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當一個人只能穿越三次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影響(三) 文 / 魅影製造

    (-

    作為戴高樂主義的反對者,雖然密特朗在競選的時候,一直宣揚自己將推行法國式社會主義取代戴高樂主義,但是在他上台後,一直是在執行著戴高樂主義,並在公開場合宣稱「我繼承了戴高樂將軍的政策」。

    但是因為他是天然的反對者,密特朗一直專注於使用法國式社會主義中的民主主義、理想主義、人道主義,來替換戴高樂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思想、集權主義思想、獨立自主思想,但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整個歐洲中,法國的地位下將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搜索最新更新盡在.z

    但是這次英國人的小動作,使得密特朗坐到了火山口上,左派和右派政黨無不批評密特朗總統在處理中法關係的時候過於軟弱,使得密特朗十分的被動。

    但是在經過三個半小時戰爭後,法國政黨一下子失聲了,並且隨著對國會調查,發現右派政黨在其中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這讓左派政黨抓住機會狠狠的打擊右派政黨,同時對於英國人在其中的不光彩角色,左派政黨給予了猛烈的抨擊。

    密特朗也對英國十分的不滿,並且開始對自己的執政策略進行調整,不再緊跟美英腳步,轉向中國方向,因為從軍方的分析來看,中國已經具有直接打擊美國本土和在美國本土登陸的能力了。

    而通過整個南海局勢的演變,法**事專家認為中國的目標,根本就不是菲律賓和越南而是美國,中國根本就是想趁美國不注意,直接和美國來一場全面戰爭,就像當年的德國人一樣,利用閃電戰直接擊垮美國政府。

    不過因為菲律賓的意外無條件投降,使得中國的整個策略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沒有借口了,因此才會借助法國的宣佈主權事件,直接逼迫法國和中國強硬,然後利用北約的聯動機制,讓美國自動宣戰,然後找到和美國開戰的借口。

    但是法國的道歉,使得中國的整個策略破產,因此到這個時候,中國實際上已經沒有機會了,但是越南好死不死的跳出來了,所以才把一部分的策略用在越南身上了。

    因為要和美國開戰這些策略不夠,但是加上遠程登陸就夠了,中國是全世界最不缺超重型運輸機的國家,光是現在柳氏集團的運輸機隊就足夠執行全套的策略了,然後經過法國的軍事專家推演,美國根本就反應不過來。

    中國只要在48小時內運送足夠的導彈到達美國,那麼美國就再也沒有還手之力了,因為美國不可能及時的動用核武器,沒有哪個國家會瘋狂到在開戰48小時內,自己遠沒有失敗的跡象時使用核武器的。

    但是中國這個時候只要將襲擊越南的1400枚導彈,變成3000枚左右,就能夠將美國所有的信息切斷,那麼連想到那個全民不禁槍的國家人民的性格,必然會亂套,只要中國政府宣佈美國承認戰敗就停戰,那麼美國國會必然將承認戰敗,不可能通過發射核彈的。

    那麼一旦美國在幾天時間內政府垮台,宣佈戰敗,法國和英國會幹什麼?能幹什麼?敢幹什麼?什麼都不敢動,只要中國人沒瘋,不對全世界國家開戰,那麼就沒有人敢對中國開戰。

    就算是現在這樣,難道法國還敢向中國開戰嗎?法國能撐過中國人這種戰術的打擊嗎?不能。

    因此既然如此,法國對自己的外交政策就必須進行調整,而北約的聯動政策對法國來說卻不見的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明顯的現在世界出現了第三極,甚至是中國將成為主導世界的領導者。

    只要中國和美國能夠就彼此相處的細節上探討明白,那麼基本上大家就不太可能再出現大戰的情況了,因此執行戴高樂主義政策的國際環境將又要回來了。

    (為了大家能夠看明白,我會在後面補上戴高樂主義的簡略說明的,這裡就不費篇幅介紹了,省的被說騙字數)

    隨著法國的政策開始轉變,歐洲各國的政策都在轉變,荷蘭和比利時以及德國的政策將無疑更加傾向於中國,這是大家都不是很意外的。

    讓人意外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宣佈將在近期開始建設兩國之間的高鐵,並表示如果有可能將和摩洛哥一起,向恆生銀行貸款建設直布羅陀海峽隧道,使得北非和歐洲能夠連上。

