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了青騾子的助力,舅舅家的事情很快就做完了。
舅舅家的農活已經不需要李青林幫忙了,李青林趕著騾車順著原路回家。當他路過那棵大槐樹時,李青林停了騾車,給車軸加油。
這時騾馬大車絕大部分是用硬木做的木車軸,木車軸摩擦力大,車走了一段時間就要加油潤滑以減少摩擦力。因此,一般的騾馬車上都掛著一個火油壺,到了該加油的時候車把式會停車給車軸加油。
其是騾車現在不需要加油,李青林停車是為了能再次遇到姜美枝。
上次路過這裡的時候,李青林下意識的尋找她的身影,但沒有見到她。後來李青林回憶了一下第一次見面的情況,覺得姜美枝是那種健康活潑的類型,長相也很普通。
她在什麼地方吸引了自己呢?李青林在心底問過自己。突然之間,他發現姜美枝像一個人,這個人在前世和他極為熟悉,那就是和他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鄭」鄭芸芸。
鄭芸芸長得也不漂亮,年齡比李青林大了好多,但李青林很喜歡她,如果不是因為世俗的壓力,李青林甚至願意和她結婚。鄭芸芸不漂亮、不年輕,除了自己在性上面迷戀她以外,她還在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呢?
前世的李青林曾經仔細地想過,鄭芸芸善良、健康、堅強、開朗、上進,她比那些年輕漂亮的女孩多了許多內涵,有這些優點就已經足夠了。
雖然只見過姜美枝一面,姜美枝手摸青騾子的孩童般的動作,臉上純真的笑容和羞澀的紅潤,快步行走時的健康體態,這些在李青林心裡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或許,李青林已經在心底把姜美枝當做了鄭芸芸的化身。
田野裡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大路上的行人也急色匆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這大好的春天,農戶們不敢有任何的耽擱。
李青林正在磨磨蹭蹭虛耗著時間的時候,他最想看到的人出現了-姜美枝正提著一個黑色水罐從地裡往這邊走來。
農民在地裡干重體力活,一般家裡人會去送水喝。這個時代保溫瓶已經在中國出現,二十年代初,上海有工廠開始生產保溫瓶。雖然由於歐美日在中國大量傾銷工業品照成價格下跌,此時一隻保溫瓶在豫省的零售價格將近三個大洋。價值三個大洋的生活用品在農家眼裡絕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所以農家一般還是用土陶水罐往地裡送水。
姜美枝手提著水罐急匆匆地往這邊走來,也許是走得過快,她微微地喘著氣,臉上一片緋紅。
遠遠地看見大槐樹下停著輛騾車,車旁還有一個人不急不慢地給車軸上油。大路上每天經過的大車不算少,姜美枝一開始也沒在意。等她走近騾車,才發現這頭青騾子很眼熟,她在往旁邊瞧了瞧,那個在上油的人正是李青林。
李青林早就看到了姜美枝,不知道因為什麼,他的心跳競有點加速了。
前世的李青林也算得上閱女無數了,鄭芸芸曾經直言不諱的評價李青林「天天做新郎,夜夜換新娘」,到如今怎麼表現得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小處男了呢?
「真沒出息!」李青林暗暗罵了自己一聲。
姜美枝越走越近,李青林心跳越來越快。他知道在這個時代男子不能輕易和女孩子隨意搭訕,他所希望的只不過看她一眼罷了。
李青林邊磨磨蹭蹭幹活,便偷偷用眼睛餘光瞄著姜美枝。姜美枝發現李青林在路邊,臉上不覺中帶了點微笑,可當她走過李青林身邊時小臉一板,眼睛看也不看李青林,鼻子裡「哼」了一聲快步走了過去。
李青林看見姜美枝一開始笑吟吟的,後來見她臉色大變態度不善,感覺有點莫名其妙。自己也沒有什麼地方得罪她,她為什麼會這樣?
