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466章、一年(上) 文 / 深幻

    第466章、一年(上

    歷史的河流奔騰不息,在歲月勇往無前的洪流面前,人卻是顯得那麼的渺xiǎo無力。

    連綿的戰事中,時間倒是過得很快,近一年的時間,卻幾乎是轉瞬即逝,那光陰就好似指間流沙,往往於人極不經意間,就已經悄悄溜走了,等到人再想要去追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韶華不再。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整個大漢天下,各處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先自然是中原大地上,中原這一地區,是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古代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而通常所稱的中原,也有廣義狹義兩種:其中廣義的中原,指的是以河南四大古都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為中心以及河南六大歷史文化名城洛陽、開封、鄭州、南陽、商丘和濮陽為重心,的黃河中下游一帶;狹義的中原,卻僅僅是指河南了。

    在這裡,則取前一種中原大地的解釋。

    此時的中原,因為種種關係,卻並沒有受到黃巾起義戰火的太大*及,即便是洛陽都城,在四年前那一次洛陽圍城之後,也沒有什麼新的戰事或者是兵禍,而且即便是在那一次,戰火其實也並沒有波及到洛陽城本身。

    不過真要說唯一比較在洛陽城內造成大規模恐慌的,恐怕還是兩年多以前由神秘文士賈詡製造的一系列洛陽城內動亂,不過後來也一一被凌巴平靖,如今卻是兩三年彷彿眨眼間過去,而洛陽人也忘記了曾經的傷痛,達官顯貴且不用說,從前的奢靡生活照舊,從沒有想過改變更無需改變,世間之事、天下之理,即是如此,凌巴也沒有辦法改變得了;而就算是販夫走卒、市井之徒們,生活依舊照過,其實在那場兵禍動亂中,除了幾場製造視覺錯覺的火災之外,也並沒有多少真的威脅到了他們,並不是說賈詡變得仁慈了,只是他手上人不夠,而且準備的條件其實也不夠,只能更多的依靠障眼法,其實造成不了太多的傷害,至少比起其人在歷史上製造的另一場「洛陽火災」,就要簡單許多了。

    而對於如今中原人尤其是洛陽人來說,茶餘飯後一些戰爭之事的談資,卻是少不了的,雖然遠離兵禍,但時不時有前線戰報傳來,或者有些人的親戚朋友趕來投奔,又或者那些個足跡遍及天下的行走商人,都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消息,這其中一條消息,卻足以引起洛陽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和情緒。

    這個消息,便是關於大半年前,在冀州鄴城外西園大軍與bo才黃巾賊遭遇所發生的戰鬥,這場戰鬥本身並沒有什麼,即便聽說黃巾賊軍數目達到了此前史無前例的十八萬,但荊州那邊傳來的消息,還有什麼近五十萬黃巾大軍壓境呢,對於洛陽人來說,便是光光用聽的,都感覺似乎有些麻木了,起始自然還會有些驚歎或差異,但到得後來,那對他們而言就真的只是一堆數字了。

    真正令這些人注意的,卻是戰後的一件事情,其實也是意料得到的,說的便是戰後朝廷軍俘獲黃巾俘虜五六千人,卻被三軍主帥凌子衛下以全部屠殺之命。

    屠殺,是屠殺,真正一面倒的殺戮

    當時既然已經身為俘虜,那麼那些黃巾賊必定已經被繳械,都是手無寸鐵、毫無反抗之力之人,即便是敵人,但就這麼被殺,卻也值得同情,須知就算是前線那些刀頭上tiǎn血的西園軍將士,在真正動手的時候也有不忍心的,也是實在經歷得少,還是後來凌巴吩咐那些火影衛暗藏於其中之人做出表率,而後才完成這一場屠殺,說明屠殺其實也是不容易得,雖然完全是一面倒的;更何況是這些完全不知「人間疾苦」的洛陽安樂眾。

    於是,從洛陽開始,中原大地上便流傳起了「凌屠夫」的傳說,比如說:

