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379章、膠著的戰事 文 / 深幻

    荊州,朝廷大軍和黃巾起義軍對峙的前線。

    如今的荊州,已經早就從被黃巾軍破壞的局面中脫離出來了,這也自然為如今荊州的實際領導人曹操等人帶來了不小的聲名,不過現在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為這裡即將被作為朝廷大軍和黃巾起義軍幾乎不約而同定下決戰的場所。

    對此,曹操等人雖然有些異議,但軍中向來是秩序嚴謹的,就算是曹操,在軍令面前,也無法反抗,畢竟如今朝廷威嚴還在,更別說是其他人了。

    所以說,現在曹操雖然在外面很多人眼中,被認為是如今朝廷掃黃大軍裡的四大將之一,但實際上和其他三個人比起來,他的地位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低。

    他沒有皇甫嵩的老資歷,軍中的資歷,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但曹操真正參與到大漢的軍制中來,其實還是從這次掃黃開始的,和大漢有名的老將皇甫義真簡直沒法比;他也沒有盧植的名氣,盧植被認為是天下名士,其名氣自然不是現在還初出茅廬的曹操所能夠比肩的,雖然盧植的名氣,其實更多是體現在學術上的,也是在士林的影響力會更大一點,問題是他本來就是朝廷裡那些武將和文官們帶點兒妥協意味而定下來的出來領兵的一個「產物」,況且此人本身軍事能力也不俗,更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甚至都做出了將自己的麾下交給了皇甫嵩來一併統領的決策,而至今為止他雖然沒有立大功,但也不會犯下大過,而這本來就是他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另類的功勞,畢竟保有有生力量,在如今膠著的戰局中,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同樣的,曹操就是和朱?相比起來,在軍中的聲望上,也有所不如,朱?好歹也是軍中舊將,資歷以及經驗都要遠勝於他。

    他是如今大漢朝廷軍中年輕一代的代表,但很多人未必會對他心服,尤其是禁軍當中,皆因此次軍中先鋒人選,最初並不是他,而是另一個人,而那人正是在禁軍中威望不小的「小成侯」劉光,對這人凌巴的印象不深,但此人的確是不凡,從十三開始入禁軍,如今二十有五,卻已經待了十二年之久,從最早的普通軍卒開始做起,做到了如今禁軍中校尉司職,也是不容易,所以對於曹操,不少人認為是他將劉光擠下去的,而擁有著不少擁護者的劉光也自然成了曹操身上一個甩不掉的「包袱」,只是很少顯現出來罷了。

    而到了最近需要以聲望和實力來確定主將的一些明裡暗裡的爭奪中,曹操並沒有能夠取得優勢,原因也正是在於此。

    朝廷大軍在最開始的掃黃戰役中,經歷了一段可以稱得上是十分順利、甚至勢如破竹的過程,但漸漸地,所有人都發現他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裡面,黃巾軍,並不是那麼好剿滅的,每一次,當他們本以為已經剿滅了黃巾軍,準備離開一處趕赴下一處前線的時候,卻每每出現黃巾死灰復燃的情況,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他們之前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竹籃打水成了一場空,別說將士們不爽要抱怨,就是主帥也很不滿意。

    要知道,他們之所以被朝廷派出來,劉宏之所以會集結禁軍趕到這裡,為的可不單是擊敗或者擊潰黃巾起義軍這麼簡單,他要的是剿滅、徹底地毀滅他們,而現在的三大郎將、一大先鋒,顯然都沒有能夠達成這個目標,黃巾軍像是永遠也剿滅不完的,而時間卻不會等人,它是在不停地流逝當中,隨著時間繼續流逝下去,朝廷大軍的問題也將會越來越嚴重,屆時很多影響到戰鬥力的問題以前不顯眼的漸漸都會冒出來,到那個時候,可能對於朝廷大軍會是另外一番局面,而且不會是好的局面。

    而真實因為黃巾軍那種打散了之後,「春風吹又生」的「特殊能力」,使得原本應該是一面倒向朝廷大軍這邊的戰局,從一開始就變得撲朔迷離。

    最近更是如此,比照著荊州、益州、幽州等地方的黃巾形勢,顯然的,如今的戰局已經陷入了一個很讓人糾結的抗衡膠著狀態。

    這種情況,並不在很多大漢將領原本的預料中,這倒並非是他們自大坐井觀天,而是一種正常的正規軍對烏合之眾的心理優勢,雖然這種所謂的心理優勢,時常容易出現大錯誤,但又是不可避免的一種典型的軍中大眾心理。

    朝廷大軍,顯然是當之無愧的正規軍,而且論起行軍佈陣,就算不及大漢的很多先輩,但在此時同時代的將帥級別中,皇甫嵩、朱?等人,都可算是頂剛剛的;而黃巾起義軍,也是毫無疑問,就是屬於烏合之眾,甚至一定程度上,比起楚漢之前的陳勝吳廣,還有些不如,陳勝吳廣的那個時候,大秦才不過十數年,根基未穩,天下更還沒有開始「享受」多久真正的太平,所以以至於許多的平頭百姓,卻還保留著春秋戰國時侯那樣有些全民皆兵的感覺,而黃巾起義就不一樣了,此時已經是經歷過了兩漢四百年太平時期的休養生息,不少仁主勵精圖治,才有了如今大漢的繁華昌盛,雖說大漢統治如今因為天災**和朝廷倒行逆施搖搖欲墜了,但大部分地方的百姓們還是很少甚至從來就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而黃巾軍則是完全靠的就是這些手無縛雞之力、拿起鋤頭就當兵器甚至根本就沒有兵器的平民流民們組成,就算朝廷大軍戰鬥力比起從前下降,但在裝備和排兵佈陣等上面,都應該狂壓對方一頭的,而導致戰爭局面一邊倒,即便是黃巾有著數倍的人數優勢。

    但結果恰恰就是現在這樣很多人想不到的,說勢均力敵或許不準確,朝廷大軍畢竟還是「常勝」的,但問題是,這種勝利,往往維持不了多久,黃巾軍死灰復燃「春風吹又生」的能力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便是遠在洛陽只是耳聞的凌巴,聽到都不由得倒吸涼氣。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人想到,莫非那黃巾軍的「天公將軍」張角所稱的自己有「撒豆成兵」之術,都是真的,還真是在和「妖人」打?

    這種想法一產生,軍中就有些不可抑制的恐慌了。

    本來嘛,從洛陽趕到各處征戰的禁軍將士們,自然背負著一種遊子的心思,這種思念起初不會怎麼樣,但越到後面,尤其是枯燥無味而且慘烈要人命的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這種心思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會越大。

    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流還是靠人,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軍隊的士氣,是影響整體戰鬥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現在的局面,卻似乎是在朝著預期相反的方向發展。

    而更令曹操等人躊躇的是,這一次荊州將開始的決戰,朝廷大軍的主持人便是那屢獲勝利、幾乎要被稱為是「黃巾戰神」的朱?,而此人的思想,則是,「畢其功於一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