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392章、宛城,群英聚(四) 文 / 深幻

    從城樓上看下去,下方的黃巾軍團密密麻麻,就如一大片的螞蟻湧過來,讓人心裡免不了產生一點毛毛的感覺,畢竟在人數上,黃巾軍實在是佔據了太大的優勢,光光看著這一先頭部隊,就有不下於五萬餘眾,後面還有四十餘萬人,雖然戰鬥力實在是差的可以忽略不計,但俗話說蟻多也能夠咬死象,而如今宛城守軍不過也就才不超過三萬人,就算是將城內的青壯百姓一起調動起來,可用的戰鬥力,也不會超過這先頭部隊的數目,而且早在備戰之前,曹操便已經下令讓宛城內願意的百姓都遷移到荊州境內去安置,再加上之前黃巾過境的時候宛城也有受到不小的衝擊和影響,所以到現在留下來的人口也不超過萬戶,這樣幾乎是十比一的人數對比,就是在戰爭史上也不多見。

    有幸的是,曹操他們是據城而守,佔據了地理、人和的優勢,至於天時究竟會站在哪一邊,猶未可知,但此時打出第一個進攻波的黃巾軍,肯定沒有辦法登上城樓的。

    先不說宛城城樓如何,就說在城樓前,霍峻早就命人構建下的防禦工事,拒馬樁、淺坑,以及最難以逾越的護城河,就不是那麼容易過來的了。

    城門早就緊閉,而原本橫亙在護城河上的吊橋也早就拉起來了。

    倒並不是霍峻不敢出城迎敵,而是黃巾賊來勢洶洶,總要打擊一下他們的氣勢,而且目前來說為了減少人員傷亡,據城固守才是良策,不管說是縮頭烏龜也好,閉門不戰也好,只要敵人攻不過來、攻不上來,他們就算是成功了,然後才去考慮反擊的事情。

    這一次黃巾來襲,可謂來勢洶洶,而且也很突然,就算是心中有鬼的曹操,也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會來的這麼快。

    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在這一年裡面,除了繼續四處肆虐,還有和朝廷軍的屢次交鋒,黃巾還做了什麼事情,曹操也不知道,就算是火影衛,恐怕也未必探查得清楚,畢竟那張角也不是易與之輩,凌巴甚至都曾經懷疑過這傢伙是不是也是一個穿越者,畢竟他的許多事情放在這個時代裡都是匪夷所思、或者說是很超前的;而黃巾這一次的進攻,規模較之以前更大,也更加正式,現在的荊州,就猶如黃巾肆虐大版圖上的一顆頑固的釘子,張角肯定是急於拔除之而後快的。

    這最先進攻的這一支黃巾軍,說好聽點叫做先鋒,說難聽點其實就是炮灰了,而且精銳都不會放在這裡,都是最最普通、甚至可能都是第一次上戰場的普通流民,被後面的主力隊伍驅趕著前來,分明也就只能是做炮灰的作用。

    而迎接他們的,首先卻不是那渴望的高大城牆,而是在外面的防護設施。

    其實拒馬樁在這種時候的用處反而不大,畢竟這些黃巾哪裡有多少人能夠騎得上馬,但劉曄略微改良了一下這拒馬樁,將其高度縮減,寬度加大,而且還在上面夾雜了一些尖刺,於是便變相的成為了「拒人樁」,還別說,看下面那些黃巾炮灰一個個在這裡倒下,實用效果倒是不錯的。

    但可惜這些黃巾是無法用常理來度之的,只見那一個個倒下的黃巾「先烈」們非但沒有受到多好的待遇,反而是被後來者們一個個都踏著他們的屍體過去,而也正是有著屍體的鋪墊,等於是變相將「拒人樁」墊平了,一直到前面的淺坑上,同樣也是如此,一個踏著一個,前面的最先倒霉,而後是後面的,而後再後面,沒有人知道下一刻倒下的會是誰,但沒有人敢後退。

    這群炮灰是值得人尊敬的,因為他們很「敬業」,他們只顧著往前衝,從來不會看一下左右,從來不會回首一下,因為不敢。

    但即便是墊平了「拒人樁」,填平了淺坑,度過了前面的那些個大大小小的障礙,他們依然到不了城樓下,因為還有一條護城河的阻隔,這僅僅數米間距的阻隔,卻彷彿將兩邊各成了天涯海角。

    但危險並不只是來自於腳下,因為進入到了這塊地域,形同於將自己整個人都暴露在了敵人有效遠程打擊的範圍之內,於是還沒有等到他們想好要怎麼淌過護城河去,城池之上的招呼已經到了。

