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歷史神話演義

龍騰世紀 洪荒歷史神話演義 第十四章袁福通反1 文 / 謎焰

.    第十四章伐袁福通一

    晁田在山中逃了一會,不見有人追趕方才鬆了口氣,一屁股坐在地上歇息起來。

    「將軍是何人?為何在此山中歇息?」一聲突兀的問詢嚇得晁田一躍而起,見面前站著一個十多歲的小道童,這才拍了拍胸口,道:「你這道人好生無禮。我乃大商上將晁田,因追殺叛逆黃飛虎,才在此暫歇。這與你何干?」

    「呵呵,原來你就是來擒我父親的商將。既然碰上了,正好拿你作見面禮去見我父。」小道童正是飛虎的長子黃天化。他奉老師清虛道德真君的吩咐,前來救家人,行經此山巧遇晁田,此刻是喜笑顏開。

    晁田卻是勃然大怒:「黃口小兒,也敢狂言。」仗劍就攻。

    天化持莫邪寶劍一撩,就把晁田的青銅劍削成兩斷,又閃電一劍逼在晁田的頸項,嘻嘻笑道:「你若乖乖的聽話,跟我去西岐,我就暫時不殺你,若敢說半個不字,我就……」

    晁田呆了一會兒,才沮喪地棄了斷劍,道:「我跟道長走。」二人復又趕往西岐。

    黃飛虎投了大周,被姬發封為開國武成王。

    姜子牙正設宴款待黃家一門及李靖等,軍丁來報:「丞相,府外有一小道童自稱是武成王的長子黃天化,擒了商將晁田求見。」

    姜子牙看了一眼黃飛虎,飛虎點頭道:「我確有一子名天化,只是他在三歲時就失蹤了。」

    子牙聞言吩咐道:「請來。」

    天化和父親等見面相認,又去了西岐的新家拜見了母親,惹得王妃賈氏好一通傷心。一家人團圓後,天化還要回青峰山接著修行,不得不與家人灑淚而別。

    太虛鏡前的龍吉總算看完了這場戲。

    得了黃家和李靖及三岳的強助,西岐軍勢力大漲。

    子牙香湯沐浴一番,借土遁回了崑崙山玉虛宮,拜見元始天尊。這是他離開後的第一次回山。

    元始天尊把封神榜給了子牙,言明他是此次封神大劫的主持者,命其在西岐山建造封神台,率周兵伐紂。子牙回去時,在東海收柏鑒也就是往日的紅雲老祖,在西岐山招五路神起封神台。

    與封神演義不同的是,子牙下山時,他遇到的申公豹雖然心懷嫉妒,但卻沒有害子牙,反而告訴子牙:「我奉師命下山,廣結天下修士,會請來三山五嶽的異士助你伐商成就大功。」子牙拜謝。封神大戰終於徹底拉開戰幕。

    沒了申公豹的擾亂,該不會有大商的三十六伐,子牙的七死三災了吧?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一世界畢竟不是封神演義中的世界。因申公豹請來能人相助,擴大了戰況,前程坎坷的姜子牙不但三十六伐、七死三災一樣不少,交戰的慘烈和傷亡程度更甚。

    立千秋偉業要拼盡智勇,歷盡千難萬險才得大成,這在封神世界中也不會例外。

    在盤古洪荒生存了億萬年了,鄭紫靈看得十分明白:神仙和凡人不一樣,所爭的不是金錢美女帥男愛情和榮華富貴,而是權利——生存權和統治權。神仙界沒有法律的制約,只有因果報應,處處以實力說話。殘酷的殺戮隨時都會發生。實力低下意味著生命沒有保障,要想活命和有尊嚴,活著就要時時拚搏。聖人雖然能不死不滅,但是修為低的就要看別的聖人的臉色,受別的聖人的壓制,對事務沒有話語權。

    封神大戰其形式就如同《三國演義》中的三國。強盛的截教好比強大的魏國。闡教好比是有數位殺傷力強大的大將的蜀國。而西方教就好比是善於渾水摸魚的吳國,聯合了闡教但卻對闡截兩邊都算計。

