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北洋閱兵
夏天,正是太平洋上風暴多發季節,沒有風暴時海面卻風平浪靜,突然,遠處傳來了轟轟的聲音,像是大炮發射時的聲響。
隨著距離的逐漸拉近,轟轟的聲音也清晰的傳來過來。這時就可以看出一支有二十多艘戰艦組成的強大艦隊,正是曾經被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十的北洋海軍。在此時朝鮮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北洋海軍又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原來《北洋海軍章程》規定,每三年欽派大臣會同校閱海軍一次。1891年(光緒十七年),北洋艦隊成軍後三年,海軍衙門於8月下旬,奏派李鴻章與山東巡撫張曜進行首次會校。5月23日,李鴻章率水陸營務處直隸臬司周馥、津海關道劉汝翼等由大沽乘船出發,先後到達旅順、煙台、大連、威海衛、膠州等地,除校閱北洋艦隊襲營陣法、施放魚雷、演習打靶外,還視察了各炮台、船塢、魚雷、水雷學堂以及各口陸軍情況。校閱完畢回到天津後,李鴻章與張霍會銜上奏校閱情形。他們說,北洋艦隊已經能夠「衽席風濤,熟精技藝。陸路各軍,勤苦工操,歷久不懈。新築台壘,鑿山填海,興作萬難,悉資兵力。旅順、威海添設學堂,諸生造詣多有成就。」各局仿造之大炮、彈藥等「實為前此中國所未有」
1894年(光緒二十年)3月24日,海軍衙門再次奏派北洋大臣李鴻章和邦辦定安第二次會校海軍。會校前,制定了《北洋海軍大閱章程》,對「大帥親臨閱操行船陣各事宜以及儀節仿照前屆成例匯為定章」。分為迎接、執事、閱操陸師等章程。此外,還單獨制定了《大連灣海防大閱章程》、《煙台海防大閱章程》。5月7日,李鴻章率同北洋前敵營務處山東登萊青道劉含芳,前任津海關道劉汝翼、旅順水陸營務處直隸候補道龔照璵以及山東海防營務處李正榮、天津軍械總局張士珩、大沽船塢顧元爵等大批隨員,乘海晏輪自天津啟程,歷經大沽、旅順、大連灣、威海衛,膠州、煙台等地校閱視察。
從大沽出發時,參加會操的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所率定遠、鎮遠、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超勇、揚威(威遠、康濟、敏捷先期抵旅順口等候)等船外,還有記名總兵余雄飛所率廣東艦隊之廣甲、廣乙、廣丙三船。記名提督袁九皋、總兵徐傳隆分帶南洋艦隊之南瑞、南琛、鏡清、保民、開濟、寰泰六兵船。船隊沿途操演陣法。5月17日夜,李鴻章等觀看了六隻魚雷艇試演襲營陣法,「黑暗中駛入重地,各兵艦疾開槍炮拒敵」,「攻守多方,備極奇奧」。18日上午,定遠、鎮遠、濟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七艦與廣乙、廣丙兩船在大連青泥窪演放魚雷,「均能命中」。下午各船到三山島打靶。在行駛中射擊騖遠之靶,成績良好。其中經遠共發十六炮,命中十五炮。21日,在威海衛由北洋艦隊進行登陸演習槍炮陣法,皆「靈變純熟,快利無前」隨後,各船水兵打靶,並由威遠、敏捷、廣甲三船操演風帆,「均甚靈速」。夜間合操,各艦萬炮齊發,「起止如一」。21、22兩日,專門在威海衛劉公島、日島觀看試放地阱大炮轟擊靶牌。各炮射擊,「靈准非常」。並視察了旅順、大連、威海衛劉公島、山海關所設之魚雷、駕駛學堂、管輪學堂、水雷學堂、槍炮學堂、水師學堂等。「發策考問,條對詳明,面試技藝,並臻精密,足備水陸將弁之選」。
