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催眠術(hypnotism,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並能夠產生神奇效應的一種法術。
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駕駛員長途駕駛,單調的汽車馬達聲會誘發催眠狀態容易發生事故,所以在修築公路時會在路旁設置一些醒目的標誌,或者有意識地將公路築成彎道,避免誘發公路催眠。
長途乘車旅行也是同樣。長途旅行中單調、刻板的車輪轉動聲也會成為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則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
在中國,可以說催眠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古代的祝由術,宗教中的一些儀式,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催眠的例子也多不勝數,有的人被催眠後甚至能回憶起上一世的經歷。
而歷史上最厲害的催眠記載卻是在德國,那就是著名的漢梅林吹笛人。800年前的一個德國小鎮突然出現了很多老鼠,帶來無盡的夢魘,於是鎮長貼出告示,承諾給能趕走那些老鼠的人一筆豐厚的獎賞。
不久後,在一個有月亮的晚上,來了一個穿著斑衣的人,他服裝的花色古怪、腰上插著笛子,他說他能清除老鼠,但要收一筆酬勞。小城的居民說,只要能趕走老鼠,付他五十倍的酬勞都行。
斑衣吹笛人拿出笛子,吹起輕柔曲調,所有老鼠紛紛從溝裡、,房裡櫃下、床底湧了出來。他一邊吹著笛子,一邊往城外走,而老鼠們便排成長列跟著他的後面。吹笛人走到河邊,繼續吹著笛子,老鼠一批接著一批跳逃河裡,全部被河水沖走了。
可當吹笛人回去領賞。鎮長和人們卻反悔了,他們認為他只不過吹吹笛子,沒花什麼力氣,所以拒絕付出賞金。吹笛人笑了笑,一句話也沒說,默默離開小鎮。
又是一個明月高懸的寧靜夜晚,家家安睡。笛聲再次響起,而這一回,每家每戶的孩子,就像那些老鼠一樣,全都從床上爬起來,都從家裡跑到路上,跳著舞,跟在斑衣吹笛人的身後,無論父母們如何的呼喚、攔阻,都不回頭。
斑衣人一邊吹著笛,一邊往山上走去,所有小孩跟在他身後,走著走著,月光漸漸被雲擋住,吹笛人和小孩越走越遠,最後全部消失在山裡面。
只有一個孩子例外,他怎麼奔跑也跟不上其它的孩子,跟不上那個吹笛人的步伐,他只能孤獨地站在月光下朝著遠方放聲痛哭……
這件事情在歐洲歷史上真實發生過,很多文學作品都對這件事進行了創作,比如英國童話詩《花衣吹笛人》,再比如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奈創作的畫作《吹笛子的少年》。
斑衣人的催眠術不但可以對動物催眠,還可以有選擇的對人進行催眠,而他的催眠工具僅僅是一根笛子。他放棄了視覺和聲覺的配合,單用聲音來進行催眠,不得不說他的催眠術進入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這就是最厲害的催眠嗎?還是有比他更厲害的催眠術而不被人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