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伍雲召和江仲武三人憑著胯下寶馬和自身的勇武,沒怎麼費勁兒就衝進了平壤南城門——瀏覽器上輸入-看最新更新——
高麗軍隊的主要將領都在前線,留在平壤管事兒的都是文官,城防守軍也沒幾個像樣的,這些人哪裡擋得住羅士信、伍雲召和江仲武這三人!
聚集在城外的高麗軍民眼看城門口守著三位殺神,後面是茫茫一片的紫色騎兵團。誰也不是傻子,都明白平壤城是守不住了,進城無異於送死,此時不逃更待何時?
於是乎,羅士信憑著三個人、四桿槍,愣是將原本堵塞不堪的平壤南城門給「疏通」了!
一座十萬大軍久攻不下的平壤堅城,就這樣被羅士信的萬多騎兵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
因為高元的數萬大軍距離平壤並不遠,如果他得到羅士信攻克平壤的消息,只需半日急行軍就能殺回來。所以大隊騎兵進城之後,羅士信下令部隊不要與高麗人糾纏,只要他們不惹事兒,就甭搭理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補給糧草箭矢。但凡有搶奪財物奸**女者,立斬不赦,這樣的嚴令也是不想耽擱時間。
平壤城中存放糧草軍械的地方很容易找到,為了應對隋軍的大舉來攻,平壤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儲備戰略物資,糧草兵械燃料衣物應有盡有。
頭開赴高麗之前,羅士信就讓沈法興為自己的部隊準備了御寒之物,以備不時只需。可是現在羅士信手下還有許多不是他的本部人馬,比如沈富雄的陝州軍。天兒是越來越涼,什麼時候能回到隋境尚未可知,所以羅士信除了讓士兵補充糧草以外,還讓他們各自準備一兩件御寒衣物。
伍雲召和雄闊海等將曾提議攻打高麗王宮,現在高麗軍隊主力都在外面,王宮定然守備不足。端了高元的老窩,定然能夠振奮軍心。不過這個提議立刻就被羅士信給否掉了,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軍處險境,需盡快脫身,不可多生事端。即使高麗王宮毫無守備,想要蕩平也需費些工夫,何況高元的大軍隨時都可能回防,羅士信不想冒這個險。
此外還有個原因羅士信沒說,就是他不想太招惹高元。想想自從他的部隊和高麗軍隊交手以來,已經多少次壞了高元的好事,高元的二兒子也是被羅士信傷的。梁子結的已經夠深了,如今如果再蕩平了高元的王宮,那老小子不炸了鍋才怪。到時候高麗人殲滅隋軍主力無望,掉頭來把全部仇恨都放羅士信他們身上,絕對會讓羅士信吃不了兜著走。
…………………………………………………………………………………
且說高麗王高元,自從那日被羅士信虛晃一槍之後,就立刻派人發聖俞與各路勤王人馬,要他們速度趕回前線。
可那時宇文述已經在高麗追兵的前方築起了一道防線。雖然高麗軍隊氣勢正盛,不過隋軍的戰鬥力本就在高麗軍隊之上,現在主帥宇文述又在軍中親自坐鎮指揮,隋軍自然士氣大振,高麗軍隊想要攻破這道臨時防線,哪有那麼容易。高麗各支人馬兵合一處,從正面數次進攻,折損了不少人馬,也沒能撕開宇文述的防線。
隋軍雖然是潰敗之勢,但規模卻在那擺著。乙支文德腦子清明,眼看乘勢追殺的條件已經沒了,和隋軍打消耗戰絕非明智之舉,於是這一日他向高元奏請道:
「王上,如今想要殲滅隋軍主力已是不太可能,以老臣之見,咱們不若就此罷兵吧。」
高元心裡也清楚現在的情勢,可是他實在心有不甘啊,微微躊躇,道:「愛卿,罷兵不是不可以,可是那隋帝楊廣會就此罷休嗎?咱們若不滅了他的主力,回過頭來等隋軍回復了元氣,定然還會捲土重來啊!」
「老臣倒是有個辦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高元眉頭微微一皺,道:「老愛卿,咱們君臣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有辦法就快說!」
「是!」,乙支文德拱了拱手,道:「老臣以為,若要避免隋軍捲土重來,王上可以向隋帝楊廣上書求和。隋軍正是潰敗之勢,如能議和,想來楊廣應該會求之不得。王上還可趁勢要求他楊廣與我國簽下文書,兩國罷兵修好,永不言兵。這樣,楊廣想要興兵復仇,他不能不顧及兩國的修好協議。就算他當真撕毀協議,強行動兵,道義上也說不過去,師出無名,怎能成事。」
