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400章、亂戰 文 / 深幻

    如一陣鋼鐵洪流一般地,從高大的城頭上看過去,前方地上一片密密麻麻的,粗看過去,就好像是一群螞蟻追著另外一群螞蟻在打群架,但其中廝殺的慘烈,不是光在城上遙遙的看著能夠體會得到的,就像是郭嘉和荀攸等人,要他們在戰場後面談笑風聲、指點戰局一點兒不在話下,但如果要他們上戰場,那就非他們所長,或者真正親臨、面對那種氣氛,說不定甚至直接就會喪失人所有的勇氣,就算這個世界的文人,兇猛起來也是可以提三尺君子之劍而殺人的,就算他們不是宋明時候手無縛雞之力的酸腐儒,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定位、也有著自己的位置,各人在各自的位置之上,這也是這個社會應有的法則。

    但此時大家考慮的,卻還不是這些邊邊角角的事情,因為他們也沒有精力去考慮其他更多了。

    隨著勝利的天平已經很明顯的朝著己方這邊傾斜了,在戰場上謹慎又謹慎的霍峻才打開了城門,放了更多的原本守城的將士們,也跟著一起去追殺黃巾軍,窮寇莫追只應該存在於之前,在瞭解到了這些黃巾賊的「作戰模式」之後,曹操令下,絕對不會手軟,而這些心中憋著一股氣的朝廷軍將士們,更不會。

    宛城原本守軍就有不下於五萬,也是曹操一開始就打算將這裡當成是一個抵擋南下黃巾的良好屏障,而且還有霍峻這等守將,可以說堅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如今要主動出擊,與人數龐大的黃巾軍在大平原上硬碰硬,那點人數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即便是再加上曹操帶來了三萬軍力,還有後續補充的兩萬大軍,足夠湊足了十萬大軍,但是五比一的人數比例,還是不容忽視的一塊軟肋。

    如今對曹操他們而言,唯一可以尋求機會的,恐怕就是這號稱五十萬大軍的黃巾軍中,實際上可作戰人數定然沒有那麼多,而可堪一戰的就更少了,再加上黃巾軍一向的「特色」,只要採用荀攸正確對敵戰略,戰場之上,「射人先射馬」,通過己方在武將實力上對黃巾武將的壓倒優勢,在夏侯淵、文聘兩員虎將帶領之下,將黃巾軍因為求功勞而衝在前頭的那些個將領、頭目們先都解決了,而黃巾軍本就是烏合之眾,沒有所謂軍魂、也沒有所謂統一指揮的說法,全部憑藉著的不過就是一股勁兒,但如果通過這樣殺人立威,就可以達到震懾的效果,即便他們人數更多,但膽氣下去了,一個個考慮更多的就是保命、逃跑,這仗也就不用打了,失去了那一股氣勢的黃巾軍,再想要回過來反擊朝廷軍,比朝廷軍絕處逢生的可能性還要小。

    當然曹操不會賭博,這都是經過了細緻的分析、還有各種可能的排除,最終定下來了的,雖然或許還有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不斷改進,本來也就屬於戰略的一個方面,若不能夠做到這點隨機應變,那麼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也沒有什麼兩樣了。

    而經過了分析之後,這一場戰鬥,首先朝廷軍在士氣上應該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優勢,雖然放棄了據城而守這一個絕對的地利優勢,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主動出擊未嘗不是一個更進一步鼓舞士氣的好辦法,況且有了一定把握,就應該搏一搏;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朝廷軍無論是在排兵佈陣、作戰經驗還有兵員素質包括統兵者的智慧,應該說都是遠勝於黃巾軍的,況且戰場上還有夏侯淵、文聘這一般強力武將的率領,都屬於勇武而且也各有頭腦的武將,「射人先射馬」的戰略有一定把握可以完成好,只要這邊完成好了,就定於成功了一半,在這各種條件下,對朝廷大軍來說勝利似乎已經遙遙在望,讓人感覺就是一件手到擒來的事情。

    站在宛城城頭上,彷彿脫離了戰場,卻似乎更能夠看清楚當前的局勢,如今在這兒看下去,分外明顯地,在前線,那幾乎已經可以認定是被當成了炮灰衝到最前面讓朝廷軍消耗體力的普通黃巾軍們,正以其巨大的數量優勢,在宛城之外,以及周圍附近各處山頭、或者小丘,幾乎形成了一個密密麻麻、水洩不通的巨大包圍圈,而這裡面,數萬朝廷軍恍若困獸,看上去,似乎是朝廷軍陷入了黃巾軍的重重包圍,在這樣壓肉機一般的攻略壓力之下,尋常兵將恐怕早已經失去了作戰的勇氣。

