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美國人能有那麼多炮?」正在埃德蒙頓前線的衛立煌接到了孟享的警告後,還有些懷疑,「這可是十萬門啊,而且都是37公厘以上的?」
雖然他已經從戰報中習慣了歐洲戰場上的動用上萬門火炮的戰役,可美國人要在華夏軍隊前方投入十萬門火炮還是讓他震驚不已.
也難怪他有些無法置信,不說華夏以前中央黨時代,全國都找不出一萬門37毫米以上的火炮,就是到了前世最為激烈的柏林戰役時期,對火炮最為狂熱的蘇俄人也不過托出來4萬多門炮而已。
其實這個數字,不止他吃驚,就連孟享也在吃驚。
他依稀記得,前世有人在論壇上辯論時,曾用蘇俄人的51萬門跟美國人的25萬門37毫米以上的二戰火炮產量對比。這一下子就拖出來10萬門還是讓人震驚的,畢竟美國還有歐洲等地的戰場。
克隆間諜很快傳回了五角大樓中的一份秘密數據才為孟享解惑,到目前為止,美國人生產的37毫米以上的火炮數量已經超過了50萬門。
或許這一時空,有了孟享的插手,逼得蘇俄和英國人損傷太大,使得他們的工業力量削減了很多。這部分的空缺不得不由保護傘公司和美國人來填補。
分基地的產量畢竟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別國緊缺的利潤大的武器和軍事物資上。對火炮方面,主要精力也是在利潤更高的大口徑火炮上,這也就造成了中小口徑的市場空缺。
而這一部分對於戰場甚至對制約德國戰車更為重要,況且美國的工業大生產力量對於這方面也更為適宜於是,美國的火炮產量逐年的增加,突破50萬門對美國工業來說也不算什麼。
即使其中大部分都送到了蘇俄、英國和其他盟國手中,加上美國人自己在歐洲等地使用的,或許美國人一時無法在加拿大安置那麼多的火炮,但只要美國國內的火炮生產線還在運轉,很快美國人就能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湊齊10萬門炮,甚至更多。
不管這個令孟享有些頭疼的的猜測是否準確,前線美國人的炮聲已經開始停滯華夏裝甲軍團的前進了。
……「他娘的,美國人怎麼這麼多的炮彈?」衛立煌甩下軍帽,撓著腦門道。
他此時已經不再懷疑美國人的十萬門炮的消息了。即使美國人沒有十萬門炮,但只要炮彈供得上,上萬門炮連續不斷地轟擊也足以轟散任何軍隊的攻擊**。如果再多些炮,多些合理的安排,減緩炮管的損耗,那連成片的彈雨足以阻斷軍隊的前進方向。
就像現在,美國人在北薩斯喀徹溫河沿岸諸多要地的炮火似乎是永無休止的,連續響了一周,一直不曾停歇。
「這得多少炮彈啊?」眾多華夏軍人心中都浮現過這個念頭。
即使轟擊的密度不似決戰前的覆蓋式轟炸大,但那從沒有停歇過的炮聲和爆炸聲,也意味著消耗不會少。
「再調撥二十萬噸炮彈!」期間華夏的密電小組截獲了美國指揮部的一份電文,在經過後方的大型計算機破譯後,整理出來了美國人的一道指示,也側面顯示了美國人在加拿大戰場的彈藥消耗。
這個大約相當於前世華夏八年抗曰戰爭時期消耗的總彈藥量的數據,僅僅是美國人散佈在加拿大的多處防線在一周左右的消耗。
在孟享為美國人的這次揮金如土的大手筆咋舌的時候,也不得不感歎美國人的這種方式確實管用。
整整一周,華夏軍隊被阻擋於北薩斯喀徹溫河北岸,寸步未進。
華夏軍隊一路突進,靠的是坦克裝甲部隊以及空中力量的支持,遠征而來的炮火力量並不多。因為需要有充足的借口,以及行進的方便,所以除了隨隊的自行火炮外,那些牽引火炮裝備的不多。
那些曾經在阿拉斯加逞威的重炮,要麼停留在阿拉斯加,要麼還在南下的途中。
華夏軍隊從北方一路殺來,沿途多是荒野,攻堅的地方不多,需要重炮的地方不多,其他運送的物資又多,安排上倒是遲緩了些。一碰到盟軍的密集防禦,倒是真有些撓頭。
