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溫侯

第二卷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題外話,我最喜歡的子龍 文 / 碼字豬

    題外話,我最喜歡的子龍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

    八面威風殺氣飄,擎王保駕顯功勞。非干後主多洪福,正是將軍武藝高。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在我這本《漢末溫侯》的書上,趙雲乃是呂布成就霸業不可或缺的關鍵,當下至少有一半的領地需要趙雲去取得,其後在趙雲與呂布之間會產生兩個對手一樣的猜忌與信任的碰撞。

    對於許多人來說,一個成功者的魅力其實並不如一個失敗者來的強大,比如項羽,比如呂布,比如趙雲。

    項羽,千古霸王,男兒本色,卻是輸給了劉邦這個「流氓兒」;呂布飛將縱橫,卻是殞命白馬樓;趙雲固然名聲極好,但在他的壯年時候卻一直不能領兵馳騁沙場,在武將的命運上不得不說是個失敗。

    所有,我要在書中寫上郭嘉對上諸葛亮或者周瑜,趙雲成就韓信那般的功績,田豐,沮授引為股肱,顏良,文丑也絕不僅僅是勇冠三軍而已。

    而當中,趙雲的戲份,應是最多也最為精彩,因為我是雲粉。

    趙雲,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二二八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在漢中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初平二年,趙雲受常山郡人民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見趙雲,奇之,深加接納。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

    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感動之餘,向劉備辭別說:「我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

    趙雲身高八尺,姿顏雄偉,早年在郡衙當差。初平二年,袁紹稱冀州牧後,與公孫瓚相爭,常山郡人公推趙雲為頭目,率領大伙去投奔公孫瓚。也在這一年,劉備亦來投奔公孫瓚。劉備對趙雲非常親熱,常給以幫助。趙雲亦視劉備為長者,為知己,有心相依。經過幾年的奔波和反覆觀察,趙雲對公孫瓚的表現明顯感到不滿意,感到他胸無大志,不識大體,只顧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尋機離去。不久,趙雲因兄喪請假回家。劉備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依依不捨。趙雲告辭時說,我終不會背叛您對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去投袁紹。當時,劉備單身逃出,狼狽不堪。在鄴城遇見趙雲,與雲同床眠臥,密派其外出招募隊伍數百人,對外皆稱劉左將軍部曲。從此,趙雲追隨劉備,轉戰南北,終身不渝。

    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密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餘部,袁紹並不知道此事。趙雲從此便追隨劉備,後來隨他至荊州。

    建安七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於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而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知道夏侯蘭明於法律,因此為他向劉備請命,並推薦他擔任軍正。趙雲不將這位同鄉為自己所用,免除結黨營私之嫌,由此可看出趙雲謹慎、明智的處事態度。

    建安十三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這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時,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趙范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趙范欲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范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這消息之後,認為趙雲為人嚴肅、穩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

    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斬夏侯淵,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復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建興元年,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而趙雲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頜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被貶為鎮軍將軍。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製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建興七年,趙雲病逝。後主劉禪於景耀四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後主下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謚。」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由於蜀漢初期少給謚號,劉備在位時只有法正有謚號,劉禪時也僅有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位宰相、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有謚號,後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和趙雲都被追諡,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為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係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惇部下夏侯蘭,蘭乃趙雲同鄉,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

    蜀軍街亭失利後,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雲親自斷後,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甚損失,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餘物資獎賜趙雲將士,趙雲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讚賞。

    昔日平定桂陽後,趙雲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范欲將寡嫂配趙雲,趙雲認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後來趙范果然逃走。

    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田宅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歸還百姓,劉備從其言。趙雲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

    歷史上的趙雲的最後一段重要經歷是在建興六年隨諸葛亮首次北伐。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趙雲、鄧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致大敗。兵退,貶為鎮軍將軍。

    對此,羅貫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義的改造。一是虛構年已七十的趙雲在諸葛亮出兵前自告奮勇充當先鋒,在鳳鳴山連殺魏國西涼大將韓德的四個兒子,嚇得韓德「肝膽皆裂」;「西涼兵素知子龍之名,又見英雄尚在,誰敢交鋒?……大敗而走」。第二天再次與魏軍交鋒,不到三個回合又剌死了「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韓德。這一場廝殺,使讀者深深感到趙雲寶刀未老,雄風猶在。二是虛構趙雲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鋒朱贊,再一次立下戰功。三是略而不提趙云「失利於箕谷」的事實。四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趙雲和鄧芝從容撤軍的經過:趙雲讓鄧芝打起自己的旗號先撤,自己在後掩護,這種虛虛實實的佈置使畏懼趙雲的魏軍不敢放手追趕。趙雲卻時而衝到魏軍面前,剌死其先鋒蘇顒;時而又出現在魏軍背後,一聲大喝,「驚得魏兵落馬者百餘人」。於是趙雲安全退到漢中,沿途毫無損失。這樣描寫的結果,使這次退卻在讀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勝利。五是描寫趙雲謝絕諸葛亮的賞賜,使得「孔明歎曰:『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謬也。』乃倍加欽敬」。這一系列生動的描寫,使趙雲在最後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勝將軍」的威名,並使他的美德在晚年發出新的光彩。

    正是在這種慷慨雄壯的藝術氛圍中,羅貫中完成了對趙雲形象的塑造,也導致後世多少人喜歡上了這個一生未曾一敗的——常山趙子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