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明

正文 第六百七十四章 南洋重心 文 / 喻心

    瑞典使節顯然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砸暈了!

    斯德哥爾摩位置相當偏遠,從來就不是什麼貿易中轉中心,也從未有這麼多巨型商船集中停靠。如果大明派遣十五艘九桅商船至斯德哥爾摩,那對瑞典來說,該是何等的榮耀!

    瑞典使節連口承諾,由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親自向大明發出邀請。

    大明欲向瑞典直接派遣商船隊的消息被有意無意地傳播出去。

    英吉利使節聽到這個消息後,差點吐血。

    至少十五艘九桅商船,全部攜帶價值連城的瓷器、絲綢、茶葉、珍貴藥材、香料……,那該是何等的利潤!歐羅巴任何港口,只要被大明選為貿易中轉站,將會一夜暴富,帶來數不清的稅收和財貨!

    曾經有一份絕佳的機會,擺在英吉利面前,而英吉利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無論從貿易發達程度,還是從貿易中轉站而言,倫敦都勝過斯德哥爾摩數萬倍!

    英吉利使節深恨國內貴族短視,失去了這個曾經近在咫尺的機會。

    不過,英吉利人堅韌,立即去函至林純鴻處,要求其餘的商船停靠倫敦,將倫敦作為貿易中轉站。同時,英吉利使節想盡一切辦法,力圖拜見林純鴻。

    至於葡萄牙和荷蘭使節,則是心驚肉跳。

    他們就是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林純鴻對葡萄牙、荷蘭把持淡馬錫至歐洲航線已經忍無可忍,現在甚至到了不惜派出西洋艦隊一半的實力護航的地步。

    林純鴻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如果葡萄牙、荷蘭再不答應分享歐洲航線,大明將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兩國的利潤空間。

    西洋艦隊經過數年的擴充,一級戰艦已經達到十六艘,控制印度東海岸以東的海洋綽綽有餘。林純鴻即便將一半的一級戰艦派至歐洲,剩餘的戰艦也足以在印度西海岸與荷蘭、葡萄牙爭鋒。

    林純鴻現在跟瘋了似的要直接到歐洲,若葡萄牙、荷蘭一再抵制,接下來還有什麼?在印度爆發戰爭?在東非爆發戰爭?在西非爆發戰爭?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簡直無法想像!

    葡萄牙還好說,淡馬錫至歐洲的船隻中,撐死了也就占一成多一點,而荷蘭則佔八成以上。

    荷蘭人如何能忍?

    要不要通知國內,派遣艦隊將商隊半道截殺?

    荷蘭人雖沒有這麼多三層甲板戰艦,若各地艦隊傾巢出動,滅掉八艘一級戰艦,十六艘二級戰艦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可能性還非常大。

    可是,一旦荷蘭人從國內,從美洲抽調艦隊,英吉利、西班牙、法蘭西會不會趁機搗亂?瑞典人會有什麼反應?

    荷蘭使節不停地揣摩,覺得這個瘋狂的計劃?計劃不可行。最終,荷蘭使節無法確定應對之策,只好將此事馬上匯報東印度公司總督,由總督閣下決定對策。

    諸多使節中,最為淡定的,非西班牙莫屬。

    西班牙在失去馬尼拉後,又被鄭芝龍驅逐,已經徹底放棄了遠東。現在,他們變成了大明勢力範圍內規規矩矩的商人,從上海、淡馬錫、廣州採購貨物,利用獨享太平洋航線的優勢,將貨物轉口至墨西哥,或者乾脆繞過麥哲倫海峽,運回歐洲銷售。

    西班牙人陡然發現,在大明規範了周邊海洋秩序後,貨物量極大豐富,品質大為提高,他們從中獲取的利潤遠非以前可比。

    因此,大明派出商船至瑞典,對西班牙而言,影響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西班牙使節甚至對葡萄牙和荷蘭有點幸災樂禍,樂於看到葡萄牙和荷蘭在林純鴻手上吃癟。

    國外使節怎麼想,林純鴻管不了,也沒有心思去管。以大明的體量,做什麼事得有自己的節奏,不會跟著對方的節奏走。

    現在,林純鴻、朱之瑜、張兆、陸世明、彭新等五人,正在聽盧詩源匯報南洋地區的工作。

    盧詩源雖然歸海事都督府節制,也算得上封疆大吏,掌管著除了交趾、廣南之外的整個南洋的民政,權力絲毫不遜於熊燦、黃渤。

    「呂宋島納入大明最早,條件也最好。目前,整個呂宋島上,漢人有四十三萬人,大多集中在馬尼拉、達古潘一帶,主要經營種植園、伐木、銅礦礦場。僅呂宋一島,水稻產量超過整個廣東,蔗糖產量超過整個交趾、廣南、廣東、廣西之和……」