    同時冰島也宣佈將購進柳氏運輸機公司的安225運輸機,擴大冰島和中國間的貿易和旅遊,同時挪威和芬蘭也宣佈將在挪威境內建設環歐高鐵北環的支線工程。

    而作為歐洲唯一和中國剛剛有過爭端的英國,則又一次的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因為隨著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三國政策的轉變,英國又一次成為被歐洲大陸排除在外的島國了。

    這讓英國政府的處境十分的難堪,明顯的歐洲國家又不想帶英國玩了,這種情況在戴高樂時代已經出現過,最後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法國才在蓬皮杜執政時期批准了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那個時候更多的原因是因為蘇聯的進攻傾向,給整個歐洲帶來巨大的壓力,導致法國當時的總統蓬皮杜才選擇執行「緊縮的戴高樂主義」,否則法國人恐怕仍舊不想帶英國人玩。

    但是英國人那種傲慢的臭架子,實在是放不下來臉子和剛向阿根廷出售航母的中國改變外交策略,同時因為和美國的天然盟友關係,也實在不大可能直接翻臉,因此英國就只能處於一種尷尬境地。

    而在美洲,阿根廷和智利是第一個跳出來和美國唱反調的,阿根廷和智利宣佈將建立阿根廷和智利之間的高速鐵路,準備向恆生銀行貸款執行該計劃。

    而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在隨後宣佈,將探討是否也建設高速鐵路,建立南美洲環線,隨後5國經過磋商,確認建立一個聯合考察組,對世界各國的鐵路進行考察,並對線路進行規劃設計。

    聯合考察組將首先訪問中國和歐洲,參觀中國的已經建成的高鐵線路,還有正在建設的環歐高鐵,同時參觀英法建設的英法隧道。

    這讓一直將南美洲視為自己後花園的美國十分的惱怒,但是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這確實讓美國人沒法說出什麼來。

    整個世界局勢的劇烈變化,使得中國的地位無疑獲得了大幅提升,中美之間在第二次中越戰爭後,一直沒有進行高層溝通,因為中國是在等美國人做出一個表態來,而美國就比較難以決斷了。

    因為隨著時間的延續,美國自認為已經逐步的瞭解了中國的策略了,中國明顯現在已經將美國作為他的第一號敵人了,甚至已經準備武力推翻美國了,這讓美國各個勢力十分的吃驚,同時對於中國已經有推翻美國政府的實力了,也讓美國各個勢力十分的震驚。

    因此對於這次中國沒有成功的「閃電戰」,中國會在後續採取什麼動作是十分讓美國人擔心的,因為按照美國人的邏輯,中國會在下一步加緊對美國的維度政策將美國逼進牆角的。

    雖然美國十分的想在日本和韓國加強力量,防範中國採取類似針對越南一樣的閃電打擊策略,但是卻怕引發中國直接對韓日宣戰,因為對東南亞國家中國還需要找借口,但是對上日本中國乾脆就不需要找借口,借口一堆一堆的。

    讓日本更改教科書,或者讓日本推倒靖國神社,這直接就會引發中日之間的矛盾,並且會直接演變成戰爭,但是美國根本就無力幫助日本防守中國,而因為日美的安保條約,美國將直接和中國宣戰。

    這絕對不是美國現在想做的,這會使得美國成為中國的新靶子的,因為根據國防部的預測,如果中國沒有對付衛星的武器,沒有對付美國核彈的武器,那麼美國也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防禦中國利用越南戰爭的模式突襲美國的水平。

    這5年的時間需要將gps衛星系統佈置完善,f22大量的裝備部隊,至少需要30艘各類戰艦,組建3個航母艦隊放在太平洋海域,形成第二道防線,美國的b-2轟炸機正式服役,全部的通訊系統改善,並且建成遍佈全美的有線屏蔽地下通訊網。

    那麼只要沒有全部建成,中國就是一點都不改的對美國執行閃電計劃,美國雖然可以讓中國付出巨大代價,但是仍然不可能戰勝中國。

    如果中國有對付衛星的武器,那麼美國無論怎麼改計劃都只剩同歸於盡一條路了,同樣如果中國人能對付核彈,那美國人就真的沒有什麼希望了。

    因此美國一直在等,等中國發表一個策略或信息,然後在決定自己執行什麼計劃,因為美國國內現在也是分為兩派。

    一派是和中國抗到底,先下手為強,直接找借口打擊中國,使得中沒機會執行計劃。

    另一派則是希望緩和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探討相互間的底線不要觸動各自的敏感區域,大力發展技術,使美國能夠重新站到技術高峰。