    「話說這凌屠夫啊,你們是沒有見過他,我有一次曾經遠遠的望到了一眼,就看到此人身高一丈,腰圍八尺,力大無窮,渾身更有無數利刃般的尖刺,嘿……你們還真別信」

    「那你怎麼還有命活?不是說,這凌屠夫是見不得的嗎?見過的人都死了……」

    「凌屠夫是見者即死,可我又豈是尋常人?不要拿常理來看待我好不好……」

    ……

    「這凌屠夫,當真有那麼恐怖?倒真想要見一見啊傳聞是否屬實。」

    「哼,那凌屠夫豈是你說見就見得,傳聞見者即死,你以為是虛言麼?想要去見凌屠夫,先做好掉腦袋的準備吧。」

    「呃,那算了,還是不見了,我還沒活夠呢……」

    ……

    總之,這些市井巷口的交談,說起來倒也不太重要,更多也都是以訛傳訛,當不得真,甚至許多傳來傳去的人,也不過當成是一時笑談,甚至也懷疑其真實性,但是真正影響大的、也比較可信的,卻還是那些朝廷上面文臣的口誅筆伐。

    當初對於大漢興兵,朝廷裡的態度都是一致的,這些文臣倒也沒有太大意見,甚至還是有支持的,畢竟本來黃巾起義就是叛逆了,不管對於皇帝劉宏還是這些朝臣來說,都屬於不忠不臣之舉,不過對於組成第二次剿賊大軍,而後令凌巴出征,卻抱有不xiǎo的懷疑,此人既非大漢頂梁將皇甫嵩,也非大漢軍中新銳曹孟德,將八萬西園大軍交到他手中豈非一著臭棋?

    不過事實既然已經造成,除了等著看凌巴的笑話,他們也別無他法,再說了,當初的皇甫嵩、朱公偉、盧子干,這第一次征剿大軍朝廷的三大郎將,其實都是從這些文臣中推舉出來的,可結果他們並沒有做到剿滅黃巾,反而兩死一失蹤,至今都下落不明;反而是宦官集團張讓他們以及凌巴向皇帝劉宏大力舉薦的曹荊州定下根基,雖然其實也沒有做到多大進步,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荊州這一塊兒,就是一個很好的整治黃巾的楷模,真正剿滅黃巾,或許也就應該這樣做,這也使得他們無話可劉宏象徵性徵集大家意見的時候,統一的保持了沉默,讓凌巴終得獨佔鰲頭。

    結果沒想到後來凌巴率領西園軍一路西征過去,一直到鄴城為止,都沒有發生什麼大錯,他們想揪也沒得揪、

    但這一次可就不一樣了,是完全不一樣了,屠殺俘虜這件事情,不管放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必然遭到許多聲討的,凌巴在下命令之前,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只是他所想的更為深遠,他也知道劉宏這種時候不可能撤換了自己,別人要說就讓他們去說吧。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大漢朝廷裡那些武將,都保持了沉默,這種時候,不管心底裡對於凌巴此舉是投贊同票還是反對票,都明白他們實在不好強出頭,實在是問題太尖銳,武將們也不擅長辨理,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是正招。

    不過這個問題在朝堂之上爭吵的卻是愈演愈烈,到得最後,便是連劉宏都不得不管,可他這種時候總不可能將凌巴召回來,所以想來想去,也只能夠下旨意對凌府以及凌巴兩位夫人「意思意思」,當然暗中對最寵愛的親妹妹自然也是好生安慰了一番,他可怕這xiǎo女子做出什麼事情來,那時只會更加頭疼。

    這些風波浪潮,或許背後也有些有心人的推動,即便是火影衛竭力補救都沒有用,最後同樣也是席捲了大半個中原地區,凌巴第二次聲聞大漢,卻沒有想到會是以這種方式、這種名聲。

    不過這些聲浪再怎麼高怎麼大,卻也都影響不到此時的凌巴,只是這一次征戰之後,其中一些不利影響或許才會漸漸顯現出來,只是於現在的凌巴而言,這些重要麼?

    他不在乎,真的不在乎,他現在只在乎,他要籌劃準備開始和張角之間的正面交鋒了;而張角,又會要怎麼應對……

    bk

    b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