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接過姑娘手裡的籃子,把籃子掛在騾子身上。她看回家的路程已經不多了,決定步行回去。
青騾子很乖巧溫順,姑娘走到它身邊它也一動不動,只是用它水汪汪的眼睛看著姑娘。那姑娘大概很喜歡青騾子,大著膽子用手輕輕摸了摸青騾子的頭。說來也怪,青騾子好像和姑娘挺有緣,反而主動把頭往姑娘手上蹭了蹭。
姜秀枝見青騾子和姑娘親近的樣子,她咯咯一笑:「美枝,咋這麼喜歡青騾子啊?不如就讓它把你馱到青林家去,你天天都可以見到它了。」
在民國時期,農村娶媳婦是用轎子抬新娘的。要是新媳婦家路途遠,一般人家就用大牲口把新娘馱到離新郎家比較近的地方,再換轎子抬。
姜秀枝的話有點暗示意味。姑娘聽出了話意,不禁臉一紅,她用眼睛瞟了瞟李青林,對姜秀枝嗔道:「姐,你胡說啥呢。」
說完一扭身,往村裡跑了。
姜秀枝笑道:「這妮子,還害羞呢。」
接著扭頭對李青林說:「青林,這是俺堂妹,叫姜美枝,俺堂妹俊不俊?」
李青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好訕訕的笑了笑。
劉秀珍接口道:「我看美枝不賴,是個好姑娘!」
姜秀枝說:「美枝可能幹呢,家裡地裡的活,哪樣不是拿得起放得下?今天我回娘家,聽家裡人說臘月裡媒人都來了好幾撥呢!」
劉秀珍道:「一家有女百家求,好姑娘誰家都稀罕啊。」
姜秀枝道:「美枝不光能幹,我看她還會生養呢!二嬸,你看她身子骨壯實,大胸大腚的,說不定一胎就能生倆!」
劉秀珍連連點頭,深以為是。
在農業時代,糧食生產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耕地種糧需要強勞力,只有男丁才能下地干繁重的農活。家裡壯勞力多,那種地的人就多,一家人生存下來的機會就比勞力少的人家大,因而會不會生養是農家挑選媳婦的首要條件。
李青林走在後面聽母親和姜秀枝的議論,心中暗自腓腹,看一個姑娘怎麼能像相牲口一樣呢?李青林把事情的整過過程回想了一遍,隱隱覺得這裡面有一絲陰謀的意味。
回到小李莊已經到了傍晚時分,只有四戶人家的小村莊,自然很寧靜。還沒到家門口,就看見李萬祥在院子門口蹲著等他們回來,像是很焦急的樣子。果然一見到李萬全的面,李萬祥就著急的說:「萬全,棉紗漲價了呢!」
李萬全見他著急的樣子,忙說:「不急不急,進屋再說!」
進了屋,李萬祥把事情詳細的說了一遍,正如李青林所預計的,過年期間棉紗大幅度漲價了。漲價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軍需棉布緊張,接著拉動棉紗漲價。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日本侵略者很快又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地區。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晚九時,日軍在撫寧縣榆關打響了侵略華北的第一槍。一九三三年三至五月,中日兩軍在長城沿線展開激戰,史稱「長城抗戰」。長城抗戰中著名的戰鬥有喜峰口羅文裕戰鬥,古北口南天門戰鬥、冷口戰鬥等。
雖然在長城前線的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殊死戰鬥,給日軍予以沉重的打擊,但是中日之間武器裝備差距巨大,加上國民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前線軍民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奮戰兩個多月後,中**隊被迫撤離長城各口,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中日簽訂《塘沽協定》,中方被迫在事實上承認日本佔領東北和熱河,並把冀東置於日偽勢力範圍之內。至此,中日兩軍在華北緊張對持,兩軍在華北地區不斷增兵,雙方盡一切可能在儲備戰略物資,都在為即將發生的下一次戰鬥做準備。
