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警戒

第二卷揚帆,1938到1939 第893章 繼續拖延 文 / 大刀老猿

    「一切開始脫離我們的想像!」丘吉爾有些焦慮道。

    英國人在華夏並沒有受到熱情的招待,連戴高樂的法國人都不如。

    戴高樂現在連法國收復的希望都沒看到,更不用說那些殖民地了。對於法屬印度支那的歸屬,就連維希政府都閉口不談,更不用說戴高樂了。

    戴高樂現在還不是法國人的唯一選擇。

    他是在英國人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無論怎樣,背後支持他的英國人的烙印是甩不開的。

    本來他也有甩開英國人,向美國人傾斜的意向,但美國人卻早已另立山頭,扶植起了亨利-奧諾雷-吉羅。

    隨著美國人在北非的進展,亨利的勢力逐漸的壓過了他。

    偏偏這個時候不斷向美國人妥協的英國人無法給予他更多的支持,蘇俄人自顧不暇不用說,即使給了他支持,他都要考慮法國人的接受能力。隨著美國人在盟軍中的發言權越來越重,他在盟軍中獲得的支持也會越好越少,而打著解放法國的旗號,也不可能和軸心國牽掛的太多。

    為了擺脫困局,他只能向外尋求每一個機會。華夏在東方的崛起,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卻沒想受到了華夏人的禮遇比對支持他的英國人態度還要熱情,讓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至於華夏和德國的親密關係,戴高樂選擇性的暫時忽略了,畢竟華夏現在是有限中立,除了華夏在法國人印象中稍顯落後外,其他並不是太大的政治障礙。

    在孟享的世界佈局中,法國同樣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和英國人扶植戴高樂,美國人扶植亨利一樣,華夏也需要有自己的親華代言人。但現在華夏暗地裡扶植的那名代言人由於先天上地位較低的劣勢,暫時還無法和戴高樂和亨利爭奪。孟享不得不考慮準備後手。

    戴高樂的到來,不僅僅是因為孟享熟悉這位最後獲得勝利的法國未來總統。而且也給了華夏另一個選擇。

    就像後來的美國人一樣。

    那個可憐的亨利在49年死去的背後,不無美國人和戴高樂達成和解,在完成某些交易的情況下,拋棄了亨利的影子。

    相對於和維希政府勾連的密切的亨利。對之不是很熟悉的孟享並不看好,而且想從美國人手中奪食,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亨利最終獲得勝利,最終得利的只能是美國人。而在孟享所知的歷史上,戴高樂的崛起後,對英國人和美國人都不是很賣帳。

    即使便宜日暮遲遲的大英帝國,也比便宜正在暴露全球野心的美國人強。

    華夏還無力去控制歐洲。那麼鍥一根有獨立精神的法國公雞翎毛,讓歐洲統一不起來,不被別人操控,無疑更適合。

    戴高樂對於非歐勢力的支援更為樂意,而且華夏人需要的是法國的科技和文明,即使有對亞洲殖民地的訴求,也沒有對他們本土的掠奪和控制的貪婪**。

    兩者一拍即合。

    華夏和戴高樂一行人打得熱情,甚至讓從戴高樂身邊得來消息的英國人都吃味。

    不僅僅手中的殖民地被華夏人搶走。連扶植起來的棋子也要脫離掌控,英國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這個時候,美國人的態度開始曖昧。自然讓英國人更著急。

    相對於華夏人的勢力局限在亞洲,美國人的強勢,更讓英國人忌憚。

    英國人據島坐視歐洲的潮起潮落,打擊任何一個可能會在歐洲大陸上稱王稱霸的國家。合縱連橫的手段,極為高明。但美國人卻在他們鞭長莫及的美洲崛起了。現在又殺回來,企圖沾染歐洲。

    現在依舊很高傲的英國需要美國的支持,但也不會坐視美國人稱霸歐洲,威脅到英國稱霸的根本,導致大英帝國徹底沒落。

    起來,現在除了在澳洲。華夏讓英國人很難堪外,在其他方面並沒有更多的刺激英國人。

    現在華夏佔據了法屬印度支那,但對英國人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干預的不多。

    華夏攻佔了大半個蘇門答臘島,這是荷蘭人的。華夏佔據的大部分加裡曼丹島,也是以前荷蘭人的地盤,英國人佔據的北部地區加上那些油田。還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即使孫立人在西部攻勢猛烈,也主要是針對半獨立的泰國。而華夏佔據的緬甸北部,也因為早先英國人邀請重慶政府遠征軍進入的時候,就打下了不錯的關係,在曼德勒還有英軍在駐守,並不算華夏的獨佔。即使是馬來亞地區,也是華人武裝為主佔領的,最精華的新加坡還在日本人手中。

