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溫侯

第二卷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第九十一章 :四方猛士集 漢中,八方才俊對毒士(五) 文 / 碼字豬

.    ∷%%小說罓:小說罓∷

    第九十一章:四方猛士集漢中,八方才俊對毒士(五)

    宛城賈詡,關羽得知文丑先鋒之兵已經向他們畢竟,因而詢問眾人意見。

    張濟原是宛城之主,後來被張遼所得,雖成了他人的部下,但在宛城之中,名義上的主將還是張濟他自己,便是智謀如賈詡,勇猛如關羽還是要聽他幾句話的。

    不過此時,賈詡也是知道事情的危險,那呂布在擊敗了一系列的對手後,終於是要輪到張遼了,故而此時言道:「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雲長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少將軍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將軍自引一軍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

    張濟聞言自然是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賈詡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

    行不數里,只見山後塵頭大起,晏明,晏騰引軍來到,兩邊各she住陣角。

    張濟出馬於旗門下,大呼曰:「來者何人,敢犯吾境?」

    晏明出馬曰:「吾乃大將晏明也,奉冀北王之命,特來擒汝」

    張濟大怒,使關羽出馬。

    二將交戰,不數合,關羽一刀劈殺晏明於馬下。

    張濟見狀,知道機不可失,便就麾軍掩殺。

    只剩下一個晏騰,眼見兄弟被殺,卻是心生畏懼,不思抵抗卻是想著逃跑,如此一來將無鬥心,手下的士兵們更是如此,因而抵敵不住,引軍便走。

    正行間,路傍一軍突出,為首大將,乃張繡也。

    這張濟乃是涼州大將,乃他的侄兒張繡更是了得,乃是師從與武術名家童淵,一手「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不過很有意思的說那西川大將張任與這張繡均師從童淵,而那趙雲也是童淵的關門弟子,如此一來倒是有些淵源。

    不過此時趙雲早就功成名就,而張繡卻是想比與趙雲,還是有些不足,不過今日卻是有些出氣。

    行不到十里,又一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挺槍大叫:「張繡在此」張繡直取晏騰,率軍衝殺一陣,晏騰折兵大半,欲要奪路走脫。不料那張繡手上功夫極強,眼見晏騰有了去意,竟是使出成名絕技「百鳥朝凰槍」直取晏騰。

    晏騰如何見過這等槍法,只覺得眼前一luan,措手不及之下,被張繡一矛刺中,翻身落馬而死,餘眾潰不成軍,四散奔走。

    張濟合軍追趕,大半多被擒獲,其後班師回城,重待單富,稿賞三軍。

    敗軍回見文丑,報說:「二晏被殺,軍士多被活捉。」

    文醜聞言大驚,與副將樂進商議。

    樂進道:「二將欺敵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動,申報大王,起大兵來征剿,乃為上策。」

    文丑乃是大將,今日擅自動兵卻是損兵折將,在這個面上如何折服下去,因而不同意,言道:「不然。今二將陣亡,死折許多軍馬,此仇不可不急報。量宛城彈丸之地,何勞大王大軍?」

    樂進道:「主公常言不可小視賈詡之謀,這次冒昧出兵已經是犯了軍法,還是等主公到了再說吧……」

    文醜聞言大怒,道:「公何怯也」

    樂進見其不悅,但為了手下數萬人馬,不得不繼續進言道:「將軍,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某非怯戰,但恐不能必勝耳。」文丑怒道:「公懷二心耶?吾必yu生擒賈詡等人」

