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202章、曹操的對策 文 / 深幻

    大漢中平元年四月初,晚晴後的一場小雨,似乎要衝散近日來籠罩在四方各地天空上因近日的戰亂頻仍積鬱的陰霾。

    荊州,天下各大州郡如今仍算是黃巾為禍比較小的,究其原因,也是因為一個人、一批人的到來,那便是曹操以及他率領之下先行到達了荊州前線的「先鋒掃黃軍」。

    中平元年二月起,面對著肆虐天下的黃巾起義,皇帝劉宏大筆一揮,聖旨一下,當即各路大軍集結開拔,分左右北三大郎將領銜,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皆為老將,沉穩持重,值得托付,而北中郎將盧植,素有才名,能力卓絕,另,封洛陽北部尉曹操曹孟德為「大漢掃黃軍」先鋒官,領軍先行一步。

    中平元年二月中旬,曹操率領先鋒軍,及其麾下夏侯元讓、夏侯妙才、曹子廉等一干大將,以及荀公達、郭奉孝、劉子揚等重要謀臣,抵達荊州,並且到了江陵準備去拜訪荊州刺史劉表,尋求本地勢力的支援。

    其時卻是變故突生,遭遇了荊州城內由黃巾暗勢力發起的變亂,荊州牧劉表在其中不幸斃命,曹操為戰時權變考慮,接掌荊州軍政大權,並開始了對荊州的大洗盤,但其實這個時候,真正能夠掌控的,也不過就是荊州城以及周圍輻射範圍的一部分區域而已,其他地方要不就是黃巾肆虐,要不就是乾脆不買他的帳,各幹各的,還是後來曹操的鐵血手腕征服了一部分人,使得防禦圈又再次擴大。

    而在曹操麾下的一般能臣干將中,其中,夏侯妙才,姓夏侯名淵,乃是夏侯?的族弟,少有勇而惹是生非,近來才剛及加冠,於是便被派出來隨兄前來投奔出征的曹操以獲取功名;曹子廉,姓曹名洪,看姓氏也知道,其人與曹操關係不淺,乃是曹操的從弟,為人有勇有謀,乃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此前一直與曹操來往密切,此次出征,曹操便也舉薦了他;劉子揚,姓劉名曄,乃是此次荊州掃蕩其間,碰到的一個據自己稱是遊歷至荊州的人,但是曹操怎麼能不知道他的名號?就是郭嘉等人對他的到來也是大為驚訝,說起來曹操和他還是有那麼點兒淵源的,當然這就和劉備稱自己為宗室子弟一樣,認就有,不認就做不得準,那便是同樣都是被一個人點評過的。

    這個同樣點評過劉曄和曹操的人,同時還點評過很多人,他很有名,真的很有名,至少是在這個時代,在戰火還未點燃的時候,他的名氣甚至超出了大部分的名人,這全都是源自於他搞出的一個「月旦評」,而他本人,姓許名劭字子將,與其兄開設「月旦評」之後,讓人蜂擁而至,都妄想借由他們之口,名號入了天下之耳,但這二人卻是為時事計,推舉出來的,莫不是大才大德,倒是為這末世天下湧現出了不少的能才。

    而在這其中對於這劉曄的評價很高,說他是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而且,就算忽略了這一點名傳天下不計,光光劉曄的一個正宗宗室的背景、乃是「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後」,也足以讓一般人敬畏有加,當然了,曹操這些可都不是什麼一般人,曹操更看重的還是他本身的能力。

    此外,荊州本地,也確實有不少的人能堪大任,文臣謀士方面,有蒯越蒯異度和蒯良蒯良子柔兄弟二人、鄧羲、龐季等人,武將方面,還有文聘、黃祖,以及暫時在外地的甘寧等人。

    至於那原本和劉表爭權的蔡瑁兄弟幾人,終究因為蔡家在這荊州地頭蛇的地位、還有蔡瑁本人也的確不俗的能力作用,曹操也是許他參與決策,只是他卻很少發言,一般都是旁聽,也從不爭功,倒讓曹操感到奇怪,直到荀攸向他解釋說:「蔡家子善水戰、有謀略,然荊州變局一出,蔡家所受影響甚大,他亦不能倖免,如今正是心理焦慮、如履薄冰之時,自然少說話、少做事……」他才茅塞頓開,是自己想叉了,不過自此也沒有再去多理會他。

    中平元年春三月,值洛陽「武林大會」盛大舉辦之際,曹操在荊州開始大刀闊斧的軍事戰略實施,對於各地的黃巾餘孽開始施以雷霆打擊,造成了影響十分深遠的後果,至少目前看來,這荊州比起周圍地方,受黃巾波及少不說,安定上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中平元年四月初,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因荊州糜爛之局大怒滔天,「降下神威」,派遣一干「天兵天將」、也就是尋常所說的「黃巾力士」,還有其手下能征善戰、前期為黃巾掃蕩立下頗大功勞的張燕為帥,出征襲荊州。

    如今的荊州,面臨著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境地,內有黃巾餘孽尚未掃蕩乾淨,畢竟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積累,想要短時期內完全斬草除根也不太現實,這時候就成了一大頭痛;外來,就有來勢洶湧的黃巾大軍,據稱,這次來襲,不止是大批的「黃巾力士」,還有更多的普通黃巾軍,因而讓人感覺倍感壓力。

    在刺史府大堂,曹操端坐於主位之上,環視堂下眾人,沉聲道:「根據剛剛獲得的消息,那批「黃巾力士」目前已經前進到了與荊州城不足百里的地方,星夜即可抵達荊州城,到時候可就是兵臨城下了。目前的形勢,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堂下文聘當即出列朗聲道:「曹大人,末將以為,這黃巾軍來勢洶洶,不可力敵,即應智取。如今咱們已經收縮包圍圈在荊州城方圓數里之內,斥候林立,可以最快捷的打探到敵方的消息。但如今來敵氣勢洶洶不假,可觀他們以往進程,乃是日夜兼程以求早日趕到荊州,待得到達荊州城下之時,定然已是人困馬乏;且,經過了連日戰鬥的磨礪,雖然是士氣如虹,但也容易生其驕橫之心,咱們可以突襲策略,一戰而定乾坤!」

    文聘話音剛落,人還沒坐下,就立刻有了反對的聲音:「這個……可是萬萬不可啊。荊州城內守備力量並不充足,且因為近日荊州亂局猶未平定,軍心不穩,此事實在是不宜兵事,所以,竊以為,咱們還是應當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以守為主,等皇甫老將軍到來,再商議那破敵之策吧!」

    曹操記得這說話的人,名叫伊籍,字伯機,據說很早就跟隨劉表了,此人有辯才,能力倒也不差,不過聽他今日所說,還是過於保守了。

    對於現在的曹操而言,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荀攸和郭嘉二人相勸,他早就準備主動出擊去抗擊黃巾軍了。

    當然,他急於立功,也並不會頭腦發熱一肩挑,更不會完全錯亂。只是行止上就難免急切了一點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