李鴻章等在校閱海軍操陣、演雷、打靶及考核各學堂外,對海口炮台、沿海陸路各防營、船塢、廠庫等,也進行了校閱和視察。這次大閱自5月7日開始至25日結束,歷時近二十天。29日,李鴻章等向清政府奏報校閱情形。在奏報中,李鴻章文過飾非,裝潢門面。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當然要自我誇耀一番,把北洋艦隊描寫得完美無瑕,這當然不符合事實。實際上,北洋艦隊自1888年(光緒十四年)成軍以來,未添新船。船艦炮械,均已陳舊。尤其缺乏快船及速射炮。負責供應北洋艦隊炮械彈藥的天津軍械總局,又被腐化官僚張士珩所把持,北洋艦隊炮彈奇缺。同當時擁有快速巡洋艦和多數速射炮的日本海軍比較,是相形見絀的。
其實,早在這次海閱未完成之前,袁世凱就曾向李鴻章報告說朝鮮東學黨起義已經十分嚴重,是否需派兵參與進去。但當時正是李鴻章在海上檢閱艦隊海上打靶訓練之時,並未重視這件事情,也沒有任何舉動。
6月1日,農民起義軍攻克南方重鎮全羅道首府全州,進逼漢城,京師震動。朝鮮封建統治者驚恐萬狀,急忙派洪啟薰為招討使,統兵八百,借駐泊仁川之中國平遠艦,率朝鮮之蒼龍、漢陽兩艦,在長山浦登岸,赴全州清剿。清政府駐朝鮮通商事務大臣袁世凱派遣徐邦傑隨往照料。洪啟熏率軍多次進攻全州,都被農民軍打敗。朝鮮政府看到自己無力鎮壓起義軍,便決定乞求清政府派兵助剿。6月3日,朝鮮政府由兵曹判書閔泳駿將乞援書交予袁世凱,請求袁世凱「迅即電懇北洋大臣,酌遣數隊速來代剿」。袁世凱收到乞援書後,思慮再三還是再次電稟李鴻章。
這時,日本政府為了混水摸魚,便命駐朝鮮代理公使杉村濬刺探清政府的態度。杉村派譯員會見袁世凱,勸誘中國出兵到朝鮮「代為戡(亂)」。並假惺惺地表白說:「我政府必無他意」。接著,杉村再次自會見袁世凱,敦促清政府出兵。3日,袁世凱又致電李鴻章說:「杉與凱舊好,察其語意,重在商民,似無他意。」李鴻章聽信袁世凱對日本「必無他意」的謊言信以為真,即令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派濟遠、揚威二艦赴仁川、漢城保護僑商。並令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部二千餘人東渡。6月6日,東渡清軍乘坐招商局輪船前往朝鮮。東學道起義軍在清軍到達前,方面由於受了朝鮮統治階級「媾和」的欺騙,同時,懾於清軍的壓力,向朝鮮政府提出十二條要求後,於6月12日撒出全州。
清政府在派出海陸軍赴朝的同時,電告清朝駐日公使汪鳳藻令其根據1885年(光緒十一年)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知會日本外務省。汪鳳藻根據李鴻章的電令,於6月6日照會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說明清政府按「保護屬邦舊例……派直隸提督葉(志超),選帶勁旅,星馳往朝鮮全羅忠清一帶,相機堵剿,……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日本政府見中國出兵朝鮮已入圈套,認為時機到來,決定乘機尋釁,與中國一戰,以便實現其夢寐以求的侵略朝鮮和中國的野心。
早在清政府決定派兵赴朝前,日本就於6月1日,以所謂「陸軍大演習」為名,將郵船公司的輪船緊急集合起來,準備運兵赴朝。6月2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出兵朝鮮的決定。並得到明治天皇的裁可。參謀總長提議先派約七千人的一個混戰旅團迅速赴朝。6月5日,正式成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戰時最高指揮部大本營。當天,以保護駐日公使大鳥圭介回任為名,派先遣部隊赴朝。在清軍抵達牙山的同一天,於仁川登陸。接著,將七千人的混成旅團派赴朝鮮。至16日全都在朝鮮登陸完畢。
