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鄭屠

梁山上那些歲月 540,初定京東(2) 文 / 奉旨把妹

    宗澤不愧為一代文武雙全的名臣,他經營登州這幾年,將登州變成了整個京東東路政治最開明,社會最穩定,百姓最安居樂業,也是天道軍在東征中唯一一處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也久攻不下的地方。而後雖然他無奈奉旨撤離登州,但他的影響力卻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消散,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困擾著鄭飛,

    這份困擾首先是民心,登州百姓究竟有多愛戴宗澤,從天道軍到來之後可見一斑,登州也是整個京東路唯一一處百姓對天道軍的到來普遍持抗拒態度的地方,當天道軍佔領登州後僅僅三天的時間居然就接連爆發了三次小規模的民亂,這在天道軍的歷史上簡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在以後的日子裡,鄭飛與天道軍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獲得了登州百姓的認可。

    其次,宗澤頗有些高瞻遠矚,他清醒的認識到了天道軍寧可放棄經營半年之久的京東西路六州,也要以六州交換一個登州,並將整個京東東路收入手中的目的。所以在他撤離之前,在沒有接到朝廷旨意的情況下,他一方面讓登州水師南下,一方面搗毀了登州港所有的戰船,這還沒完,他更是一把火把登州所有能造大型戰船的作坊船廠燒了個精光,並將登州境內所有製造戰船的軍匠全部帶走了,留給鄭飛的只是一個空空如也的登州軍港,既沒有現成的戰船,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重建船廠,更關鍵的是,無人會造大型戰船。

    鄭飛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氣的鼻子都歪了,大罵宗澤你妹!當然,他卻忘了當初他帶領天道軍離開京東西路時可也做過類似的事……。

    如今天道軍籌建海軍是萬事俱備,只欠戰船,海軍至關重要可耽誤不得,鄭飛當即連下了幾個命令,首先是在京東路內大加懸賞招募會造大船的能工巧匠,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宗澤你別以為只帶走幾名造大船的軍匠我就沒轍了。

    其次,派出大量人手追蹤宗澤和登州軍的下落,意圖找尋到被宗澤帶走的那些軍匠的下落。宗澤你既然能把人帶走,除非你把他們全殺了,或者當成國寶一樣重點保護起來,否則你就等著我們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吧。我們都能從防衛森嚴的東京把朝廷重點監控的凌振都綁來,再綁你幾個小小的軍匠還是什麼大事?無非就是多耽誤點事。

    再次,派出大量人手奔赴南方大宋諸路水師的所在地,這些地方既然駐紮著水師,那就肯定也有大量會造戰船的軍匠,這些軍匠地位普遍不高,老辦法,把能綁來的全部綁來!

    這三個命令發出後,各方人馬就行動了起來,至於有沒有效果還需耐心等待,目前鄭飛也只能暫時讓兩個水師先用捕魚的小船進行訓練了。

    不料,造船軍匠們還沒找回來,一道來自朝廷的旨意已火速送達了統帥府,那是朝廷要求天道軍遵守承諾即刻派出軍隊去西北對抗西夏軍,以及南下助朝廷剿滅岐山賊寇的命令,

    原來,從天道軍完全佔據京東路的這十天裡,朝廷在西北又敗了一場,再次丟了兩州。而西軍之所以抵擋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夏軍此次進犯準備十分充足,打了西軍一個措手不及。二是西軍主力大將劉法投降了天道軍,使得西軍既少了一員大將,也驟然減少了五萬大軍,並且西軍的騎軍也由於缺少了劉法這員騎帥的指揮而方寸大亂,再無法像以前那樣給西夏軍帶來極大的威脅。三是由於缺少童貫的指揮,童貫主持西北軍務十幾年,在西北諸軍中威信無人可出其右,也唯有他能總領西北全局的戰務,讓西北諸軍彼此通力配合。如今童貫不在,西北諸軍群龍無首,無人能服眾,各軍各自為戰,呼應全無,給了西夏軍以可趁之機!