    《三國》中三國最後是誰也沒有勝利,沉甸甸的果實被西晉的司馬氏獲得了。鄭紫靈要做的是司馬氏,要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黃雀,不,是黃雀背後的雄鷹。他要從三方聖人的角逐中為蒼生謀利,力爭一勞永逸。

    活了兩世的鄭紫靈想得十分透徹,明白分權和制衡是公平公正的保證。

    針對天帝和聖人,他早想好了封神大戰的目的:那就是趁此良機削弱闡、截二教的勢力;讓元始天尊失去對天庭的控制力,退歸三十三天外;

    送一身殺伐之氣,滿懷爭勝之念,並無真正慈悲心腸的西方教骨幹弟子入輪迴,轉生為人,體驗人生百態,鍛煉好心性。他們再歸佛門時就能真正從真善美的角度出發,行大慈悲善舉。

    佛追求的是人道而不是天道,不為人何以成佛?人族還有句名言:「實踐出真知。」欲行人道先學作人,欲學作人就先作人。

    事實上,佛教也有「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和「沒有在人間作過人,修過道,不能成佛」的說法。

    鄭紫靈要利用神仙殺劫毀去西方教弟子的肉身,讓他們投胎人族歷練,這是在助他們得正果修成大慈悲。

    設立六御制衡昊天大帝的權力,使他不能隨意按自己的心意為所欲為。

    當然,鄭紫靈要靠趙公明來完成對封神的部分謀劃。他不能把這些全部都告訴趙公明。紫靈對趙公明太瞭解了,自己的這一大舅子太重哥們義氣,若是讓他知道了真相,必會顧慮重重,不能盡心幫助自己達到目的。

    此外,從天地生成那時起,親眼見到了強橫的太古三類和巫妖二族的先後隕落,掌一線生機的鄭紫靈就有個困惑:「凡是高等智慧生靈就分派別,就有**,而**是爭鬥殺戮和破壞的根本原因。資源總是有限的,而**是無限的。那麼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怎樣才能消除殺戮和破壞呢?人類又如何能做為天地的主角並且長久地存在下去呢?我掌至高法則又該怎麼做?」

    他希望自己能在這次全身心參與的大劫中得到答案。

    北方的袁福通率領七十二路小諸侯造反,兵不過十萬,能征慣戰的將軍不過十幾員,從表面上看,與擁兵百萬強大無比的大商來說實在是不自量力,螳臂當車。他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有西方教的神仙在背後支持他。

    自從二教三商定下了封神榜,西方二聖意識到,這次神仙大劫正是西方教崛起的機會,立即加大了對大商北方的傳教力度。此前,西方教就安排了一些弟子在玄門不重視的苦寒之地北方秘密傳教,歷經多年已有了一此根基。

    現在大劫已至,玄門三清無暇它顧,西方二聖為了進一步擴展本教的傳教地域,就遣得力弟子大元帥明王帶領教下的妖族弟子去了北地,唆使在北方頗有名望的諸侯王袁福通領頭造反。野心勃勃的袁福通得此強助,哪能不反。

    聞仲不知道這些內情,剛開始有些輕敵,和叛軍一戰被殺得大敗而退,損兵折將。這是他下山入朝為將獨掌兵權以來的首次大敗。

    聞仲吃了大虧,心驚不已,「怪不得那小兒袁福通敢造反。原來他有如此強大的仙人相助。」

    聞仲雖然有金仙中階的修為,有靈寶雌雄蛟龍金鞭,戰力不俗。但對方營中的仙將眾多,這不是凡將能對付的。為首的道人更是法力精深。聞仲仗著金鞭之利勉強能和對方戰個平手,想打敗叛軍實在是無望。

