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一清一塊聯袂出宮的時候,徐勳見其一副神采飛揚的表惰,不覺又想起此前楊一清在御前侃侃而談一說就是大半個時辰的暢快。將陝西附近那甘肅寧夏延綏三邊的山河地理信手拈來的那份從容,從馬政到民事到軍務到茶馬互市的條條貫通,從人事到撫民再到屯田的悉數周全……饒是他對楊一清的印象原本就極好,這一次又提高了三分。
這會兒快到西安門,安步當車的楊一清突然停住步子,對徐勳拱了拱手道:「能像今天這樣盡情奏對一次,乃是我多年夙願,多虧了借徐大人的光。」
「楊都堂哪裡話,若不是你文武兼通,就算這機會從天上掉下來,那還不是白搭?至於之前皇上所說遭人彈劾的事,你也不必放在心上。不遭彈劾是庸臣,就是如今內閣的閣老們和六部的尚書們,也時不時會挨些明槍暗箭,更不要說你了。皇上對都察院一直頗有微詞,藉著此次的機會整肅一二也未必可知,楊都堂原本就是左副都御史,到時就更名正言順了。」
楊一清好歹也是幾十年官當下來了,這麼明顯的弦外之音又怎麼會聽不出來,愕然之餘卻不免也是怦然心動。
他雖不入翰林,可丁憂後授官便是中書舍人,在中樞誥敕房制敕房數年,可之後就不知道得罪了那位閣老被外放了出來,後來甚至一度被打發到南京任太常寺卿,可終究是從正四品熬到了正三品。接下來接了個督理陝西馬政的名頭,掛著左副都御史的品銜在陝西一呆又是四五年,哪怕他上書極多,可彷彿就此被人遺忘了一般。想來這也很正常,正三品到正二品之間的坎是官場上最難越過的一條天塹,多少先輩都是在正三品黯然致仕。
尚書正二品,侍郎正三品;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卻都是正三品。這一個品級要躍過去之後即便不能入閣拜相,可至少就是執掌一部亦是都察院,同樣能夠大權在握。十數年寒窗苦讀,數十年官場沉浮,不就是為了一展胸中宏圖?
以楊一清的城府,自然不會當面失態聲音卻不免有些乾澀。可是,在西安門和徐勳揖別上馬之際,他猶豫了再猶豫,終究是低聲說道:「皇上垂青,徐大人一片好意,我本不該說什麼矯情的話。
但這次小王子雖然被打疼了,可接下來北邊必定是好一番風雲變色,我實在放心不下陝西那三邊……這次宣府遭襲,曾經有人提議過設宣大總制可最後不了了之。接下來虜寇犯宣大的可能性不大,可陝西那邊卻是說不准了。倘若可能,還請徐大人勸諫皇上重設延綏寧夏甘肅三邊總制,我願意挑這大梁。」
看著楊一清那堅決的表情,徐勳心裡一時五味雜陳。要說從之前和楊一清的大軍會合開始就一直在做鋪墊打基礎,乃至於凱旋回大同,又一路和人同行回京,引薦給朱厚照,無非是希望在那些老人們牢牢掌握的朝堂上紮下一根夠份量的釘子。然而,朱厚照也有此意,那些大太監們都願意配合,楊一清分明也心動了此時卻偏偏說出了這番話來。
沉默良久徐勳卻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楊都堂好漢子!」
楊一清不料徐勳在默然良久之後,竟是如此盛讚自己他不禁露出了幾分豪情來:「男子漢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只是不想多年心血半途而廢。再給我一年半載,我定當還朝廷一個固若金湯的陝西!」
「好,楊都堂既是有此意,那我便一定設法成全。」
楊一清只覺得一直不甚踏實的心終於落到了實處,當即笑了:「多謝徐大人!」
自從來到京城,徐勳見慣詭譎機變,可也著實交了幾個朋友,但要說讓他真正生出敬意的,楊一清卻還得算是頭一個。此時目送人上馬,他忍不住佇立久久不動,一直到身後有人相喚,他才回過頭來,認出是司禮監寫字孫彬。
「徐大人。」
短短一年多功夫,孫彬實在沒想到,曾經以為不值一提的小角色,現如今已經成了名動一時的大人物。因而,他不用刻意去做,便是一副十萬分恭敬的表情。一絲不苟行禮之後,他便滿臉堆笑地說:「徐大人,蕭公公如今在什剎海邊上的si宅,說是讓小的引您去見一面。」
「孫公公來得正好,我原本就想去那兒看看,正躊躇是否方便。既如此,你就帶路吧。」