    但真實局面,卻和想像中很不一樣,朝廷軍雖然是被圍在這樣一個大圈子裡面,但卻並非是任人宰割,相反他們的防抗十分激烈,激烈到了黃巾軍都唯有退避三舍,而且荀攸針對黃巾軍人數多、可是士氣特別容易受到戰局影響的特點,制定了所謂「射人先射馬」的戰略,在具體實施上,也很讓人驚喜,這也全賴於由夏侯淵領中軍、文聘在左翼、蘇飛、呂介等在右翼互相呼應,而派出這些大將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和黃巾軍中的將領直接將對將,以絕對的武力優勢壓倒他們,具體執行過程中,比大家想像的都要順利,昨天如周倉那般能夠稍微阻擋一下夏侯淵二人的武將,如今的黃巾軍中幾乎沒有,任由他們一路勢如破竹前衝而去,黃巾軍的防線也是迅速被衝開。

    而這樣容易導致的一個結果,是曹操等人都樂見的,首領一個個被收割,那些普通黃巾軍將士們必定受到極大的打擊,再加上朝廷軍群情奮勇,必定打退他們的攻擊,而後就是總的反擊的時刻。

    荀攸的這個策略,是很有針對性的,當然也有很明顯的弊端,那就是如果沒有足夠實力的猛將,或者說黃巾軍中有足夠匹敵的將領的話,那麼這個戰略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情況反而還會往相反的方向走。

    但是一來,不管是夏侯淵,還是文聘,就是蘇飛、呂介,都是不可多得、相比較黃巾將領而言有著絕對壓制的武將,更何況根據火影衛探測消息來看,黃巾軍中如今能夠拿得出手的將領不多,而這一次雖然號稱五十萬黃巾大軍,但其中真正算得上能夠被正眼瞧上一眼的大將,也就不過昨日被夏侯淵打退了的周倉而已。

    當然了,關於周倉,郭嘉心裡還有一個疑問沒有說出來,根據火影衛的情報,周倉應該屬於一流武將一列,雖然或許是其中墊底的,而夏侯淵雖然能夠勝過他,但也未必有昨日表現得那麼容易,這其中是不是有著什麼企圖和陰謀,郭嘉不知道,但郭嘉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考慮,並沒有將這點說出來,當然後面會不會後悔,這就是後話了。

    這次決戰,雖然事先幾乎沒有什麼預兆,雙方卻都是不約而同花了大功夫,宛城這邊有近十萬大軍,而黃巾軍五十萬,也是分別由五大渠帥統領,其中以張曼成為首,張牛角為輔,另有黃巾大將周倉為先鋒,可以說也是一個相當可怕的陣容,幾人都不是易於之輩。

    不過宛城這邊的陣容更是不俗,足可以彌補人數差距,只不過戰事一直下來,進行的似乎太過順利了,黃巾軍也似乎是明知道這裡面是個套,還要拚命的往裡面鑽,讓荀攸心中反而感覺不安,這種不安感,來自於黃巾軍中的未知因素。

    不只是荀攸,曹操、郭嘉等人同樣是如此,而現在,他們終於都知道了,這種不安到底來自何方,這種未知因素又到底是什麼--

    以背後太平道為根基號稱「天公將軍」而扯旗造反的張角,並不是一個可以隨便讓人不放在眼裡的小魚小蝦,他不只開辦宗教、蠱惑人心很有一套,就是在兵事上,也很有一手,就看幾日之間,黃巾起義天下雲集響應,雖然其中未嘗沒有某些人想要從中獲得利益而刻意縱容所致,但不可否認張角確實不凡。

    而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對於軍隊的一方面不加強呢?

    其實,從很早開始,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張角就已經秘密訓練出了一支部隊,一支足以讓他縱橫天下、幾乎所向披靡的部隊,這支部隊,正是所謂「黃巾力士」。

    曹操很早也就聽說過這支部隊,但說實話,還從來沒有見過,即便是那一次荊州圍城的時候,張角當時並沒有將曹操等人太放在心上,所以給張燕的隊伍裡面,也並沒有這等存在。

    而就算是剛開始的時候,通過了荊州各地的火影衛探子知道了此次黃巾大軍中有不下於五千的「黃巾力士」出動,可他也並沒有放在心上,連黃巾軍這五十萬大軍都可以打敗,區區五千人,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這恐怕也是絕大多數朝廷將領的想法,絕大多數、還沒有和「黃巾力士」對陣過的朝廷將領的想法,如果皇甫嵩在這兒,一定會大罵曹操糊塗,因為他見識過、而且經歷過那樣的恐怖,就算是以他皇甫義真之能,尚只能夠在那之下勉強支撐住不敗,而且還是在前一刻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時候,曹操、現在的曹操,有什麼資格不放在心上?

    但他現在沒在這裡,曹操也就無從知道,他的判斷有多麼錯誤,不只是他,就連郭嘉、荀攸,也並沒有當回事,就算是這「黃巾力士」的出場實在是轟動,就算還有心中不安提醒,但戰局已經進行到了這裡,一切都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來不及任何的遲疑,所以在「黃巾力士」還好像在散步觀光遊覽一般的前行「壓境」而來的時候,曹操已經下令了:「全軍,一起出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