高元點了點頭,思忖片刻,又道:「可是那隋帝楊廣不僅窮兵黷武,而且心胸狹窄,一紙文書能約束他嗎?」
乙支文德微微一笑,道:「咱們當然不能光指望一紙文書,咱們還得做兩手準備。對內,厲兵秣馬,廣積糧草,積極備戰。這也是老臣提議罷兵的原因之一,咱們得保留實力,不能跟隋國對耗。」
說完乙支文德頓了一頓,然後接著道:「對外,咱們要合縱列國。突厥人與漢人是天生的死敵,打打和和,仗就沒停過,雖然曾經的大突厥現已分裂成了東西兩部,但突厥人不論婦孺,個個弓馬嫻熟,戰力不容小覷。王上可遣使與之聯盟交好,如有必要,可許以重利,讓其從北面牽制隋國。南邊的百濟和新羅也需聯絡,兩國雖向隋國稱臣,但此戰我高麗擊退百萬隋軍,兩國定然對王上和我國心生敬畏。這時候我國若提出與兩國結下血盟,兩國想來不敢不從。結盟之後王上便可借口『盟約』向兩國借兵借糧,兩國若是不從,王上即發兵征討。百濟和新羅兩國在國力上與我國猶如天壤之距,若沒隋國撐腰,滅之何須吹灰之力!」
隋代時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高麗(原本叫做高句麗,又叫高氏高麗)、百濟和新羅。高麗北邊與靺鞨、室韋、契丹以及隋帝國的遼郡接壤;南邊與百濟和新羅接壤。在那段時期,朝鮮半島上可以說高麗一家獨大。
高麗想要吞併百濟和新羅不是一兩天的事兒了,那兩國自知軍力國力跟高麗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所以向隋帝國稱臣,藉著這個大靠山威懾高麗。高麗之所以一直沒敢對百濟和新羅動手,就是西邊的隋帝國一直對其虎視眈眈。
「好!」,高元聞言一掃先前陰鬱之氣,開懷道:「哈哈哈,隋軍此敗,回復元氣也需不少時日。就算楊廣知道我軍要進攻百濟新羅,隋軍恐怕也無能為力。若真能將百濟新羅納入我國版圖,我高麗必將實力大增,又何懼那些漢人呢!」
高元和乙支文德君臣二人正在王帳內商討對策,就在這時有侍衛急匆匆來報:「稟報王上,平壤城留守崔成德大人求見王上,說有十萬火急的軍情要奏報王上!」
崔成德是平壤城的臨時守備官,不過他本是個文官,只是高元率軍出擊的時候把能打的武將都帶走了,所以才留下他清理殘局。羅士信的人馬衝入平壤的時候,崔成德正在清點繳獲的銀餉錢糧,一聽說隋軍殺進來了,這文官出身的守備當時就懵了,既不戰也不撤,當然憑當時平壤城裡的情況他也根本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後來因為羅士信的部隊忙著收集糧草,對四散逃奔的高麗軍民視若無睹,崔成德隨著人群逃出了平壤城,再後來尋了一頭騾子,玩兒命似地跑來報信。
高元和乙支文德都對視一眼,心裡都挺納悶兒,平壤能有什麼軍情?還得崔成德親自來報信不可。
「傳。」
「是!」
不多時,崔成德哆哆嗦嗦走進打仗。高元打眼一看,好麼,崔成德這叫一個狼狽:滿臉的污跡,官帽沒了,頭髮亂蓬蓬的,官服也是又髒又破,還有一隻腳光著!
還沒等高元開口問話,崔成德就搶先撲倒在地上,邊嚎邊道:
「王上…王上…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啊!平壤失守…平壤被隋軍攻克了!」
…………………………………………………………………………………
此刻平壤城內當真是一片狼藉,羅士信原本打算讓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補給糧草棉衣,然後迅速撤離平壤。可惜事與願違,平壤城中的物資儲備倉庫只有六處,其中還有三處是在高麗王宮裡面,羅士信怕攻打王宮會遇到頑強抵抗,耽誤時間,所以並沒有讓部隊攻打王宮。這樣現有的補給點就只剩三個,每個倉庫外都聚集了數千兵馬等著派發物資,場面甚是混亂,進度十分緩慢。
無奈之下,羅士信傳令讓一部分士兵自行在城中搜尋乾糧衣物。「自行搜尋」是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縱兵在城中自由搶掠。不過羅士信有嚴令,除了糧草和御寒衣物,其他如金銀女人等等,一概不許碰,違令者立斬!