再次踏入蕭敬的si宅,徐勳再看那些花草盆栽一畝三分地時,自然不會像從前那樣驚詫莫名心中忐忑了。真正居於高位的,每一處細節都會被人當成謎團掰碎了仔仔細細思量其實說穿了不過是習慣使然罷了。只是在進了屋子之後,見又驚又喜的瑞生快步迎上前,二話不說就要跪下磕頭,他立刻伸出手去一把將小傢伙拖了起來。
「又磕頭,在宮裡都快成磕頭蟲了,還沒有磕夠?」
「才沒有呢,我跟著蕭公公,幾乎不用對別人磕頭!」
見小傢伙竟是把自己的玩笑話當真了,徐勳不覺莞爾,隨手從腰裡掏出一個東西丟了過去。眼看瑞生手忙腳亂接過了,他便笑道:「這是這次打仗時候的戰利品,不值幾個錢,就是我看這刀柄是木頭雕的,刀鞘也是上好的皮子,手工不錯,想著給你帶一把回來把玩,就是留著防身也好。」
「給……給我的?」
瑞生結結巴巴問了這麼一句,見徐勳點頭,他立刻歡天喜地二話不說直接揣進了懷裡,一連聲的多謝少爺,旋即又彷彿生怕徐勳反悔似的,一溜煙就衝出了屋子。面對這光景,徐勳這送東西的反而有些愣神了,老半晌才回頭去ang上斜倚著的蕭敬,見老太監滿臉是笑,他不禁尷尬地乾笑道:「還以為他跟了蕭公公這麼久,人老成了,誰知道還是這樣沉不住氣。」
「這也沒什麼,又不是誰都像你,左一個主意右一個點子,只要給個機會就能大放異彩。」蕭敬似笑非笑地說了一句,見徐勳面色如常,自己搬了個錦杌在床前坐下,他就直截了當地說道,「不過,這孩子實心眼,咱家說要上書辭了司禮監掌印,可他倒好,竟說要跟著來服侍咱家這把老骨頭。他雖然沒上過內書堂,但咱家的面子送了他進去學兩年也使得,出來之後,就可以順順當當補一個司禮監寫字。」
「蕭公公好意我心領了,只是我當初送他入宮,是因為他身份暴lu,留在南京已經不成了,再加上蕭公公又要他,所以我才答應了,並不指望他真的能到什麼位置。現如今蕭公公既是要請辭,那就索性帶著他在身邊吧,他這性子在宮裡,我還擔心他被吃得骨頭都不剩蕭敬一直留心徐勳的表情,見他說得坦然,想想瑞生果真是如徐勳所說一般,他頓時莞爾,但沉吟片刻,他就開口說道:「雖則如此,但你想想,你是外官,縱使皇上寵信,終究不可能日日時時身在皇上身邊,這次出去是你兵行險招所以才快,要真是耗三五個月,甚至一年半載,再加上新鮮感一去,你就能保證皇上一直對你深信不疑?不是咱家誇口,瑞生也就是在親近人面前這般做派,在司禮監的時候倒還穩重,他這性子再加上那一手本事,內書堂不去,就放在皇上身邊做個答應,決計招人喜歡,不用跟著咱家這老骨頭浪費人才。」
徐勳本以為蕭敬此次所謂的中暑乃是以退為進,順便也是試探一下他的反應,卻不料這個在宮中叱吒風雲好些年的大是真的打算退了。一瞬間的愕然過後,他不禁皺了皺眉道:「蕭公公,我不妨說一句實話。我和瑞生雖是主僕,但打心裡說,我是拿他當成弟弟一般。皇上身邊的幾位公公和我都算交情不錯,而瑞生那性子我最知道,去皇上身邊風險太大。」
「若是咱家一定要他去呢?」蕭敬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一字一句地說,「咱家也不怕告訴你,咱家在宮裡的那些班底,全都一字不漏告訴他了。只要他到了皇上身邊,那些人到時候就成了你的。」
「蕭公公這是要我做出取捨?」
從感情上說,徐勳自然不願意。當年把瑞生帶進京城送給蕭敬,那是因為他彼時一無所有,一切都維繫在蕭敬身上,而瑞生的底細被嚷嚷了出去,他根本護不住他,說到底他是不情願的。也就是蕭敬真心把瑞生當成後生晚輩一般放在身邊教導提點,他才漸漸放心了。
可從理智上,他卻知道蕭敬提出來的這一條實在是絕對有利於他的。別看他和劉瑾目前還打得火熱,和張永同舟共濟,和谷大用還有相同的利益關聯,可到時候一有衝突,誰知道那時誰會翻臉不認人?想到這裡,他不禁深深歎了一口氣,眼神一下子變得異常犀利。
就在他想要說話的時候,一個人卻突然從外頭衝了進來,卻是瑞生。他看了看蕭敬,又看了看徐勳,突然就這麼跪了下來。
「少爺,蕭公公,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