    「弓箭手準備!」隨著守城主將霍峻(臨陣換將最是忌諱,而且曹操也想看看霍峻能耐如何,所以就算是文聘、夏侯淵等人都來了,也還是由霍峻總攬)一聲令下,宛城高大的城樓之上,一排排弓箭手密密麻麻、穿插排列開來,這也是曹操根據郭嘉所建議吩咐下來的,這樣能夠增加箭矢的覆蓋和打擊範圍,同時也能夠節省時間,保證遠程壓制始終如一。

    「搭弓……射!」隨著霍峻冷峻臉上一抹猙獰笑容一閃即逝,他大手一揮,無數被拉成了滿月的弓箭「崩」地一聲脆響,似乎是斷裂了什麼一般,其實是那弓弦清脆的彈動聲,而隨著這一聲,就見到了在城樓之上無數的箭矢飛竄而出,直接目標就是向著下方洶湧如潮水的黃巾軍招呼而去。

    咻咻咻……

    破空聲不斷響起,只見第一排弓箭手發射完畢之後,直接退入後方,而後面準備的第二排弓箭手則擠上前去,繼續射箭,中間都是沿著各自的空隙穿插而過,停頓的時間少得可憐,第一波箭雨還沒有完全接觸到黃巾賊眾的時候,第二波箭雨已經轉瞬即至,而且其實更快更猛烈,這也是郭嘉的建議,將每一排弓箭手的強度安排的不一樣,進一步打亂黃巾軍本來就幾乎不存在的節奏,最主要的是中間給他們喘息之機,也是為了不讓他們都很快逃散開去,也就是要留著給朝廷軍打。

    鋪天蓋地的箭雨漫灑而下,就像是老天爺對黃巾賊的懲罰,這樣漫射下來,當然不可能每一箭都中,但大面積鋪散開的好處是一來可以造成大規模上網,二來也能夠更好地阻隔敵人的攻勢並且打退敵人、

    如果黃巾軍中有哪怕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謀士,郭嘉也不會這麼建議,但問題是這一盤散沙的烏合之眾,裝備不夠精良、攻城經驗極差,就是軍隊裡面也沒有人出謀劃策,完全靠的就是蠻力、人數來壓倒,以前這種作戰方式或許還能夠奏效,但是現在麼……

    「啊……」

    「逃命啊……」

    「我要死啦!」

    ……

    不斷地有慘呼聲傳來,各種尖叫此起彼伏,在這裡,沒有誰會同情誰,不管弱者強者,因為同情別人,意味著你自己就要死。

    這支先頭部隊到了這裡,前面那些障礙都挺過來了,卻受不了這前進無路、天上無門進退維谷的困境,終於有了要撤退的跡象。

    因為根本連城池都接進不了,前有護城河阻攔,上面還有如雨下一般的箭矢如同一張大的餐布鋪蓋下來一般,將這頓血肉的盛宴演繹得異常激烈。

    「不許後退,前進……殺……」後方傳來一個大漢震耳欲聾的怒吼,這個大漢如果去練歌,一定是最佳男低音,可惜他就算想改行也再沒有那個機會了,因為就是這一聲喊,直接就暴露了這個應該也算是一個黃巾頭目的大漢所在地。

    城樓之上,文聘已經帶著一隊部下趕到,但此時他卻沒有主動出擊,而是聽候命令,不過看到此情此景,再不動手也枉為荊州神箭手之徒,只見他雙手拱衛成一個奇異的曲線,而被合在中間的那張五石大弓,已經在他雙手巨力之下曲成了一個接近於完美的弧度,搭在弓弦上的羽箭居然彷彿具有了生命一般,快速地轉動了起來,然後就見他喉嚨裡傳來一聲沉悶的虎吼,應和著弓弦回崩地劇烈聲響,那支箭矢飛快的疾馳而去,目標直指那個出頭鳥的方向。

    「啊!」說時遲那時快,那員大漢倒也是不俗,可惜和文聘比終究差了幾籌,在他只來得及感受到危險的臨近的時候,那支箭矢已經直直插入了眉心,大漢應聲而倒下。

    當場斃命!

    「賊首已伏誅,爾等還要困獸猶斗嗎?」

    「賊首已伏誅,爾等還要困獸猶斗嗎?」

    ……

    一遍遍的傳響這同樣的一句話,頓時令本來就有退卻之心的黃巾賊眾惶惶不安、騷亂起來,城牆之上眾人正待笑顏初綻,卻聽見遠處突然傳來一聲驚天怒吼:「誰敢後退,殺無赦!」

    「若攻進城去,一切就都歸我們了……」

    「殺!」

    「殺……」

    ……

    一瞬間,霍峻、文聘等人的臉色都變得異常難看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