳來的家書。在建業的軍隊分出了多半去平亂,親信黨羽朱家兄弟被吳主孫亮尋了過錯直接殺頭。這無疑是孫亮向孫綝兄弟的正式宣戰,唯恐幾個弟弟不是孫亮的對手,孫綝急忙傳令各軍回國。
站在孫綝的位置上,一旦失敗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吳主孫亮年齡幼小,還不知道如何掌控朝政,接連動作下必是朝中有人出謀劃策。回國路上孫綝是焦急不安,就怕幾個弟弟一時衝動,失於算計落入對方的圈套之中。
無數的人馬從成都陸續開往南方,大漢天子劉禪親自為馬承等人餞行。這預示著蜀漢的戰略目標由北伐暫時轉移到了拓展南方。比起北伐的消耗國力,其實南方這一行也是消耗甚多。不過一旦成功,打通了前往身毒的這條古道,蜀國將因此獲取極大的經濟利益。
三國末期的中國大陸,商業的存在感非常薄弱。劉禪選擇先開通一條暢通的商業路線,不亞於當初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的豐功偉業。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蜀漢的名望也會傳遍天下。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這名望和榮譽感便可以作為自己捨命為國的最佳動力。
劉禪並不瞭解這個時代的南亞諸國都有什麼先進的技術,可走出去看看總是沒錯的。與各國互通有無,彼此獲利這是雙贏的局面。所以在馬承的商隊中,有擅於買賣頗有經驗的商人,也有跟隨馬承走遍西域的老江湖,更有的忠心耿耿勇猛強健的軍卒。平時舞文弄墨的文弱書生也有不少願意跟隨前往,準備見識下這域外的風光,搞不好還可以青史留名。
蜀中的世家大族誰不明白此行的好處?都四處托人,要把自家的子弟塞進商隊中幾個。馬承不敢做主,只得稟明劉禪。一時間進出皇宮的人暴增,不少久未露面的宿老為了家族的榮耀也紛紛前來,其中還有部老者是抱病而來。
劉禪也不分彼此,來者不拒統統接待。對於大家的請求劉禪是同意的,也是支持的。可是出征的人員過多,國家的財政卻是負擔不起的。畢竟不能因為這一次南行,就掏光國庫。話說到這個份上還會有誰不明白陛下的意思呢?於是各大家族紛紛自掏腰包贊助商隊。這些錢財自然是交到國庫,然後由國家統一分配,無形之中國庫似乎充裕了不少。各大家族富得流油自然不在乎這點小錢,看到自家的子弟也進入了商隊都是滿足的離開。
有人熱衷於此,同樣有人抱著懷疑的態度。漢武帝的大軍都未能打通這條古道,現在的蜀漢國力自然不比東漢,就一定有把握打通這條通往身毒的道路麼。持觀望態度的家族不少,可更多的家族對於這次成行還是很有把握的。
剛剛經歷蠻夷叛亂大家都不該如此自信,只是那叛亂是陳袛挑撥的。陛下把惡黨盡數斬首,又安撫了其他的蠻族首領。蠻族首領們樂呵呵的回到了各自的族中,很快便推行了劉禪的法令。在川中安居的蠻夷之人,開始登記造冊正式成為了蜀漢的一員。蠻人這樣的態度和反應,又是讓大家安心了許多。
更為關鍵的是衛將軍姜維已經去了沓中屯田,這是停止北伐的信號。無論是官僚百姓只知道姜維夜入皇宮,和劉禪談了許久便匆匆的離開。陛下和衛將軍說了什麼,大家不得而知,不過看姜維去沓中的態度,應該是北伐無望。連年的征戰讓百姓疲憊不堪,苦不堪言,如今有了停歇的苗頭都是興高采烈。朝中的官員大都也不支持北伐,如今見姜維「失勢」,對劉禪只有佩服和感動,也是無條件的支持。
南征的人數不少,可畢竟是出使為目的。而且朝中的諸葛瞻,張翼這等舉足輕重的大員都紛紛趕赴南中地區。比起北伐,這勝算可是要高的多。朝野之間無論是世家豪族還是尋常百姓對於此舉都是支持非常,南征事宜運行的是極為流暢。
深宮之中,劉禪好不容易休息了半日,突然下人來報說太醫令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