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功夫球皇

第1卷 183章 對陣步行者(下) 文 / 石嶺探花

    在上半場,姜軍三投三中得了8分,其中三分球投中了兩個,助攻7次,籃板一個,蓋帽一次。

    姚明三投兩中,罰球4罰4中,得了8分,效率非常高。

    亨德森異軍突起,替補出場6投4中得了9分,奧古斯汀也得了7分3次助攻。托馬斯和巴丁格分別得了6分和7分。

    總體來說,山貓隊的發揮比較平均,大多數球員命中率都很高。

    而步行者隊中,格蘭傑如有神助,10投7中,其中三分球兩投兩中,罰球兩罰兩中,得了18分,不過其他人得分一般。

    巴克利感歎道:「格蘭傑今天表現不錯,不愧為是雷吉?米勒的接班人。」

    米勒咧開大嘴笑道:「能從你嘴裡聽到一句誇獎的話,可真是不容易。」

    巴克利續道:「可惜一個人發揮,總歸不是勝利之道。所以半場下來,步行者還是落後了一分。」

    肯尼斯笑道:「看起來這兩支球隊的實力相差不大,而且隊員們大都是年輕充滿活力。現在很難預測雙方的勝負。」

    巴克利看來看統計表道:「山貓隊的這個新秀7次助攻了,難道他要打破他上一場15次助攻的記錄麼?而且這個小個子還有個蓋帽,不簡單啊。」

    肯尼斯撇嘴道:「因為被他蓋帽的是個子更小的福特。」

    米勒道:「福特的個頭雖然小,但是在以前還真是很少有人能蓋到他。從這點可以看出來,這個新秀的速度很快。我總覺得這個東方小子很神秘,他的前途應該不在樂透區的新秀之下。」

    巴克利道:「從目前來看,他的表現是不錯的。但是nba常規賽是漫長的,每一個新秀都有新秀牆,只有克服了低潮,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最好的球員之一。」

    新秀牆這個名詞,指的是新秀進入nba後,通常都會在一定時間裡狀態全無,就像眼前有一堵看不見的牆擋住了前進的道路。這個時期,新秀往往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也很難適應nba的節奏,不過只要能跨過這道牆,就很可能成為超級巨星。

    在nba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球員都有過低潮期,這個瓶頸一旦跨過,就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

    主隊更衣室內。

    「你要學會做一個領導者,你打的位置決定了你必須引領球隊!一定要大膽,要創新!下半場,希望你能打得更獨一些!突破、分球、投籃,一切以自己的感覺為主!」誰也想不到,發揮出色備受幾位解說員稱讚的姜軍,現在正受到老布朗的「訓斥」。

    老布朗對於姜軍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但他發現姜軍很注重隊友的想法,如果有誰向他要球,他就會很快創造機會把球傳過去。不過效果並不是很好,像傑克遜和托馬斯有幾次在接到球之後,投籃不中,導致籃板失守,甚至造成對方快攻的機會,這讓布朗覺得難以忍受。

    而凡是姜軍根據自己的判斷,或者投籃或者突破分球,這些時候的殺傷力是最大的。

    布朗是位非常敬業的老教練,他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姜軍對於得分有著異乎尋常的直覺。他在季前賽到現在的幾場比賽中,極少有勉強出手的時候,其投籃往往果斷流暢,命中率竟然是可怖的90%以上!

    而他的傳球,助攻失誤比極低,隊友接得舒服,投籃命中率也高於這些隊員平時的命中率。

    出了機會能投中,傳球容易轉化成助攻——從這兩方面的能力來看,老布朗覺得姜軍很像兩位傳奇後衛,一個是約翰?斯托克頓,另一個是史蒂夫?納什。

    這兩個球員就具備這樣的特質,以傳球為主,傳球精妙,而且自身命中率高,一旦隊友被防死,他們又能投中關鍵球,給對手以懲罰。這樣的球員,對手自然十分忌憚。

    而更讓布朗滿意的是,姜軍的防守比起這兩位後衛來說,肯定強了不止一個層次。迄今為止,凡是跟姜軍對位的球員,每一個人都發揮不佳,遠遠低於其正常水平。

    對於老布朗的批評,姜軍沒有辯解,只是含笑聽著。他覺得這個老頭很有意思,雖然口氣很凶,但他能聽出來他對自己的滿意和恨鐵不成鋼。他也知道自己兩世為人,最大的毛病就是重感情,對於自己戰友或者隊友的要求,他都會盡量去滿足。

    但老布朗卻因為角色的不一樣,最希望看到的是球隊勝利,而不是一團和氣。而且他希望姜軍能夠盡快成才,擔起振興山貓隊的重任。姜軍能夠理解老爺子的想法,心中隱隱地有些感動。

    誰不願意自己的手下能有個超級巨星呢?如果這個超級巨星是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那更是教練的夢想。

    以前老布朗之所以被成為「新秀殺手」,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帶的那些新秀並沒有表現出高超的能力,不值得他去重視。倘若冒著球隊失敗的危險去培養所謂的潛力新秀,讓新秀上場去磨練,那絕對不是布朗的風格。

