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抗戰之豫西北傳奇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樹欲靜風不止11 文 / 枕石聽濤

    目前的難題是怎麼婉拒潘可為的邀請而又不致於得罪他呢?

    李青林急切之下拿出他早已想了多時的盡忠盡孝理論來搪塞:「潘大哥,正生兄弟姐妹多,家庭負擔重,他現在剛做了萬通商號大夥計,他現在的收入對家裡來說特別重要,況且我舅舅正準備給正生娶親,所以他走不得;我老李家人丁稀少,連我我大伯都要我『一門兩挑』,所以我現在更走不得。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為國出力我們自然義不容辭,但那要等我們倆先盡孝後再為國盡忠,潘大哥你說我講得對不對?」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的皇帝都用忠和孝作為維繫社會道德和鞏固社會統治的兩大基石,在傳統中國人心中忠君和孝親幾乎是同一個比重,所以潘可為也拿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來再邀請李青林二人。

    潘可為顯然有點失望,道:「你說的也有道理,生為人子當以盡孝為本,只是這倭寇早已極力備戰,磨刀霍霍。就眼前來說,日本人雖然離我們這裡很遠,他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戰略物資、走私鴉片、走私槍械,甚至派遣人員測繪地形、刺探軍情。中日之間新的戰事即將開啟,只怕二位想過安靜的生活也過不了多少日子了。」

    李青林說:「潘大哥你放心,日本人只要打到我們這裡來,我們兄弟倆一定會拿起武器和他們干,我們決不會做數典忘祖的小人。」

    潘可為見桌上早點已吃完,茶已喝淡,站起身來對李青林二人一抱拳道:「二位,今日潘某一人前來就是來告別的。開學在即,時間緊迫,我上午還要趕路,以便盡快趕到杭州去報道。今日和二位一別不知何年再相見,大家後會有期!」

    潘可為是一個人前來的?李青林突然想到門口那兩個人,現在看來這兩個人一定有問題。李青林提醒潘可為道:「潘大哥是一個人前來的?我剛才進來的時候看到門口有兩個人,還以為他們是和你同來的呢。」

    潘可為聞言一愣,然後眉毛一挑,道:「我昨夜才趕來,今早就有人盯上我了,看來這世上有心人真多啊,」

    說完他出了雅間的門,再躡手躡腳走到樓梯口,悄悄地對門口那張桌子看了看,然後走了回來。

    「我沒有看錯人,青林老弟果然機警,潘某在此謝過了。」潘可為接著從桌子上拿起那把匕首,鄭重的遞給李青林,道:「寶劍當屬俠士,紅粉應贈佳人。這把刀是我找名家打造,雖然算不上名貴之物,但也算得上削鐵如泥,此物非青林莫屬,望青林老弟收下。」

    李青林用手指指樓下,道:「潘大哥,我看你這趟路不算很太平。」他再用手指著匕首道:「你出門在外有它在身邊,也好做防身之用啊。」

    潘可為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很自信地說:「我還有別的防身之物,少一件它也無妨。這兩人還是上次那幫人派來的,這次他們可佔不了多少便宜了。」

    潘可為把匕首遞給李青林,再雙手一抱拳,豪邁地說道:「二位,後會有期!」說完,大踏步的下樓走了

    李青林知道潘可為所說的別防身之物應該就是手槍,他不好再拒絕,只好接下了匕首。李青林心想:「收了這特務的禮物,還不知是福還是禍呢。」

    李青林和劉正生趕到樓下的時候,潘可為已經走遠了。李青林和劉正生搶著到櫃上去付早點和茶錢,天福聚老闆是劉正生的熟人,笑道:「劉掌櫃,還是你的面子大,剛才走的那位客人已經付過帳了。」

