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郎們!左路先鋒軍已經攻克溳城,再北進可就要兵臨平壤城下了,咱們決不能落在他們後面!陛下曾有聖諭,誰最先攻進平壤,便封為高麗王,平壤城中一切都歸其所有!這頭功我楊玄感是搶定了,不過我把話撂在這裡,只要兄弟們能助本將軍立此頭功,那我便只要那高麗王的封號,城中一切,包括高麗王宮中的財寶和女人,那都是你們的!」
「呼!」
這話楊玄感已經對屬下將士說過不止一遍了,但卻依然能得到眾人的呼應。手機輕鬆閱讀:ap.s.整理或許是因為從出征以來仗打得太順,或許是右路先鋒軍攻克溳城的消息激勵了士氣,總之現在在隋軍上上下下,對高麗軍隊的蔑視更甚於前。驕奢輕敵的情緒已經在左路先鋒軍中瀰漫開來,遺憾的是,楊玄感此時把心思都放在爭強好勝上,忽視了這一情況,更不曾像羅士信那樣時刻提醒部下要保持警惕。
在楊玄感的激勵之下,左路先鋒部隊比預定計劃提前了七天趕到滸水岸邊。滸水是高麗王城平壤的北方屏障,雖然是自然河流,但戰略意義卻等同於南部的溳城。高元原本打算的挺好,他在滸水沿岸部署了十萬大軍,由其長子高昌珠親自指揮,打算憑借自然天塹將隋軍左路部隊百萬大軍擋在北邊。然後高元自己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南方渡海而來的來護兒部,各個擊破。
高麗軍十萬,憑楊玄感手中的五萬人馬,別說要搶渡滸水,就算正面交鋒也不一定能佔到任何便宜。所以未到滸水之畔後,楊玄感便下令部隊變向,避開對岸高麗軍的防守要衝,在滸水下游尋了一處水流湍急的地方涉險渡河。
楊玄感雖然好勝自負,但他卻不是那種莽撞行事的庸才。包括現在率領部隊孤軍渡河,楊玄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滸水南岸鎮守著十萬高麗兵不假,但那是高元用來防守宇文述和楊廣那八十萬大軍的。楊玄感斷定,就算高昌珠明知自己率五萬先鋒軍從下游渡河,他那十萬人也不敢輕舉妄動。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十萬人的調動不是百人千人,滸水防線高元經營許久,高昌珠如果調動大軍到下游去迎戰楊玄感,那極有可能打亂高元的全局作戰部署。楊玄感估計高昌珠八成會分出一支人馬,目的是將自己這五萬人馬阻擊在滸水下游一帶。不過在楊玄感眼中,高麗人就是不堪一擊的代名詞,既然羅士信都能輕而易舉的拿下號稱平壤南方要塞的溳城,那自己又怎會連一支阻擊部隊都搞不定呢?
五萬大軍,在將近一里的寬度內搶渡滸水,即便是這樣,待全部人馬和輜重都渡過滸水,也用了三天的時光!
渡過滸水之後,楊玄感率部一路南進。按他的計劃,部隊向南突入一段距離,然後斜刺裡殺個回馬槍,從後側翼攻擊高昌珠部,呼應宇文述大軍渡河。然而計劃這東西本來就沒穩妥的,尤其是在戰場上,瞬息萬變。
自從楊玄感來到滸水南岸以後,他的部隊就再也不像在北岸時那般「高歌猛進」了!抵抗無處不在,少則三五千,多則上萬;人少則游擊襲擾,人多則正面阻擊。阻擊楊玄感部隊的並非高麗的正規軍,他們沒有番號,沒有統一的制服,有些還穿著普通百姓的裝束;沒有統一的裝備,隋軍在戰鬥中經常能看到過鐮刀鋤頭這樣的「武器」;更有甚者,阻擊隋軍的人馬中居然還有些不少老漢和壯婦!
為了延緩渡過滸水的隋軍的速度,高麗人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破壞道路、堵塞山口,夜間還聚眾鳴鑼敲鼓,高聲吶喊,不讓隋軍得以休息。面對高麗人的阻擊,楊玄感的雖然損失不甚太大,但卻舉步維艱,整整十天的時間,部隊僅僅行軍五十里而已!
