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331章、荊州,隱患 文 / 深幻

    就在洛陽大劫,烽火連天的時刻,朝廷的掃黃大軍的前線……

    荊州,先鋒營官曹操的居住地,這裡曾經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府邸,但那早已經成為了歷史,本來曹操也不想要在這裡定居下來的,畢竟沒有朝廷的命令,他「霸佔」了這個宅子,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到時候不只是朝廷,就算是荊州府衙這裡,恐怕也有許多人不服,到時候明裡暗裡和他作對,勢必對戰局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自然不是他樂意見到的局面;然而許多時候事情的變化發展,並不是全靠人想不想的,如今曹操就算是不想也沒有辦法了,正常的軍事會議一般都在這裡開設,已經幾乎成為了一種慣例,在這種戰爭時期,也根本就沒什麼大不了,沒人提反對意見,而且曹操本人對這宅子感覺倒也不錯,他是一個心懷大氣之人,這宏大而且設施什麼的無不顯出一種特別的豪氣的的宅子倒是正合胃口,逐漸地、自然而然地,這裡便在不知不覺間,恍然已經成為了曹操居住和議事的地方。

    這個時候,正是他從一場小憩中醒來,精神的過度疲憊,讓哪怕是片刻的休息時間,也顯得彌足珍貴,而且舒緩壓力的效果也更加明顯了。

    不過最近他也在苦惱著一件事情--

    原本,作為先鋒營官,曹操的任務,自然就是最早開拔到前線,然後第一個探聽好敵情,或者在關鍵戰役時刻打前頭,不管是不是主將「故意」的命令,他的身份和職權責任已經是如此要求了;然而,隨著在荊州定下來,並確立了戰略點輻射的計劃,曹操更多的時候,並非是主動出擊,而是近乎於潛移默化的,在改變著荊州被黃巾所霸佔的局面,而且也卓有成效,看上去情況甚至還比那些打過一次、離開了黃巾勢力又反撲又死灰復燃的地方要好在。

    至少看起來,如果照著這樣子做下去,荊州地面將成為一個難得的獨立於黃巾禍亂區域之外的地方,而且還是曾經黃巾為禍甚重、影響頗為廣大的地方,要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畢竟信仰這東西,誰也不知道它的期限,更不知道在它的支撐下,人會發爆發出什麼樣的力量來,而黃巾依靠最多的,就是信仰,對於「大賢良師」的信仰,對於「天公將軍」張角的信仰。

    可萬事不可能總讓人覺得如意,而且也不是什麼人,都像是老將皇甫嵩那樣,既得威望、平素為人又顯得平易可親,在這種時候,也不會故意去和下屬爭功。

    那右中郎將朱?,明顯就是這樣一個「拖曹操後腿」的人,他可不會像是盧植那樣,碰到了關鍵的時候,說不定還會「讓一讓」屬下,而且他也確實和盧植不一樣,盧植雖然對於軍事也不是白癡,但他終究是文官出身,雖然也不能夠說是不通軍事,不然劉宏也不會把他派出來了,然而他終歸是在軍中根基不穩,而且個人作戰的經驗也不多--豈止不多,幾乎是沒有,但朱?卻是地地道道的軍中出身,在軍中資歷頗深,基本上除了皇甫嵩,他也是大漢朝廷裡如今難得拿得出手的幾個大將級別的人物之一。

    可和皇甫嵩比起來,朱?此人差的顯然不只是資歷,還有為人方面,引得曹操都不由得對他感到很是不滿。

    不過他畢竟是主將,就算是拿這個身份來壓曹操,曹操也沒有反駁之言,只能夠任由他指手畫腳,而且偏偏他下的命令,還不得不遵從,比如說,不得再拘泥於荊州一處,必須主動出擊,這種在皇甫嵩等人看來太過於莽撞的策略,朱?用的卻是樂此不疲。

