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603章、第一課 文 / 深幻

    中平七年六月末,皇帝劉協下詔,改年號征平(原本劉辯在位時年號,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個月,還沒有完全得到天下公認,就已經隨著劉辯的退位而走入歷史舞台,而後重啟中平年號,為了避免hun淆,所以後來記載這段歷史依然沿用中平,直到現在)為大元,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儘管有部分大臣包括禮儀官都對此頗有異議。

    他們有異議的原因也很有趣,就是因為對如今朝政的不滿,對於董卓的不滿,直接化為了對於董卓做出的許多舉措的抗議和反對,也就是說差不多他提出的就反對,他反對的就贊成這種完全唱反調的感覺,而且這種人在朝廷裡可有不少;當然他們並不明著衝撞,一旦發現董卓有發怒的跡象,立刻偃旗息鼓,讓董卓直接打空拳,他也感覺無奈,可更無可奈何,畢竟李儒說得沒錯,朝堂還需要這些人來維持正常運作,只要沒有觸犯到底線,都還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董卓知道這一切都是凌巴這個幕後推手搞的,不知道會不會鬱悶到吐血,而凌巴本也沒想過要為他設置什麼阻礙,也算是一個惡趣味,就是要讓他鬱悶,什麼時候都鬱悶。

    當然改年號本身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這些人純粹是吃飽了沒事幹,不止董卓鬱悶,凌巴自己有時候也會小小的鬱悶一下,因為這種時候董卓總是會將他也拖出來當擋箭牌,而那些人看著自己幽怨的眼神,讓凌巴簡直懷疑朝會之後等待自己的會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幸好這只是想像,並沒有成為現實,而凌巴一點也不覺得可惜。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真正提出了建設性建議的,比如說現在這種時候,大元這個年號並不合乎實際,雖然有「當朝誹謗」大將軍的嫌疑,但出乎意料的是董卓並未因此生氣,而是直接跳過不提,將這些人忽視了。

    最後儘管過程並不完全順利,但在如今董卓幾乎一手遮天的情況下,更是以其一己的鐵腕手段一力推行之下還是一下子就通過了,而後便是張貼皇榜昭告天下。

    至此,在中平的年號徹底被人丟盡了垃圾堆裡,不再使用,而中平七年同年直接變為大元元年,這一年也注定要被載入史冊。

    其後,在新一次朝會上,大將軍董卓宣佈了皇太妃(王美人)的「懿旨」,敕封車騎將軍、琅琊侯凌巴凌子衛為帝師。

    因為何太后的突然「失蹤」,儘管在朝堂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的浪潮,但很多之前還在苦惱這小皇帝劉協和其母親此前不過是一個皇帝寵妃而且品階不過只有美人的王美人的身份的不搭調,似乎現在也可以找到解決的辦了,這點說來何太后還真有些悲劇,雖然有人去找尤其是董卓瘋狂的派人到處去找她,而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只是為了得到這個女人了,更是想要找出在背後搗鬼的人,可惜在洛陽經營了這麼多年的凌巴,在藏人這種事情上絕對不是董卓這個還算是外來戶的勢力可以比擬的,雖然現在硬實力比不過董卓,但凌巴也正是因為有著暗中這眾多底牌在手,所以也並不怕他。

    其實就暗中刺殺這種念頭,在凌巴腦中也不是沒有起過,不過想到了董卓這傢伙本身南征北戰看那身形就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而且可能也是因為知道自己如今在洛陽乃至天下基本是眾矢之的,可能還有李儒的勸告,所以他平常出入都帶著大量的侍衛,這些親衛都十分忠心而且實力強大,可不是那種單純的花架子,所以要在這方面下手很難得逞,而且凌巴到現在可還記得當初董卓死後西涼軍分崩離析引發更恐怖的動亂,那樣子恐怕洛陽立刻就會成為一個百戰之地,而且將可能直接引發連鎖反應,讓許多本來沒有冒出頭來的暗中勢力一個個浮現的話,那可就更不好處理了,這種事情總歸還是要考慮周全然後慢慢來才好的。

    總之現在後宮眾嬪妃的代言人從何太后過渡到了王美人也就是現在的皇太妃——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有辦直接讓她成為皇太后,所以只能夠折衷,而對於這個皇太妃,或許是從何太后的事情上得到了教訓,也或許是李儒的意見起到了效果,董卓倒是並沒有做出什麼僭越的行為來。

    不過關於凌巴被尊為帝師的這一宣告一出,從朝堂一直波及到了民間,頓時引起了十分強烈的反響,這也是凌巴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巨大。

