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歷史神話演義

龍騰世紀 惡龍煞鳳爭洪荒 第二十四章三霄聽道紫霄宮 文 / 謎焰

.    第二十四章三霄聽道紫霄宮

    聰慧的雲霄覺出了紫晶體的異狀,連忙問:「老師,有什麼我們可以效勞的,請吩咐,雲霄定拼盡生命去做。」鄭紫靈聽了這話心中多少有了點曖意,招來眾人,神識吩咐三霄百年後去紫霄宮聽道,公明留在島上管理眾禽獸。

    這並不是鄭紫靈要誤趙公明的道,而是公明根本進不了崑崙山東頂。鴻鈞不是說「有緣者」來聽講。他的道那是那麼容易就能聽到的,山頂大陣只放以後影響洪荒世界的頂尖人物進去,餘者找都找不到東頂在哪,還聽個屁道。

    好好安撫了趙公明一番,公明也不懷疑有什麼不妥,他絕對相信鄭紫靈,這是經漫長歲月形成的無比信賴。這讓鄭紫靈心中感動,暗下決心,自己一定好好活著,為了這些自己所關心也依賴自己的人也要好好活著,只要有一絲希望,那怕是違了天道,自己也要保護好這有情有義的公明兄妹的安全,讓他們永遠好好活在一起。

    其實,鄭紫靈有一點不知道的是:那些有資格去聽道的大神通者都聽道了鴻鈞要講道的事,而另一些則只聽到了他成了聖人。後者如十二祖巫,陸壓、天瑤、趙公明等。

    那公明見自己的三個妹妹聽道了鴻鈞要講道辶言,自己卻聽不到,自然明白自己與鴻鈞無緣,心中雖覺遺憾,但也不沮喪,覺得定是那鴻鈞聖人知他道心不夠堅定,才不收他。趙公明真心為三個心愛的妹妹有如此大福緣而高興。天地間第一聖人的弟子,將來的成就也必定不凡。自此,他也下定決心在島上好好修道,全力提升修為,將來別給妹妹們丟面子。

    百年時間對修行者來說並不漫長,轉眼已到了鴻鈞開講辶期。三霄依鄭紫靈辶言,低調行事,三姐妹戴上了大姐雲霄做的面具,遮掩與眾不同的容貌,也不乘三神禽,騰雲駕霧趕往紫霄宮所在地崑崙山東頂。

    紫霄宮有兩位十二三歲樣貌的童子在門口接待聽道客。男童子自然是昊天,長得丰神俊秀。女童子名叫元卿,長得美麗端莊。二人此時只有真仙上階修為,本領低微,自然不被這些洪荒中的有數的大神通者關注。

    男仙們都對兩個童子視而不見,個個昂首闊步地進了宮。女媧娘娘倒是衝他們倆略一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唯有最晚來的三霄娘娘低聲問了他們的名字,然後把帶來的一葫蘆五行果和黃中李給了他們,並鼓勵二人好好修行,說二人以後必大有作為。這是鄭紫靈吩咐三霄這樣做的。三霄雖然不明白老師為何會對兩位童子這麼看重,但她們相信老師的安排必有道理,當然不敢怠慢,認真地去做了。

    此時的昊天二人僅僅是個伺候鴻鈞的小童子,地位低下卑賤,除了主人是天地間的第一位聖人外,再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兩個小傢伙跟隨道祖遊歷洪荒多年,見識也算不凡。他們忙完了接待,在無人處偷偷打開葫蘆一看,頓時既驚喜又感激。那極品靈果發出誘人的異香,只是聞一聞就神清氣爽。兩個小傢伙從此時起就對三霄有了好感。

    隱在深宮的鴻鈞對每一位聽道客都仔細地觀察。他看到三霄娘娘的舉動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輕捋雪白的鬍鬚,臉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最後,他掃了無極島一眼,臉上隱隱約約地浮現了一絲笑意。

    能在這聽道的大神通者果然不多,不過三十多個。三姐妹悄悄地進入又悄悄地在最後一排坐下,並不引人注意。

    坐在最前排的自然是三清、女媧、接引道人、准提道人這六位天定的聖人,第二排的是帝俊、太一、鯤鵬、伏羲、鎮元子、紅雲老祖六位;第三排是冥河老祖、燃燈道人、金機子、太微真人、陸機真人和左瑤姬娘娘;第四排是通靈、通寶兩兄弟,明因、明果、明智和**四兄弟,共六位。第五排是靈威仰、通班元氏、白招拒、葉光紀、赤熛怒、黎山老母六位。最後就是三霄姐妹了。

    眾人都默不作聲,靜靜地地等待,心中都在猜測那聖人是什麼樣子。未幾,台上突兀地現出一位鬚髮皆白的道者。老道在台上慢慢坐好,立時產生一股無邊的威壓,台下的眾人雖有自負的大神通,卻不能有絲毫抗拒。

    大家吃了一驚,在坐的都是自負的大能,可誰也沒發現這道人是怎麼出現得,更不能抵擋這威勢。「這難道就是聖人辶能?聖人果然不可侵犯。能夠在此聽聖人講道,自己可是福緣不淺。」見識了聖人的能耐,眾人又驚又喜,立馬老老實實地坐正坐直,連頑皮的小蘿莉碧霄也不禁再直了直腰背,一示對道祖的尊敬。

    那道人慢慢地掃了眾人一眼,然後輕點了下頭道:「我為天道所定道祖,當教化眾生。爾等皆是根性上佳,洪荒有數辶人,今日聽我大道真言,日後造化洪荒,不可或忘,切記。」說完就開始講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智慧生靈亦大。域中有大,而智慧生靈居其一焉。智慧生靈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夫道,有情有信,旡為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得道者以挈天地;以襲氣母;終古不忒;終古不息;以游大川;以處大山;以登雲天;以處玄官;立乎北極;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