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東征序曲(四)
大運河,人類工程史上曠古空前的奇跡,凝結了無數人民的汗水和血淚,昭顯著盛世王朝的強盛國力,同時也預示了帝國末日的即將來臨。
為了消耗江南氏族豪門的實力,從經濟上徹底統一江南,楊廣發河南、淮北百萬郡民,開掘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自黃河入汴水,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
為了給即將到來的龐大戰爭提供充足穩定的補給,隋煬帝又發河北諸郡民男女百餘萬人開永濟渠,引沁水南至黃河,連接衛河北至涿郡。
自江都至涿郡,兩渠共長三千餘里,通過大運河,江南糧賦被源源不斷的運往涿郡和齊郡——東征大軍的集結地。
羅士信離開大興不久,隋煬帝就帶著文武百官順著大運河去到江都,遊玩兒享受當然是一個重要目的,但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震嚇那些江南的地主門閥。
要說隋煬帝選擇東征的這個年頭兒不好,陝西剛剛發生彌勒教叛亂不久,山東諸郡那兒至今還幹著呢,燕涿一帶本就是東征前線,在這些地方徵兵征夫就算夠可以了,再要從北方百姓身上把打仗的軍餉軍糧也搾出來,他們不跟朝廷翻臉才怪,山東就是最好的例子。於是乎,楊廣把目光投向了江南。江南不僅富庶,更重要的是,那裡的大地主都比較好欺負,關中門閥世家在朝中軍中都實力雄厚,楊廣自然不敢在他們身上刮油刮得太狠。江南那些宗族就不同了,朝中無人,軍中無將,朝廷一號召,錢糧立馬就得交上來。
按朝廷的意思,江南諸郡,凡擁有田產五十畝以上者,每家就得先捐出三成的財產,糧食最好,折現也成。這是上面下達的標準,落實到地方,經過層層盤剝,起碼還得再加兩成。就這樣,戰爭還沒開始,江南那些地主大族就得交出近半數的家產。
可是,江南那些地主也不是兔子,況且就算是兔子,急了也有咬人的時候。徵糧徵賦的過程中,地方豪強和官府的衝突時有發生,徵糧令下達一月有餘,效果十分不好。於是乎,楊廣率百官親下江南,坐鎮江都,震懾那些不聽話但卻很肥的兔子們。
和風日曆,春意正濃。
大運河上,三艘大船正沿河南下,最前面的是一艘三層樓船,船首立著一根高高的旗桿,桿頂一面大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斗大的「楊」字。旗桿下杵著四道身影,正在觀賞沿岸風景,為首者穿著一身墨綠色武生袍,身高體壯,面膛黝黑,一雙虎目精光頻現,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憑著鎮壓農民起義而名揚天下的天賜大將羅士信。
羅士信的此刻心情和這天氣差不多,相當不錯。擊潰王薄之戰,羅士信算是功不可沒,楊林南下江都,眾太保中他只帶了他一人,其中固然有山東亂局未定,還需要其他十幾家太保繼續平亂的緣故,但亦說明靠山王對羅士信的器重,已然凌駕與其他十二家太保之上。羅士信自己也清楚,現在不論是事實上還是在別人的印象當中,他都已經成為靠山王府的第二號人物。
當然,羅士信心情好的原因不僅於此,收服蘇定方也讓羅士信很有成就感。王薄十數萬大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被隋軍擊潰,按照賭約,蘇定方以後得一心一意替羅士信打工這次南下江都。蘇定方年紀尚輕,而且對以王薄為首的義軍領袖們也真沒什麼感情,所以很痛快的接受了這個結果。這次南下江都,羅士信也把蘇定方帶在了身邊,一來可以聯絡聯絡感情,再則也是怕自己不在大營的時候他再變卦跑了。
「修築這三千里人工渠,也不知耗盡了多少民力…」
運河兩岸,雖然春景無限,然而人景卻不必山東好多少,為了開鑿兩渠,隋煬帝動員將近兩百萬人,如此大量的壯勞力被征來服徭役,免不了造成土地荒蕪,沿河兩岸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民生凋敝。在當時,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把大運河看做是隋煬帝殘暴和窮奢極欲的象徵,當然這些人的看法也沒錯,不過能預見到這條運河歷史效用的人,卻真是寥寥可數。蘇定方算上比較大眾的一個,他剛剛參加過農民起義,自然對楊廣橫徵暴斂給人民帶來多少苦難深有體會,說話間也不經意流露了出來。
「看來你對朝廷政策頗有微詞啊?」,羅士信回頭看了看蘇定方,道。
「屬下不敢!」,蘇定方誠惶誠恐道。
羅士信當然沒有責怪蘇定方的意思,微微一笑,道:「莫論國事…不過話說回來,這條大運河雖然苦了不少現在的百姓,卻也是件造福子孫的功德。」
「將軍的意思是這永濟渠和通濟渠的漕運作用?」
「嗯,」,羅士信點了點頭,道:「相信我,即便是千年之後,這條運河依然連通著南北漕運…後世子孫會感謝我們這代人的…」