    (以下不算字數,一會還有一章,保證今天1w2的更新)

    戴高樂主義

    本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國總統戴高樂制定的法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構想和指導原則。

    戴高樂主義就其本質而言可稱為法蘭西民族主義,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義思想、集權主義思想和獨立自主思想。

    戴高樂主義以謀求法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獨立自主和世界大國地位為政治目標。具體實施有:

    撤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改變法國在聯盟中對美國的從屬地位,維護民族獨立;

    建立法國獨立的核威懾力量,打破美國的核壟斷;

    同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緩和、諒解、合作」的關係,在東西方關係中發揮作用,積極推動中法建交;

    建立一個擺脫美蘇控制,以法國為中心的,法德聯合為支柱的,由歐洲主權國家聯合起來的「大歐洲聯合」;

    實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積極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進法國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響。

    戴高樂主義的實施對於維護法國的主權和獨立,提高法國國際地位,推動歐洲聯合和世界多極化發展有積極作用。但限於實力對比,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法國的國際地位。

    至於蓬皮杜是戴高樂派的繼承人,但是因為蘇聯的進攻政策使得法國在歐洲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另外在國內的「五月風暴」和戴高樂的第二次下野,使得國內的問題已經遠大於外交壓力了,這樣他就必須先解決國內壓力,但是解決國內壓力,就必須有個良好的英美環境,使得他執行的是「緊縮戴高樂主義」。

    至於德斯坦,之所以稱之為「准戴高樂派」,是因為他所領導的獨立共和黨只是與戴高樂派結盟的一個小黨。

    他當選總統,是在蓬皮杜因病突然去世,法國各政治派別準備不足,戴高樂派內哄的情況下被推選上台的,有一定偶然性,再加上德斯坦雖然是個理財能手,但在國防外交上並未顯出過他特有的才華和個性,所以他的執政綱領,只能是在蓬皮杜之後,繼續按戴高樂主義規定的路線走下去。

    儘管德斯坦提出過「世界主義」,但「世界主義」其實就是正在尋求適應相互依賴和全球化大趨勢的戴高樂主義,其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爭取法國的大國地位的主旨並沒有改變。

    只不過德斯坦是把法蘭西民族放在「世界主義」的帽子之下去推行戴高樂主義。

    二戰結束後,密特朗就一直是戴高樂的政敵。1981年競選總統時他曾宣稱,將以法國式社會主義取代戴高樂主義。但在執政以後,密特朗又公開說自己「繼承了戴高樂將軍的政策」。事實也是如此。

    擔任了14年總統的密特朗,雖然時時不忘法國式社會主義,但終究沒有脫離戴高樂主義的軌道。

    密特朗追求的仍然是法國的「世界作用」和「全球責任」,這與戴高樂沒有多大區別。兩者的區別在於,密特朗試圖以法國式社會主義中的理想主義、民主主義、人道主義來代替戴高樂主義中的赤裸裸的民族主義。

    在位十四年,密特朗按照法國式社會主義的原則要求在對外政策中推行戴高樂主義,結果乏善可陳。

    首先,這是因為戴高樂主義的思想基礎是法蘭西民族主義,它維護和追求民族利益的目的和手段是赤裸裸的,任何有損於法蘭西民族利益的事,戴高樂都敢於說「不」字,因此戴高樂主義才會有聲有色,有花有果。

    法國式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是社會民主主義,它雖然也主張維護和追求法蘭西民族利益,但是在「正義」、「平等」的口號下,其目的和手段難免羞羞答答,這就決定了密特朗推行的戴高樂主義是走了樣的。

    其次,戴高樂主義的產生和實施有它特殊的歷史條件。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德國統一後世界形勢大變,法國失去了周旋於美蘇之間的特殊作用。

    密特朗面對新形勢沒有拿出新的舉措,隨即又面臨換屆選舉,這就注定了密特朗推行的是平平淡淡的戴高樂主義。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