在羅士信的人馬衝進平壤城的時候,雖然有一部分人已經趁亂逃出了城,但大部分高麗人還留在城裡,他們基本上都躲在家裡閉門不出。羅士信搶掠令一下,平壤城可就熱鬧了。從百姓家到官宦人家,隋兵全不放過,進去就是一通豪搶。
大多數人家還是很知趣的,找個角落老老實實貓著,你們搶你們的,別傷人性命就成。不過也真有一些極富愛國情操、對隋兵苦大仇深的主兒,在隋兵入宅行搶的時候奮起抵抗,當然,這些「義士」的下場也是極其的悲壯——不管你是老弱還是婦孺,一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秋末時候,天已經短了許多。眼看夕陽西下,部隊的給養補充的差不多了,羅士信也不耽擱,下令部隊立即撤離平壤。
出了平壤城之後,羅士信沒敢向北走,而是下令部隊向正東移動,打算繞過高麗軍隊,從滸水上游渡河,然後要麼與宇文述的大軍會合,要麼直接返回隋境。
經過兩夜兩天的急行軍,羅士信的部隊來到了滸水河畔。渡過滸水之後,應該就不會遇到大股高麗軍隊了,所以羅士信讓部隊原地休整一夜,歇歇馬力。
第二天天明,羅士信開始組織手下在附近林中伐木,在河岸擇了一處水流平緩之地準備建浮橋渡河。
第一座浮橋是最難做的,直到晌午的時候,首座浮橋才搭建完畢。李靖和蘇定方帶著一千多人率先渡河,兩岸一起工作效率就會快上很多。按羅士信等人的預計,天黑之前就應該能搭起四到五座浮橋,這樣大軍就可以連夜渡過滸水。
可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倒霉,李靖和蘇定方還沒等指揮士兵開始幹活,忽見南方煙塵滾滾,貌似有大軍行動的跡象。
李靖不敢怠慢,一面讓蘇定方帶幾個人前去查看,一面派人過河將此事稟告與羅士信。
蘇定方去了沒多久就飛奔回來,單看蘇定方的那副火急火燎的模樣,李靖只知道事情不妙。
「李大哥,是高句麗的軍隊,馬步都有!起碼有幾萬人!正奔河邊兒來呢!」
一聽這話,李靖心裡就是咯登一下,問道:「是衝咱們來的嗎?!」
「應該不是。我看他們就是普通的行軍隊列,並非戰鬥隊形前進。若我軍全在北岸,一定可以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李靖搖了搖頭,道:「來不及了!下令士兵全部撤到南岸去!」
「是!」
羅士信聽說對岸發現敵情,卻不清楚具體情況,本想親自過河去看看,可還沒等動身,就見對岸的士兵亂哄哄又都退回來了。
李靖和蘇定方是最後一批回到南岸的,李靖一見到羅士信,還沒等羅士信開口,便道:「立刻摧毀浮橋!」
一聽這話,羅士信就知道對岸的敵軍一定不再少數,也不廢話,立刻讓雄闊海伍天錫帶人把浮橋給毀了。
雄闊海他們剛剛把浮橋拆掉,就見對岸不遠處煙塵滾滾,敵軍的先頭部隊到了!
羅士信目力過人,隔著滸水遠遠望去,但見對岸的高麗軍隊旌旗招展,刀槍成林,一眼望不到頭。他們士兵的穿著也都是高麗部隊淡黃色的制式軍服,看架勢絕非普通的鄉勇民兵。
高麗打的主旗上繡的是一個「高」字,姓高的就應該是皇親,不過羅士信實在想不通滸水北岸怎麼會有這麼大規模的一支高麗軍隊?按理說高麗的正規軍都應該在主戰場迎擊隋軍,他們哪裡還有多餘的力量!
可事實就在眼前,對岸的高麗軍隊少說有幾萬人,別管他們是哪來的,也別管那支人馬是不是衝著羅士信他們來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羅士信想要部隊安然渡河,已經是沒可能了。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佈的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