    可以說,在東南亞,日本人對英國的威脅更大。

    而且,日本人還佔著一半印度,相對於澳洲而言,此時的印度帶給英國人的財富更多一些。

    英國人在亞洲的兩大戰略要地,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中東,所面對的威脅一個是日本,一個是美國,也好像不沾華夏人什麼事情。

    不過,老牌大英帝國看出了華夏的未來威脅,才一個勁的佈局要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但那個只是未來的威脅,眼下的威脅是德國人和日本人,稍遠一點的是美國人的進逼。為了不把華夏人推向德國人,為了讓華夏人繼續消耗日本人,英國人還不想和華夏人撕破臉。

    所以他們才一個勁的挑唆美國人,藉著澳洲的由頭來找華夏人的麻煩,把華夏和美國拖入一場爭鬥,一箭雙鵰的解決未來的所有麻煩。

    但美國人也不傻,選擇了等待。趕來華夏不過是為了防止華夏靠向德國,以及借此敲打華夏獲得更多的好處。

    或許在中南半島和澳洲,華夏的陸軍發揮的作用更大,而在太平洋上,海軍才是決定性的軍種。

    同樣是海洋強國的美國,已經意識到,或許他們得不到澳洲,但只要他們控制了太平洋,就控制了未來。

    面對海軍力量依舊強勁的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利益沒法互相妥協,最終只能靠戰爭的暴力來解決。

    在這次孟享的婚禮上,難得湊齊那麼多的大佬。接下來,不止是他們和華夏之間的商談。甚至他們之間也在不斷地勾連來往。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大佬們和他們離開後留下的助手們談成了一筆筆的協定,密集程度致使孟享的大婚期在後世的歷史書中不斷的被提起。

    不過,在利益的爭奪下,背後談崩的更多。

    日美不要可調和的矛盾使得他們之間談崩。

    日本人佔據的英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也同樣是目前日本人財富的最大掠奪地。雙方也談崩。

    在華夏對德國人暗地里許諾後,日德關係也陷入冷淡。

    日本在澳洲等地的失利,使得很多人已經對它的前景不怎麼看好。

    甚至連蘇俄也趁機和日本探討了一下華夏人至今沒有收回的庫頁島的問題。

    考慮到要歸還華夏那些被割讓土地,在蘇俄人的默許下,日本人已經佔領了全部的庫頁島。這就是為了把華夏人的怒火牽向日本,為像現在這樣,留一個可以再收回的機會。

    蘇俄人不甘心徹底失去東方,只要度過了歐洲的危局,他們還要向東方伸手,提前佈局就是必然。在遠東被華夏移民擠得沒了安身之所的蘇俄人自然考慮到日本人這裡。

    結果最終日本人憋著一肚子氣提前回去了。差不多一起離開的還有赫魯曉夫。

    他的任務沒有失敗,孟享掏空了蘇俄人所有的禮物後,也給了短時間內不會攻擊蘇俄人的承諾。

    光有承諾是不夠的,但華夏在北方兵力的收縮卻是在很明顯的。

    北方的低溫極寒氣候,讓駐紮在那裡的華夏國防軍費用劇增。

    雖然孟享有足夠的小金庫,但孟享也不想破壞軍費開支向政府財政過渡的良性循環。

    借助著蘇俄人的請求,華夏趁機撤銷了一些極端惡劣地區的駐軍,縮減開支。

    在華夏有意無意的透漏下,很多勢力都得到了華夏要致力於開發已經佔領的殖民地,短時間內沒有再向外攻擊的意圖。雖然不一定全信,但得到了西伯利亞和澳洲後,華夏向外擴張的腳步在放緩。最近華夏國內議會對龐大軍費開支的爭議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還是有一定的可能。

    至少蘇俄人已經感覺到了,但他們此時顧不得趁東方虛弱而趁火打劫,因為在歐洲,德國人在極寒天氣到來前,再次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攻勢之猛烈,使得赫魯曉夫不得不提前返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