姜美枝走遠了,見了姜美枝竟然是這麼個結果,李青林滿腹狐疑。李青林收拾好油壺,趕著騾車回到了小李莊。
李萬全和劉秀珍是本分而又勤快的農民,家裡的農活被他們被他們安排得井井有條。南方和北方種植的作物不同,因此農活也不同。前世的李青林小時候住在農村,自從他上大學以後再也沒幹過農活,剛開始干的時候還真有點吃力。好在現在這個身體素質還不錯,最近家裡食物也充足,加上勤練武藝,李青林自己都能感覺到身體在變強壯,漸漸的能適應辛苦的勞作了。
買紗紡棉的活動還在繼續,二十九軍訂單要得很急,棉紗需求極大。參加紡棉的八個人只要有一點時間就搖起紡車,雖然備耕耽誤了一點時間,但是由於技術越來越熟練,紗線的質量越來越高,每次去賣棉紗都會以最高價格成交。
日本人哄抬棉花價格只有效了一段時間。中國地域之廣大是他們所不能想像的,萬安縣皮棉價格上漲,各商家便加緊囤積棉花。價格的上漲促使西邊晉省的棉花大量流入,到最後反而使市場皮棉價格逐步下跌。李青林將前後獲得的利潤算了一算,竟然還能多賺點錢。
小李村大量種植紅薯的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小李莊四戶人家以前都是種玉米,今年種紅薯還是第一次。為了種好這一季紅薯,李萬全他們特地找各家種紅薯的親戚買種薯、問經驗。經過這些農民調查研究,一致得出結論:紅薯產量大,耐乾旱耐貧瘠,紅薯籐葉都可食用或者喂牲口,除了前期育秧需要技術,其他在生長期間還要鋤草、翻秧、施肥,天旱了及時澆水,其勞動強度比種玉米還是輕了不少。
饅頭坡的地壟已經起好,做種的紅薯已經放進墊有細沙的育苗坑裡,李萬全他們天天澆水,就等著過一段後種紅薯長出籐再把籐剪下來,再插種到地裡了。
李青奇的養雞計劃也在順利進行,李萬全和李萬祥家都有一隻母雞開始抱窩,每隻雞窩裡都放了二十隻蛋,按照以往的經驗,今年能孵出三十五六隻小雞不成問題。「孵雞二十一,孵鴨二十八」,大約二十天後小雞就可破殼而出。
李家的男人們都無條件的支持這個計劃,因為他們都相信李青林。劉秀珍和劉二花有養雞的經驗,心裡卻不以為然。
此時一般農家糧食普遍不足,連人吃的都不夠,農婦養幾隻雞隻不過是為了生幾個蛋換鹽換針線。春天家裡的老母雞抱窩了也不會讓它孵蛋,只會用冷水浸母雞肚子讓它「醒」了生蛋。要是家裡確實需要養小雞,只會在集上買別人家孵出的小雞苗。「斗米斤雞」這是老古話,這麼多的雞長到能賣的時候,要吃多少糧食啊?她倆心裡雖不太樂意卻不敢表達出來,因為兩個家主都支持養雞,她倆有意見即使說出來也沒人聽。
李青林這段時間心裡非常糾結,劉正生的問題一直影響著他。是啊,今後你該幹點什麼呢?李青林一直在心裡問自己。
全面抗戰還有兩年多才開始,打小日本是愛國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要想直接去戰鬥,只有投軍這一條路。加入**本非李青林所願,再說了家裡還有對他有無限期盼的父母親,就是現在投了軍,兩個親人該怎麼辦?
李青林一直很矛盾,甚至有一天晚上還為此失眠。思前想後,李青林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有一天他想了想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才豁然開朗。
自己現在搞紡紗,買地種紅薯,養雞練武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先讓家裡快速富足起來,家人有個相對安逸的生活,同時自己有殺敵的本領,最終是能安心的加入到殺敵報國的行列中去?
養家是為了盡孝,投軍是為了報國。投軍與盡孝無非是個時間先後的問題,何必為此糾結呢?
想開了這一點,李青林心裡輕鬆起來。以後的時間裡,他邊幹農活邊練武藝,空閒時間拿出前任主人的書籍看書練字,順便教衛三丫讀書寫字-因為現在買花紡紗的賬目全由衛三丫管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