    交戰了幾個月,商軍一退再退,最後不得不在城池中死死防守。叛軍中的仙將不屑於打殺凡人,沒有施仙法入城中征戰,商軍這才得以苟延殘喘。

    失了大片領土,主動討伐成了完全被動的防守,在絕對的勢力面前,聞仲雖然熟讀兵書,善能用計,統兵有方,現在卻無計可施,束手無策,急得在府中團團亂轉。

    無極島凌虛寶殿內,火隧真人正在向老師匯報大商北方的戰事。他現在主要負責代鄭紫靈觀察封神大戰事宜。

    西王母已經把那能察地星、地冥星和盤古星三界的太虛鏡設在了無極宮中。地星上的戰況能通過它反應得一清二楚。

    「老師,那地星北方的袁福通造反,得了許多煉氣士相助。以弟子觀之,這些煉氣士應該是西方教的弟子。為首者有金仙上階巔峰修為,其餘的都是妖仙。聞仲的法力不及那為首者,手下的將領也抵不住妖仙。大商軍現在困守城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如此下去必會全軍覆沒。聞仲也有身殞之險。所以弟子來請老師定奪。」

    鄭紫靈聞言掃了下界北方一眼,略一思索,微微笑道:「西方二聖真是好心機好手段。他們這是想渾水摸魚呀!大劫來臨,玄門截教的弟子得通天教主的提示,修為精深的大多已閉關修行,不能潛心修行的都是封神榜上的有名者,但不受邀請也不會多管凡塵世事。元始天尊和西方二聖已有密謀,闡教弟子也不會在此關頭對付西方教。老子只有一個弟子,平時的瑣事要靠闡截兩教的幫忙。他自然不會管這些小事。這樣一來,西方教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如此說來,聞仲的處境就危險了。難道說就讓西方教的謀劃得逞?從法戒東遊傳法以來,得我三師兄的提示,西方教的教義有了少許改變,但主詣仍然是度己避世,為的是拉人入教壯大西方教的勢力。弟子以為應該阻止一下。」

    「呵呵呵,火隧,你說得不錯。此時不到西方教大興的時候。西方二聖所宣講的小乘教法太狹隘。待度人的大乘教法出現,那時才是佛法大興的時候。這樣吧,我們先請公明安排些截教弟子去助聞仲。一戰後,西方二聖必然再添得力人手助戰。那時你安排金甲四神去會一會他們,如若人手不夠,也可派袁奇和袁和參戰。」

    火隧真人得法旨,出了無極宮,騎上靈光逐日獸,騰空直飛地星峨嵋山羅浮洞。那獸不虧是神獸,飛行極快,不久就到了。

    公明正在給兩個弟子講道,見火隧真人來了,知道他必有要事,連忙停了講道,讓弟子下去自己修行。

    「西方教欲霸地星北方,唆使七十二路諸侯造反,派了大批弟子參戰。那商朝太師聞仲兵困城中岌岌可危。貧道此來是奉了老師的法旨,要請道友速遣同門相助,不能遲延啊。」真人喝了口仙酒,催促趙公明道。

    公明聞言,怒道:「這西方二聖真是無恥之尤。真人放心,此事本就該我玄門截教去管。貧道這就去請同門相助。」二仙一同起身出了洞府。火隧真人回了無極島。趙公明則喚來騶虞神虎,飛身騎上急急趕往金鏊島,和多寶等商議。

    「竟有此事?」多寶道人微皺眉頭。通天教主的另三大嫡傳弟子聽了趙公明的話,也瞪起了眼。

    金靈聖母恨恨地道:「西方教這是在趁火打劫,我們斷不能讓其陰謀得逞。」

    無當聖母和龜靈聖母也點頭贊同。

    當下,他們各遣童子分請教內的普通弟子。百萬同門,找幾個人太容易,一聲招呼不久就聚了幾百位,一起趕往北方。

    聞仲正在那發愁,只聽天空中傳來一陣大笑聲,隨即降下了截教眾仙。

    聞仲交遊廣闊,認識不少同門,這其中就有不少是他熟識的。來者不是敵人而是同門,聞仲放鬆了神經,長出了一口氣,喜洋洋地接他們入內款待。

    此前,他也想去請同門相助,卻不敢脫身。若是他走了,只怕這十幾萬大軍頃刻之間就化為了灰灰。

    「諸位道友能不畏艱險前來相助,聞仲不盛感激涕零。只是諸位如何……」

    「聞道友,我等是奉了大師兄多寶、外門大師兄趙公明等五位嫡傳上仙的命令來的。聞道友為我截教的興旺發達在凡塵為官,我等好生敬佩。如今道友有難,我們不知則已,知道了怎能不來?這次定要把西方教弟子殺個人仰馬翻,讓他們再不敢輕觸我截教的權威。」一位大鬍子道人不等聞仲說完,心知其意,高聲道。諸仙也都點頭。

