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464章、劉幽州欲連凌子衛,曹孟德荊州布絕陣(中) 文 / 深幻

    第464章、劉幽州yu連凌子衛,曹孟德荊州布絕陣(中

    「鄒兄弟……」

    「啊,將軍不要這麼稱呼,折煞我也」

    「好吧,那個鄒長史……」這個稱呼鄒靖勉強能夠接受了,凌巴看了鄒靖臉色,笑瞇瞇接著道:「鄒長史的話,呃、對,也就是劉幽州的話,巴會努力記住,也會認真考慮的,卻不知道鄒長史還有帶來劉幽州的什麼話?嗯……卻是應該多聽聽這個便宜叔叔的「教誨」了……」後面一句壓得很低,近乎於支吾,不過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還是讓鄒靖聽去了,皺了皺眉看了凌巴一眼,似乎有些不太適應凌巴這樣的說話,還有那些個眼神舉動,不過都是不動聲色的放過去,眼珠轉了轉然後又笑道:「卻不想如今大漢軍中赫赫威名的凌巴將軍,如此風趣。鄒某卻也佩服(這你都佩服?凌巴心中無語)……至於刺史,要說的話差不多就這些了吧。其實鄒某此次被刺史派來,主要還是為了拜訪將軍,其他卻都是順道,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凌巴再度無語,看來鄒靖也很懂說話的藝術啊,一下子幾乎將自己想要問出什麼來的可能性幾乎都杜絕了,他自然沒法再追根刨地,只是訕訕一笑,然後道:「嗯,既然如此,鄒長史好歹舟車勞頓,風塵僕僕之下卻又急著趕來見凌某,想來也是辛苦,既然如今是人也見過了,該談的基本也都談過了,那鄒長史還是先下去歇息吧。有空咱們再多多交流……」說著,凌巴還乾脆低下頭去,看著面前那張桌子上似是而非的「軍報」。

    沒見過下逐客令下得這麼理直氣壯的,偏偏話都說光了,叫人根本沒得反駁,這回輪到鄒靖無語了,而且還真是無話可說,想了想還是無話可說,對凌巴拱一拱手,自有親衛過來領著他下去了。

    看著鄒靖離去背影,凌巴卻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中去。

    話說是那樣說,但凌巴卻知道對於劉虞伸過來的橄欖枝,其實他已經從心裡接受下來了的。

    如今凌巴行事的原則,大多都是為以後考慮,而不是單單想到現在,那就太過鼠目寸光了,也太對不起自己空有後世帶來的一些對於歷史大局的把握了。

    而真要為將來考慮的話,讓凌巴在劉虞和公孫瓚二人當中選,凌巴怎麼也只會選擇劉虞,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劉虞比公孫瓚要好對付得多。

    公孫瓚好歹也是後來的漢末割據軍閥之一,雖說連袁紹都打不過,提前喪失了爭奪北方霸權的資格,但其練兵、統兵的能力也不能夠因此否定掉,是一員難得的大將,只是卻不適合作為主公的角色,畢竟性格缺陷實在是太過明顯了,所以失敗了也是必然;可是作為一個對手來說,也是非常棘手的,尤其是現在他便開始考慮訓練一支專門騎兵對付少數民族的問題,想來這便是那後來名揚天下的公孫瓚麾下精銳白馬義從的雛形了,後來公孫瓚和龐德一般也得了一個「白馬將軍」的稱號,只是二人稱號的由來卻不相同,地點也不相同,而公孫瓚的這個白馬義從,一旦練成了,也會是其一大助力,但反之也會是自己一大阻礙。

    反過來看,那個劉虞反而要好對付得多,別看他在幽州治理不錯,也深得民心,但碰上了luan世,連他自己的性命都難保,更別說去治理地方了,這人的軍事能力奇差,真要拚鬥起來,凌巴可是絲毫不懼的;況且兩人卻也不至於成為對手,劉虞好歹也是宗室,他叛逆的性質可就要大得多了,想必也不會幹那麼傻的事情。

    不過現在想這些幹什麼呢?還是想著怎麼對付黃巾賊要緊,最近黃巾賊來得次數卻少了不少,但凌巴隱隱的感覺到,有種暴風雨前的寧靜的感覺。

    只是著暴風雨,究竟是來自於這冀州,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南邊的荊州?

    ……

    荊州,北方三郡之一的南郡中部當陽縣。

    秦朝的時候始建當陽縣,屬十三刺史部中荊州的南郡中部,西漢曾改稱江陵縣,後來又於漢景帝年間回復作當陽,三國後晉朝改稱「長林」,而至唐以後縣名基本未變。

    當陽市境內的yu泉寺在古代佛教歷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其始建於漢末,興於武周,是禪宗高僧神秀大師(禪宗「北漸南頓」中北宗的六祖)的道場,也是天台宗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的道場。

    當陽一地,與三國歷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三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長阪坡便就位於當陽城區東,同時也是為三國時期戰役長阪坡之戰的戰場。

    而在三國大將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的那個麥城,也在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市yu陽鎮20餘公里--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漢大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突圍時被東吳擒獲,斬首。

    除此之外,當陽境內的綠林山還曾為西漢末年綠林起義的根據地。

    可以說,這裡是一個風雲際會之所在,也是一塊與「武」、「兵」有扯不清關係的地方。

    如今荊州境內,北部大部分郡縣,包括南陽郡、南郡以北、江夏郡西部和北部(因為黃祖堅持留守,江夏郡卻是並沒有被「放棄」,而是堅守住了南邊「半壁江山」),都被黃巾賊軍所佔,可惜他們佔下來的,也不過就是一個空殼子而已,曹的堅壁清野實行得太過徹底,簡直就是不要給黃巾軍哪怕一條活路。

    原本浩浩蕩蕩南下的四十多萬黃巾大軍,如今卻個個為了糧食問題而陷入了危機當中,曾經意氣風發的出征荊州的黃巾五大渠帥,如今也是個個都焉了。

    但所謂騎虎難下,四十多萬黃巾軍進入荊州境內,不管這場戰鬥最後是誰勝誰負,卻是注定要打一次的,而如今還沒打,黃巾軍自然也不能夠不戰自退,這無關面子不面子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了黃巾軍本身的存在問題。

    要真是在荊州黃巾軍不戰自退了,最要緊的,是對於整個黃巾隊伍的影響,心態上會造成極大的落差和陰影,往後對於荊州的征伐,會更加的不利,甚至有可能再也無法踏上這塊土地。

    而且黃巾軍也是貪心的,身為泥tui子出身,他們更是無法擺脫封建社會農民階級最基本的局限性,被束縛在了土地的問題上,叫他們捨棄下如今「佔領」下來的那些土地,談何容易?

    不過也正因此,才有了曹計劃成功,才有了一盤針對荊州黃巾軍的大殺局的逐漸形成……

    bk

    b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