    四十三萬人、水稻產量、蔗糖產量,這些字眼不停地刺激著朱之瑜的心臟,朱之瑜頗為激動地向林純鴻拱手道:「呂宋島例同廣東,條件業已成熟。」

    林純鴻不置可否,向朱之瑜微微點了點頭,轉頭問盧詩源:「呂宋島上土著人口數量統計過嗎?」

    盧詩源道:「沒有詳細統計過,只有大致的估算,大約在一百萬至一百二十萬之間。」

    林純鴻對朱之瑜說道:「土著人還是太多啊!適合漢人的制度,未必適合慵懶的土著人。廣東的府縣制,到了呂宋恐怕會水土不服。」

    朱之瑜默然。他並非不知道,呂宋等島目前還不適合設置府縣,只是他素來耳聞,監察府在南洋地區的機構與盧詩源沆瀣一氣,同流合污,早已將南洋的官場搞得烏煙瘴氣。現在提出例同廣東,主要目的還是想通過改變制度來約束盧詩源等人越來越膨脹的**。

    林純鴻顯然有另一層考慮,他認為,南洋地區工作的重心依然是減少土著人數量,增加漢人

    人數量,以加快漢化進程。所謂的**問題,目前只是細枝末節,並不會影響這個重心。況且,在南洋地區的每一分拓展,每一分利潤,上面無不沾滿了鮮血和眼淚,若真設立了府縣制,一切就要走上正規化,對懷揣發財大夢的冒險家顯然有阻礙作用。

    與朱之瑜一樣,彭新也經常聽說南洋監察使的醜聞。他也曾派出專門工作組至南洋查探,只可惜這幫人做得滴水不漏,至今沒有找到直接證據。現在,他見林純鴻仍然沒有完善呂宋島制度的意思,靈機一動,建議道:

    「啟稟侯爺,屬下覺得,各島、各地情勢不同,所有政策不可一刀切。比如呂宋島,達古潘和馬尼拉地區就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制度設計當有所不同。不如先行在達古潘、馬尼拉實行府縣制,呂宋島其他地方仍然採用舊制。」

    包括林純鴻在內,朱之瑜、陸世明等人不由得眼前一亮,都讚道:「好計策!」

    林純鴻亦道:「此計甚妙。本候看來,以後就按照這個規矩來,一地漢人超過二十萬,可依例廣東,設立府縣,建立完善的統轄機構。朱幕使這些日子辛苦點,盡快拿出方案來。」

    眾人大喜,唯有盧詩源心裡苦澀異常。作為封疆大吏,他要是不知道林純鴻等人在針對他的貪慾,那半輩子算是白活了。

    更何況,按照林純鴻的標準,除了達古潘、馬尼拉以外,巴達維亞、淡馬錫都已經達到了設立府縣的條件。將這四個地方排除在外,他的權力還剩下幾何?

    不過,盧詩源職位過低,根本就沒有反對的權力,只得強忍著內心的不滿,繼續說道:「爪哇島相比較呂宋島而言,條件就差多了。目前除了巴達維亞周邊有二十三萬漢人外,就只有三寶壟和泗水周邊有一些漢人,總數不超過十萬人。而且,爪哇島上還有馬塔蘭蘇丹國,實力不可小覷。」

    林純鴻不以為意,讚道:「爪哇島漢人已有三四十萬,足以見得盧總督的工作卓有成效。這個不急,暫時不必刺激馬塔蘭蘇丹國。以後的工作,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條件適合的地方,增設據點;另一方面,力圖擴大據點的直轄範圍,擴大種植園面積。」

    盧詩源陡然想到,達古潘、馬尼拉、淡馬錫、巴達維亞雖然有可能被劃出他的管轄範圍,但如果能設立更多的據點,擴大據點的範圍,他的權力非但不會被削弱,反而還有可能繼續擴張!

    盧詩源想到這種可能,心情逐漸平復下來,深吸了口氣,繼續說道:「至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簡直可以稱為蠻荒之地,只在坤甸、亞齊、巨港設立了一些小據點。諸如柬埔寨國、暹羅國,也僅僅只在金邊和曼谷建立了據點。」

    林純鴻歎了口氣,對左右言道:「漢人還是太少。在荊州、在江南,總覺得人多地少,若放眼整個南洋,漢人要填滿這些地方,非得數百年不可!」

    朱之瑜想了想,駁道:「侯爺太悲觀了。崇禎七年時,荊州一府,除去流民,人口不過一百五十三萬。去年,也就是崇禎十三年,人口暴增至三百九十八萬。僅僅六年功夫,人口足足漲了一倍有餘,而且大部分是青壯年。屬下覺得,若其他地方完成改制,百姓收入提高,人口都會如荊州府一般暴漲。」

    林純鴻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按照漢人的傳統,講究多子多福,一旦條件許可,就會不停地生育,一家有五六個孩子,實屬平常。而荊州這幾年在交趾、廣南、呂宋、爪哇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繆力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為人口增長創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更何況,陳思進領銜的醫學院越來越深入人心,嬰兒、孩童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也客觀上促進了人口的增長。

    大明人口,不會在將來的十年內達到兩億吧?漢人安土重遷,不會都擠在黃河、長江沿線吧?林純鴻陡然覺得壓力奇大無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