    為了能緩解西北的不利局面,皇帝已下令派出使節去向西夏表達了停戰和解的請求,誰料西夏這次似乎是認準了大宋的軟肋,就是不接受和談,擺明了要趁火打劫,狠狠的在西北大賺一次。

    而在南方,童貫大軍剿匪已有月餘,與岐山賊寇互有勝負,從戰局來見,童貫在短時間內絕對無法剿滅岐山賊寇,而隨著時間越拖越久,對朝廷也就越不利,岐山賊寇佔據的可是大宋的糧倉,一時半會還行,時間久了大宋的糧草就會出現問題。

    皇帝與滿朝文武急的都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想來想去,便將目光看向了京東路的天道軍,你們不是說招安後就可以派軍幫助我們對付西夏以及剿滅岐山賊寇嗎?怎麼還不動手?

    而從朝廷發來的充斥著焦急、懷疑以及隱隱憤怒的旨意可以看出,朝廷目前已經處於了發瘋的邊緣,如果天道軍再不履行承諾,他們就會認定天道軍是在騙他們,

    鄭飛對朝廷的旨意迅速做出了回應,他將蔡攸請到統帥府對他說,「請監軍向朝廷說明,我們天道軍絕對會遵守此前的承諾,做好一個藩鎮應盡的義務,很快就會派出軍隊參戰。」

    蔡攸對此自然欣喜異常,可還沒等他致謝,鄭飛接著道,「但是,朝廷要我們同時派軍去西北和東南同時參戰太不切實際,因為天道軍沒有那麼多的兵力,我們現在雖然號稱有十八萬人,但這裡面至少有一半是新兵,連武器都還沒完全的配給充足,現在要他們上戰場只能是去送死,同時我們也要留下充足的兵力以防……,所以,我們只能答應朝廷派出一支軍隊,至於是上西北打西夏,還是下東南去打岐山軍,由你們決定。」

    蔡攸沒想到鄭飛會這麼說,他猶豫了一下就問道,「那請問使相,這支軍隊能有多少人?」

    鄭飛伸出了三個手指頭,「最多三萬人,除此之外多一個人也不派,皇上若願意我立刻就派人,若不願意,那就只能……,」

    蔡攸明白鄭飛所說的「只能」代表著什麼,他立刻將這個情況向東京進行了回報,皇帝與大臣們都很生氣,你天道軍有十八萬人,卻只肯派三萬人,你打發叫花子呢?但鄭飛的「威脅」也讓他們倍感膽寒,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再跟鄭飛翻臉了,否則麻煩會更大!

    好吧,三萬就三萬吧,大宋再一次妥協下來,但要把這三萬人投入進哪個戰場呢?大臣們各抒己見,贊同去西北和去東南的各佔一半且都有充足的理由,皇帝也舉棋不定,

    這個時候趙良嗣上了一道密奏,他說,「相比西北的危急,東南的情況還不那麼糟糕,童大人雖然還沒平定東南,但也沒讓岐山賊寇再蠶食我大宋土地,所以應該把這三萬人投入進西北戰場。這樣做除了有利於西北的戰局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西夏人的戰鬥力更強,讓這三萬人去跟西夏人打,豈不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可以消耗天道軍實力的機會?」

    最後一句話讓皇帝怦然心動,當初梁山賊寇提出做藩鎮的條件,滿朝皆是一片反對之聲,而他勸服滿朝文武的一個理由就是正好可以借西北、東南戰事的機會消耗梁山賊寇的實力。而趙良嗣今天的話正應了這一目的,東南的賊寇再強也不過是一群亂民,但西夏人不一樣,他們派出的都是精銳夏虜,各個強悍無比,讓天道軍跟他們打,豈不正好是兩強相遇兩敗俱傷的結果?

    皇帝拿定了主意,當即下旨,命天道軍三萬人馬急速趕往西北,抗擊西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