羅士信微微一頓,接著道:「上溯至秦漢,魏晉,還有後來的南朝北朝,江南和江北大多數時候都在對抗。即使在本朝,江南宗族依然和關中門閥不和,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地域相隔,人民不相連通…這條河不僅連接了南北的漕運,而且…它也連通了我們這個民族…」
羅士信身後另外兩人是雄闊海和伍天錫,他們肯定是聽不懂羅士信的話了,就連蘇定方也不明白羅士信這句沒著沒落的話。羅士信見三人都是一臉無知,淡淡一笑,道:
「呵呵,不說這些了。定方,你知道這次我為什麼要帶你一起南下江都嗎?」
「末將不知。」
「我想介紹一個人給你認識。」
「哦?末將敢問一句,將軍要介紹何人給末將認識?」
「我結拜大哥…原南陽驃騎府驃騎大將軍,伍雲召…」
「啊?!伍雲召…他不是朝廷…」
「不錯,我大哥名義上還是朝廷的通緝犯,不過他已經決定回軍效力。」
「皇帝…不,聖上赦免了伍將軍?」
「沒有…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國家處在危難之時,好男兒都應該站出來報效國家,即便他是一個通緝犯…亦或曾經是亂軍的將領。」,羅士信淡淡的看著蘇定方,道。
「哦…末將明白將軍的意思,從今往後,定方心中只有將軍和朝廷,不會再有他念。」
「哈哈哈…我兒說的好!」
幾人正說著話,一聲長笑從身後傳來,四人循聲望去,說話者原來是靠山王楊林。老楊林從船艙中出來,剛好聽到羅士信最後一句話,他還以為羅士信口中的「國家」既是指的大隋王朝,心下大喜,幾步走到羅士信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本王果然沒有看錯人,我兒果然是心懷國家之人。孩子你放心,只要你忠心報國,將來為父的靠山王位,一定會傳於我兒!」
「呼!」
不僅蘇定方等人大吃一驚,就算羅士信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隨便說的一句話竟然引得靠山王許下這樣的承諾,呆愣愣盯著義父楊林,不知如何作答。
「你們先下去吧!」
楊林揮退身邊侍衛和羅士信手下三將,單獨留下羅士信一人,然後語重心長地向他道:「為父此生無子,收了你和那十三家太保,就是想在你們當中尋得一個能夠繼承本王衣缽之人。本王最看好的便是你和秦瓊,可惜…」
「哎!」,楊林說著微微一歎,接著道:「世事難料,沒想到我與他秦瓊不僅不能做得父子,以後恐怕還要兵戎相見…秦瓊反出歷城之後,為父也擔心過你的出身,生怕你步了他秦瓊的後塵。不過剛才聽你那席話,為父這便放心了!兒呀,東征結束之後,本王便向陛下請旨,由你繼承靠山王府的衣缽,待老夫百年之後,你便是我大隋王朝的靠山王,世世代代榮華,子子孫孫尊貴,與我天朝同壽!」
楊林此語一出,羅士信又是無奈又是感動。世代榮華?和天朝同壽?隋朝多說還能撐個十幾年,真要是跟它同壽,用不上子子孫孫,自己三十多歲就壽終正寢了。不過這話羅士信當然不能跟楊林說,畢竟老頭子一片好心。羅士信假裝激動不已,良久之後,才推辭道:
「多謝父王提拔美意,不過孩兒年紀還輕,上頭還有那麼多哥哥,如果將王位傳給孩兒,恐大家不服。況且父王您身體康健,討論繼承人還為時過早。不若這樣,十年,十年以後您再決定由誰承沿您的王位,如何?」
羅士信的意思是不想把自己綁在隋王朝這輛看似強大無比,但實則就快爆缸的裝甲車上。而楊林卻以為羅士信是擔心自己根基太淺,不足以鎮服楊林手下所屬的那些將領兵士,哈哈一笑,道:
「我兒擔憂什麼為父知道,為父早已想過這個問題。等到了江都,為父替你便向升上討下一路先鋒的差事。東征之時,為父就將我那驍騎營交與你指揮,你好好幹,待你立下赫赫戰功,得勝班師,看誰還敢對你不服!」
「可是父王…」
「不用再言,為父主意已決!」
羅士信還想再說,卻被靠山王一句給堵了回去。無奈之下,羅士信也只得暫且「屈從」於靠山王的決定。楊林見羅士信不再說話,欣然道:「這樣才對嘛!行了,不說這些了。兒呀,你知道為父此次南下江都,為何將你也帶來?」
「嗯…陛下要在江都拜帥拜將,父王要為我討一個先鋒的差事,所以也要孩兒隨您一同前往江都。」
「不錯,這是一個原因,不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楊林說著微微一頓,道:「雲召此刻還在武康,東征在即,你去把他叫上…好男兒志在四方,他伍家要是還想回復往日榮耀,就只得在戰場上取得!」
伍建章和伍雲召自從離開大興以後,就暫住在武康沈家,這個楊林知道。在楊林心底裡,他是希望伍家能恢復當年的爵位,因為他知道,像伍建章這樣的兩朝老臣,就算和皇帝政見不和,就算曾經被朝廷打壓過,他們也不會生出反叛之心。一旦王朝處在危難之中,能捨生忘死挽救國家的,也是這幫老臣。但是楊林沒有能力勸服皇帝恢復伍家的爵位——即便在楊廣的印象裡,伍建章已經被一場大火燒死——所以楊林打算給伍雲召一個機會,如果他真的能在東征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那麼到時候楊林就有了和皇帝談判的本錢。而且,如果伍家真能回復往日榮耀,對於那些日漸離心的忠臣義士,也未嘗不是一個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