日本政府在派兵赴朝的同時,積極進行外交訛詐活動。6月7日,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復照清政府說,日本政府從不「承認朝鮮為中國之屬邦」。同時,急電駐中國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照會清朝總理衙門:「朝鮮現有重大變亂事件,我國認為有派兵之必要,帝國政府擬派兵若干,前往朝鮮」。日本政府的兩個照會,一個目的,無非為其侵略朝鮮製造借口。清政府接到小村壽太郎照會之次日,復照日本,對日本的所謂理由進行有理、有據地駁斥。復照指出:
我國應朝鮮之請,派援兵戡定內亂,乃從來保護屬邦之舊例。內亂平定之後,即行撤兵。目下仁川、釜山各港情形,雖屬平靜,然該兩地為通商口岸,故暫留軍艦,以資保護。若貴國派兵,系專為保護使館領事館及商民,自無派多數軍隊之必要。貴國派兵,即非出於朝鮮請求,望勿進入朝鮮內地,以免惹起驚疑。又倘與我國兵士相遇,以言語不通之故,或竟發生事故,不無可慮。」
對於清政府的復照,日本政府不但置若罔聞,反而提出更加蠻橫無理的要求。6月12日,小村壽太郎轉達日本政府照會說:「此次我國派兵朝鮮,系根據日韓濟物浦條約之權利;而出兵手續系根據天津條約,帝國派遣軍隊多寡,由帝國政府自行裁決,其進退行止,毫無受他人掣肘之理。」
這時,朝鮮政府也致函日本,要求停止進犯朝鮮,日本依然置之不理。隨之請求各國駐朝公使支持,也毫無效果。當朝鮮外署詰問日本派遣大兵赴朝原因時,大鳥圭介公使蠻橫無理地答覆說:「韓匪不能自除,請華代戡」,自無力保護日人,「故率兵自衛」。當時東學道起義軍已遭到鎮壓而失敗,漢城、仁川等地已經平穩無事,日本所謂護僑自衛,完全是強詞奪理。當時,葉志超所部中國駐朝部隊已準備從牙山定期內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時撤兵,各國輿論也紛紛責難日本無端出兵。但是,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決心在挑釁道路上走下去,繼續向朝鮮增兵。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特地下令大鳥圭介,「即使外交上有多少紛議,亦必使大島少將所率之本隊悉列陣漢城。」同時,日本內閣在臨時會議上還通過一項「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日軍也不能撤退」的決議。這表明日本政府已決心不顧中朝兩國的強烈抗議和外交輿論的壓力,一意孤行,挑起戰爭。但為了擺脫外交上的困境和輿論的譴責,日本首相伊籐博文根據陸奧宗光的建議,在內閣會議上拋出了一個所謂中日兩國派出常設委員會共同監督朝鮮政府進行內政改革的提案。16日晚,陸奧宗光召中國駐日公使汪風藻到外務省,提出日本與中國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要求。17日又向清政府提出由中日兩國派出常設委員若干名,調查朝鮮財政,淘汰中央及地方官吏,設置必要之警備兵,保持國內安寧等項為內容的照會。清政府經過磋商,於21日復照日本政府,指出朝鮮之改革「止可由朝鮮自行釐革,中國尚不干預其內政,日本素認朝鮮自主,尤無干預其內政之權」。儘管中國的照會合情合理,義正辭嚴,然而,一紙公文並不能阻止日本蓄謀已久的侵略野心。陸奧宗光接到照會,氣急敗壞,於22日,十分強硬地再次照會汪鳳藻,進行詭辯。並威脅說:「假如貴國政府所見相違,帝國政府亦斷不能命令撤去現駐朝鮮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