這次在豫北定做大批軍服的是原西北軍的二十九軍,二十九軍現在正駐紮在京津唐一帶。西北軍自中原大戰失敗後被張學良東北軍收編,因為是雜牌軍又反過蔣,武器裝備等得不到中央的支持,在長城抗戰時的主要作戰武器竟然使用冷兵器時代的大刀。轉眼就要到四五月份部隊換夏裝了,二十九軍軍服還沒有著落。國民政府不可能給二十九軍換裝,二十九軍那就只好自行解決。二十九軍軍費不足,置辦不起卡嘰布的軍服,只好轉而求其次,定做價格便宜的土布軍服。豫省棉產較大,布匹價格低廉,二十九軍大部分夏季軍服的訂單下在了豫省。
自古以來紡棉能掙錢,這能讓李萬全理解。這這幾年手紡棉紗價格下跌,只不過賺錢比以前少一些罷了;但是棉紗能漲價,並且能被李青林預言,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現在李萬全對李青林簡直有點崇拜了。
這時李萬祥的老婆也來了,即將到來的財富激起了大家的熱情,四個大人七嘴八舌討論起紡紗具體細節來,結果有些有共同意見,有些意見相左,統一不到一起來。
李青林在一邊沒有說話,其實他心裡並不好受。
今天棉紗漲價了,是因為軍隊訂購軍裝,而軍隊訂購軍裝是因為日本人打進中國了。眼前的人們現在為能掙點小錢而狂熱,還沒有意識到日本人到來之後是什麼樣的情形。這些祖祖輩輩只知道種田納糧的農民經歷過內戰、土匪、災荒,從心裡深處自認為做本分人就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大不了財產有些損失罷了,以前的亂世不也就是這麼過的麼?李青林知道那些禽獸不如的侵略者在中國都幹了些什麼,他們從來都沒有人性,甚至連「人」這個稱呼都不配。只要你是中國人,不管你是不是貧民,都是他們獵殺的對象,在這個時候你有錢沒錢沒有任何區別,手無寸鐵的農民能夠保住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勝利。
面對即將到來的血腥歲月,李青林很是無奈。「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李青林心裡很悲哀。
劉玉珍見大家七嘴八舌也理不出個章程,正好看見李青林在一邊默默地想心思,說:「都別亂吵吵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先聽聽青林有什麼好辦法!」
有著現代教育、有在私營公司工作經驗的李青林對這種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安排自然是不在話下。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其一要理順採購、生產、銷售、分紅幾個環節,其二是從一開始就要把財產權確定,私人財產不能和共同財產混在一起。這第二條特別重要,後世中國好幾個家族的財產分配權之爭就是因為先期財產權屬不明,等企業壯大以後大股東爭權奪利,導致紅紅火火的家族企業轟然倒閉。
見大家都在聽他說話,李青林慢條斯理的開口說道:「第一,我認為兩家出錢湊股份,共同買棉紡紗。本錢越大,買棉花價格越低,成本就會降低,賺的錢就會多些;第二,選擇好紡紗場地,準備幾架紡車。地點我看就放在小叔的空房子裡,反正那裡空著也是空著;第三,親兄弟明算賬。棉花、紡車以及其他費用只能從本錢裡出錢,以後所有財產都是兩家共同財產,所有分紅按股份比例分紅;第四,大家既互相信任,也要互相監督,我看買棉花和賣棉紗的事由爹和大伯共同去,生產和算賬由我媽和二嬸共同管。另外,賣一次棉紗分一次紅,如果要加本錢還是按第一次合股的股份比例兩家出錢。我就說這麼多了,如果你們認為能行就這麼辦。」
李青林的見識自然不是這個時代四個農民可比的,於是大家紛紛點頭說:「中!就按青林說的辦。」
每個人的職能都安排到位,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了。那些細節李青林就不願去管了,其實他現在想管也管不了,他不知道棉花在哪裡可以買,也不知道紡車在哪裡可以做,既然什麼都不知道,那還不如讓大人們傷腦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