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424章、凌巴出征(中) 文 / 深幻

    第424章、凌巴出征(中

    在凌巴趕到之後,現在的洛陽郊外,卻又是正當別離時候。

    作為被寄予了厚望的第二次朝廷大軍的出征,自然也要有一個行軍送別儀式,而這種場合裡,凌巴正是主角,只是現在才趕到而已。

    之前與家人、嬌妻幼子離別,頗有幾分愁緒,到現在還纏繞在心中不肯消散,而此時凌巴要告別的,卻是皇帝劉宏和一眾文武大員,也是他們,對於自己的此次出征,因為各自的心情糾葛,自然也是抱著各不相同的態度。

    劉宏自不用說,他雖然很多時候顯得荒唐,但卻不是一個傻蛋,他更是一國之君,天子至尊,自然有其應有的自尊,黃巾起義如果說剛開始還只是xiǎo打xiǎo鬧的,卻也沒事,他甚至還可以縱容,但當能夠威脅到他的統治的時候,這就不是一件會讓人覺得開心的事情了,他更是絕不能夠容忍這樣的威脅一直存在下去,因為存在的一刻,就讓他覺得一刻寢食難安,哪怕這威脅的力量,實際上還遠遠達不到能夠顛覆他統治或者是威脅到他的生命的地步。

    所以本來或許還能夠當當笑面虎的劉宏,此時卻乾脆完全撕去了臉皮和偽裝,此時的他是恨死了那些將自己的江山搞的一團糟糕的黃巾賊,卻似乎沒考慮到這其中自己是否起了什麼作用,當然這也和凌巴沒什麼關係了。

    對凌巴來說,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劉宏所下的命令,他只需要聽命照做就可以了,尤其這一次他本來就是懷著另外的目的,不過說起來雙方在某些方面應該還是不謀而合的,至少目前,不至於產生什麼分歧。

    而其他跟隨劉宏而來的文臣武將,不管願意與否,反正他們現在也已經在這裡了。

    這其中,武將們還好臣們的態度卻著實顯得有些奇怪了,大概除了文臣之首三公的司徒王允,和凌巴關係說得上好的就再也沒有一個了。

    此時的王允看著凌巴的眼神卻居然顯得有些慈祥,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不過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應該來說,就他自己的感覺,王允的確稱得上一個忠臣,對大漢、尤其是對劉氏忠心耿耿,即便劉宏此人表現出來的的確不像是一個明君,但他對於某些意見,還是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就像是此次出征,別的人凌巴不敢說,但王允卻絕對是從心底裡希望大漢天下昇平,江山穩固的。

    一方面出身世家大族,而另一方面他如今的官職也幾乎代表了整個天下文官的極致,不管是在地位還是聲望上,王允都可稱為當今文壇領袖之一。

    而作為文臣中的軍職,也是大漢軍隊名以上官職最大的三公之一太尉楊彪,同樣也在天下文人中具有著不xiǎo的聲望,此時卻也是一臉笑意盈盈,對著凌巴。

    凌巴也是執下官和晚輩禮,對這二位上官加前輩禮敬有加,這自然讓其他跟隨而來的文官稍稍改觀了一些對這些武人不通教化、蠻橫無理的印象。

    這一次的出征,除了劉宏大出血本,凌巴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了。

    起來凌巴也算是將自己如今的勢力有一大半都是在此次真正糾結在了一起來,「狼牙軍」就不用多說了,還有火影衛的暗部大部分、「隱」中的二十人以及「曉」中的四人,這些都算是他能夠信任而且直接不需要任何別人賦予的權力就可以直接毫無顧忌支使的力量,而也正是掌握著這些力量,讓凌巴心裡對於接下來的征戰更添了幾分信心。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宏和大漢朝廷對於黃巾軍的觀感並沒有錯,他們的確是「賊」,至少在黃巾起義之後,而且也確實都是些烏合之眾,人數眾多精銳卻極少,但問題是,戰爭這東西,從來都是你可以去藐視但絕對不能夠不重視的,凌巴也是後來才知道,原來前期三大郎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雋、北中郎將盧植以及先鋒營官曹這四人率領的所謂剿賊大軍,實際上並非是朝廷北軍和禁衛、羽林中真正的精銳力量,這些軍隊的戰鬥力當然能夠穩勝黃巾賊軍,但在某些方面卻也很不堪,所以如今局面的失控雖然有些在意料之外,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而這一次新組成的大軍出征就不一樣了,這些才是真正朝廷軍隊中最精銳的洛陽軍的力量,在現在的大漢,要找出能夠與之匹敵的,幾乎不可能,他們的戰力,或許還沒有在實戰中得到檢驗,但也只是缺少機會罷了,只要懂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這支軍隊只要調度得當,一旦上了戰場,就個個是猛虎,絕不是以烏合之眾的普通黃巾賊能夠抗衡的。

    不過凌巴現在想得更多的,還是要對付黃巾軍中那些所謂的精銳。

    這數月以來,不管是糧草、兵器的籌備和分發,還有軍中職務、先鋒後勤等各方面的人員調配和安排,都讓凌巴忙得有些暈頭轉向,其實他自己不需要事事過問,但凌巴卻只當這些是在學習,他從來就有一顆謙遜而好學的心(汗),對於軍旅之事,他其實並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和後世是很不相同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凌巴要做的是一個主帥,但一個至少是合格的主帥,不應該只是會征戰沙場,對於軍中一些事務,不求瞭解的透徹,但至少到了關鍵需要的時刻,都要心中有數。

    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實很多將領反而有失偏頗,能夠做到「知彼」,反而丟失了最基本的對自己這一方的認識,很多時候戰場上的勝負,決定的因素反而不是在戰場之上,而是在戰場之外或者是戰場之後,很多時候交戰雙方其中一方失敗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的因素,沒有能夠認清自己,何談去認清他人、何談去獲得戰爭勝利?

    自從得到了那《破軍三卷》之後,除了「易筋經」之外,關於《君主論》和《孫子兵法》,凌巴也偶有研讀,這些都是需要的,平常就要好好積累,不要臨時抱佛腳也沒有用了。要說這其中,凌巴最有心得的,自然還是「易筋經」,畢竟早先就一直在修煉,而現在除了實戰略差之外,如果要說的真正對陣的實力,凌巴比之一年半多以前,又是進步了不知道多少,或者他認識的猛將當中,也只有目前算潛力最大的馬超可以相比了,畢竟按照年級還有其他各方面因素來算,關張典等人基本上都算是達到或者接近巔峰了,再進步也進步不到哪裡去了,而他們沒怎麼進步,凌巴卻是一直在追著他們的腳步,依照他自己來看,自己現在的實力大概能夠勝過龐德了,至於審食河,或許還在伯仲之間--龐德和審食河有機會自然也是較量過,後者能夠穩壓前者,「歷史」上卻只成了無名xiǎo將,讓凌巴唏噓不已--不過若是遇到了關張典,那就根本贏不了了,只不過是多少回合之後輸的問題,不過若是和關羽鬥,因為此人的快刀訣,若是能夠撐過前面的三十回合,說不定後面反而能夠打到兩百多回合,至於張飛、典韋這樣的,凌巴還真是不好說啊、不好說……

    bk

    b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