    樂進見勸不動文丑,只得退兒從其次,建議道:「將軍若去,某守樊城。」

    文丑道:「汝若不同去,真懷二心矣」

    樂進不得已,只得與文丑點起二萬五千軍馬,往宛城而去。

    卻說文丑忿怒,遂大起本部之兵,星夜渡河,意欲踏平宛城。

    宛城之兵得勝回城,那賈詡心憂,便對張濟道:「文丑乃是呂布手下猛將,雖有勇無謀,但手下人馬眾多,自身武力也是不俗,今知二將被誅,必起大軍來戰。」

    張濟不是張遼,聞言自然是有些畏懼,因而問道:「當何以迎之?」

    賈詡卻是不慌,言道:「彼若盡提兵而來,樊城空虛,可乘間奪之。」

    張濟急忙問計。

    賈詡附耳低言,惹得張濟連連叫好,預先準備已定。

    忽報馬報說:「文丑引大軍渡河來了。」

    賈詡笑道:「果不出吾之料。」遂請張濟出軍迎敵。

    兩陣對圓,張繡出馬喚彼將答話。

    文丑身為大將,不可低了身份,因而先命樂進出陣,與張繡交鋒。

    約戰十數合,樂進料敵不過,撥馬回陣。

    張繡縱馬追趕,兩翼軍she住,遂各罷兵歸寨。

    樂進回見文丑,言道:「彼軍警銳,不可輕敵,不如先回樊城。」

    文丑大怒道:「汝未出軍時,已慢吾軍心;今又賣陣,罪當斬首」便喝刀斧手推出樂進要斬。

    眾將苦告方免。

    之後,憤怒的文丑乃調樂進領後軍,自引兵為前部。次日鳴鼓進軍,布成一個陣勢,使人問張濟道:「識吾陣勢?」

    張濟如何能認識這等法陣,只是詢問賈詡。

    賈詡便上高處觀看畢,謂張濟道:「此八men金鎖陣也。八men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如從生men、景men、開門而入則吉;從傷men、驚men、休men而入則傷;從杜men、死們而人則亡。今八men雖布得整齊,只是中間通欠主持。如從東南角上生men擊人,往正西景men而出,其陣必luan。」

    張濟點頭稱是,繼而傳令,教軍士把住陣角,命張繡引五百軍從東南而入,逕往西出。

    張繡得令,挺槍躍馬,引兵徑投東南角上,吶喊殺入中軍。

    正如賈詡所言,在張繡的帶領下從東南殺入,一番衝殺之後,對面漸漸抵擋不住,慢慢的便就亂了陣腳,而隨後關羽的加入,則是徹底的衝擊著文醜的陣法。

    文丑雖勇,但在張繡與關羽的合力交手下,還是吃了暗虧,不敵而投北走。

    宛城兵馬不追趕,卻突出西men,又從西殺轉東南角上來,如此反覆衝殺,最後收軍自回。

    卻說文丑輸了一陣,方信樂進之言,因復請典商議,言:「宛城軍中必有能者,吾陣竟為所破。」

    樂進道:「吾雖在此,甚憂樊城。」

    文丑道:「今晚去劫寨。如得勝,再作計議;如不勝,便退軍回樊城。」

    樂進道:「不可,那張濟倒還好說,然那賈詡乃是不可多得的謀士,即便是主公也是忌諱,因而他們必有準備,我等還是小心為上,先回樊城才是。」

    然而接連戰敗的文丑卻是不停,思慮一番後,厲聲道:「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聽樂進之言,自引軍為前隊,使樂進為後應,當夜二更劫寨。

    那賈詡正與張濟,張繡,關羽在寨中議事,忽信風驟起,不由笑道:「今夜文丑必來劫寨。」

    張濟道:「何以敵之?」

    賈詡笑道:「吾已預算定了。」遂密密分撥已畢。

    至二更,文丑兵將近寨,只見寨中四圍火起,燒著寨柵,知有準備,急令退軍。

    不料幾聲巨響,那關羽掩殺將來,一番交戰之下,因為陣型過於hunluan,因而不敵,文丑不得收兵回寨,只能急望北河而走。將到河邊,才yu尋船渡河,岸上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乃張繡也。

    張繡的武力雖然還不及文丑,但奈何手下人馬皆是慌亂,即便文丑佔得上風,但一時殺不得張繡,一旦讓關羽,張濟等人的後軍跟上,那麼最後失敗的還是文丑,還要將更多的人馬葬身於此處。

    想到此處,文丑先叫大軍前行,自己則是率領本部人馬斷後。

    副將樂進也是不退,跟隨在文丑身邊。

    文丑見狀,卻是羞愧,正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此時他方才明白樂進乃是真心為他。

    其實文醜的確對樂進有些意見,那是因為當初作戰,他的好兄弟顏良便是戰死在曹軍的手上,而這樂進正是曹操手下的一員戰將,雖然其後呂布收攏了他們,但文丑是什麼人啊,心中自然不會不存在一點意見,因而處處與樂進為難,不過也幸得樂進此人足夠隱忍,因而二人此時卻是摒棄了一切意見,全心全力的為將士們斷後,死戰之下,文丑,樂進保護將士們下船渡河。

    只是船少人多,加上張繡等人在後面追趕,因而至少還是有一半人馬淹死水中。

    文丑,樂進好不容易抵擋住了對方的攻勢,趁隙渡過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men。

    只見城上一聲鼓響,一將引軍而出,大喝道:「吾已取樊城多時矣」

    文丑驚視之,乃是關雲長也。

    原來那賈詡用計,先是叫關羽,張繡等人衝殺一番,繼而令張繡率軍追襲文丑敗軍,又令關羽從旁攻取樊城,故而那張繡只是追而不攻,為的就是讓文丑他們不孤注一擲,免得打草驚蛇,反而不美。

    文丑見狀大怒,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還把樊城給丟了,豈能輕易退卻,便就ting刀與關羽大戰一起。

    只是關羽以逸待勞,而文丑卻是心浮氣躁,雖不至於慘敗,但數十回合之後,還是不敵,幸得樂進前來,方才免了生死。

    眾人不敵,只得退卻。

    關羽趁勢追殺過來,使得文丑他們又折了好些軍馬,只得星夜回奔許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