    李青林一指門口那張空桌子,問道:「這兩位什麼時候走的?」

    天福聚老闆答道:「和你們一起的客人前腳走了後,他們後腳就走了。」

    李青林心中暗忖:「不好!潘可為有危險。」

    「你先回商號,我等一會再來找你。」李青林對劉正生說完,馬上出了天福聚,沿著潘可為走的方向緊跟了過去。

    李青林雖然對特務沒有什麼好感,但潘可為畢竟是中國人,那兩個黑衣人極有可能就是日本特務,在此情形之下中國人哪有不幫中國人的道理?特別經過剛才和潘可為的一番談話,李青林對國民黨特務也有了新的瞭解,這些特務雖然心狠手辣,行為卑鄙,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像潘可為這樣有著一顆中國心的特務也不在少數。現在保護了潘可為也為以後的抗戰保留了一份力量,於是李青林決定幫潘可為一把。

    潘可為今天去的方向是萬安縣城,因為縣城有鐵路通過,這條鐵路就是大名鼎鼎的平漢鐵路。潘可為從萬安縣城可以搭火車到武漢,再從武漢坐輪船到南京,然後從南京到杭州,這是在目前最便捷也是最可靠的路線。

    平漢鐵路是京廣鐵路的前身,平漢鐵路是連接北平和武漢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最初的名字叫盧漢鐵路,由晚清政府借外款修建。這條運輸大動脈的最初修建方案是經過豫省首府開封城的,這樣平漢之間鐵路最直距離最短,修建的成本最低。

    當時外國列強屢屢對中國發動戰爭,國家內部義和團運動蓬勃發展,清政府修建鐵路的目的其一是發展經濟,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運兵。

    如果鐵路運兵,那鐵路兩邊極有可能成為戰場。當時清軍紀律廢弛,與土匪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戰端一開必將禍害地方,因此這個鐵路修建方案引起了一個大人物的擔心,這個人就是晚清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盧漢鐵路北段督辦袁世凱。

    按照最初的方案,平漢鐵路經過開封,那就必然經過老袁的家鄉,老袁是個家鄉觀念極端保守之人,於是他以一己之私改動了線路,把鐵路西遷了一百多里地。要不然住在開封的潘可為就可以在開封直接上車,而不需要跑到萬安來搭火車了。

    長勝鎮離萬安縣城四十多里地,此時沒有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騎馬或者租騾馬車。潘可為今天偏偏沒有在車馬行去租馬車,他是步行上路的,而且走的不是大道,偏偏是一條小道。

    李青林經過路人的指點,他緊趕慢趕,終於追了三里多路終於遠遠地看到了潘可為的背影,李青林還看到就在潘可為身後一百多米的地方,不遠不近的吊著一條尾巴-那兩個坐在天福聚門口桌子上的黑衣人。

    李青林邊追邊分析潘可為為什麼棄大路不走而走小路的原因。如果走大路的話路上行人多,即使黑衣人人數佔優,他們想圖謀不軌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下動手,這走大路應該是潘可為最安全的選擇;而小路就不同了,雖然走小路比較近,但是要途徑幾個丘陵山崗,這些丘陵山崗都有大樹林,據說以前這些林子是土匪經常出沒的地方,行人旅客被打悶棍、挨黑槍的不在少數,難道潘可為不怕黑衣人下黑手?

    想到打悶棍、挨黑槍,李青林忽然明白潘可為走著條路的理由了,這黑衣人能下黑手,潘可為就不能下黑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潘可為一定會先發制人的。

    潘可為會在什麼地方動手呢?李青林想到的第一個地點就是臥虎坡!

    這臥虎坡是個較大點的丘陵,地形不高,以地形像一隻臥著的老虎得名。臥虎坡上的樹木不是很高大,但是很密集,中間有一條小路從虎尾上坡,最後從虎左腳下坡。

    這臥著的虎呈彎曲狀,穿坡而過的小路自然隨地形而彎曲,特別是從最高處虎頭轉到下坡的右腳處就有一個急轉彎,當地人都叫它「柺子角」。柺子角人跡罕至,草木森森,並且這裡的路有一個急轉彎,李青林已經判定,這個「柺子角」就是潘可為下手的地方。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