「這叫什麼鳥事兒!再有個三五日,宇文元帥的大軍就要到滸水邊了!將軍,不能再這麼糾纏下去了!」
說話這位名叫趙威虎,是楊玄感的老部下,這幾日來接連遭遇高麗人的阻擊,隋軍中已經出現急躁的情緒,包括上層將領。
「本將軍不知道嗎?!糾纏,我當想糾纏嗎?那些高麗棒子沒完沒了的騷擾我軍,你們說本將軍能怎麼辦!」
楊玄感也鬱悶啊,他沒想到高麗人會這樣頑強,打散一波又來一波。可是時間拖得越久,情況就對他們越不利,楊玄感的先鋒部隊已經和宇文述的主力部隊脫節,雖然尚可以通過飛鴿傳遞信息,但軍需補給卻沒辦法跟上。楊玄感軍中的糧草也只夠維持五天之用,五天之後若還不能趕到高昌珠軍的側翼,並配合宇文述大軍渡河的話,那楊玄感的麻煩可就大了。
「將軍,要不咱們退回到滸水北岸,和元帥的大軍會合後再行渡河,這樣比較穩妥。」,楊玄感的一個參將向他建議道。
「不妥不妥,咱們渡過滸水,啥事兒也沒幹成就回去了,那多丟人!要我說,咱們乾脆直接殺奔平壤,去端了高元的老窩!」,又一個將軍提議道。
「殺奔平壤?王將軍,你知道平壤還有多少高麗守軍?咱先不說我們五萬人馬能否攻陷平壤,就現在這情況,等我軍到了平壤城下恐怕早就沒糧食了!」
「丟人總比延誤了戰機要好啊!我們孤軍深入滸水南岸,沒辦法和元帥的大軍協調作戰,一旦出了叉子,咱們誰都擔待不了責任啊!我同意先撤回到滸水北岸!」
……
嘟——嘟——嘟——
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直吵得楊玄感頭都大了也沒掙出個結果,就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陣陣號角之聲。楊玄感和眾將皆是一詫,因為從這號角之聲就聽得出來,所來敵軍絕不是前些日子裡那些襲擾阻擊的散兵民團,聽氣勢,這應該是一支高麗人的正規部隊。果不其然,不多時就有旗牌官來報,道:
「啟稟將軍,我軍東邊方向出現一支敵軍,人數在數萬之間。」
「哦?可曾探出敵將是何許人?」
「不曾,不過敵軍帥旗上打的是一個『高』字!」,高句麗人說的雖然不是漢語,但文字卻是清一色使用漢字。
「哈哈!來得好!」
不光楊玄感,滿營眾將精神皆是一振,在他們東北方向上只有高昌珠這一支人馬,那麼現在來的這支敵軍八成就是高昌珠部!在楊玄感等人想來,高麗人的「民兵」可能是支持不住了,高昌珠無奈之下才會分兵迎戰楊玄感,以免得腹背受敵。
「娘的,窩囊的了這麼些日子,今天終於有仗可打了!弟兄們,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眾將聽我軍令,列陣,準備迎敵!」
……………
這一日,和風煦暖,盤算日子,距離出發之日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了。
在攻陷溳城之後的十多天裡,羅士信所部就在原地駐紮休整,並沒有再行進軍。雖然「開路」是先鋒軍的責任,羅士信清楚,高元已經在平壤外擺下了三十萬人的大陣,聯營扯出幾十里地,就他們這點兒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當然,平壤和溳城中間還有幾個城鎮,但都沒什麼戰略意義,羅士信也沒興趣去打。
來護兒也沒有催促羅士信進軍,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他不希望那個黑小子再去搶了風頭。來護兒和宇文述不一樣,他現在還不是「王」,以來護兒的盤算,若他能率先攻佔平壤,奪下「高麗王」這個桂冠,那麼他就有計劃成為楊素、宇文述這樣權傾朝野的異姓王,所以就算羅士信想要繼續進軍,來護兒也得命令他老老實實呆著。
自從溳城被攻克以後,後方大營就不斷運送來糧草給養和重型攻城器械的組件,也有多支人馬相繼來到溳城附近駐紮。待補給物資充足之後,來護兒就會親率大軍趕赴溳城,然後以此為基點,對北邊的平壤城發起總攻。這段時日裡,羅士信倒是悠閒得很,瑣事皆由伍雲召李靖蘇定方等人處理,他除了偶爾「提醒」眾兵將要不可懈怠、不可輕敵以外,大部分時間就是跟嚮導熟悉高句麗的地圖。
九月初二,溳城西門方向,一騎孤影飛也似的向溳城馳來,待那騎士奔到城門前,守城隋兵才看清來人:只見此人手提一柄捲了刃的開山刀,刀已經被風乾的血漬所覆蓋。騎士身上也滿是血跡,不知是敵人鮮血還是他自己的鮮血,甲冑很鬆散,應該是一路狂奔所至。騎士的背上還插著三支箭,頭盔不見了,披頭散髮,再加上滿臉的血跡,別人已經看不出他的長相了。
「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來,否則弓弩伺候!」
「快…快…我要見右路先鋒官羅將軍…我軍被困…請速速救援…」
咕咚——此人話為說完,便體力不支,載落馬下…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