    聞仲聞言,心情振奮,起身給同門施了一禮,道:「我截教上下齊心,本教何愁不能興盛。待來日好好教訓西方教一番。諸位道友請舉杯共飲。聞仲在此多謝了。」

    第二天,商軍在困守半年後,第一次主動出戰。袁福通得報不驚反喜,立即下令迎敵。

    他這些日子對西方教的弟子甚是不滿。打仗就是殺人,還講什麼規矩?說什麼不能亂殺凡人,恐惹因果。他們殺的人還少了?真是假慈悲。

    正在一座軍帳中打坐修行的大元帥明王聽見戰鼓響,問身邊的童子怎麼回事。童子出去弄明白了情況,報告了他。明王覺得此事有異,立即起身招呼同門迎戰。

    兩軍對壘,憋了一肚子氣的聞仲立即揮軍衝殺過去。

    截教弟子騎著凶獸衝進叛軍中,嚇得叛軍四散奔逃。他們很快就殺透了叛軍陣營,正遇著剛出轅門的西方教弟子。

    對方展開一場混戰。截教弟子死了不少,但他們人數多,幾個對付一個,漸漸地把西方教的妖族弟子殺光了。死者的真靈大多都上了封神榜,日後做了辰君、天兵小將等。

    大元帥明王正和聞仲惡鬥。聞仲那兩根上古早期蛟龍所化的金鞭起在空中,雌雄不定,或起或落,萬難對付。數次交手,聞仲都是靠著此鞭才能纏住修為高過他的對手。

    截教眾仙沒有了對手,見那大元帥明王神通廣大,聞仲處在了下風,都圍過來合攻。

    可憐那大羅金仙大元帥明王雖然修為精深,有三頭六臂神通,戰力強大,但被上百個截教弟子圍在核心,四面八方天地都有仙在阻擋和亂打,幾次想逃走卻不能得脫,手忙腳亂之際,終被聞仲的雌雄金鞭先後重擊了兩下,受了重傷跌落塵埃,不等他起身,又有幾十件兵器已打、砸、砍、刺在他身上,頃刻之間就成了一團肉泥。真靈到了封神榜卻被鄭紫靈囑咐過的柏鑒擋住,又轉入了輪迴,轉世投胎去了。

    那袁福通甚是刁滑,早先一見一大群神仙把自己的大軍衝開了,知道形勢不妙,立即撇開西方教弟子斷後,帶領眾諸侯逃之夭夭了。

    聞仲當時顧不得他,等打敗了西方教弟子後,才率軍把失地又逐一收回。

    大元帥明王死了。接引和准提立即知道了。二聖十分驚詫,「截教的組織極其鬆散,沒有一級級的明確領導,近百萬弟子互不相屬,為何在大劫中能如此快速地反應?為何他們能聚一大批仙,不顧上榜之厄,要去北方參戰?」

    當務之急是速遣援兵扶助袁福通,否則這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二聖一商議,准提安排了十八位精英弟子率領八百位同門,趕赴北方參戰,同時吩咐檀那婆、婆由、伐由、毗濕奴四位上階金仙隨時準備參戰。

    那十八位精英弟子在後世人間可是赫赫有名,是佛門的重要護法。他們分別是:托塔羅漢、探手羅漢、過江羅江、芭蕉羅漢、靜座羅漢、騎象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舉缽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開心羅漢、喜慶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伏虎羅漢、沉思羅漢和坐鹿羅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