    實際上這所謂帝師,並不是一個職位,而是一個榮耀,簡單地說來更像是後來的「名譽主席」之類的角色。

    而說起來,這個榮譽可以說是全天下讀書人都為之神往的,也因此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比之之前的改年號還要更加引人注目,而一場新的討論風波在文人中間展開,幾乎形成了一個漩渦中心,也直接影響到了那些對他們那個世界總是抱著敬畏心態的平民百姓們,這一場浪潮浩浩蕩蕩,從朝廷傳播出去,以洛陽為中心開始,直接間接地影響到了天下各地,而後波及範圍遍及全天下,再然後卻是出人意料地又從各地更加熱烈的反響開始,重新「反chao」回了洛陽。

    相比起洛陽來,凌巴在各地方除了類似青州這樣特殊的極個別地區,大部分地方對他這個人沒有一個成型的概念,尤其像是汝南這兒,因為凌巴之前「拐走」了他們的「月旦評」主角許劭的緣故,對這個如今大漢最年輕的巨頭可並沒有什麼好感,這也就導致了凌巴的本來和董卓這個被凌巴安排全天下有意傳播開來的「國賊」走近更多了一份「證據」,若不是這樣凌巴一個武夫董卓為什麼要將這麼重要的一個地位給他?

    不過凌巴對這些都不清楚,就算是清楚了也不會去在意的,他會答應下董卓的請求,當然不是看不清隱藏在這後面的危險殺招。

    如果凌巴沒有猜錯,這大概又是李儒的手筆,而其後在和郭嘉、賈詡si議的時候他們也看出了這一點,只是他們都沒有反對凌巴這樣的選擇,儘管這不一定代表贊同,但至少說明對於這樣的結果他們也都沒有一定的把握,凌巴的選擇更像是在賭博。

    他也的確是有些賭博的味道,萬一自己對了呢?越是不確定、越是未知的挑戰,對凌巴來說他反而更容易接受些。

    董卓想要以此轉移外人的視線、讓自己頂替他做一面盾牌?好吧,自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不過這一次和劉協親近的機會凌巴可不會放棄,要知道之前劉協幾乎是被實際囚禁在宮裡的,凌巴想要見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如今有這麼一個光明正大的機會,他才巴不得呢。

    凌巴對李儒和董卓有著相當的瞭解,而相反他們對自己卻並不瞭解,即便是李儒肯定也只以為凌巴不過是一個單純厲害些的武夫,這樣信息的不平等,這、就是凌巴最大的優勢。

    至於這件事情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現在誰也不知道,但誰都知道,現在散播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到時候就是見真章的時刻。

    而在外界,對於這件事情一番的爭議,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要對車騎將軍口誅筆伐,從這點上來說,當初董卓想要以此將凌巴推上風口lang尖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朝野內外就不用說了,那些文臣有些本身就是天下聞名的名士、大儒,就連孔融、鄭玄、盧植這樣的大學問家都沒有辦成為帝師,他凌巴又算是哪根蔥,之前還是以武將出身,自來文人相輕,但在對武人這一方面卻是難得統一口徑、一致對外,更何況這個武人雖然聲望極高,但他現在竊據的可是天下文人最看重的最高榮譽的一個位子,難道他真的不想活了?

    面對這種情況,凌巴只能夠盡量保持低調,聽說很多文人對於這個決定報以極大的不滿,他們認為現在朝廷是小人當道,董卓也就罷了,誰都知道這傢伙是一個賤賊,可凌巴本來因為平定黃巾之亂的勞還有之前在皇宮大火中救回了先帝的……屍體,這些都將其聲望推至了頂峰,但所謂捧得越高摔得越狠,而之前算是對他希望很大,如今說起來失望自然也就更大了,就連火災的舊賬都有人翻出來了,說是凌巴早就圖謀不軌之類的,這些當然沒什麼人會當真,畢竟事情已經成定局了,當時也有權威的御醫們確定了先帝之死是「積勞成疾」,可這種「鄉野之論」在這種敏感時刻也意外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不過這些都是小浪花,真正席捲天下的還是文人士族們的口誅筆伐,當然也僅此而已,而且連帶著還是不忘將董卓也捎帶上,這算是對凌巴唯一的安慰了吧。

    此時的凌巴卻全然不理會吵翻了鍋的外面的天下如何,他正在皇宮裡準備給小皇帝劉協的第一堂課,當然,是作為「帝師」的第一堂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