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三國當保鏢

龍騰世紀 第174章、雙王會 文 / 深幻

    這個世界上,有黑必有白,換言之,有白,也必定有黑,整個世界便如一個矛盾統一的整體,密不可分、不可以單一的割裂開來。

    在經歷了白晝的熱鬧與喧嘩之後,洛陽城很快迎來了漆黑的一片世界,當夜的幕布慢慢被拉開了,也似乎永遠不會缺少讓人心悸的共鳴。

    黃昏之後,即便是作為一國之都,在城市還不完全發達的漢末,洛陽的街道上行人也是漸漸稀少,小販們都收攤回家了,至於那些店舖,也早都打烊關門大吉了;在月黑風高的夜裡,這城市是真的彷彿完全籠罩在了一片黑暗中,而在這漆暗如甬道的街道上,還有一個身影在徘徊。

    只是這個身影初始的行進速度很慢,似乎是被什麼煩心的事情所糾纏住了;不過不一會兒,腳下步子不停,速度又驟然加快,似乎是最終下了什麼決定;而後,這個身影在街道上,如幽靈般晃過,漸行漸遠……

    「天干物燥,小心火燭……」打更人走過夜裡的街道,感到涼風侵襲面頰,饒是久經這樣的陣仗、適應了這樣的生活規律,也不由得連打了幾個冷戰。

    經過了一處大宅第,他望了望那門第,上書「司徒府」三個大字,黑夜中依然放出耀人的光,打更人遲遲歎了一聲,才轉身離去,卻沒有發現身後一個身影幾個起落,跳進了那府邸裡面。

    當今天下,大亂四起、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即便是在洛陽的人,也能夠感受到一種寒冷,那不是來自於天氣,而是來自於人心底最迫切的渴望和恐懼,不過並沒有多少人真的能夠看得清如今的局勢,更多的人,希望的不過是「農夫山泉有點田」的最「小資」的小農經濟式的生活。

    而洛陽天子腳下,對於政治的敏感性,這些平頭百姓們耳濡目染之下,也都能夠略通一二,對於如今的那個朝廷,不說失望透頂,但也絕不會報以什麼期望。

    最常聽到的消息,不外乎今日哪個哪個官員被撤了,明日哪個哪個府吏要下獄,早已是見怪不怪,而最近這段時間鬧得倒是有些沸沸揚揚的「三公輪換事件」,也是成為了街頭巷尾那些好事者們的談資,當然了,這種事情可不能夠讓官府聽見了,所以要麼就是關起門來自己說自己聽,要麼也要把好關子望好風。

    打更人經歷頗多、閱歷豐富,對這一切自然也是知曉,這「司徒府」,也是在前幾日才換了一個主人的,原本的司徒名叫楊賜,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事情,就被撤換了下來,而如今的這個則是世家大族王氏的族人、也曾經是名士之流,叫做王允。

    王允(137-192)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據《後漢書》)。

    在「歷史」上,三國演義中,王允都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在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因為當時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董卓大權在握,一心忠於漢室的王允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但是沒有逃過董卓餘黨李?郭汜等人的反撲,和他的家族一起被處死了。

    當然在演義中,王允的故事也更有傳奇性,這種傳奇性,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閉月」貂蟬是息息相關分不開的。

    貂蟬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當然了,因為「美人計」的關係,也有人說貂蟬乃是古代最早的一名「間諜」,但實際上,貂蟬本應該只是民間傳說、或者曾經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人物,到底是否真實存在猶未可知;當然了,凌巴所在的這個世界裡,這個漢末,貂蟬確確實是存在,而且就在他身邊,與他如今的關係還匪淺。

    原本作為凌巴來說,對於這個貂蟬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不過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來到了這個世界之後的一系列發展下來也並不完全都是按照著凌巴自己的想法,不過至少,這也不算是被人掌控,而現在的他,也開始在逐漸的試著掌控自己的命運了。

    話分兩頭,在這司徒府當中,一道黑影穿梭其間,裡面居然出現了諸多埋伏,然而這對於那黑影來說,都不構成什麼威脅,無聲無息間,他便繞過了眾多的關卡,同時也「順手」解決掉了不少的暗哨,而這一路來對他來說,就好像是吃飯喝水那麼簡單,自然而流利。

    在司徒府東苑一個書房中,此時還有燈光輝映,透過紙窗可以看到一個人影搖曳;這裡是司徒王允的書房,至於外面看到的那個人影,自然就是王允本人。

    此時的王允渾然不知道外面的情況,還在專心研讀他的《論語》。

    所謂「四書五經」之說,正式是在宋代朱熹之後,有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以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五經」,與孔子曾經的「六藝」之稱對應,當然其中的「樂」後來流失了。

    秦始皇時期,「焚書坑儒」,大量的珍貴典藏失去,而所謂的《樂經》據說也是在此時消失;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設立五經博士,奠定了儒家經典的尊貴地位;到了東漢年間,在原本「五經」的基礎之上,又增了《論語》、《孝經》,統稱之為「七經」。

    《論語》在儒家的地位十分尊崇,而對於儒學名士來說,學習《論語》,要「三遍不止」,要仔細的琢磨,方能達到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目標。

    王允作為儒家名士,對於《論語》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細心鑽研,倒是卓有成效,不過就在他完全陶醉其中的時候,一個聲音硬生生打斷了他:「司徒好興致啊!」

    王允聞言心底一驚,外人絕對不會瞭解到他的這個住處是多麼的危機四伏,當然是對於貿然闖入者來說,而如今這一個,明顯完全未經過自己的認可,居然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走到這裡?

    對於自己的勢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算是皇帝劉宏,也從來想不到他眼皮子底下的洛陽城裡面,他眼中一個並不算多起眼的臣子,會擁有多麼龐大的一個勢力;然而,事實就是如此,王允所擁有的,絕對不是劉宏和凌巴所能夠想像的,不管是刺衛營,還是火影衛,說他們監控洛陽倒是沒錯,然而卻是不知道,暗中他們所有的行動,卻幾乎都是由王允所監控的。

    他不由循聲望去,卻見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在燈下、自己身前書桌前幾步遠處,站著一個身影,確切的說,這是一個中年男子,而他是認識的,不由失聲道:「王越,是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