    如果隊伍中有像姜軍這樣的即戰力新秀,傻瓜才會去讓他坐冷板凳。

    即使是姜軍,一度也不被布朗重視,在季前賽也是從替補打起,但姜軍在訓練中和上場的有限時間內,表現出了超出同儕的活力和效率,才迅速贏得布朗的信賴。

    而今布朗對姜軍的要求,簡直是要讓他當球隊核心,擁有無限開火權和決定權,這也說明姜軍的表現對布朗是多麼的震撼,以至於這個倔強的老頭能夠無條件地信任姜軍。

    看著姜軍含笑點頭,老布朗非常滿意。接著又開始叮囑大家,在比賽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戰術,打出平時訓練的水平,確保自己的第一個主場比賽勝利。

    本來亨德森和奧古斯汀還向老布朗建議,用上次對付小牛隊的方法,全攻全守,不惜體力,車輪戰法,把步行者隊打垮。

    但老布朗堅決地拒絕了。因為步行者隊跟小牛隊不太一樣,他們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左右,體力充沛,只怕全攻全守的戰法不會奏效。

    再說了,這種戰術畢竟是非常規的,只有在極度落後的情況下,孤注一擲才能採用。而現在兩隊打得難分難解,甚至己隊還慢慢地佔了上風,自然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了。

    下半場開始,步行者隊倒是開始全場緊逼起來。看來奧布萊恩發現自己球隊的情況不妙,採取了弱隊的姿態,希望靠著自己球隊的身體素質和強硬球風來扭轉不利局面。

    風雲突變之下,山貓隊的隊員整體也慌亂起來。畢竟步行者隊的習慣靠身體打球,他們遊走在裁判判罰的邊緣,不停地增加身體對抗,雖然被裁判吹了幾次犯規,但還是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雖然這種防守對姜軍的影響不是很大,也無法造成他的失誤,但是隊友們卻有些手忙腳亂。

    一旦姜軍運球,總有兩個人上前嚴防死守。

    特別是科裡森,他都不進攻了,除了傳球,就是死命防守姜軍。

    短短幾分鐘時間,步行者隊打出了14比4的小高潮!其中,格蘭傑一個人就得了8分!

    而山貓隊,僅僅靠著姜軍投中一球,以及姜軍助攻內線的托馬斯扣籃得分。

    老布朗立即叫了暫停。

    他有些無語,不知道自己球隊為什麼忽然不會打球了。

    「誰能告訴我,該怎麼解決這被動的局面?」布朗的臉色嚴峻,眼鏡後面儒雅的目光顯得非常嚴厲,掃了大家一圈。

    姜軍看大家不說話,輕輕說了句:「聯防!」

    老布朗的臉頰抽搐了一下。他是學院派的代表人物,為人又十分固執,對於國際籃球盛行的聯防一直不以為然,在美國籃球界看來,只有一對一防守才是防守正道。因為他們覺得,美國球員特別是nba的球員,身體素質都非常出色,一旦得到機會出手投籃,那就無法控制了,只有一對一,關鍵時刻去夾擊,才能有效地遏制對手。

    而聯防在他們看來,其實就是虛張聲勢,對於對手的攻擊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雖然在平時也有過聯防和破聯防的一些相關訓練,但在正規比賽中,布朗的球隊幾乎從來沒有採用過聯防戰術。

    「聯防能有什麼用?」老布朗下意識地問了一句。這還是姜軍提的建議,如果是別的什麼角色球員,只怕他早就劈頭蓋臉地一陣訓斥。

    「是的,可以試試!」姚明輕輕地但是堅定地插了句話。像聯防這種戰術,美國本土的球員用的較少。而國際球員則是司空見慣,在比賽中用的就非常多了,而且也知道聯防的作用。

    姚明的意見也是老布朗非常重視的。他看了看眾球員,傑克遜和奧古斯汀等人也點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布朗抬頭看了看比分:54比63,己隊落後9分!決定嘗試一下,不然的話,倘若在被步行者隊打瘋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比賽繼續進行。山貓隊換上了姚明,在進攻的時候,仍舊由姜軍主導,而在防守的時候,則是祭出了聯防的招數,引得巴克利等人驚呼不已。他們想不到連老布朗也會採用這種方式。

    不過聯防的效果是明顯的。姜軍和傑克遜在前,其他三人在後,設立了兩道防線,讓他們無法突破分球。而在外線的投籃,則被姜軍的快速移動打亂。

    當姜軍連續搶斷科裡森兩個傳給格蘭傑的球時,步行者終於有些亂了,突破難以過聯防關,傳球難以到位,而定點投籃也被限制。

    一般來說,如果想破聯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外線的準確投籃,但是由於姜軍出色的預判和移動,使得格蘭傑、鄧利維、科裡森等外線球員難以舒舒服服地出手,步行者的進攻效率大打折扣。

    而山貓隊在進攻的時候,由於姚明的存在,對手需要包夾姚明,不敢再肆無忌憚地去夾擊姜軍,姜軍輕鬆命中了兩個中投和一個三分遠投,並送出了4次助攻。

    第三節結束的時候,山貓隊再次以74比72反超了比分。姜軍已經得了17分,12次助攻。

    第四節,步行者仍舊無法有效地破壞山貓隊的聯防。最後,這場膠著的比賽,山貓隊以104比98在主場戰勝了步行者隊。

    姜軍全場得了24分14次助攻,再次取得大兩雙,成為球隊獲勝的功臣!

    【感謝宜城明王兄的持續打賞!今日更新完畢,謝謝支持。跟大家說個事,縱橫剛上線了一個專門聊天吐槽「縱橫聊聊」,還挺有意思的,我已經入駐啦~大家趕緊來關注我哦~~

    鏈接:

    ps:這兩天要做一個「縱橫人氣王」的粉絲數比拚呢,求關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