這一次華夏依靠裝甲大軍的突進,主要戰略目的是為了給美國人施壓,緩解歐洲的局勢。孟享也沒有做好強攻到底的準備,一發現美國人快速的加大了前方的防禦力度,他就不得不考慮美國人接下來可能的反擊。
從阿拉斯加起拖進的陣線已經夠長了。雖然孟享有自信在分基地的支援下,能抵擋住美國人的反攻,但若是能穩固後方,將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後方穩一穩,前方看一看再說!」孟享在和范種等人商討了半天後,決定了滯緩進攻腳步。
……華夏國內又調集了一百多萬軍隊順著遠東,向白令海峽前進。
北方的惡劣環境是行軍的最大敵人。在亞洲境內的還好說,過了白令海峽,補給點和輔助人員明顯減少,使得不斷有人凍傷甚至迷失道路凍死在荒野。
若不是行動之前,在軍隊中教授和宣傳到最基層的各種常識挽救了不少的姓命,服裝等後勤準備又比較充分,恐怕光是零下四五十度的持續低溫,就能讓華夏的大軍遭遇拿破侖和前世德國人的困境,徹底崩潰在冰雪世界中。
在未來有人統計過,從華夏的東北一路途徑遠東、白令海峽、阿拉斯加、加拿大一直到美國本土,征程超過一萬公里……
雖然一路上有各種機械車輛的輔助,但沿途的冰雪和低溫等種種艱難還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不過,華夏軍隊終於經受住了這段兩萬里冰雪長征的考驗,用非戰鬥死亡近萬人的犧牲,鑄造了未來一股不朽的軍魂,也用他們的戰靴踩出了一條橫貫亞洲和美洲大陸的陸地通道。
行進的華夏大軍不斷在亞美大陸之間蠕動,不斷把新鮮的戰鬥力和大量的物資輸送到美洲大陸,鞏固著這條通往戰鬥前線的前進之路。
……「我們不能再等了!華夏人已經來的夠多了。只要給他們時間,他們能把整個加拿大的所有城鎮都填滿。照這樣下去,我們即使勝利了,清除這些麻煩也需要很大的代價!」丘吉爾有些沉不住氣了。
雖然前線暫時阻擋住了華夏軍隊的快速突擊,但卻擋不住華夏軍隊的繼續湧入。
即使不知道踏足美洲的華夏軍隊人數,但偵察機上拍下的螞蟻搬家一樣一眼望不到邊的照片也是讓人頭皮發麻,要知道這樣的情景可能要蜿蜒上萬公里。
「就算一英里排二百個人,也足有百萬軍隊趕來。」這是最保守的估計,英國人那享譽全球的情報組織給出了三百萬的結論。
這恰恰和華夏初步計劃的人數差不多。
而這些人都是隨時可以變成殺戮機器的軍人,而一千二百來萬的加拿大青壯人口也不過這麼多。
丘吉爾根本不指望美國人能好事做到底,即使華夏戰敗,這些人也可能成為遺禍加拿大的定時炸彈。
「不能再讓華夏人過來了!」丘吉爾擔心過多到來的華夏人口甚至會把整個加拿大的土地擠占。華夏人在西伯利亞、東南亞,中東甚至在非洲的移民行動既證明了華夏人的野心,也證明了他們可以適應地球上的一切惡劣環境。
但要切斷這條遷移之路,難度很大,至少在白令海峽以西是沒辦法,只能靠從阿拉斯加以東的各處盟軍的反擊來斬斷美洲大陸的通道。
美國人的十萬門火炮的計劃不止是佈置在北薩斯喀徹溫河沿岸,在加拿大的沿海地區,以及和華夏佔領區交接的前線地區,甚至包括阿拉斯加的為佔領地區,這段時間都不斷的接收著美國後勤的火炮大禮包。
這十萬門火炮是針對所有的美洲北方防線而布設的,也不僅僅是為了防禦,最終目的是只為最後的反擊。
……「看一看情況再說,不是被動挨打!」孟享的指示到了前線不久,先鋒巨炮就聳立在了北薩斯喀徹溫河前線。
要一直給美國施壓,才能達到最終的戰略目的。
現在美國人雖然沒有抽調大軍回來,但華夏軍隊在美洲大陸的一路突進也鼓舞了德國人的士氣。加上老希大棒的揮舞,德國國內的情況稍有好轉。另一方面,華夏軍隊在美洲的行動,讓歐洲的加拿大軍隊和美[***]隊也多了一份牽掛,士氣稍有低落。
孟享不介意再接再厲,稍做一番掩飾,5門快速建成的先鋒巨炮就在最前線怒吼了起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