    不過這也可以想得通,畢竟從黃巾之亂開始,短短數月的時間,天下起義呼聲高漲,轉眼就席捲了大江南北,幽州、荊州、冀州、徐州等地尤為嚴重,這讓皇帝劉宏極為震怒,自然也是花了大力氣,這一次朝廷是下了血本的,派出來的,差不多也是精英戰隊,這和凌巴印象中倒是有所不同,似乎「歷史」上本來朝廷應該是不那麼重視的,到後面吃過了教訓才下達了力氣,不過真實情況如何誰知道呢?或許也就是現在這樣了吧,總之,跟著出來的那些軍隊,都是大漢朝頂頂的軍團,戰鬥力可想而知,即便如今的大漢,已非昔年之大漢,但也不是黃巾軍這樣的烏合之眾可以挑戰和侵犯的。

    但是黃巾軍一開始席捲天下的局勢可不是白說的,剛開始的情況,對於朝廷大軍也並不是很有利,畢竟黃巾軍經營時日不短,在各地根基也不差,而且往往是官賊勾結,這也給朝廷大軍想要全一日之功、畢一戰之役,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困難,

    而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眼看著大漢的大好河山,就要一塊塊的斷送在了賊人之手,這個時候,朱?出現了,從一開始到現在,對於黃巾作戰的勝利,七八成以上,都有著他的身影在裡面,當然,這也可見的此人的「活躍」。

    而在三大郎將還包括曹操這個先鋒在內,在對黃巾打擊中立下最大功勞的,莫過於還是這朱?,他的打擊力度非常嚴密,而且常常是這邊打了,那邊接著再打,幾乎沒有什麼休息的時候,當時凌巴聽說的時候,心裡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打地鼠」,貌似還真是有些在理的,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子,他受到了劉宏的讚賞和不少軍中將領的呼聲,一度大有取皇甫嵩而代之的趨勢,不過終究老驥伏櫪,皇甫嵩在大漢軍中的影響力,終究不是朱?能夠比肩的,即便他已經有了不遜色於皇甫嵩的聲望。

    而且照著目前這樣的態勢下去,黃巾已經不足為患,但陣前換將終究是兵家大忌,所以這或許是朱?一直希望的事情,卻是始終沒有發生。

    但對於曹操來說,不管怎麼樣,朱?都還是他的頂頭上司,上司有命,而且還是在外人看來合情合理的命令--本來就是出來「剿賊」的,曹操的「不作為」反而令的不少人更有意見了,他自然就更應該去應命而行,可偏偏這命令,又是和自己定下的策略相矛盾的,而這也正是曹操的鬱悶之所在。

    曹操如今的帳下,可是同時有著「雙子謀星」荀攸荀公達、郭嘉郭奉孝,還有像是劉曄劉子揚、蒯越、蒯良兄弟這樣的智能之士,可謂是謀士雲集,而他們共同商議取其折中定下來的,便是這類似於休養生息、步步為營之策,難道說,朱?一個人,還能夠比得過他們所有人?就算是一個普通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可曹操還真是沒什麼辦法,他現在所想的便是,怎麼樣盡可能的保障好之前所定下來的那些策略取得的卓有成效,並且繼續進行下去,同時又能夠迎合上司朱?,不被他抓到把柄幹掉。

    所以他才會一大早的,就特意在這裡召集大家一起來商議,不過這幾天幾乎天天如此,也還是商議不出一個什麼結果來,而且最近,黃巾那邊又有新情況發生了,這不得不讓人提起警惕。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如今這江陵城的重要人物進入這大堂裡面,曹操的心裡面,也莫名的有些興奮了起來,他甚至也幻想過,若這些人都是自己的手下,是真真正正完全屬於自己的部下,那又會是何等一副局面?

    文有郭、荀、劉、蒯、伊,武有夏侯、曹、文、黃,想來,便是那洛陽軍中禁衛先營,也不過如此吧?甚至還比之猶有過之,真是光光用想的,也夠讓人感覺心懷激盪的了。

    但他終究不是常人,這種情緒也不過如煙花稍縱即逝,眼看著大家都到齊了,此時都是看著他,等待著他的開口,而他面對著座下眾人,立即擺正了臉色,沉聲道:「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便是為最近這黃巾變奏,某想先聽聽大家的意見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